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一個英語差數學好的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大概率是先做數學,英語留到最後。
平時沒事就做做數學練習題,卻不願意拿起英語書背背單詞,然後數學會越來越好,而英語則變得越不好,甚至會懷疑自己「不擅長學英語」。
人們讀書時,最愛看自己很容易看懂的內容,最好跟自己的觀點還一樣,讀起來「心有戚戚焉」:然後看完的很快,看起來很爽,讓人有讀書很多,長進很大的感覺。
老闆們都喜歡做那些「簡單粗暴」就賺錢的生意,不需要費腦子,拉個關係拿塊地就賺很多錢,或者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客戶都是傻子。
缺人的時候就從外面挖一個牛人,然後這個人就帶著公司攻城略地,一路披靡。
喜歡做容易的事情,這是人的本性之一。容易一時爽,但對於個人和組織的長進卻價值不大。
抽象、經典、知識密度大的內容一定更費腦筋,因為涉及到許多概念要去理解、關聯很多內容需要去查詢、思考,因為抽象所以需要你掌握後才能與自己的情境結合,這些都需要捲入很多思考,速度一定慢,可能需要你一點一點的去啃、開足馬力去想,這不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但正是這種不快樂的體驗,才可能讓你快速的長進:打下更好的基礎,形成系統化思考。
反觀那些更容易的內容,為了容易會將你當做小學生給你圖畫,大人可能給你故事,為了便於你的理解,一定會失去嚴謹性,只告訴你結果而不說適用的環境。
還有那些更容易的方式,通過一群沒有共識的討論讓你感覺是在「頭腦風暴」,通過斷章取義讓你感覺效率很高......
所以,越容易的方式通常造的形式越複雜,「儀式感」越強:讓你投入的不是思考和分析,而是感情和情緒,讓你更爽更海!
企業也差不多,剛開始三來一補,只需要出勞動力就行了。貿易公司低買高賣就可以賺錢,誰願意去做更困難、複雜的研發、市場、品牌等工作,能躺著賺錢的時候,誰都願意賺快錢。
而不山寨不抄襲的研發需要很多年才會有成效,市場需要精耕細作,品牌建立更非一日之功,這些都是慢活,而且很長時間不掙錢。
所以當毛衣戰來的時候,人們才發現大部分曾經光鮮的公司什麼核心能力沒有,許多公司其實是在裸泳。
人們即便知道什麼是更重要的,但在有容易的生存、賺錢之道的時候,大部分人和公司都會去選擇更容易的那條路。
遇到過不少老闆想做知識管理也認可知識管理對於企業的價值,他甚至也知道知識管理是一個「慢活」,但在真正開始做的時候,很多還是落入急功近利的坑中:
「我從華為花200萬請一個原來負責知識管理的,我們的知識管理就做成了。」
「買最貴的軟體,請最好的管理諮詢,他們幫我們做好知識管理。」
所謂難的事情,一定沒有辦法一蹴而就,也不是靠錢能夠砸出來的,它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判斷、嘗試和你的持續投入(更多的是精力的投入),這些沒有人能夠代替你自己。
形式比人強,隨著中國改革進程的深入和在世界上的地位變化,容易做又有價值的事情越來越少。
所以這次毛衣戰會逼迫許多機構,要麼完蛋,要麼去選擇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去持續深入的做。
個人也是如此,遠離很容易的學習和項目。
去讀那些對於你來說複雜困難的書,去深入的思考而不是只做一個被動的「執行者」。
去做沒有做過、新的困難的項目,敢於承擔超過你能力的任務,在幹活中摔打自我。
只有這樣才能成長。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