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求線段長的最值有點難,原來要這樣判斷動點的運動軌跡

2020-12-04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點擊右上角關注「陳老師初中數理化」分享學習經驗,一起暢遊快樂的學習生活。

利用幾何圖形的性質求線段長的最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

例題

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AD=2,E為AB的中點,F為EC上一動點,P為DF的中點,連接PB,求PB的最小值。

解題過程:

取DE的中點M,連接MP,並延長交CD於點N,連接BN

根據中位線定理和題目中的條件:點P為DF的中點,點M為DE的中點,則MP∥CE;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F為EC上一動點,MP∥CE,則點P的運動軌跡為線段MN,當PB⊥MN時,PB取到最小值;

根據中位線逆定理和結論:MP∥CE,點M為DE的中點,則DN=CN=CD/2;

根據矩形的性質和題目中的條件:四邊形ABCD為矩形,則AB=CD,AD=BC,∠BCD=∠ABC=90°;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AB=CD,AB=4,CN=CD/2,則CN=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E為AB的中點,AB=4,則BE=AB/2=2;

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結論:AD=2,AD=BC,則AD=BC=2;

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結論:∠BCD=∠ABC=90°,CN=BE=BC=2,則△BCN和△BC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根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結論:△BCN和△BCE為等腰直角三角形,則∠BCE=∠BNC=45°;

根據結論:∠BCD=90°,∠BCE=45°,則∠DCE=45°;

根據平行線的性質和結論:MP∥CE,則∠DNM=∠DCE=45°;

根據結論:∠BNC=45°,∠DNM=45°,則∠BNM=90°,即BN⊥MN;

所以,當點P與點N重合時,PB取到最小值;

根據勾股定理和結論:∠BCD=90°,CN=2,BC=2,則BN=2√2;

所以,PB的最小值為2√2。

結語

解決本題的關鍵是利用中位線定理確定出動點的運動軌跡,從而得到垂線段最短的結論,再根據矩形性質得到線段、角度間的關係,證明到線段取到最小值時的動點位置,從而求得題目需要的值。

相關焦點

  • 中考題精講3:抓住動點運動軌跡,巧解線段最值問題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動點問題是初中幾何中的一大難點,難就難在因點是動點,導致圖形的不確定性,而圖形的不確定性,給分析思考帶來了諸多麻煩,讓人有點無從下手的感覺,其實這是由於沒有抓住動點的運動規律所導致的,下面給大家介紹解決這類題的一個解題技巧或一種思考角度:先明確動點的運動軌跡
  • 初中數學中考難點:九年級數學上冊圓及幾何動點最值問題考點解讀
    第29課弧長扇形面積、圓錐展開圖之間的關係,注意它們之間的關係,貴州內蒙古中考數學試題講解.第30課壓軸題:應用弧長面積公式研究運動軌跡或掃過的面積問題,關鍵是藉助等面積轉移進行割補法處理將不規則圖形化成規則圖形.第31課壓軸題:利用弧長公式解決中考數學平面幾何動點軌跡路徑長問題,確定圓心和半徑是關鍵.
  • 中考重磅,探動點軌跡,妙解線段最值
    動點軌跡問題、最值問題歷來是中考的難點和熱點。學生需要在考場短時間思考出動點的運動軌跡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平時不能有對圖形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很難在考試中解決此類問題。類型1 動點軌跡為直線的最值問題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已知x軸上一點A(2 ,0),B為y軸上的一動點,連接AB,以AB為邊作等邊△ABC如圖所示,已知點C隨著點B的運動形成的圖形是一條直線,連接OC,則AC+O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 初三數學:動點的運動軌跡不會求?學會構造全等三角形其實很簡單
    求動點的運動軌跡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已知在△ABC中,∠C=90°,∠A=30°,BC=1,動點D在邊AC上,若以BD為邊作等邊三角形BDE(點E,A在BD的同側),則在點D從點A移動至點C的過程中,求點E經過的路線長。
  • 運用轉化思維,構造「圓」模型,求解線段最值問題
    如代數方法,往往是把題中的兩變量設定為參數,建立二次函數模型,轉化成二次函數的最值問題來解決;又如幾何方法,可以把它轉化成線段和差最值的「將軍飲馬問題」,也可以轉化成「垂線段最值問題」,到了初三學了圓知識之後,又多了一種轉化思維:構造圓模型,從圓的角度解決線段最值問題,今天我們結合實例來說一說,如何構造圓模型,利用圓的相關知識及解題思路,來解決線段的最值問題。
  • 初三數學:求動點的運動路徑長有點難?學會這樣利用條件快速求解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判斷動點的運動路徑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解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AB為⊙O的直徑,AB=4,C為半圓AB的中點,P為弧AC上的一動點,延長BP至點Q,使BP*BQ=AB^2,若點P由點A運動到點C,求點Q的運動路徑長。
  • 一道題幫你分析中考數學——幾何動點中的最值問題
    本來以為會出面積的最值問題,哪裡知道考試時卻是線段的最值問題。所以,不少考生非常頭疼,最值問題最是崩潰!其實,學習最值問題時,一定要先弄懂最值問題的基本原理。千變萬化的題目一直都離不開三個基本原理。原理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原理二、垂線段最短!原理三、函數在取值範圍中的最大最小值!下面,以一道幾何題目分析這幾個原理!
  • 與動點運動軌跡有關的路徑長問題的解題剖析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初中幾何壓軸題型當中,點的運動路徑問題估計是最後一個專題,初三下學完《圓》章節之後,數學題中就會出現這些題型。點的運動軌跡問題,顧名思義,指的是求動點在自身運動或隨著圖形運動的路程,由於點的運動位置不確定,要刻畫並求出它的運動路徑,是解決這類題型的一大難點,今天,我們就如何確定動點的運動路線特點及求解方法做出交流與探討,與大家一起分享。
  • 中考難點:說愛動點幾何最值問題不容易,細說之解題思維模型
    最值問題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類綜合性較強的問題,它貫穿初中數學的始終,是中考的熱點問題。它主要考察學生對平時所學的內容的綜合運用,尤其動點幾何最值問題是中考熱點壓軸問題。解析:動線段(或定點)應居於動點軌跡的兩側,本題的三條動線段PM、MN、PN在OA、OB的內側。所以本題的關鍵是把定線段變換到動點軌跡的兩側,從而把三條動線段PM、MN、PN轉化為連接兩點之間的路徑。
  • 初中數學:動點問題-阿氏圓最值模型
    中考數學,優秀的孩子必須會阿氏圓!「阿波羅尼斯圓」簡稱「阿氏圓」,已知A、B兩點,點P滿足PA:PB=k(k≠1),則滿足條件的所有點P的軌跡構成的圖形是一個圓。阿氏圓最值模型解題方法:①計算PA+k·PB的最小值時,利用兩邊成比例且夾角相等,構造母子型相似三角形;②兩個三角形的相似比等於k;③根據相似比,找出一條線段替換k·PB,轉化成三點共線求最小值。
  • 中考難點,尋動點軌跡破解最值綜合題
    近些年的中考中,經常出現動點的運動軌跡類問題,通常出題以求出軌跡的長度或最值最為常見。很多考生碰到此類試題常常無所適從,不知該從何下手。其實初中階段如遇求軌跡長度僅有2種類型:「直線型」和「圓弧型」(兩種類型中還會涉及點往返探究「往返型」),對於兩大類型該如何斷定,通常老師會讓學生畫圖尋找3處以上的點來確定軌跡類型進而求出答案,對於填空選擇題而言不外乎是個好方法,但如果要進行說理很多考生難以解釋清楚。
  • 初三數學:怎麼求函數圖像上的動點運動軌跡?掌握這方法快速求解
    求解反比例函數的動點問題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反比例函數y=-2/x的圖像上有一動點A,連接AO並延長交圖像的另一支於點B,在第一象限內有一點C,滿足AC=BC,當點A運動時,點C始終在函數y=k/x的圖像上運動,若tan∠CAB=2,求k的值。
  • 中考數學專題之線段最值及路徑長問題
    解題思路與策略最值問題處理思路1.分析定點、動點,尋找不變特徵;2.若屬於常見模型、結構,調用模型、結構解決問題;若不屬於常見模型,要結合所求目標,根據不變徵轉化為基本定理或表達為函數解決問題。轉化原則:儘量減少變量,向定點、定線段、定圖形靠攏,或使用同一變量表達所求目標。
  • 初三數學,怎麼求拋物線上動點運動的最短路徑?這題很多同學失分
    在拋物線上求解動點構成的線段和的最小值是中考數學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期末考試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拋物線y=1/2x^2-4x+4與y軸交於點A,B是OA的中點,一個動點G從點B出發,先經過x軸上的點M,再經過拋物線對稱軸上的點N,然後返回到點A,如果動點G走過的路程最短,請找出點M,N的位置,並求最短路程。
  • 初三數學:這個線段和最值看似難求,學會利用三角函數值輕鬆求解
    利用三角函數值求解線段和的最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ABC中,AB=AC=10,tanA=2,BE⊥AC於點E,D是線段BE上的一個動點,求CD+√5/5BD的最小值。
  • 解析歷年中考數學壓軸題,尋找2019年中考動點軌跡問題的解題良方
    拿初中數學中動點的軌跡問題來說,它不能是拋物線型,也不可能是雙曲線型,更不可能是奇形怪狀;因為若是這些情形,我們初中生是無法求出其路徑長的。所以我們就可以明確初中數學中的軌跡問題只有兩種情況:線段和圓弧。下面就以原文中的兩道例題來闡明動點的軌跡問題的解題策略。
  • 初三數學期末考試題:怎麼求拋物線上動點的運動軌跡?這方法管用
    在二次函數圖像上求解動點的運動軌跡、構成幾何圖形的周長是數學中考的重要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幫助。(1)求二次函數的解析式;(2)直線l繞點A以AB為起始位置順時針旋轉到AC位置結束,l與直線BC交於點D,P是AD的中點,求點P的運動路程;(3)過點D作DE⊥x軸於點E,作DF⊥AC所在直線於點F,連接PE、PF,在l的運動過程中,∠EPF的大小是否改變?
  • 關於初三一輪複習中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
    在中考數學中,總會出現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下面總結歸納了三種模型,可以輕鬆秒殺此類型題目。【將軍飲馬模型】形如求PA+PB的最小值模型條件:點A、B為定點,點P為某條直線或線段上的一個動點,簡稱「」兩定一動」秒殺技巧:做任一定點關於動點所在直線的對稱點,將同側定點轉化為異側定點後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連線即可。
  • 中考數學提分必備041-最值問題不用怕,模型秘籍搞定它
    問題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應用問題2:兩點一動,典型的將軍飲馬問題,作其中一點的對稱點,然後把另一點與所作對稱點連接,與動點軌跡相交處即要找的點。兩定一動最小值問題3:一定兩動型,最值問題。分別作定點關於兩動點軌跡的對稱點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問題
  • 動點最值:3種思路求AE的最小值,等腰直角三角形輔助線構造方法
    動點最值問題:本地區中考最值考的比較基礎,很多最值題型都是初次接觸,整理也是我學習的過程,對自己也是個提升。最值在很多地區是中考的重難點,本題是直角三角形中構造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線段最小值,一共整理3種解法,分享給大家。如果有好的方法歡迎大家留言,一個人的思路是有限的,大家的智慧是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