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雲/趙麗娜建立人工金屬酶靶向癌細胞DNA的高效腫瘤診療新方法

2021-01-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高學雲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研究中心研究員趙麗娜課題組合作,完成銅團簇人工金屬酶高效穩定催化活性的機制剖析,並建立人工金屬酶以癌細胞DNA為靶點的高效腫瘤診療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An artificial metalloenzyme for catalytic cancer-specific DNA cleavage and operando imaging為題,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2020, 6, eabb1421)上。

人工金屬酶通過模擬天然金屬酶的結構功能,可實現多種高效催化前沿應用,是重要的研究領域。然而,其良好功能效應背後的催化機制仍不清楚,阻礙新型人工金屬酶在抗腫瘤等應用中的針對性結構設計與性能調控,使該領域的深入研究面臨挑戰。

研究人員以腫瘤靶向肽修飾牛血清白蛋白,在其內部空腔精確設計構築活性中心為銅團簇的人工金屬酶。通過理論計算、定量實驗研究,研究發現該人工金屬酶具有底物匹配的能級和恰當的幾何構型,可長期穩定選擇性催化腫瘤微環境中過表達的過氧化氫高效轉化為羥基自由基和氧氣。人工金屬酶產生的羥基自由基一方面持續切割腫瘤細胞DNA,取得高效腫瘤治療;另一方面持久催化產生靈敏化學發光,可實時動態跟蹤腫瘤治療效果(圖1)。

該研究闡明了人工金屬酶的精細分子結構和能級分布特徵,進一步揭示其類酶催化活性機制。隨著催化反應的進行,團簇的金屬價態封閉式周期性循環,確保活性中心不被損耗,保證催化反應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圖2)。研究工作為精準按需合成生物相容性人工金屬酶提供了重要指導,此外,它利用金屬團簇獨特的催化動力學和穩定性,構造新生化反應路徑,建立可視化監測、高效對抗特定腫瘤新方法。

圖1.精準構建人工金屬酶用於持續切割腫瘤細胞DNA及實時動態監測抗腫瘤治療效果

圖2.人工金屬酶的精細分子結構與其類酶封閉循環催化路徑的機制解析

相關焦點

  • 【科技前沿】基於人工金屬酶的原位動態觀測腫瘤治療效果的分析方法
    該工作利用精準構築的人工金屬酶作為生物分析探針,建立了原位動態監測腫瘤治療效果的分析新方法。本文通訊作者是北京工業大學高學雲教授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趙麗娜研究員。本文第一作者是北京工業大學高靚副教授和碩士研究生張雅。文章簡介多功能時空分辨分子影像技術拓展了人類對關鍵生命活動的認知,加深了對生理或病理進程的了解。
  • 螢光引導手術來襲 靶向螢光分子探針或將改變腫瘤診療現狀
    但是,根據癌症類型的不同,8-70%的病例腫瘤在經過切除後切緣仍呈陽性(手術邊緣存癌細胞)。為了降低復發率和改善患者術後生存質量,腫瘤的精準切除已成為手術的趨勢,而術中指導(guided surgery)對外科醫生來說變得至關重要。目前,外科醫生在術中主要依賴視覺(普通白光)和觸覺反饋。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酶促級聯反應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汪銘課題組設計了細胞內酶促級聯反應提高胞內氧化應激水平,並進一步激活活性氧響應的蛋白質前藥,基於這一原理和蛋白質遞送技術發展了腫瘤靶向治療新策略。利用疾病細胞微環境為靶點進行蛋白質化學修飾和功能調控的設計,在細胞命運幹預和發展靶向蛋白質治療藥物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汪銘課題組圍繞活體蛋白質遞送與功能調控開展研究,先後發展了一系列基於細胞微環境(如活性氧、酶等)調控蛋白質功能激活的新方法。
  • 腫瘤治療之:靶向胺基酸代謝
    在淋巴瘤、神經膠質瘤、乳腺癌、胰腺癌、非小細胞肺癌和腎癌的腫瘤細胞中,用小分子抑制劑或基因敲除抑制廣泛表達的GLS1,產生抗腫瘤活性。在B淋巴瘤細胞和前列腺癌細胞中,高表達的致癌轉錄因子c-Myc可抑制miRNA-23a/b,上調GLS1的表達,增強穀氨醯胺代謝,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有力推動肺癌精準診療
    她長期從事胸部腫瘤臨床和轉化研究,在肺癌內科治療和多學科綜合治療領域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 在肺癌分子分型個體化診療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取得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在液體活檢分子分型指導肺癌個體化治療方面做出開創性工作,建立了基於外周血肺癌分子分型新技術及肺癌靶向治療-化療-免疫治療診療體系,使得靶向治療受益患者擴增30%;系統闡釋了靶向治療耐藥機制,提出克服耐藥新策略,
  •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可酶激活的工程DNA酶傳感器實現金屬離子的細胞選擇性成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43:03 國家納米科學中心Lele Li研究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銥金屬被證實可摧毀癌細胞
    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稱,英國華威大學和我國中山大學的一項國際合作研究表明,癌細胞可以被金屬銥靶向和破壞。
  • 北京大學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在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領域取得重要...
    研究背景近年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結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碳化鐵納米材料,因其較高的飽和磁化強度、優異的穩定性、高效的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點,在納米磁學、費託合成催化、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換以及生物醫學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
  • 工學院侯仰龍教授課題組在分子影像診療探針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年來,過渡金屬碳化物納米結構引起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特別是碳化鐵納米材料,因其較高的飽和磁化強度、優異的穩定性、高效的催化活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點,在納米磁學、費託合成催化、電化學能源存儲與轉換以及生物醫學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潛力。目前的碳化鐵製備方法繁瑣,常常採用成本高、形貌難以控制、操作也較繁複的高溫固相反應或者雷射熱分解等技術。
  • 可逆的人工金屬酶組裝——人工金屬酶的回收利用
    人工金屬酶的發展是一個迅速擴大的領域,其設計策略為從天然金屬酶的改性到完全從頭設計。其中,將合成催化劑附著在蛋白質支架上的錨定策略已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它能夠在生物相容和選擇性蛋白質環境中發揮有機金屬催化劑的活性。為使模塊化設計的人工酶發揮最大應用潛力,需要強而可逆的錨定過程,該錨定過程能夠控制組件的組裝和拆卸。控制可逆性將允許蛋白質支架和人工金屬輔因子的回收。為此,人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利用生物素衍生物和替代品或(鏈球菌)親和素突變體的實現可逆性。
  • 新研究:10分鐘內消除腫瘤,50天內小鼠存活率從0上升到100%!_騰訊網
    根據最新統計,癌症仍然是全世界公共衛生的嚴重威脅,迫切需要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目前,大多數臨床癌症療法仍然難以完全治癒癌症並具有嚴重的副作用,這導致轉移,擴散和耐藥性突變。快速,完整,針對性和安全的腫瘤治療仍然是癌症治療中的關鍵問題。
  • 讓癌細胞想辦法自我修復 上海科學家發現治療兒童腦腫瘤新策略
    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無法接受放療,導致術後整體預後較差。因此尋找有效的靶向性治療藥物成為神經外科學界治療該型腫瘤的一個難題。這一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1月13日凌晨在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在線發表。人體細胞每天都在遭受著內源性及外源性損傷,而細胞中的DNA可以通過多種機制來改變和修復這些損傷。不僅正常細胞可以使用這些修復途徑,癌細胞也能在不斷增殖的細胞中修復損傷DNA。
  • 自動勾畫腫瘤、設計放療計劃、預測治療效果,人工智慧讓腫瘤精準...
    ③病理檢查1.3腫瘤治療方法:①手術治療②化藥治療③放射治療④中藥治療⑤生物治療1.4常見惡性腫瘤:①肺癌②胃癌③食管癌④肝癌⑤乳腺癌⑥子宮頸癌⑦腸癌⑧白血病⑨鼻咽癌1.5常見腫瘤藥物類型:①烷化劑②抗代謝藥物③小分子靶向藥④單克隆抗體⑤鉑類配合物1.6腫瘤診療流程
  • NAT COMMUN:諾獎CRISPR技術體內靶向癌細胞
    導語:FO靶向方法可能為選擇性消除癌細胞開闢了新的視野。 儘管我們已經在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癌症仍然每年在全球範圍內造成900多萬人的死亡。事實上,關於癌細胞的生物學行為和分子疾病機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
  • 金橡醫學攜手華為雲、加速腫瘤基因檢測創新
    腫瘤精準治療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基因突變一般是指正常細胞中有的基因長歪了,有的基因缺失了,有的基因重複了等,變成了腫瘤細胞。如果能利用各種基因檢測方法,把這些變異的基因找出來進行仔細分析,可以協助臨床診斷、指導治療選擇、輔助監測疾病復發和耐藥等。
  • 精準醫學時代,血液腫瘤如何實現個體化診療?
    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癌症報告顯示,白血病和淋巴瘤兩大血液腫瘤在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仍然佔據著第9位和第10位,血液腫瘤診療水平的總體提升不僅和國民健康息息相關,更是推動健康中國戰略實現的重要步驟。近年來,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取得了非常大的進展,血液腫瘤的治療邁入精準醫療時代。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自然通訊.
  • ACS Central Sci:研究開發腫瘤靶向治療新策略
    2019年6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保留正常細胞是癌症化療的核心挑戰。如果科學家能在腫瘤中放置一個"歸航信標",他們就能吸引這些藥物,並減少藥物對健康細胞產生的副作用。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製造出一種水凝膠,當注射到小鼠腫瘤附近時,可以招募藥物來縮小腫瘤,副作用也更少。
  • 《科學》突破性研究:多種癌細胞利用DNA複製出錯產生耐藥性
    這項研究的作者通過分析癌症患者接受靶向治療前後的活檢樣本,開始調查治療耐藥性的潛在驅動因素。靶向療法通過幹擾腫瘤生長所需的分子來阻止癌症的生長,這是多種癌症的常見療法。他們驚奇地發現,接受靶向治療的病人的癌細胞比治療前的樣本顯示出更高水平的DNA損傷——即使這些治療沒有直接損傷DNA。此外,研究人員使用全基因組測序來分析治療如何導致癌症基因組的加速進化。
  • 科學家發現靶向銅離子伴侶蛋白調控劑的抗腫瘤作用機制
    種種證據都表明,靶向銅離子調控和轉運通路的藥物研究可能成為抗腫瘤藥物研發的新策略。同時,Atox1和CCS也被發現在多種白血病細胞系以及白血病病人樣本中高表達。這些信息顯示了腫瘤細胞的生存可能依賴於這些銅離子伴侶蛋白。與金屬螯合劑相比,靶向銅離子伴侶蛋白可以更加特異、精細地調節胞內銅離子的濃度以及分布,從而在實現治療效果的同時減少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