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動點問題是初中幾何中的一大難點,難就難在因點是動點,導致圖形的不確定性,而圖形的不確定性,給分析思考帶來了諸多麻煩,讓人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其實這是由於沒有抓住動點的運動規律所導致的,下面給大家介紹解決這類題的一個解題技巧或一種思考角度:先明確動點的運動軌跡,確定動態線段的運動範圍,再來解決線段的最值問題。
例.如圖,矩形OABC的邊OC的y軸上,OA在x軸上,C(0,3),點D是線段OA的一個動點,連接CD,以CD為邊作矩形CDEF,使EF過點B,連接OF,當點D與點A重合時,所作矩形CDEF的面積為12,在點D的運動過程中,當線段OF有最大值時,則點F的坐標為_____
【思路過程】
由條件「當點D與點A重合時,所作矩形CDEF的面積為12」,及利用矩形面積的「一半模型」即可求出OA的長,這樣集中精力來思考:如何確定點F的位置。
點D的初始位置在點O,此時矩形CDEF與矩形OABC是重合的,點F與點B重合;
當點在運動到點A時,點F的位置如圖1;
再取D在OA的任一位置運動,點F的位置如題目原圖;
由點D不管怎麼運動,矩形CDEF都經過B點可知∠CFB=90,
所以不難發現:點F是在以BC為直徑的一段圓弧上運動,
這樣,我們就可構造圓模型,
以CB為直徑作△CFB的外接圓,當點F在該圓CB的上方一段圓弧上運動,
當點F、圓心、點O在同一直線上時,OF有最大值。
【解題過程】
歡迎點評留言,探討與辯論,會讓數學更具魅力!請繼續關注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為你呈上更豐盛的數學大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