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課程理論研究的新收穫
段小佳
義務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家庭、社會非常關注的領域,也是教育研究專家投入精力較多的領域。
基於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在中小學開展的課程改革發展研究,西南大學的艾興博士完成了《中國義務教育的課程論綱》一書。該書材料豐富,論述周密,既有對課程理論的系統建構,又有對課程實踐的深度關注,觀點新穎,具有實用性和啟發性,是我國義務教育課程研究的新作和力作。
本書從獨特的視角較為系統地建構了中國義務教育課程的概念和觀點體系,可以說是國內學者在義務教育研究中具有創新性的學術成果之一。理論是經由實踐提煉和抽象出來的概念的觀點體系,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認真審視國內外已有的課程理論著作和教材,不少都帶有這種「通用性」——課程理論往往不針對特定的對象,而是用來解釋課程的一般現象,觀照課程的普遍問題。由此帶來的困惑是:這些籠統抽象的課程概念和觀點是否能解釋不同層次、類型教育的課程現象;反之亦然,不同層次、類型的教育,其課程的本質和認識結果是否相同?事實上,不同層次和類型的教育,對象有所不同,課程各有差異。義務教育的課程,顧名思義,它所指向的不是一般意義的課程,而是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的課程。縱觀已有的課程研究成果,專門針對中國義務教育課程而開展的系統研究非常缺乏,成果也不多,本書認為義務教育還不僅僅是出於對教育對象、層次、類型的特殊性而劃分出來的一種教育,它更大的特殊性在於它是具有國家公共性、法定性、系統性和制度化的學校教育,具有對象的確定性、目標的統一性、內容的規定性和實施的強制性等特點。本書正是在認真審視中國義務教育根本屬性、價值取向等基礎上,努力澄清中國義務教育課程的基本概念和觀點體系,形成課程論綱,充分體現中國義務教育課程的特殊矛盾與基本規律。
《中國義務教育的課程論綱》 艾興/著 定價:58.00元
《中國義務教育的課程綱要》一書對義務教育課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首先,在具體內容和觀點上考慮到課程所指對象的特殊性,從概念、基礎、目標、標準、設計等要素系統建構義務教育課程的理論觀點。其次,結合課程實踐案例和義務教育的課程改革現狀進行研究,使課程的理論觀點和課程實踐、改革之間能夠真正實現互動共舞。最後,該書借鑑不同流派的課程理論,使其成為義務教育課程觀點的形成和理論建構的基石,在此基礎上力圖形成符合我國義務教育特點和要求的課程分析框架和理論體系。
該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對課程改革深切關注,深入分析了義務教育的課程編制、設計和開發等方面的具體案例,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踐指導意義。進入21世紀以後,在世界範圍內課程改革的影響下,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開展得如火如荼。一方面,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進行了相互銜接、整體一貫的設計,在課程理念、標準、評價等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另一方面,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材政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國家明確提出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要健全國家教材制度,成立了國家教材委員會,統籌指導管理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材工作。義務教育課程政策和實踐的新變化,國家統編教材及其實施,不僅給義務教育的課程實踐工作者帶來深刻變化和重大影響,也需要研究者對現有的課程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重新審視和深入檢討。作者在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學科平臺從事課程理論的研究工作,也長期在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觀察、研究課程改革實踐,深切感受到已有課程理論對義務教育課程實踐觀照和指導相對滯後甚至「力不從心」。這本著作既有作者對現有課程理論的一些反思,也針對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實踐對課程理論訴求做出了一些回應。
總之,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合,觀點和案例的相互呼應,使得本書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既適合正在從事課程理論研究和實踐工作的本科生、研究生進行系統學習,對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課程獲得更深入的認識,也適合在職中小學校長、教師閱讀借鑑,指導學校深入開展課程改革實踐,對他們形成義務教育課程的基本觀點、專業思維和課程問題解決方案等都具有切實的幫助。
版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