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的新聞並不少見,但是因為學術造假,同時導致來自不同課題組的1篇Nature(影響因子42.778),1篇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影響因子74.699)同時被撤稿,可以說是非常兇殘了。
畢竟這可是合計117分的影響因子啊!(多少人這輩子也攢不到這個分數啊)
這篇Nature是2018年9月發表的,通訊作者來自美國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和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病理與免疫學系(貝勒醫學院是全美最傑出的醫學院之一,在全球生物醫藥研究領域均位於超前位置),其他作者均來自美國或加拿大的醫學院校或醫院。
只有第一作者比較特殊,同時有4個單位歸屬,其中包括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和貝勒醫學院,但是論文的第一署名單位是埃及兒童癌症醫院。
根據Nature官網的撤稿聲明,作者因為圖片真實性存疑,因此決定撤稿。
非常有意思的是,其他作者均同意撤稿,但是只有第一作者不同意。
雖然Nature官網上是作者自行撤稿,但在pubpeer上關於這篇Nature的質疑多達51條。
幾乎這篇文章的每一張圖都被質疑存在複製,可以說相當的喪心病狂了。
(https://pubpeer.com/publications/D569C47E7BE09AD9D238BA526E06CA#52)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關於一種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在腦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CAR T細胞在治療血癌上療效顯著,但其在實體瘤上的療效尚未得到驗證,這篇文章就是通過讓CAR T細胞表達歸巢分子這種黏附分子,然後歸巢分子可以幫助T細胞來進入腫瘤細胞,從而治療膠質母細胞瘤這種實體瘤。
當時發表後業內反響很好,畢竟是膠質母細胞瘤研究上的一個重大突破,說不定還可以把應用延伸到其他多種癌症治療上。
來自牛津大學的威廉·鄧恩爵士病理學院和甘迺迪風溼病學研究所的學者也對這篇文章很感興趣,然後在2019年1月就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了評論文章。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ibr1811991)
在評論文章中,作者高度肯定了Nature的發現,認為這個研究找出了一種新的「裝配」CAR T細胞的方法,也為日後免疫療法的設計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正因為這篇評論都是對Nature文章的肯定,所以當Nature文章在2019年2月撤稿後,這篇76分的評論自然也就只能撤稿。
想像一下,也就是1月份,哎,我發了一篇76分的評論文章,然後僅僅一個月之後,我吹彩虹P的文章涉嫌大量造假被撤稿了。。。。。
當然,這個還不算最慘的,畢竟只是寫了一篇評論文章,並沒有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來跟在後面做實驗。
論文造假規模最大,最超乎想像的,造成業內損失最慘痛的,應該還要算2018年10月15日,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要求該院再生醫學研究中心前主任皮耶羅·安韋薩(Piero Anversa)撤回31篇頂級期刊的論文,理由是這些論文涉嫌大肆偽造、篡改數據。
Piero Anversa在2001年和2003年分別在Nature和Cells上發表文章稱,一種骨髓造血幹細胞cKit+細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細胞,由此建立起一整個心肌幹細胞研究領域,光Piero Anversa自己就從美國政府拿了有高達5000多萬美元的研究經費(3個億人民幣啊同志們)。更不要說全球多少個研究者、研究機構真的全是大量砸錢鋪在上面做了大量投入。
所以後來曝出造假,光哈佛大學就賠了美國政府1000多萬美元,心肌幹細胞整個紅火了10來年的研究領域直接沒了,史稱「心肌上面動心機」事件或「一覺醒來我的研究領域沒了」事件。
論文造假,低分的文章就已經可以破壞學術圈的風氣,帶來不正確的價值引領。
而高分文章真的更可以說是學術炸彈,害己害人!
一篇CNS頂刊出來,可能都會有無數的研究者跟在後面探索,造成的損失更加難以估量。
所以真的奉勸各位,為人為己,誠信第一。
分享最新科技資訊,發布前沿學術動態!一切盡在木木西裡~ 服務科研,助力科技! 關注微信公眾號: 木木西裡(mumuxilinj),更多精彩內容、新聞資訊、乾貨資源等你來看!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