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讀書你能收穫什麼

2021-01-14 加拿大律政先鋒

雖然不能說我對加拿大的教育有多麼深刻的了解,但是我在加拿大的兩段讀書經歷確實使我對於加拿大的教育更有發言權。我是本科在國內讀完,工作一年後以留學生的身份就讀加拿大的研究生文憑課程,在拿到楓葉卡後以本土學生的身份獲到了瑞爾森大學研究生碩士學位。

自信

缺乏自信是我在很多中國人身上都能看到的影子,包括我自己,身邊的朋友,亦或是我的客戶。在我從申請到完成一年的密集研究生碩士學位期間,面對班級大多為本土學生的競爭壓力,我曾有無數次心理暗示自己不夠優秀。以至於在第一個學期即使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演講討論的時候我都不能全力以赴。後來我主動找到教授和同學溝通,逐漸的意識到我對於自己過於的苛刻。越來越多正面的肯定和鼓勵,讓我意識到自己一直在不自信的漩渦裡掙扎。慢慢的我也學會不需要任何外界的肯定,而是向內尋求力量和支持。

自我認知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在思考不自信的根源,可能是原生家庭的影響,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競爭壓力,社會焦慮等。由於人與人界限的模糊,自我認知的匱乏,我們太習慣對別人的生活評頭論足,遇到事情更多的是批評,而不是就事論事的先肯定後鼓勵。我曾經很好奇的讓身邊的朋友去定義成功,得到的答案大多是金錢,社會地位,親密關係等。這些答案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加拿大基本都如出一轍,這就是我想說的社會焦慮。

我們經常會掛在嘴邊,只有先愛自己才能有能力愛別人。但是愛自己我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什麼是對自己好的,我們才能採取行動愛自己。這就需要我們有明確的自我認知,而不是簡單的人云亦云,認定那些習慣俗稱的就是好的。

圖片來自網絡

獨立思考

記得以往的教育灌輸給我的是成績好才是目的,但在加拿大求學的過程當中,我才深刻意識到教育本身教會我們的是如何思考和解決問題。國內教育中的條條框框告誡我們要遵守規矩,這在人生課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一課,但卻磨滅了我們獨立思考的天性。在加拿大讀書的經歷讓我開始天馬行空,想自己不敢想的,提出自己不敢提出的質疑,甚至有的時候也會因為問題的不切實際而產生懷疑。

記得完成自己第一次論文的時候,我習慣性地引用了國內讀本科時導師的指導。導師認為我們的學術層面沒有資格發表自己的見解,論文中觀點大多要引用知名學者的論點和方向。結果很意外的我的第一篇論文被打了回來,教授的反饋是我沒有自己的觀點,在他看來任何的微小的觀點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學習能力

我自詡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個很要強很努力的人,但是我並不是特別愛讀書。但當我完成碩士學位以後,我發現很神奇的一點就是我愛上了讀書,而且涉獵廣泛,上到天文地理,下到政治歷史哲學心理學。每當走到人生低谷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我都習慣拿起書讓自己靜下來,從平靜中找回自己的節奏。

我想這完全受益於我這一年的學習經歷。每門課的作業除了寫論文,期刊評述,大多是閱讀大量的學術期刊和書籍。然後上課的時候就學術期刊引發討論,教授很少教我們什麼,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困惑於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興趣對於激發學習能力真的渾然天成,一個人的主觀意識願意去做某件事,和被迫去做某件事,帶來的結果絕對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在這裡沒有想比較中西方教育的意思,只是想取其精華的就我個人的感受聊聊加拿大的教育對我的啟發。就像我之前說的,我對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是非常認同和肯定的,但我一直認為我們還是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有所改觀。

作者介紹:楓度翩翩,加拿大移民策略與經濟發展專項研究專家,海華熙瑞名譽顧問

相關焦點

  • 像聽音樂那樣去讀書,邂逅1%的收穫
    「閱讀速度太慢,常常讀到一半就感覺讀不下去了…」如果你對此深有同感,是否想過真正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為在閱讀時過於「咬文嚼字」,文章讀得太仔細了。什麼?讀得太仔細?讀書要仔細認真,要熟練背誦,要解析精彩詞句,……這不都是我們從小被要求的嗎?是的,孩提時代學到的閱讀法更多的是如何牢記文章。我們通過仔細研讀領略了文章的精妙,甚至將它「刻」在腦海。
  • 8個半天的加拿大外教英語課,學什麼、怎麼上、有什麼收穫?
    寒假還沒正式開始,我就給孩子報了北外青少(因為總有人問,我就直接寫了,沒有利益關係,非廣告)的加拿大外教英語課,2月1日正式結課,現在把我們的體驗和大家分享。報這個課,是因為我們一直在機構學習。如果想知道有什麼課程,只要自己多留心一下,在APP裡都能找到。而且會提前放出來,然後告訴你可以報名的具體時間,讓你有所準備。
  • 讀書的4個好處,寫給不愛讀書的你
    如果有人問你讀書有什麼好處,你能回答得上來嗎?又能說出讀書有幾個好處呢?這個問題對於不愛讀書的你,可能勉為其難,因為當你意識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愛上了讀書。作為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我列出了讀書的以下4個好處:一、讀書讓你勝任不同的工作崗位自從學校畢業之後,極少有人能夠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社會上也沒有對口的工作崗位可供選擇,因此每個人都得通過讀書和學習來適應不同崗位的能力要求,你也不例外。
  • 高考加油:讀書不能決定你的上限,但能決定你的下限
    很多人是年輕時不努力讀書,想早早工作去賺錢,工作後吃盡了沒文化、沒有大學學歷的苦頭,被社會教做人,才想起再去讀書,可這時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如果已經有家有口了再去上學,壓力就更大了。有句話說,為什麼要讀大學?即使為了體驗同齡人在適當的年齡做些什麼,也要去啊。為什麼說讀書決定下限?舉個接近下限的例子。
  • 每次讀書前,先問自己這三個問題,就不會擔心讀完沒收穫
    讀書過程中從來沒有自己的思考,如果是這樣讀書能記住才奇怪呢。(當然除了你天賦異稟,過目不忘。)閒書要讀,有用的書也要讀。每次讀書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讀什麼書?為什麼要讀這本書?該怎麼讀?第一問:讀什麼書?第一,讀自己喜歡的書,這本書如果你是真的發自內心喜歡,你不用管他有什麼用,能讓你喜歡開心,你就去讀,你會發現你自然而然能記住。
  •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
    你會讀書嗎?你以為的認真讀書可能只是在反覆做大量無用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百分之八十的人看書還是沒有做讀書筆記的習慣。2、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人腦每天都在不斷輸入信息,但同時又有許多信息在不斷被遺忘,我們不能保證自己讀過的書能一直印在腦子裡,多做讀書筆記就能有效地阻止遺忘的趨勢。
  • 讀書,讓你的人生升華,助你成功
    三個層次,讓你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悟;如何才能認清自我,認知天地,認識眾生,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都是方法;在無法脫身行萬裡路的情況下,那就走讀萬卷書這條道路,最容易實施且最有效的路徑;讀書苦嗎?苦。但當你經歷了生活的苦,才知道原來讀書是最輕鬆的。生活的苦,是一種無奈的消耗;而讀書的苦,是一種苦盡甘來的收穫。而現實的殘忍之處在於,不是所有人都有後悔的機會。當你過了二十歲,脫離了學校,相比較,能讓你拋開生活上的事情,一心一意地讀書的時間就不多了,所以珍惜當下讀書的機會。
  • 字遊人談讀書,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人生的路,雖說「條條大道通羅馬」,但讀書,絕對是實現人生理想最便捷的路! 老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現代社會,每個人都離不開讀書,或者說閱讀,那麼,問題來了,你真的會讀書嗎?閱讀有哪些實用的技巧?
  • 樊登:只有讀書能讓我們脫離當下困境
    我就問他們,你在生活中能遇見孔子嗎?能遇見蘇格拉底嗎?你一生中能遇到的人,都是跟你差不多的人,你天天跟你差不多的人在一塊待著,偶爾比你強一點的可能是你們老闆,這不就是把你困在原地了嗎?所以我們如果試圖通過認識一些人經歷一些事,才能夠獲得足夠的知識,那你就會被困在這個現實當中。
  • 讀書有什麼用?這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答案……
    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今年疫情讓好多產業倒閉,農民工也無事可做了,選擇了回鄉。想起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圖書館了。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民工。
  • 讀書類主題作文思路解析
    今天我們來梳理一下,讀書類主題作文有哪些誤區我們要儘量避免?能拿分的讀書類作文該怎麼寫?>真好;有你真好;我讀書我成長(快樂);我和書的故事;我的讀書故事。很多同學,一寫到讀書,還常常去選取小學甚至幼兒園階段的題材,讀童話書、故事書、小人書等等,內容過於淺近,與初中生活關聯不大。還有一些同學,寫讀書往往只關注書中的情節,不會和自己的生活勾連起來,內容過於淺近、表面化,缺乏思想性,也寫不出讀書的收穫。有的同學寫著寫著又寫成了內容簡介和故事串聯。
  • 讀書給了我什麼?在東莞圖書館留言簿上寫下「告別信」的他如是說
    我不假思索地回她:「你說讀了哪裡去了,讀出了自己的還算光明的前程,讀出了一個你的好老爸,還讀出一個不聽話的你,還有……」閏女不等我說完,又問了一句:「除了這些眼前有形的這些,還有別的什麼嗎?」我一時想不起來,女兒就隨手甩給我一個連結,說讓我好好看看。
  • 微信讀書,不僅僅只是讀書
    上邊重點講了幾款典型閱讀類產品,還有一些大家對於部分閱讀類產品的一句話評價:網易雲閱讀:讀書全平臺,可將書籍在電腦上直接上傳到雲空間隨時下載,能讓用戶有選擇性的收穫一定積分,閱讀也更方便;但自主上傳這種模式,讓書籍質量是否可控變成一個讓人關心的問題。
  • 2020年讀書總結|讀書這件事,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除了在思想上有一個轉變,在讀書方面,我自己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體會。第一,不要怕讀不懂書,嘗試著去讀,總會有收穫。因為是寫書評的,在寫作初期也常常面臨著這樣的困擾,那就是讀完書後沒讀懂。那麼這時候我就要面臨一個問題,讀書讀不懂,讀他的意義何在?在我看來,讀這類書的意義在於幫助我發現之前從未發現的問題。
  • 《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告訴你讀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01一些現象你是否工作太忙了,沒時間讀書?(遊戲、聚會喝酒、侃大山?還是的確懶得不行?)又或者工作確實很忙,不知道應不應該讀書?你是否想要看書,可是看什麼書呢?到書店一看或網上一找,覺得不錯就買了,可是看沒多少頁,又束之高閣?
  • 《愛因斯坦傳》讀書分享會:你能聽懂的相對論
    為主題的《案因斯坦傳》讀書分享會。 吳寶俊是著名科普作家,馬懷琪則是對東西方文學都有深入了解的多產譯者。科學的靈動與文學的反思,在這兩位嘉賓的對話之間頻頻碰出火花,現場交替著爆笑與沉思。 吳寶俊用通俗詼諧的語言講解了愛因斯坦最重大的發現——相對論。
  • 給那些想讀書,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讀書的人
    對於平時不怎麼讀書或是沒有讀書習慣的人,建議:1、選的第一本書,要容易讀,信息量不是很大,確保自己可以看完,比如,想知道怎麼專注的?或是裡面提到一些作者寫文章時,參考過的或提到別的作品,給標註一下(電子書就加批註,紙質書的就畫條線);第二遍:(是的,建議讀完第一遍後,可以嘗試再讀第二遍,你會發現,大部分時候,就和沒讀過一樣)這次讀,建議你準備個本子和筆,一章一章或一段一段讀,讀完了,嘗試寫點什麼出來,比如:評語?
  • 加拿大移民:英語能力一般,也能在加拿大生活嗎?
    加拿大是不少移民家庭夢寐以求的移民國度,但同時又有很多人害怕自己和家人的英語能力一般,在當地很難融入、難以開展新生活。那麼,英語能力一般或者說不會英語的人,移民加拿大後,到底能不能在加拿大很好地開展生活?
  • 讀書究竟有什麼好處?宋代的這首打油詩,給出的答案堪稱完美
    網上有句玩笑話:「人醜就要多讀書,長得帥的請自便。」其實,讀書跟長相無關,活到老學到老才是明智之舉。無利不起早,做任何事都帶有目的性,有人讀書是為了陶冶情操,有人讀書是為了增加見識,有人讀書是為了找個好工作,也有人讀書是想改變命運,甚至未來可以功成名就。
  • 銀杏社區舉辦「我讀書 我收穫 我快樂」 有獎知識競賽活動
    銀杏社區全民閱讀站於2017年11月9日上午,協同社區老少活動家園、社區文化、婦聯、計劃生育部門聯合舉辦了一場以「我讀書,我收穫,我快樂」為主題的有獎讀書知識競賽活動。本次活動,吸引了社區老年、中青年、在校學生40多位居民群眾參與,活動現場氛圍熱烈。在搶答環節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在經過近兩個半小時的競賽後,決出了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項,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