麵食發酵的10個小竅門,簡單又實用,值得麵食愛好者收藏!

2020-12-05 御品坊美食特產館

經常吃米飯偶爾也得換換口味,博大精深的中華美食裡主食豐富多樣,饅頭、包子、餅等麵食也是非常受歡迎的主食,但是對於80後、90後的新手來說,做饅頭、包子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常常遭遇失敗。

要想吃到美味的麵包、饅頭、包子,其中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就是發酵。從某個意義上來說,發酵的好壞幾乎決定了面點的成敗。那麼,怎樣才能讓做出來的面點既蓬鬆又可口呢?

1、選對發酵劑

發麵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面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麵團變得鬆軟可口。

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面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面肥必須要搭配鹼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麵團產生酸味。但鹼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麵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麵團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2、最大限度激發酵母活性

加乾酵母的方法我其實是不講究的。有時候偷懶就直接和麵粉混合了,再加溫水和面。不過對於新手來說,酵母的用量多少和混合不均勻等問題,會對發麵結果產生一些影響。在使用酵母發酵麵團時,最好先用溫水將酵母溶解並靜置一會兒,等待酵母激活以後再將麵粉加進來。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酵母與水溶解後有利於充分激活酵母,二是可以檢驗酵母是否過期。過期的酵母活性會大大降低,發出來的麵團效果自然也不會好。當我們使用溫水化開酵母、並且保持水溫在35度到40度之間10-20分鐘後,如果酵母水表面呈現茸狀,則說明酵母活性良好;反之,則說明酵母活性欠佳。所以,建議新手先活化酵母菌:適量的酵母粉放入容器中,加30度左右的溫水(和面全部用水量的一半左右即可,別太少。如果圖省事,全部水量也沒問題。)將其攪拌至融化,靜置3-5分鐘後使用。這就是活化酵母菌的過程。然後再將酵母菌溶液倒入麵粉中攪拌均勻。

3、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麵的成功率。我常用的安琪酵母和丹寶利酵母,在超市碰到哪種就買哪種,效果都不錯。

不過話說回來,再多也不能一斤面倒進去一整袋酵母不是?呵呵~給個大致的用量比例:500g麵粉用5g左右的乾酵母粉就差不多了。但也別太教條哈~溫度、溼度、麵粉的品種、水溫等等都能影響發酵的時間和成效,要靈活調整來應用哈。

4、選擇麵筋含量高的麵粉

麵食要想蓬鬆暄軟,發酵產生氣體是一個方面,而麵團能否包納住所產生的氣體是另一方面。如果麵團無法包裹住氣體破皮而出,不但麵食不夠蓬鬆,而且可能會造成表皮坑坑窪窪。有時候,當工廠大量製作面點時,為了生產出來的面點更漂亮和好吃,彌補麵筋的不足,往往還會添加一些麵粉改良劑,也是這個原理。

5、和面用溫水

和面的水溫要掌握好,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麵過程儘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不是,呵呵。

6、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麵團就硬,這樣的麵團適合做手擀麵。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麵團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溼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哈~

7、充分揉面、餳發

要想做出漂亮好吃的麵食,原料、耐心、體力,缺一不可。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面,儘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麵團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麵團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要想麵粉在製作過程中充分形成麵筋,將麵團揉透也很關鍵。這樣,麵團才會充分起筋,達到通常所說的「三光」標準(手光、盆光、面光)。

再有,麵團揉好後通常要餳發一段時間。這樣做的原因除了是為了讓酵母發酵之外,同時也是為了讓麵粉有時間吸足水份,以便促進麵筋的形成。

8、保持適宜的溫溼度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溼度在70-75%之間。這個數據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團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溼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在蒸鍋這個小環境裡溫度、溼度都有了。當然,如果你習慣用微波爐或者烤箱也都是可以的,我自己是習慣用大蒸鍋。

一般來說,較溼的麵團酵母發酵更快一些,所以,揉好的麵團應該保溼,蓋上保鮮膜或溼毛巾,以免風乾了影響酵母的發酵。

9、巧用發酵輔助劑

添加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發面的時間。在和面過程中,適量加入少量白糖有助於酵母的發酵,而油脂類則會影響發酵。在這兒提醒大家注意,糖的量要適當,並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過多,反而會影響麵團發酵。

另外,添加少許鹽,能縮短發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 添加少許醪糟,能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添加少許蜂蜜,可以加速發酵進程。添加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添加少許酸奶,能讓酵母菌開足馬力去幹活。添加少許雞蛋液,能增加營養……呵呵呵~~這些發酵輔助劑本身就是天然食品,放心去用吧~

10、別忘了二次發酵

從蒸鍋中取出的麵團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呵呵~~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麵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應當將麵團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麵團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鐘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麵成品的鬆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喲。

相關焦點

  • 在家閒著學做麵食?這些關於麵粉發酵的乾貨知識,你都知道嗎?
    這製作這些麵食的時候,麵粉的發酵則是最為關鍵的,而對於一些麵食小白或者操作熟練程度不高的人來說,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在家閒著學做麵食?這些關於麵粉發酵的乾貨知識,你都知道嗎?酵母粉的作用是什麼?和面的時候必須要要用酵母粉嗎?
  • 麵食發酵的起源和歷史,怎麼就想起來要發酵的呢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麵條、饅頭、花卷、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麵食發酵的起源在埃及人利用酵母菌做麵包。「埃及奴隸睡著了,發明了麵包」。傳說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一個為主人用水和上麵粉做餅的埃及奴隸,一天晚上,餅還沒有烤好他就睡著了,爐子也滅了。夜裡,生麵餅開始發酵,膨大了。等到這個奴隸一覺醒來時,生麵餅已經比昨晚大了一倍。
  • 不管做什麼麵食,掌握了這5個酵母發酵要素和面水比例,都能成功
    最近常有小夥伴向我私信求助:用酵母發酵麵團需要注意什麼?做饅頭、油條、餅類時一斤麵粉需要多少水才不會失手?等等問題。問題都非常好也是大多數在做麵食時的困擾,今天就一一為大家分享,包括酵母發麵團的5個要素,面水比例是多少,只要掌握了這些,包大家都會成功。
  • 做麵食時,泡打粉,酵母粉,小蘇打有啥區別?不懂的看過來!
    做麵食時,泡打粉,酵母粉,小蘇打有啥區別?不懂的看過來!出過錯之後就決定要弄清他們的區別,以後不再做錯,所以向婆婆取經,終於搞懂泡打粉,酵母粉,小蘇打的區別!不懂的快來看!泡打粉它是一種即時發酵劑,也就是說發酵時間短,無需等待!
  • 麵食最簡單的做法,手不沾面,出鍋暄軟香甜,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麵食最簡單的做法,手不沾面,出鍋暄軟香甜,新手也能輕鬆掌握麵食,隨著人口的流動,它也不僅是北方人的主食了。甚至很多南方人經常以麵食作為主食,我這個南方人就是這樣的。對我來說,做麵食,比炒菜更有挑戰。但是我第一次做發糕的時候,就很成功,當然主要也是因為做發糕很簡單。
  • 小攤點用"明礬"做麵食很常見 "禁鋁令"恐監管難
    而在過去,明礬這種食品添加劑是被允許使用的,突來的一紙「禁令」能否讓饅頭等麵食製品徹底和明礬說「拜拜」,記者進行了調查。    小攤點習慣用「明礬」做麵食    市民買饅頭時偶爾會遇到這種情況,買的饅頭看著個頭很大,但是一點不實在,俗話說很「暄」,實際只有一小團,這多數就是添加了「明礬」的緣故。
  • 長期吃麵食的人,和長期吃米飯的人,哪個身體更好呢?
    米飯和饅頭相比,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做起來簡單又方便,吃飯之前半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了,如果電飯煲有預約功能,那只需要一分鐘,放上米和水就得了,其他就不用操心了。
  • 鹹陽的麵食大會喚醒了秦人的記憶
    鹹陽搞了一個麵食大會。與面有關或無關的食物都擺成了一條街。一食一湯一吆喝,把關中秦人的記憶喚醒。關中人以麵食為主,輔以苞谷等粗糧。八百裡秦川,多為川道旱塬。種麥容易,撒種、鋤草、收割、磨麵。其餘時間與種地無關。
  • 山西麵食「不爛子」,麵食的傳統真的很多,你知道嗎?
    「世界麵食看中國,中國麵食看山西。」這句話流傳久遠自然有它的精妙之處,山西麵食品種多,歷史久,製作方法也多種多樣,炒,拉,搓,削等各式方法,讓山西的麵食遍布全國各地,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美食,是流傳於山西省,河北省南部的一道傳統麵食,叫做「不爛子」。
  • 麵食的名字裡,居然有這麼多小動物的名字
    南北方都有自己的特色麵食,其中很多麵食都是以小動物來命名的,讓人聽後不禁想揭開其真面目。本文就選取其中幾樣進行介紹。中華美食種類眾多,為了給這些美食起名字,中國人似乎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體系,光是麵食的名字就很有名堂。
  • 在麵食中糖起什麼作用?用量多少有何差別
    在中國,傳統認知上的南、北方地區,對於麵食(或主食)的定義是有著很大不同的,更別說還有廣袤的大西部地區了。比如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區大多會將麵食做為主食,而物產豐饒的南方地區則大多會將大米做為其主食,也因為南北兩地在製作麵食上也產生了很多的不同之處。
  • 南宋的元宵節美食「蝌蚪粉」:類似蝌蚪形的麵食
    南宋的元宵節美食「蝌蚪粉」:類似蝌蚪形的麵食 滴酥鮑螺是奶油做的螺紋狀小點心,諸色龍纏是用模子壓出來的糖果,水晶膾就是皮凍,琥珀餳就是麥芽糖,宜利少是散碎的小糖果,糖瓜蔞是天瓜蜜餞。  蝌蚪粉是什麼呢?把蝌蚪曬乾,磨成粉?當然不是。它是一種麵食,一種象形食品。  宋朝有無數象形食品,蝌蚪粉應該算是做法最簡單的一種。有多簡單?聽我道來。
  • 製作麵食時,麵食中的「糖」與「鹽」您了解多少?怎麼給最合適?
    不論饅頭、包子各類泡餅,還是麵包都是需要發麵, 今天我們來講講製作麵食時發麵中的「糖」與「鹽」。大家加糖和鹽的作用主要有兩種,第一,是為了能促進麵粉快速發酵完成;第二,是為了調整做出來的味道更適合自己或者家人的口味。
  • 做麵食時,酵母、小蘇打、泡打粉應該怎麼用?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其實想要麵食好吃,和面是一個關鍵,只要面和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在和面時,網上有很多技巧,比如說有用酵母粉的,有用小蘇打的,也有用泡打粉的。那麼這3個應該怎麼用,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下面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看完你就明白了,以後再也不用發愁和面了。首先說,酵母粉。酵母粉的主要成分就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種兼氧型的有益菌。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北方人喜歡吃米飯,南方人卻接受不了麵食?
    首先我們先來說一下,為什麼南方人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這是由於地理環境以及氣候條件所決定的農作物的生長不同,所以造就了我們的飲食習慣不同,不過現在很多北方人也越來越喜歡吃米飯,但是我們大家都知道南方人卻不喜歡吃麵食,尤其是饅頭,南方人做出來的饅頭是甜饅頭,所以說對於北方人來說表示接受不了
  • 卡通藍鯨饅頭,讓小孩愛上吃麵食!
    家有寶貝的媽媽真的不容易,好多寶貝不太喜歡吃麵食,尤其是饅頭、麵條啥的。哪怕現在北方的寶貝也大多數不喜歡麵食。由於外來美食的影響,已讓好多孩子對屬於我們自己本土的傳統美食失去興趣。小動物是孩子超喜歡的,而且不管年齡多大都會很喜歡小動物,用麵團做各種各樣的小動物,特別的可愛。被困擾的寶媽,不妨試試,卡通饅頭造型,讓孩子愛上吃饅頭。
  • 有一種麵食被稱為「面蟒」,味道很美味,你知道怎麼做嗎?
    文/玉濁清有一種麵食被稱為「面蟒」,味道很美味,你知道怎麼做嗎?南方和北方的飲食也有很大的差異,可能是受著大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因此主食也有了很大的差異,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南方人比較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而要說到麵食,很多人都會想到饅頭麵條,但是在眾多麵食當中,卻有一種麵食名字聽起來有點唬人,更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但是味道卻極其的美味而這種麵食就叫菜蟒。
  • 不管做什麼麵食,只要掌握這5種麵粉和水的比例,包您次次做成功
    導讀:不管做什麼麵食,只要掌握這5種麵粉和水的比例,包您次次做成功。最近每天都有粉絲問我:做饅頭1斤麵粉放多少水,做手擀麵1斤麵粉放多少水,做蔥油餅1斤麵粉放多少水等等一些問題。其實我覺得這些粉絲問的問題特別好,因為只有掌握好最基礎的麵粉和水的比例,才能使麵食做成功。
  • 山西麵食特產-不爛子
    不爛子本名「拌子」是一種山西地方麵食,山西方言裡,把「拌」這個字拆成bu和lan兩個音來讀,諧音就成了「不爛子」。不爛子,是山西麵食小吃,常常用土豆、胡蘿蔔、豆角,包菜,茄子,野菜葉子做,其實可以做不爛子的食材非常豐富,其中味道最為香甜可口的就是槐花做的了,在我的記憶裡院子裡的那棵老槐樹繁花盛開的春季,媽媽和鄰居大嬸們勾槐花、生吃槐花,或炒的一碗槐花不爛子,香甜呀。如今老槐樹早已不在,槐花不爛子已經成了久遠的回憶。現在我為大家介紹一種用土豆、胡蘿蔔做的不爛子。
  • 關於陝西的麵食,你有什麼想說的?老陝念念不忘的家鄉味
    雖然國內流行吃麵的地方比較多,但作為一個標準的老陝,我還是覺得陝西的麵食最好吃,花樣也最多。麵食基本都集中在北方地區,種類花樣也比較多,不過每個地方又有每個地方的區別,當然可能因為我是陝西人的關係,從小就好這口面,所以這麼大了一直對家鄉的這個味道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