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科學家涉嫌學術不端

2020-11-12 黎川發布

2019-09-30來源:中國科學報作者:程唯珈

蓑鮋拼貼畫 圖片來源:《生物學快報》

近日,調查發現,2014年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前海洋生物學家Oona Lonnstedt發表在《生物學快報》上的蓑鮋行為論文涉嫌編造,2016年發表在《科學》的論文也可能存在造假行為。

去年,Lonnstedt及其合著者在《生物學快報》網站上發表了一系列拼貼畫,以此回復針對他們此前是否真的捕獲了足夠的蓑鮋以用於行為實驗的質疑。但是批評者表示,這本五光十色的影集似乎只是同一條魚的不同照片,甚至有的只是同一張照片精心篡改後的複製品。

2012年,還在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讀書的Lonnstedt完成了有關蓑鮋行為的論文。該研究卻遭受質疑——科學家懷疑Lonnstedt是否如實收集到了其聲稱數量的魚群,並且如何在尚未錄影的情況下記錄海量的行為數據。

2017年,烏普薩拉大學和瑞典一個國家級道德委員會共同敲定了大眾對Lonnstedt同Peter Eklov合著的《科學》論文的質疑。該論文被撤稿,Lonnstedt雖未被定罪,但失去了工作。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透露,他在Lonnstedt的那篇《科學》論文發表前就向《生物學快報》提出了關於文章數據真實性的質疑。當《科學》論文被撤稿後,他又表示了對《生物學快報》論文也屬造假的擔憂。Lonnstedt所報告的實驗需要86條花斑短鰭蓑鮋和16條觸角蓑鮋。這些魚群採集於澳大利亞大堡礁,在那裡,所有研究人員都被要求登記捕魚數量。該知情者查閱了在線記錄後發現Lonnstedt只捕獲了12條花斑短鰭蓑鮋和3條觸角蓑鮋。

2018年2月,《生物學快報》表達了他們對該論文的擔憂,並表示正在進行調查。2018年11月,論文作者發表聲明,一改此前說法,聲稱他們在研究中將魚群所需數量降低到40條花斑短鰭蓑鮋和9條觸角蓑鮋。聲明表示,為了提供「蓑鮋數量的證據」,作者在補充材料中提供了50幅魚群圖像的拼貼畫。

不過科學家發現,拼貼畫中同一張照片被用了兩次。其中一張是經過鏡像處理後的複製粘貼,對比度也有所調整。除此之外,不同的照片似乎拍攝的是同一條魚。部分科學家重構了該組圖片的時序,發現多張照片似乎是連續拍攝同一條魚後生成的。

在《科學》醜聞發生後,詹姆斯庫克大學承諾對事件進行調查。但是,該大學發言人表示,具體調查過程還沒有展開。向《生物學快報》投訴的知情人表示,期刊應立即將該論文撤稿。他認為期刊和大學對造假指控不進行嚴肅處理是「不道德的」,「這非常艱辛和沮喪」。

相關焦點

  • 瑞典醫學院副校長因學術不端調查不力辭職—新聞—科學網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副校長因學術不端調查不力辭職
  • 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解僱「造假」學術明星
    (原標題: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解僱「造假」學術明星)  瑞典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I)氣管外科學家PaoloMacchiarini涉嫌學術不端一事終於落下帷幕。  但此前曾若干次洗清學術不端指控的Macchiarini發誓,他還會就此事繼續為自己呼籲。「我不接受紀律委員會的任何調查結果。」他在一封郵件中寫道,「我已經請了律師,並將即刻採取措施為恢復我的名譽辯護。」  Macchiarini從2010年到2015年10月在KI做訪問學者,在2001~2014年間,他曾對數名患者進行過人工氣管移植。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網曝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涉嫌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7月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李兆申院士,他表示事情通過組織在處理,「論文絕對沒問題。」
  • 華北電力大學回應教授孫玉兵涉嫌學術不端:正調查-孫玉兵 華北電力...
    原標題:華北電力大學回應網傳教授孫玉兵涉嫌學術不端:校方正在調查  上為李豐伯於2018年發表的論文圖片  網傳截圖顯示,華北電力大學4月4日發布了《關於對孫玉兵等疑似學術不端行為展開調查的通報》,對於「有網站發文質疑我校孫玉兵教授等人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校學術委員會高度重視,根據網絡舉報信息線索,已經成立由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啟動全面核查。調查結果將及時向社會發布。  4月12日,華北電力大學宣傳部副部長吳素華向澎湃新聞證實,上述通報確為學校所發。
  •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後,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人學術科研成果或關鍵資料、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行為。
  • 南京大學已正式調查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
    據中青在線10月24日消息,針對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梁瑩涉嫌學術不端問題,南京大學社會學院24日下午向記者證實,南京大學校方已正式介入調查,責成有關部門依照程序和規定,一定會有一個結果。對學術不正之風,南京大學不會護短。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 從不知知網到學術不端,打假學霸涉嫌學術造假
    既是小鮮肉又是剛被北京大學錄取為博士後的翟天臨可謂是十分優秀,但是造化弄人,最近翟博士卻被四川大學官網作為學術不端案例。中國知網是面向海內外讀者提供中國學術文獻、外文文獻、學位論文、報紙、會議、年鑑、工具書等各類資源統一檢索、統一導航、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的知識發現網絡平臺。是大學生寫論文的必備工具!
  • 25篇論文涉嫌造假?北大副校長詹啟敏院士被質疑學術不端!本人回應
    據中國新聞周刊等媒體報導,近日,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25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存在實驗圖像重複、違反動物倫理、實驗結果存在錯誤等問題。
  • 科學網—國外防治學術不端行為的措施與借鑑
    德國馬普學會於1997年通過、2000年修訂的《關於處理涉嫌學術不端行為的規定》中列出了「被視為學術不端行為方式的目錄」,指出,「如果在重大的科研領域內有意或因大意做出了錯誤的陳述、損害了他人的著作權或者以其他某種方式妨礙他人研究活動,即可認定為學術不端」。這個定義的一個特色是把行為人的疏忽大意的因素列了進去,不像美國的定義那樣主要強調行為人的主觀「犯意」。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據此次揭露論文造假的成員之一、德國科學記者Leonid Schneider報導,維爾茨或將負責這一諾貝爾獎獲得者學術造假事件的後續調查。Schneider還表示,塞門扎是許多論文的通訊作者,這表明他對論文結果負有最終責任。
  •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有人爆料,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有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尤其是一圖多用(同一文章一圖多用,不同文章一圖多用),包括了Immunity,PNAS,Cell Research等研究成果。有部分共同的作者參與,通過翻轉,在2009年發表在Science in China.
  • 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
    (原標題:一波三折的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在上個月底,107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而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中國醫學論文,攪起了國內輿論的漩渦。不過,相比起影響因子為2.9的《腫瘤生物學》,圍繞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重磅論文」,一場賭上雙方學者聲譽的學術打假更是鬧得轟轟烈烈。
  • 關注: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有人爆料,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有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尤其是一圖多用(同一文章一圖多用,不同文章一圖多用),包括了舒紅兵院士講過許多經典語錄讓人印象深刻:1、學術不端必須「零容忍」,人品不好,科研能力再強也不要。2、將人才政策、激勵機制權限下放,科研人員能力如何,其單位更有話語權。3、學者有壓力,不會懈怠,單位也會善待真正需要的人才,確保「有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為」。
  • 31篇文章被撤,中國學者被指學術不端,網友:該罰!
    學術腐敗始終是人們深惡痛絕的事情,然而近日,一則國內學者因涉嫌抄襲而導致文章被撤的新聞出現在大眾視野,一時間,群眾譁然。據了解,相關報刊、雜誌在2020年4月,撤回了中國學者31篇文章,涉及數十家高校、單位及公司。
  • 一波三折的瑞典學術造假風波結案:《科學》雜誌準備撤稿
    在上個月底,107篇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而被《腫瘤生物學》雜誌撤稿的中國醫學論文,攪起了國內輿論的漩渦。不過,相比起影響因子為2.9的《腫瘤生物學》,圍繞一篇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上的「重磅論文」,一場賭上雙方學者聲譽的學術打假更是鬧得轟轟烈烈。
  • 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被指眾多文章涉嫌學術不端
    近日,pubpeer網站指出武漢大學舒紅兵院士有多篇文章涉嫌學術不端,其中不少是Immunity,PNAS,Series C, Life sciences 上的文章涉嫌一圖多用,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這兩篇文章的WB條帶圖極為相似!
  • 專訪王小凡:治理學術不端,應重點打擊學術造假
    6 中國對學術不端的治理力度仍需加強。現在許多需要處理的事情尚未處理,這導致人們不服氣。去年至今,中國學術界接連被爆出一起又一起的學術不端事件。最近的是5月29日,知名國際「學術打假人」Elisabeth Bik發文稱,發現8篇中國作者的醫學論文涉嫌造假,這8篇論文來自不同作者、不同醫院,有不同類型癌症、不同的蛋白質表達,但卻擁有同樣的Kaplan-Meier曲線、表值和線圖。
  • 臺大學校長被指學術不端:涉嫌抄襲自己的另一篇論文
    位於臺灣桃園市的開南大學校長梁榮輝近日捲入學術不端爭議。據臺灣「中央社」8月29日報導稱,開南大學一名男性教職員投訴稱,梁榮輝發表的一篇學術期刊論文,涉嫌抄襲他自己前一年的另一篇期刊論文,兩篇論文相似度達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