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就是母親的生命時鐘

2020-11-29 董浩陽原創文學

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這樣一件事

他的朋友母親病危

朋友在外地出差

最快也得三個小時才能回來

給他打電話只說了一句:幫我

他理解朋友的意思

急匆匆趕到醫院

在親友的焦急注視下

抓起那位老母親的手

「媽,是我,我回來了」

母親焦躁亂抓的手忽然平靜下來

用盡力氣伸向他

他趕緊抓住

但是僅僅一會兒那隻手就抽開了

並更加狂躁的舞動

緊閉的雙野頻頻跳動

他知道這樣騙不過一位母親

因為沒有任何人比她更了解自己的兒子

他湊近母親耳邊告訴她

「他在趕回來了,最多三個小時就到,我保證!」

老母親馬上平靜了下來

並努力把頭轉向一個方向並急切地伸出手

他注意到那裡有一個時鐘

他瞬間明白了

「現在是十一點,兩點他就能趕回來」

急切的手和扭動的頭部都漸漸平靜了下來

他知道老母親在等待

等待自己歸來的孩子

每過十分鐘他就輕輕抓住老母親的手

告訴她時間

好幾次大家都覺得是最後一次了

但是母親就這麼一次次被十分鐘喚醒

終於他回來了

「媽,我回來了」

母親緊閉的雙眼有一滴淚悄悄滑落

攥緊的雙手也輕輕的放開

只留下那位友人嚎啕不已

一位母親為了見孩子最後一次

生生堅持了生命中最漫長的三個小時

如果是四個小時他才能回來呢?

母親一定能堅持四個小時

會的!

因為孩子就是母親生命的延續

沒有任何事情

可以比母親對孩子的愛更加珍貴

相關焦點

  • 如何撥慢''生命時鐘『』
    目前,動物學家通過對章魚的研究,發現了「死亡之腺」的存在,他們猜測,這就是導致章魚死亡的直接兇手。你一定好奇世界上存在這麼多種動物,為什麼單單選擇章魚作為調查對象呢?原來雌性章魚的死亡之路非常離奇。經過40多天的孵化,這條雌性章魚的生命也就走到了盡頭。與人類不同,章魚是沒有思想的,因此它不會因為知道自己將要做母親了就變得溫順起來。因此專家們覺得,肯定有某種生理的變化「導演」了雌性章魚在排卵後的死亡之旅,而這或許與人類的死亡也存在著一定的關係。因此,動物學家對章魚展開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
  • 「時鐘手工」幼兒園玩教具手工時鐘,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用這些方法教孩子更有效!家長和老師們可以在白紙上面列印好數字,這樣方便孩子來製作,當然由孩子自己寫數字也是可以的。不織布時鐘準備材料:不織布 紐扣製作步驟:用不織布做出一個時鐘,讓孩子看著時鐘說出時間或說個時間讓孩子動手擺出來花瓣時鐘準備材料:時鐘 卡紙 剪刀
  • 品讀|母親的心跳聲,是孩子的搖籃曲
    讀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一位和孩子相依為命的單身母親,她的孩子患有先天性睡眠障礙症。可是孩子對那些舒緩、優美的音樂似乎聽而不聞,照樣在每個夜裡哭得小臉通紅,讓母親一籌莫展。 直到有一天,聽著一張音律特別的CD時,小小的孩子竟倚在母親的懷裡,甜甜地睡著了。原來,這位母親用了一個奇妙而大膽的設計——她在醫生的幫助下,借用測心臟的儀器,錄下了自己的心跳;之後拿去專業製作公司,巧妙地製作成一張「母親的心跳」音樂CD。
  • 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他們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另一個模型叫AFRAID,更像是生命倒計時時鐘,預測衰老小鼠的剩餘壽命。利用AFRAID,研究人員最多可以提前一年預知小鼠的預期壽命——相當於提前三分之一的「鼠生」,準確性在2個月內。  研究人員介紹,他們給兩個模型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衰老和死亡通常令人恐懼。
  • 紀念│5·12汶川地震十一周年│母親用身體為孩子撐起生命的天空
    如果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也應該有十一歲了呢。而在2008年5月12日這個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一天,很多人失去了至親、至愛。甚至有的人,因為這一天的災難,失去了最寶貴的生命。2019年5月12日,作為五月的第二個周末,是為天下母親慶祝的日子。但我們也不能忘了,那些已經過不了母親節的人們。嚴蓉。
  • 母性的放逐與重構——淺析蕭紅作品與生命中的母親形象
    她的孩子平兒只是偷穿父親的靴子,王婆就以野獸撲人之姿教訓平兒,這種敘述也可參見蕭紅描繪金枝的母親「和老虎一樣捕捉住自己的女兒」,只因為金枝懷有春意而工作時失神錯摘青柿子,在貧苦飢迫的窮鄉僻讓,「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的價值也要超過人的價值」,因此金枝當然被母親打到鼻青臉腫,甚至流血。畢竟,生活物資的極度匱乏讓母親注重的焦點不再是孩子本身,而是維持生命和生存需要的外在物資。
  • 10個日本大師設計的時鐘,時間真的太美了!
    土橋陽子 Yoko DobashiLemnos | 讓孩子想讀時間的教育時鐘Yoko Dobashi 土橋陽子,1975 年生於日本東京,是一位家具設計師,也是一位母親,她重視情境想像與親子意涵,讓作品具有親和特色。
  • 宇宙洪荒,生命浩瀚無垠但只有母親和孩子,真正分享過心跳
    還喚著我乳名用已不柔美的手捧著浩瀚蒼穹,切切在我眼前總怕,不夠午夜,夢回,想念格外的亮我提著光亮,去找你摸索裡堅定,像孩子《媽》文/空谷幽蘭遠方有家,家中有媽孩子,永遠走不出媽的牽掛臍帶在剪刀下斷開的時候喜悅代替分娩的劇痛眼神再也沒有離開過她的娃
  • 孩子的智商是遺傳父親還是母親?
    男生是XY,X (卵)是來自母親,Y(精子)是來自父親。 女生是XX,X (卵)是來自母親,X(精子)是來自父親。 所以生男生女都是先生的錯,不要怪罪媽媽的肚皮不爭氣。
  • 79歲母親遭兒子活埋:世間最悲哀的,是養兒防老,孩子卻成了狼
    不敢想像,究竟是多大的仇恨,能讓兒子對親生母親痛下殺手。幸好,後續老太太及時得到了救援,現在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警方表示,該男子提前踩過點,對殺害母親一事蓄謀已久,現在已經以故意殺人罪被逮捕。被抓後,提到殺人動機,馬某寬給出這樣的理由:「母親生活難以自理,經常大小便失禁弄得家裡很臭。」
  • 董卿:會朗讀的母親,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一檔檔文化類節目的崛起,在喚起了人們對朗讀的關注度同時,也讓人們產生了一個疑惑:我們是否應該帶著孩子重新去讀那些書信,教會孩子如何朗讀?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我曾在書上看到過這樣的一句話:"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而朗讀,則是愛的表達、傳遞,用朗讀來陪伴孩子成長,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滋養。難怪教育圈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千金難買為孩子讀書的母親。
  • 顯微鏡下都「有生命」,營養都是母親的愛
    文|勤親媽媽(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都說「母愛如水,父母愛如山」,很多家長都覺得,父母愛孩子的方式是不同的,父親都不太會表達,所以父愛是體現在為孩子默默的付出上,而母親都賦予了孩子生命,愛孩子也喜形於色,所以,母愛體現在了日常的付出上, 而曾經就有人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
  • 機械時鐘,就是這麼有歷史
    漏壺漏水推動渾象勻速旋轉,轉一周就是一天。江山代有才人出,等到北宋時期,宰相蘇頌和韓公廉等人創製的水運儀象臺又多了一個小裝置——擒縱器,號稱是機械鐘錶的「心臟」。    約在1582年,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惠更斯將重力擺引入到機械鐘中去,製作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精確的擺鐘,這是機械時鐘史上一大事件。    相較於以前的需要驅動機構來推動對稱橫壁的鐘表,擺鐘顯然要省事得多,利用地球的重力來推動。再到後來,單擺被應用於時鐘,時鐘也精度也因之越來越高。
  • 表觀遺傳時鐘——預測衰老、疾病及死亡的個體化生物時鐘
    點擊查看 時間對於生命意味著什麼?人有壽命,樹有年輪,燈塔水母具有不死之軀,而蜉蝣短暫的六小時生命也是一生。也許你聽說過一種流行很廣的說法,「狗一歲等於人七歲」。現在科學家們說——不,有一種更科學的算法!即表觀遺傳時鐘算法。
  • 生命時鐘的振蕩器——解讀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果
    從藍綠藻到真菌、從植物到動物,地球生命普遍擁有一套內置的時鐘,以24小時為周期調節生理活動,以適應我們這顆行星的自轉和晝夜變化。獲得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三位科學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生命時鐘怎樣「滴答」走動。
  • 巧用「馬蠅效應」,讓孩子越來越自律,家長少操心
    相信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像開掛一樣,什麼事情都不用自己操心,每天都能自覺地起床,穿衣洗漱,然後上學認真學習,回到家也不用自己在後面一直催著他做作業。不過大部分的孩子自律性都是比較差的。小妞是個小女孩,剛上小學,可千萬別看她只是一個小女孩,只要玩起來,就是一個瘋丫頭。讓她母親頗為無奈的是,小妞經常不需要別人陪她玩,自己一個人玩照樣能夠玩得很嗨。
  • 假如可以預知能活多久,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他們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另一個模型叫AFRAID,更像是生命倒計時時鐘,預測衰老小鼠的剩餘壽命。利用AFRAID,研究人員最多可以提前一年預知小鼠的預期壽命——相當於提前三分之一的「鼠生」,準確性在2個月內。 研究人員介紹,他們給兩個模型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衰老和死亡通常令人恐懼。「衰老的許多方面確實令人恐懼,但我們希望找到延緩衰老、甚至返老還童的方法,讓我們的生理年齡更長久地保持年輕。」
  • 假如可以預知能活多久……哈佛科學家開發預測壽命的「生命時鐘」
    他們利用人工智慧,開發出兩款「生命時鐘」,可以在小鼠身上衡量其生理年齡,並預測出衰老的小鼠還能活多久。另一個模型叫AFRAID,更像是生命倒計時時鐘,預測衰老小鼠的剩餘壽命。利用AFRAID,研究人員最多可以提前一年預知小鼠的預期壽命——相當於提前三分之一的「鼠生」,準確性在2個月內。研究人員介紹,他們給兩個模型取這樣的名字是因為衰老和死亡通常令人恐懼。「衰老的許多方面確實令人恐懼,但我們希望找到延緩衰老、甚至返老還童的方法,讓我們的生理年齡更長久地保持年輕。」
  • 8歲男童電梯內被拖走暴打,施暴者母親稱:應該給孩子一個機會!
    施暴者母親道歉:希望給孩子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打人者母親道歉:「像這樣我們沒有進行溝通,怎麼能夠解決這件事情。他提出什麼要求,我們都能盡最大的努力去補救他」。她表示,孩子已經出事了,希望受害者的爸爸媽媽和家人能夠給她這個失敗的母親一個機會,"也給我的孩子一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好嗎?"
  • 25歲澳洲華裔青年挑戰傳統理論 欲撥動分子時鐘
    有人認為「分子時鐘」理論依然是科學和有效的,而有人認為,這一存在了40多年的理論即將被推翻。  昨日,晨報記者通過越洋電話採訪了提出「分子時鐘」理論不準的華裔青年、目前在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的何裕華。這位出生在澳大利亞的華裔小夥兒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自己在做研究的同時,還在刻苦學習中文,因為他始終認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