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閒著學做麵食?這些關於麵粉發酵的乾貨知識,你都知道嗎?

2020-12-05 小喬的美食美客

對於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呆在家中的朋友們來說,如何打發這些無聊的時間,確實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於是很多人就開始嘗試著學習製作各種美食,而在這些美食中,排名最靠前的就是製作蛋糕、麵包、饅頭和包子了。這製作這些麵食的時候,麵粉的發酵則是最為關鍵的,而對於一些麵食小白或者操作熟練程度不高的人來說,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下面就來具體分析一下。在家閒著學做麵食?這些關於麵粉發酵的乾貨知識,你都知道嗎?

酵母粉的作用是什麼?和面的時候必須要要用酵母粉嗎?

很多小白最為好奇的就是酵母粉,這個酵母粉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酵母粉的作用主要是起發酵的作用,麵粉和水和成麵團之後,這個麵團本身是死面的,加入酵母粉發酵之後,麵團的體積會增大,裡面會變得蓬鬆,所以蒸出來的饅頭或者包子又大又軟。但並不是說所有的麵團都需要酵母粉,比如說麵條或者水餃,本身就需要用死面,所以和面的時候自然用不到酵母粉了。

除了饅頭和包子之外,很多烙餅也都很軟,是不是也用了酵母粉呢

這裡就是要說到烙餅了,很多人認為別人烙出來的餅非常軟,是不是也和饅頭、包子一樣,裡面加了酵母粉了?其實這個和酵母粉一點關係沒有。烙餅可以是發麵的,只要發得夠好,火候恰當,烙出來餅會是柔軟的;烙餅也可以是燙麵或者半燙麵的,就是用熱水燙一下,防止了麵粉裡面筋的形成,烙出來的餅也很柔軟;烙餅也可以是死面的,只要和面的時候水分多,烙出來的餅同樣是軟的。所以說,烙餅是不是軟的,和酵母粉沒關係。

為什麼別人的面就發酵得那麼好呢?裡面有三個竅門

有些朋友看到別人的面總是發得很好,而自己的卻總是發不好,一直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其實是對關鍵的地方不了解,其中有三個竅門:一,發麵時的溫度一定要稍微高一點,周圍的溫度如果太低,一定要換個環境。發麵時最合適的溫度就是35°左右,夏天還好說,冬天怎麼辦呢?那就是鍋中燒水,加熱到35°左右,將麵團放進去發酵,家裡家裡有烤箱的,設置為35°發酵模式即可。二,多加一點酵母粉,溫度稍微低一點也能發酵得不錯,比如說正常的是一斤麵粉加5克酵母粉,這裡可以多加1克。三,時間一定要夠長,一般最少要2-3個小時,你發酵的時間不夠,肯定是發不好的。

為什麼很多人蒸出來的饅頭和包子,質地發硬、嚼起來費勁呢?因為沒有學會「三次發酵」

何為「三次發酵」?上面介紹的麵粉發酵,只是屬於麵粉的初級發酵,也被稱作「第一次發酵」,如果發酵得很好,麵團的體積會比之前膨脹一倍,就是很明顯得大了一圈,這個時候如果把麵團扯開,就會發現麵團的內部有很多密密麻麻的小蜂窩,只要是這個狀態,那就證明這個麵團基本上發酵得差不多了,見下圖。

但是如果直接把這個麵團做成饅頭坯子或者包成包子,放在蒸鍋裡蒸,蒸出來饅頭,肯定是那種比較發硬的狀態,和那種又大又軟的饅頭形成強烈的對比,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沒有進行「二次發酵」。什麼叫「二次發酵」?也有種說法叫「餳面」,就是說要把這個麵團再次揉捏一次,排出蜂窩裡的氣體,然後接著進行「二次發酵」。麵團裡沒有氣體了,又恢復了活力,會努力地進行再次發酵,時間10分鐘。時間到了,如果這時切開麵團看下橫截面,非常平整、光滑。然後放在帶有溫水的蒸鍋裡,進行「三次發酵」,時間也是10分鐘,接著就可以開始蒸了。「三次發酵」,特別是第二次的,是保證饅頭和包子又大又暄軟的根本。

為什麼別人蒸的饅頭表皮那麼光滑呢?

有些人蒸出來的饅頭,確實又大又軟,但是也有不如意的地方,那就是表皮感覺坑坑窪窪的,沒有一點光澤,其實這裡面也有一個小訣竅,那就是加豬油。蒸饅頭或者包子時加豬油的做法,古時候就有,就是在和面的時候加點豬油,蒸出來的饅頭或者包子不僅味道發香,而且表皮極為光滑。這個方法很多人不知道,有時間可以試一下,效果絕對不錯。沒有豬油的,可以用植物油代替。

為什麼蒸出來的饅頭髮癟、塌陷,像死面的一樣?

這也是很多人碰到的問題,解決方法雖然簡單,但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很多人在規定的時間內蒸好饅頭或者包子以後(一般是15-18分鐘),會在第一時間把鍋蓋打開,這裡注意了,這就是導致上面情況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饅頭和包子周圍的環境發生變化,壓和溫度突然降低,肯定會收縮,出鍋後就成這種死面的狀態了,見下圖,解決辦法就是在關火後,停3-5分鐘再開蓋。

麵粉的發酵,是一個整體的過程,雖然做法並不複雜,但是關鍵的地方必須要掌握住,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那些。希望上面介紹的,能夠幫助到大家。

相關焦點

  • 麵粉發酵不起來是什麼原因 麵粉沒發酵起來有什麼辦法補救
    麵食作為日常主食,很多人都喜歡吃麵食,而製作麵食時,麵粉發酵是比較常見的一個步驟,很多人做麵食的時候都會提前發酵好麵粉。麵粉發酵是有一定講究的,只有麵粉發酵的好,做出來的麵食才會彭軟好吃有韌勁,有些人會發酵得比較好,而有些人發酵麵粉卻發酵不起來。那麼,麵粉發酵不起來是怎麼回事呢?
  • 酵母發酵的饅頭,吃多了對身體有影響嗎?若你不知道,一定要看看
    做麵食的時候,有好多都需要發麵,那麼發麵,我們就要用到酵母粉,酵母粉用起來方便快捷,更適合現在的人,只有少部分人還在用老面發酵,這種雖然好吃,但比較麻煩,有很多人都掌握不好它,而酵母發麵可以輕鬆運用。不過有的人認為酵母發麵對身體有傷害,這個說法到底正確嗎?酵母發酵的饅頭,吃多了對身體有影響嗎?若你不知道,一定要看看,越早知道越好!
  • 麵食發酵的10個小竅門,簡單又實用,值得麵食愛好者收藏!
    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麵團變得鬆軟可口。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 麵粉怎樣快速發酵?教你這技巧,輕鬆發滿盆,做包子饅頭個個萱軟
    最近在家沒事可做,許多人開啟了自己的廚藝生涯。不過面對不少的麵食都需要進過發麵來製作,所以不少的朋友開始困惑,這個面要怎麼發?要發多久的時間才能發好?怎麼樣才算是面發好了?還有的朋友在說,自己家的面怎麼發了一晚上都沒有發起來,想現做現吃麵食,可要怎麼樣快速發麵呢?
  • 不管做什麼麵食,掌握了這5個酵母發酵要素和面水比例,都能成功
    最近常有小夥伴向我私信求助:用酵母發酵麵團需要注意什麼?做饅頭、油條、餅類時一斤麵粉需要多少水才不會失手?等等問題。問題都非常好也是大多數在做麵食時的困擾,今天就一一為大家分享,包括酵母發麵團的5個要素,面水比例是多少,只要掌握了這些,包大家都會成功。
  • 今天才知道,高筋,中筋,低筋三種麵粉的區別和用途,別再用錯了
    三十年麵食,只知低筋,高筋,普通麵粉的區別,提高了知識,不管是做發麵派,還是熱面,做餡餅,包子等等,用高筋麵粉最合適,包餡時,麵皮更有筋道,再薄也不容易開裂。朋友中有許多初學麵食的人,對於高筋粉、低筋粉、普通麵粉的用法都不清楚,低筋粉適合做蛋糕、發糕,因為麵條的筋性較弱,所以醒發後容易蓬鬆蓬鬆,在與打發好的蛋白混合後很容易起發,蛋糕是打發蛋白,不用酵母發酵,而麵包不需要打發蛋白,需要酵母發酵。糕點用的是低筋粉,而麵包用的是高筋粉。尤其是多層次的麵包。
  • 麵食發酵的起源和歷史,怎麼就想起來要發酵的呢
    麵食是指主要以麵粉製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種類的麵食,中國的面點小吃歷史悠久,風味各異,品種繁多,主要有麵條、饅頭、花卷、油條、麻什、燒餅、餃子、包子、餛飩、麻花等,西餐有麵包、各種烤餅等。面點小吃的歷史可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已有石磨,可加工麵粉,做成粉狀食品。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已出現油炸及蒸製的面點,如蜜餌、酏食、糝食等。此後,隨著炊具和灶具的改進,中國面點小吃的原料、製法、品種日益豐富。出現許多大眾化風味小吃。麵食發酵的起源在埃及人利用酵母菌做麵包。「埃及奴隸睡著了,發明了麵包」。
  • 不管做什麼麵食,只要掌握這5種麵粉和水的比例,包您次次做成功
    導讀:不管做什麼麵食,只要掌握這5種麵粉和水的比例,包您次次做成功。最近每天都有粉絲問我:做饅頭1斤麵粉放多少水,做手擀麵1斤麵粉放多少水,做蔥油餅1斤麵粉放多少水等等一些問題。其實我覺得這些粉絲問的問題特別好,因為只有掌握好最基礎的麵粉和水的比例,才能使麵食做成功。
  • 有一種麵食被稱為「面蟒」,味道很美味,你知道怎麼做嗎?
    文/玉濁清有一種麵食被稱為「面蟒」,味道很美味,你知道怎麼做嗎?南方和北方的飲食也有很大的差異,可能是受著大環境和地理位置的影響,因此主食也有了很大的差異,我們所熟知的就是南方人比較喜歡吃米飯,而北方人喜歡吃麵食。而要說到麵食,很多人都會想到饅頭麵條,但是在眾多麵食當中,卻有一種麵食名字聽起來有點唬人,更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但是味道卻極其的美味而這種麵食就叫菜蟒。
  • 我跟朋友說用麵粉就可以發酵做饅頭,沒人信,這就把製作方法奉上
    其實,用面肥也就是老面來製作饅頭,應該在北方很普遍,南方這邊比較少,本身我們這邊主要是以大米為主食,饅頭之類的吃的相對少些,像我們老家,像我媽那一輩及她之前的老一輩,用來發麵的材料普遍選擇蘇打粉,對於什麼是面肥,根本一無所知,就我跟我朋友講麵粉加水揉成麵團,然後交給時間,讓其自然發酵
  • 製作麵食時,麵食中的「糖」與「鹽」您了解多少?怎麼給最合適?
    因疫情的影響,很多人都開始在家自己做饅頭包子、麵包蛋糕,跟著網上視頻的步驟來給進行,做出來的效果各有不同,看到朋友圈的曬圖,成功的人從此愛上了自己做下廚各種倒騰,失敗的人則發誓再也不自己做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了。
  • 這些關於酒的冷知識,肯定有你不知道的!
    愛酒不來虛的,今天搞點乾貨吧~  在酒桌上,酒可以喝不過人家
  • 天然純老面製作方法、天然發酵的老酵子、蒸饅頭做麵包都是它
    天然純老面製作方法、天然發酵的老酵子、蒸饅頭做麵包都是它出品:中國麵食面點發酵資深專家杜德春器皿:乾淨的瓷器或者潔淨的器皿即可條件:溫度戧酵製作方法:10麵粉、2.5水、3引子、1啤酒、0.5酒麴、1土豆泥、0.9飴糖或蜂蜜。燙酵製作方法:10麵粉、3開水、1引子、0.5啤酒、1酒麴、2土豆泥、1飴糖或蜂蜜。
  • 做麵食時,酵母、小蘇打、泡打粉應該怎麼用?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
    年後的這段日子,大家都宅在家裡做美食,比如說蒸饅頭、蒸包子、炸油條、炸油餅、做涼皮,做蛋糕等等。而且有人不少做得很漂亮,打開朋友圈感覺像是在逛美食街一樣。其實想要麵食好吃,和面是一個關鍵,只要面和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 山西麵食「不爛子」,麵食的傳統真的很多,你知道嗎?
    「世界麵食看中國,中國麵食看山西。」這句話流傳久遠自然有它的精妙之處,山西麵食品種多,歷史久,製作方法也多種多樣,炒,拉,搓,削等各式方法,讓山西的麵食遍布全國各地,今天給大家帶來的美食,是流傳於山西省,河北省南部的一道傳統麵食,叫做「不爛子」。
  • 怎麼樣發酵的麵團,做麵包好吃?
    說起麵團發酵,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要想把麵團發酵到最佳狀態,並不是人人都會的。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下做麵包時如何發酵。麵粉發酵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簡單的說就是酵母分解麵粉中的澱粉跟糖分,產生二氧化碳,使麵團膨脹。
  • 做中式面點為何要加糖?在麵食中糖起什麼作用?用量多少有何差別
    在中國,傳統認知上的南、北方地區,對於麵食(或主食)的定義是有著很大不同的,更別說還有廣袤的大西部地區了。比如四季分明的北方地區大多會將麵食做為主食,而物產豐饒的南方地區則大多會將大米做為其主食,也因為南北兩地在製作麵食上也產生了很多的不同之處。
  • 小攤點用"明礬"做麵食很常見 "禁鋁令"恐監管難
    而在過去,明礬這種食品添加劑是被允許使用的,突來的一紙「禁令」能否讓饅頭等麵食製品徹底和明礬說「拜拜」,記者進行了調查。    小攤點習慣用「明礬」做麵食    市民買饅頭時偶爾會遇到這種情況,買的饅頭看著個頭很大,但是一點不實在,俗話說很「暄」,實際只有一小團,這多數就是添加了「明礬」的緣故。
  • 麵食花樣做,一碗熟油八張面,農村媽媽獨創薑黃千層饃好吃到哭
    麵食花樣做,一碗熟油八張面,農村媽媽獨創薑黃千層饃好吃到哭。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媽媽經常做的自創的千層饃。下面給大家看一下製作過程。老面酵子。把老面酵子倒入麵粉裡面均勻的揉成一團。揉成團之後放入一個碗裡,再把這個碗放在一個盛有溫水的盤裡面這樣加速發酵。發酵好後拿出來放入鹼面,然後反覆揉制,揉光。然後揉成條狀切成一個一個小面劑子,把這個面劑子擀成一張圓圓的餅備用。然後開始調汁,用薑黃,熟油,鹽攪拌均勻。然後把每張餅上均勻的抹上一層。
  • 1盒牛奶1碗麵粉教你做奶香饅頭,做法簡單營養美味,女兒最愛吃
    麵食是我們北方人的傳統美食,饅頭我覺得是麵食最經典的做法。有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只喜歡吃零食,家裡的飯菜基本不吃,這其實是我們沒有用心給孩子做飯,就饅頭來說吧,普通的饅頭孩子吃得多了也就吃膩了,我們可以做個牛奶饅頭,或者配上一道孩子愛吃的菜,他們也會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