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ud83d\udd3a以上為廣告 以下為正文\ud83d\udd3b
觀察樹葉,做一份12頁的手寫調查報告,收集一棵樹不同時期的樹葉,測算一枚樹葉的周長……你猜這是幾年級的科學作業?
告訴你,這些都是一年級的科學作業。
一位爸爸在朋友圈吐槽:一年級的兒子最近有項科學作業簡直逆天了。
「名字挺好——《葉問》,一年級才學一個半月,字都寫不了幾個,要完成科學老師完全沒有帶過的12頁手寫項目學習報告,我看,名字還是改成《咋整》吧。」這位爸爸是個工科男,花了整整兩天完成作業,「更氣人的是,有一項還要收集一棵樹不同時期的樹葉,坑死了,上哪找去?」
家長吐槽:作業不算難,但布置晚了
他的兒子亮亮在杭州一所知名民辦小學讀一年級,在秋假和國慶長假前,領回來一堆作業。其中科學作業是本小冊子,共12頁,亮爸說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前幾頁要孩子撿落葉、觀察落葉、找找不同形狀的樹葉,聽起來還比較正常,到第四頁就「奇葩」了,要求觀察一棵樹的樹葉大小、軟硬、顏色等變化,把不同時期的葉子按一定的順序貼好。
「這個作業不算難,但是布置晚了。樹葉都發黃落掉了,這是不可逆的,到哪裡去找新鮮的葉子呢?」亮爸實在沒辦法,翻遍小區和周邊的公園,才勉強找到兩枚小綠葉,加上一枚發黃的葉子,再湊上2片枯葉,完成要求的5片。
後面,還有一項探創樹葉活動,要求測量樹葉的周長、大小、一片葉子的重量等。亮爸很惱火:「周長這個概念,一年級的孩子哪裡知道,這明擺著就是家長作業嘛!」
最重頭的是兩個報告:《我的探創活動報告》和《葉問》研究報告,要求圖文結合,形式多樣。
「我是一個工科男,對科學還是有些基礎的,結果整整做了兩天才完成。兩份報告寫了六七百字,還要圖文結合,比我平時的工作累多了。」亮爸說,長假後開學一周了,還有家長沒完成呢。
整項作業,兒子只參與了撿樹葉和畫畫,其他全是亮爸做的。
亮爸氣憤地說:「12頁的作業,基本都是家長在做,孩子根本沒學到什麼東西,而且,如果孩子從此知道,家長可以幫忙做作業作假,這對孩子的價值觀都是一個衝擊。以後,他們可能不再努力了。」
學校校長昨晚回應快報:希望孩子們多參與,重要的是過程
昨晚,記者聯繫上這所學校的校長,他說:「這項作業叫《葉問》,是個項目式學習,不是要求短時間上交的,不僅布置給了一年級孩子,三年級也有,難度要求不一樣。作業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的是孩子們多參與。比如測量樹葉的周長,一年級孩子看到肯定會問什麼是周長,了解了樹葉一圈就是周長後,可能會問尺子是直的,怎麼量?我們是希望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動腦筋。」
為什麼要布置這項作業?一位老師作了解釋:一年級和三年級,起始單元都是植物,所以一起布置下去,不過難度要求不一樣。
關於一棵樹上不同時期的樹葉,這位老師說:「這個知識點和孩子們上課時講過,大家現在走到外面看,一棵樹的某一根樹枝上,頂端會是嫩葉和嫩芽,之後是綠色樹葉,然後是枯黃的葉子,最後樹葉掉落。這是樹葉在一段時間內從生到死的過程,希望孩子們了解。」
他說,一年級孩子感覺作業難,也很正常,其實這兩篇調查報告,孩子可以自己寫,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也可以請家長代筆。不需要太複雜,貼幾張展示過程的照片,再用文字介紹幾句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過程,能讓孩子參與。
首席記者 張娜
·49億!前兩天剛來過杭州的這位大咖,近日計劃捐出全部身家。一句話令網友動容……
·跳了這麼多年繩,學校突然通知繩子要換另一種?很多杭州爸媽擔心了!聽聽杭州教育主管部門怎麼說
·一個被四處追債的包工頭,在臨安街頭看到一個陌生小孩,做出了一個讓他追悔下半輩子的決定
(來源: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