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某民辦小學一年級科學作業:觀察樹葉,寫12頁的調查報告!爸爸...

2020-12-06 人民日報

↑↑↑點擊圖片查看更多↑↑↑

\ud83d\udd3a以上為廣告 以下為正文\ud83d\udd3b

觀察樹葉,做一份12頁的手寫調查報告,收集一棵樹不同時期的樹葉,測算一枚樹葉的周長……你猜這是幾年級的科學作業?

告訴你,這些都是一年級的科學作業。

一位爸爸在朋友圈吐槽:一年級的兒子最近有項科學作業簡直逆天了。

「名字挺好——《葉問》,一年級才學一個半月,字都寫不了幾個,要完成科學老師完全沒有帶過的12頁手寫項目學習報告,我看,名字還是改成《咋整》吧。」這位爸爸是個工科男,花了整整兩天完成作業,「更氣人的是,有一項還要收集一棵樹不同時期的樹葉,坑死了,上哪找去?」

家長吐槽:作業不算難,但布置晚了

他的兒子亮亮在杭州一所知名民辦小學讀一年級,在秋假和國慶長假前,領回來一堆作業。其中科學作業是本小冊子,共12頁,亮爸說拿在手裡沉甸甸的。

前幾頁要孩子撿落葉、觀察落葉、找找不同形狀的樹葉,聽起來還比較正常,到第四頁就「奇葩」了,要求觀察一棵樹的樹葉大小、軟硬、顏色等變化,把不同時期的葉子按一定的順序貼好。

「這個作業不算難,但是布置晚了。樹葉都發黃落掉了,這是不可逆的,到哪裡去找新鮮的葉子呢?」亮爸實在沒辦法,翻遍小區和周邊的公園,才勉強找到兩枚小綠葉,加上一枚發黃的葉子,再湊上2片枯葉,完成要求的5片。

後面,還有一項探創樹葉活動,要求測量樹葉的周長、大小、一片葉子的重量等。亮爸很惱火:「周長這個概念,一年級的孩子哪裡知道,這明擺著就是家長作業嘛!」

最重頭的是兩個報告:《我的探創活動報告》和《葉問》研究報告,要求圖文結合,形式多樣。

「我是一個工科男,對科學還是有些基礎的,結果整整做了兩天才完成。兩份報告寫了六七百字,還要圖文結合,比我平時的工作累多了。」亮爸說,長假後開學一周了,還有家長沒完成呢。

整項作業,兒子只參與了撿樹葉和畫畫,其他全是亮爸做的。

亮爸氣憤地說:「12頁的作業,基本都是家長在做,孩子根本沒學到什麼東西,而且,如果孩子從此知道,家長可以幫忙做作業作假,這對孩子的價值觀都是一個衝擊。以後,他們可能不再努力了。」

學校校長昨晚回應快報:希望孩子們多參與,重要的是過程

昨晚,記者聯繫上這所學校的校長,他說:「這項作業叫《葉問》,是個項目式學習,不是要求短時間上交的,不僅布置給了一年級孩子,三年級也有,難度要求不一樣。作業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的是孩子們多參與。比如測量樹葉的周長,一年級孩子看到肯定會問什麼是周長,了解了樹葉一圈就是周長後,可能會問尺子是直的,怎麼量?我們是希望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動腦筋。」

為什麼要布置這項作業?一位老師作了解釋:一年級和三年級,起始單元都是植物,所以一起布置下去,不過難度要求不一樣。

關於一棵樹上不同時期的樹葉,這位老師說:「這個知識點和孩子們上課時講過,大家現在走到外面看,一棵樹的某一根樹枝上,頂端會是嫩葉和嫩芽,之後是綠色樹葉,然後是枯黃的葉子,最後樹葉掉落。這是樹葉在一段時間內從生到死的過程,希望孩子們了解。」

他說,一年級孩子感覺作業難,也很正常,其實這兩篇調查報告,孩子可以自己寫,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也可以請家長代筆。不需要太複雜,貼幾張展示過程的照片,再用文字介紹幾句就可以了。重要的是過程,能讓孩子參與。

首席記者 張娜

·49億!前兩天剛來過杭州的這位大咖,近日計劃捐出全部身家。一句話令網友動容……

·跳了這麼多年繩,學校突然通知繩子要換另一種?很多杭州爸媽擔心了!聽聽杭州教育主管部門怎麼說

·一個被四處追債的包工頭,在臨安街頭看到一個陌生小孩,做出了一個讓他追悔下半輩子的決定

(來源:都市快報)

相關焦點

  • 暑假作業的焦慮:杭州小學科學老師讓學生做體溫曲線圖,10多個家長...
    暑假過半,各位小主的作業完成進度如何?記者聽說,有爸媽已經開始為此焦慮,也有老師正在為此鬱悶。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已學知識。
  • 體溫曲線圖作業交「備孕表」 杭州小學科學老師鬱悶了
    暑假過半,各位小主的作業完成進度如何?錢報記者聽說,有爸媽已經開始為此焦慮,也有老師正在為此鬱悶——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她告訴記者,這屆學生三年級剛開始接觸科學(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是從2017年起實施的),正是引起重視和興趣的時間段,作業不能太難,但又要讓孩子們知道科學觀察是要長期堅持的,所以布置了這個作業。另外,四年級的科學課將會要求他們整理和分析實驗數據,因此相關內容也在這裡滲透一下,想藉此告訴孩子們,製作合理的圖表可以讓實驗數據更容易分析整理。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察月亮 專家: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原標題: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這是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  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
  • 老師,暑假作業交備孕表行嗎?收到家長私信,杭州一位小學科學老師...
    暑假過半,各位小主的作業完成進度如何?錢報記者聽說,有爸媽已經開始為此焦慮,也有老師正在為此鬱悶——孫老師是杭州一所知名公辦小學的科學老師,今年教三年級。因為三年級下學期有個單元講溫度計,所以她布置的暑假作業是測量體溫並記錄,希望學生能將課本上的理論付諸實踐,進而鞏固學過的知識。
  • 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學家,「觀月題」有科學漏洞
    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學家,「觀月題」有科學漏洞 新民晚報7月31日報導,「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
  • 一年級新設科學課 新生要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一年級科學課本封面及內頁  一年級新生要種植物  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溫州網訊 9月開學,小學一年級將新設科學課,新課本已運抵溫州。昨天,市教育教研院專家稱,該教材「有兒童的視角,有實踐的、科學文化的視角」。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爭議:科學啟蒙和月相...
    今年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學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 科學作業本身或許存在科學常識漏洞,這難免讓人遺憾;不過,也有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對幼小銜接以及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萌發孩子熱衷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的科學啟蒙,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杭州爸爸為讓孩子讀名校狠砸700多萬 結果扎心了
    (原標題:為讓孩子讀名校,杭州爸爸狠砸700多萬!所以,張先生做了個決定,讓孩子先報讀民辦小學,多個選擇多個出路。報讀民辦小學,幼小銜接準備是免不了的。送孩子去參加各類相關的培訓班,張先生又花了5萬元。「這不算多,我身邊還有些朋友花了近10萬元培訓費。」他說。前後折騰了大半年,這位爸爸本來已經信心滿滿了,孩子無論在身體素質方面,還是在學科知識方面,都達到了網傳的民辦小學錄取標準。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點至9點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這是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項作業,看上去是否簡單又有趣?然而,這道題目卻把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中科院上海天文臺科學傳播工作室高級主管湯海明難住了。
  • 一年級的科學課該怎麼上
    浙江在線杭州8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知道一年級要開科學課後,許多新生家長對此既好奇又忐忑,唯恐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高大上的「科學知識」。昨天,錢報記者採訪了杭州多位一線科學老師,幫大家找答案。
  • 爸爸教(四十)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猜字謎》預習
    爸爸教四十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猜字謎》預習猜字謎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字遊戲,也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相遇——相逢喜歡——喜愛尊重——尊敬六、反義詞涼——熱喜歡——討厭七、預習作業1、看拼音寫詞語2、猜字謎,寫漢字"爸爸教"與您分享家庭輔導的經驗
  • 杭州視力測試首次納入考評 一女生最愛玩iPad近視達600度
    記者調查了杭城10多所小學,學生近視情況不容樂觀,小學畢業生近視率絕大多數超過50%,比率最高的一所學校甚至達到70%。現有數據表明,杭城所有小學中近視率前10名的學校,近視率在77%以上。  老師感嘆,本來學生就容易近視,自從有了智慧型手機等,孩子們的視力更控制不住了。
  • 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觀月題」難倒天文專家引發爭議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資料)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 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學家,「太難了」英文咋說?
    眼看暑假過去了一半,小夥伴們,作業寫得咋樣?有沒有被什麼題給難住嘞?
  • 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編寫組回應
    >原標題:《暑假生活》編寫組:感謝專家和讀者指出問題《暑假生活》編寫組積極回應了新民晚報的報導 圖片來自網絡  在每天晚上7點至9點之間觀察本周,本周報導了「上海小學一年級暑假作業難倒天文專家:觀月題存「科學漏洞,引起讀者和廣大網友熱議。對此,《暑假生活》編寫組積極回應:非常歡迎專家和讀者指出《暑假生活》中存在的問題。
  • 一年級科學課到底怎麼上?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科學是魔法。  可以研究小草啊、小花啊、樹啊什麼的,還有浮力!  可以做實驗!  ……  近兩周,記者奔波於杭州多所小學當一年級科學課的旁聽生。通過現場的課堂觀察,以及和科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上科學課對於部分學校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比如高新實驗學校從建校起,一年級學生就開始上科學課了,那時浙江還沒有對應的教材,因此用的是美國的版本;半山實驗小學則是依託於自然體驗課程,把一年級的科學課上得更加豐富了。  也有學校表示,還沒摸出門道,老師們還在研究中。
  • 小學作業難倒天文專家 科學啟蒙與月相知識哪個更重要
    今年本市小學一年級《暑假生活》的一道「觀月題」難倒有些天文專家,引發爭議。在天文專家看來,科學探究重要的不在於結果而是過程,從而引導孩子掌握實事求是、探明真相的方法。一些教育專家、一線老師認為,鼓勵孩子觀察周邊變化、激發探究興趣,遠比月相知識本身更為重要。  科學作業莫留漏洞  「從現在開始,請你每晚7時至9時之間觀察1次月亮,把看到的月亮形狀畫下來,堅持28天。」
  • 小學生社會實踐寫萬字調查報告引網友膜拜
    新學期第一天,蘇州市姑蘇區平直實驗小學五、六年級社會實踐小組的學生們向學校老師交上了一份近萬字的「水文化社會實踐報告」。  有網友把這事發到網上,立刻引來一片膜拜之聲。  見到這份圖文並茂、繪聲繪色、耗費整整一個假期心血努力完成的報告,當地某高校城市規劃學院大三學生小張慚愧地說,作為專業的「敲章一族」,他們假期從未真正做過社會實踐,「自己真的比不上這些優秀的小學生。」
  • 這是小學一年級作業題: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
    這是小學一年級作業題: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他們一共釣了幾條魚?小學生「奇葩」作業題咋這麼多 這是小學一年級作業題:今天小明和爸爸、爺爺去釣魚,小明釣了6條無頭魚,爺爺釣了9條無尾魚,爸爸釣了8條半截魚,請問他們一共釣了幾條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