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重磅,探動點軌跡,妙解線段最值

2020-12-02 中學數學精準輔導

動點軌跡問題、最值問題歷來是中考的難點和熱點。學生需要在考場短時間思考出動點的運動軌跡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平時不能有對圖形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很難在考試中解決此類問題。其實初中階段出現最多確定軌跡有兩種類型:「直線型」和「圓弧型」(兩種類型中還會涉及點往返探究「往返型」),對於兩大類型該如何斷定,對於填空選擇題而言,通過畫圖尋找3處以上的點來確定軌跡類型進而求出答案,對於解答題需通過軌跡模型進行說理,這對很多考生解釋清楚是個難點。

類型1 動點軌跡為直線的最值問題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x軸上一點A(2 ,0),B為y軸上的一動點,連接AB,以AB為邊作等邊△ABC如圖所示,已知點C隨著點B的運動形成的圖形是一條直線,連接OC,則AC+O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利用軸對稱求最短線路.這裡構造三角形全等找到點C的運動軌跡是關鍵.

如圖所示,在第四象限以OA為邊長作等邊△AOD,

連接OD,並作直線CD,延長AD交y軸於點A'.

∵等邊△ABC、等邊△AOD

∴AB=AC,AO=AD,∠BAC=∠OAD=60°

∴∠BAC﹣∠OAC=∠OAD﹣∠OAC,∴∠BAO=∠CAD,

在△BAO和△CAD中,AB=AC, ∠BAO=∠CAD,AO=AD,

∴△BAO≌△CAD(SAS)∴∠AOB=∠ADC

∵∠AOB=90°,∴∠ADC=90°,∴CD⊥AD

∴點C隨著點B的運動形成的圖形是直線CD

∵∠AOA'=90°,∠OAD=60°

∴∠AA'O=30°,∴好OA=1/2AA',∴AD=OA=1/2AA',∴點D是AA'的中點.

∵CD⊥AD,∴CD是AA'的中垂線,∴AC=A『C,∴AC+OC=A'C+OC

又∵點C在直線CD上運動,所以點O、C、A'三點共線時,A'C+OC的值最小,最小值為OA'的長.

在R△AOA'中,∠AOA'=90°,∠OAD=60°,OA=2√3

OA『=√3OA=6,∴AC+OC的最小值為6.故答案為6.

變式1.如圖,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A的坐標為(0,3),點B為x軸上一動點,以AB為邊在AB的右側作等腰Rt△ABD,∠ABD=90°,連接OD,則OD+AD的最小值是______.

【解析】如圖,作DH⊥x於H,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與性質證明點D在直線y=x﹣3上運動,O關於直線y=x﹣3的對稱點E′,連接AE′,求出AE′的長即可解決問題.因為A(0,3),所以AE′=3√5,所以OD+AD的最小值是3√5.

變式2.(2019義烏市模擬)如圖,在Rt△ABC中,∠ACB=90°,∠A=30°,BC=4,D為AB上的動點,以DC為斜邊向右側作等腰Rt△DCE,使∠CED=90°,連接BE,則線段BE的最小值為______.

2.如圖,菱形ABCD的邊長為4,∠A=60°,E是邊AD的中點,F是邊BC上的一個動點,EG=EF,且∠GEF=60°,則GB+GC的最小值為_______.

【解析】本題考查菱形的性質,直角三角形的性質;確定G點的運動軌跡,是找到對稱軸的關鍵.

取AB與CD的中點M,N,連接MN,作點B關於MN的對稱點E',連接E'C,E'B,此時CE的長就是GB+GC的最小值;

∵MN∥AD,∴HM=1/2AE,

∵HB⊥HM,AB=4,∠A=60°,∴MB=2,∠HMB=60°,

∴HM=1,∴AE'=2,∴E點與E'點重合,

∵∠AEB=∠MHB=90°,∴∠CBE=90°,

在Rt△EBC中,EB=2√3,BC=4,∴EC=2√7,故答案為2√7;

類型2 動點軌跡為圓弧的最值問題

3.如圖,在直角坐標系中,等邊△OAB的邊OB在x軸的正半軸上,點A(3,m)(m>0),點M,N分別從B、O出發,以相同的速度,沿BO,OA向O、A運動,連接AM、BN交於點E,點P是y軸上一點,則當EP最小時,點P的坐標是(  )

【分析】本題是圓的綜合題,主要考查了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識點;找出點E的運動軌跡是解本題的關鍵也是難點.解此類題目的方法是判斷出動點的軌跡所在的圓的圓心和確定出半徑.先判斷出△OBN≌△MAB(SAS),即可判斷出∠AEB=120°,即可判斷出點F是以O'為圓心的圓上的一段弧(劣弧AB),然後確定出圓心O'的位置及坐標,設出點M的坐標,即可確定當點P(0,2√3)時,EP的最小值是6﹣2√3.

【解答】如圖,∵△OAB是等邊三角形,∴∠AOB=∠ABM=60°,OB=AB,

∵點M、N分別從B、O以相同的速度向O、A運動,

∴BM=ON,在△OBN和△MAB中,ON=BM, ∠BON=∠ABM=60°,OB=AB,

∴△OBN≌△MAB(SAS),∴∠OBN=∠BAM,

∴∠ABN+∠BAM=∠ABN+∠OBN=∠ABO=60°

∴∠AEB=180°﹣(∠ABN+∠BAM)=120°,

∴點E是經過點A,B,E的圓上的點,記圓心為O',在⊙O'上取一點C,使點C和點E在弦AB的兩側,連接AC,BC,

∴∠ACB=180°﹣∠AEB=60°,

連接O'A,O'B,∴∠AO'B=2∠ACB=120°,

∵O'A=O'B,∴∠ABO'=∠BAO',

∴∠ABO'=1/2(180°﹣∠AO'B)=1/2(180°﹣120°)=30°,

∵∠ABO=60°,∴∠OBO'=90°,

∵△AOB是等邊三角形,A(3,m),∴AB=OB=2×3,m= ,

過點O'作O'G⊥AB,∴BG=1/2AB=3,

4.如圖,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8,點E是正方形內部一點,連接BE,CE,且∠ABE=∠BCE,點P是AB邊上一動點,連接PD,PE,則PD+PE的長度最小值為_______.

【解析】∵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ABC=90°,∴∠ABE+∠CBE=90°,

∵∠ABE=∠BCE,∴∠BCE+∠CBE=90°,∴∠BEC=90°,

∴點E在以BC為直徑的半圓上移動,如圖,設BC的中點為O,作正方形ABCD關於直線AB對稱的正方形AFGB,則點D的對應點是F,

連接FO交AB於P,交半圓O於E,則線段EF的長即為PD+PE的長度最小值,OE=4,

變式3(2019江岸區校級模擬)如圖,正方形ABCD中,AB=8,動點E從A出發向D運動,動點F從B出發向A運動,點E、F運動的速度相同.當它們到達各自終點時停止運動,運動過程中線段BE、CF相交於點P,H是線段CD上任意一點,則AH+PH的最小值為(  )

變式4(2019市中區二模)定義:長寬比為√n:1(n為正整數)的矩形稱為√n矩形.下面,我們通過摺疊的方式折出一個√2矩形,如圖a所示.

操作1:將正方形ABEF沿過點A的直線摺疊,使摺疊後的點B落在對角線AE上的點G處,摺痕為AH.

操作2:將FE沿過點G的直線摺疊,使點F、點E分別落在邊AF、BE上,摺痕為CD.則四邊形ABCD為√2矩形.

(1)證明:四邊形ABCD為√2矩形;

(2)點M是邊AB上一動點.

①如圖b,O是對角線AC的中點,若點N在邊BC上,OM⊥ON,連接MN.求tan∠OMN的值;

②連接CM,作BR⊥CM,垂足為R.若AB=√2,求DR的最小值.

【解析】(1)先證出∠DAG=45°,進而判斷出四邊形ABCD是矩形,再求出AB:AD的值,即可得出結論;

總結:

1.動點的運動軌跡是直線(例1及變式1,2,例2);

2.動點軌跡是圓弧的兩個特徵:定角and定弦.如下圖當AB為固定弦長(定弦),且∠APB(定角)為固定角時(0°<∠APB<180°),那麼滿足點P所有點位置在△ABP外接圓上。即點P運動的軌跡為圓。

弦定,弦所對的圓周角度數不變,圓周角頂點運動,則頂點的運動軌跡為圓弧,如例3、例4及變式。

相關焦點

  • 初中數學中考難點:九年級數學上冊圓及幾何動點最值問題考點解讀
    第40課中考數學壓軸題:藉助將軍飲馬和隱形圓輔助圓研究雙動點線段和最值問題.第41課中考數學幾何動點:藉助直徑對直角來構造輔助圓,解決動線段最小值問題.第42課湖北武漢中考數學幾何動點壓軸題:藉助三角形全等和直徑對直角構造輔助圓研究線段最小值.第43課安徽中考數學幾何動點最值問題:利用直徑對直角構造輔助圓.
  • 中考題精講3:抓住動點運動軌跡,巧解線段最值問題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動點問題是初中幾何中的一大難點,難就難在因點是動點,導致圖形的不確定性,而圖形的不確定性,給分析思考帶來了諸多麻煩,讓人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其實這是由於沒有抓住動點的運動規律所導致的,下面給大家介紹解決這類題的一個解題技巧或一種思考角度:先明確動點的運動軌跡
  • 初三數學:求線段長的最值有點難,原來要這樣判斷動點的運動軌跡
    利用幾何圖形的性質求線段長的最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AD=2,E為AB的中點,F為EC上一動點,P為DF的中點,連接PB,求PB的最小值。
  • 中考難點,尋動點軌跡破解最值綜合題
    近些年的中考中,經常出現動點的運動軌跡類問題,通常出題以求出軌跡的長度或最值最為常見。很多考生碰到此類試題常常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下手。典型考題類型1 直線型軌跡最值問題1.(2019春姑蘇區期末)如圖,正方形紙片ABCD的邊長為4cm,點M、N分別在邊AB、CD上.將該紙片沿MN摺疊,使點D落在邊BC上,落點為E,MN與DE相交於點Q.隨著點M的移動,點Q移動路線長度的最大值是(  )A.2 cm B.4 cm C.√2 cm D.1 cm【解析】如圖,取AB、
  • 一道題幫你分析中考數學——幾何動點中的最值問題
    最值問題,一直都是中考數學的熱點題型。無論是幾何最值還是函數最值,全國各地的考題均有涉獵。而部分省市區更是頻繁到年年考,年年讓一批考生痛哭流淚!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最值問題也是變著花樣出題,今年與二次函數結合,明年又與一次函數結合。
  • 中考難點:說愛動點幾何最值問題不容易,細說之解題思維模型
    最值問題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類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它貫穿初中數學的始終,是中考的熱點問題。它主要考察學生對平時所學的內容的綜合運用,尤其動點幾何最值問題是中考熱點壓軸問題。幾何動點最值類題型之所以能成為中考數學壓軸題的常考題型,除了題型複雜、知識點多外,更主要是能很好考查一個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能力,如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方程思想、數學建模思想、函數思想、轉化思想、分類討論法、數形結合法等等。幾何動點問題主要是以幾何知識為載體,突出了對幾何基本圖形掌握情況的考查、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表達能力的考查。
  • 初中數學:動點問題-阿氏圓最值模型
    中考數學,優秀的孩子必須會阿氏圓!「阿波羅尼斯圓」簡稱「阿氏圓」,已知A、B兩點,點P滿足PA:PB=k(k≠1),則滿足條件的所有點P的軌跡構成的圖形是一個圓。阿氏圓最值模型解題方法:①計算PA+k·PB的最小值時,利用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構造母子型相似三角形;②兩個三角形的相似比等於k;③根據相似比,找出一條線段替換k·PB,轉化成三點共線求最小值。
  • 中考難點,線段型最值問題的處理三利器
    線段型最值問題是歷年中考命題的熱點,常在壓軸題中出現,由於此類問題都是變化過程中,圖形大小或形狀是隨動點的運動而變化的,學生很難把握變化圖形的形狀及其大小,故大多數學生遇到最值是「談虎色變」不敢下手或無從下手,本文擬通過實例分析,一起探討線段型最值問題的三種解題策略。
  • 動點最值:3種思路求AE的最小值,等腰直角三角形輔助線構造方法
    動點最值問題:本地區中考最值考的比較基礎,很多最值題型都是初次接觸,整理也是我學習的過程,對自己也是個提升。最值在很多地區是中考的重難點,本題是直角三角形中構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線段最小值,一共整理3種解法,分享給大家。如果有好的方法歡迎大家留言,一個人的思路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是無窮的。
  • 中考數學提分必備041-最值問題不用怕,模型秘籍搞定它
    最值問題是是數學中考的熱點,也是難點,掌握最短路徑的基本模型有利於我們高效準確地解決問題,拿到分數。本文將介紹最短路徑的十二個基本模型,並在文末配以針對練習和中考真題講解。本文也是參照其他老師分享的成果,有需要的同學留言索要即可。
  • 2021年中考專題複習,二次函數線段、周長最值問題,四種處理思路
    前節提要: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幾何最值之將軍飲馬、胡不歸、隱形圓2020年中考專題複習,旋轉之半角模型、手拉手模型、一線三角模型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二次函數與三角形面積最值問題,鉛錘法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
  • 中考數學專題之線段最值及路徑長問題
    線段(和)差最值問題的知識背景1.線段公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2.對稱的性質——關於一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全等、對稱軸是兩個對稱圖形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3解題思路與策略最值問題處理思路1.分析定點、動點,尋找不變特徵;2.若屬於常見模型、結構,調用模型、結構解決問題;若不屬於常見模型,要結合所求目標,根據不變徵轉化為基本定理或表達為函數解決問題。
  • 中考難點:動點軌跡與路徑最值問題綜合難題,壓箱新寶貝值得收藏
    對初中生來說,「軌跡」是一個比較抽象的問題,但在高中數學中的學習是非常有用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由於軌跡問題滲透著集合、運動和數形結合等重要思想,具有涉及面廣,綜合性強,技能要求高等特點,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考壓軸題中.這類題型與通常給出圖形的幾何證明與計算題不同,需要經歷一個「據性索圖」的推理過程。
  • 中考難點,構造出隱圓,絕殺點圓最值問題
    近年來,幾何中因動點而產生線段最值問題廣泛出現,成為中考的熱點和難點。此類題型一般都會以選擇或填空的壓軸形式出現,其中又以構造「隱形圓」來解決最值問題,條件隱藏較深,學生難以把握哪些題型需要構造「隱形圓」處理,巧妙地引入輔助圓,轉化為利用圓的幾何性質來解決,往往會使問題思路豁然開朗,運算簡單便捷,過程清晰明了,引人入勝。
  • 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線段最值問題
    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基本模型講解基本模型講解我們在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來解答最值問題時分析:需要求求動點D到定點O的最大值,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中,一般需要先去尋找和分析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到兩條長度固定的線段並且與變化的線OD構造出三角形。
  • 極具挑戰的中考軌跡問題,引無數考生競折腰
    動點軌跡問題是目前中考題中比較熱門的題型,熟練掌握其基本原理對於解決一些特定問題大有幫助,初中階段主要的軌跡有「直線型」和「圓弧型」兩類,通常出題以求出軌跡的長度或最值最為常見。很多考生碰到此類試題常常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下手。本文就常用的基本軌跡和軌跡思想在最值及求路徑長問題中的應用列舉幾例,以期待破解兩類中考難題有了思路儲備。
  • 線段和差最值問題----將軍飲馬模型
    比如題目經常會出現兩定點及一條直線上的一個動點,求線段a+b的值,這樣的條件或者問題。一旦出現可以快速聯想到將軍題,然後利用軸對稱解題下面就相似的問題作個歸納:類型一    兩定一動型兩定一動,點在直線的異側,和最小問題
  • 運用轉化思維,構造「圓」模型,求解線段最值問題
    如代數方法,往往是把題中的兩變量設定為參數,建立二次函數模型,轉化成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來解決;又如幾何方法,可以把它轉化成線段和差最值的「將軍飲馬問題」,也可以轉化成「垂線段最值問題」,到了初三學了圓知識之後,又多了一種轉化思維:構造圓模型,從圓的角度解決線段最值問題,今天我們結合實例來說一說,如何構造圓模型,利用圓的相關知識及解題思路,來解決線段的最值問題。
  • 續談中考「一次函數」:探動點,說圖像,攻堅壓軸的第三階段
    本次內容是前兩次所談「一次函次」的結尾部分,涉及的知識偏向中考部分,對初學者有一定的難度。或是編寫水平有限,或是篇幅所限,或是初學者不適應,無論哪一種原因,如果您有看不明白之處,請及時查閱相關資料,徹底搞清搞明一次函數的相關內容。九、一次函數與動點探索一次函數中的動點問題是一個難點問題,考試時在壓軸題部分比較常見。
  • 中考數學壓軸題,動點形成的三角形周長最小值,解題的關鍵是這
    在初中階段,最值問題一直是個難點也是一個重點,它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問題分析能力與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就來解析下動點形成的三角形周長最小值,提煉解析技巧。待定係數法求函數解析式,這是中考必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