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三一輪複習中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

2021-01-09 李潤澤聊數學

在中考數學中,總會出現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下面總結歸納了三種模型,可以輕鬆秒殺此類型題目。

【將軍飲馬模型】

形如求PA+PB的最小值

模型條件:點A、B為定點,點P為某條直線或線段上的一個動點,簡稱「」兩定一動」

秒殺技巧:做任一定點關於動點所在直線的對稱點,將同側定點轉化為異側定點後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連線即可。

例題:如圖1,在直角坐標系中,矩形ABOC的頂點A的坐標為(-4,5),點D為BO的中點,點E是OC上的一點,當△ADE周長最小時,求點E的坐標。

圖1將軍飲馬模型

表面上看到此題沒有明顯的將軍飲馬模型應用條件,但是通過分析△ADE的周長是由定值AD+動值DE+動值AE組成,此時不難發現就是隱形的將軍飲馬問題哇!

解題步驟:

(1)做定點的對稱點

可以選擇做定點A或者定點D關於y軸的對稱點A'或者B';

(2)連線

連接A'D或者B'D,交OC於點E,此時的點E即為所求的△ADE周長最小時的點E。

(3)計算求題目中最小時的點E坐標

先根據點A坐標可知點A"坐標為(4,5)或者根據點A坐標和點D是中點可知點D坐標為(-2,0),從而得出點D'坐標為(2,0);

然後用待定係數法求出A'D或者是D'A所在直線的解析式;

最後根據點E在y軸上取x=0,求出y的值即為點E的坐標(0,5/3)。

【胡不歸模型】

形如求PA+nPB(n≠1)的最小值,其中點P是直線或線段上的動點。

模型條件:兩定一動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跟將軍飲馬模型不同的是其中有一條或者兩條線段係數不為1。

秒殺技巧:

構造以模型中的PB為斜邊的直角三角形,使得sinα=n,從而把係數轉化為1。

例題:如圖2所示,拋物線y=x﹣2x﹣3與x軸交於A、B兩點,過B的直線交拋物線於E,且tan∠EBA=4/3,有一隻螞蟻從A出發,先以1單位/s的速度爬到線段BE上的點D處,再以1.25單位/s的速度沿著DE爬到E點處覓食,則螞蟻從A到E的最短時間是多少s?

圖2胡不歸模型

題目分析:點A和點B是兩個定點,點D是一個動點,且定點A與動點D在同一條定直線AC上;上面的角α其實就是依託於這裡的定點A及定直線AC做出的,即過定點A作一條射線與定直線AC所交銳角為角α即可!說到底就是「抓不變量」的解題策略,依託於定點A及定直線AC作角α,使其滿足sinα =V2/V1,即可順利將所謂「胡不歸」「難題」轉化為係數均為1的常規最值問題。

不難發現所求時間的最小值即AD+4/5DE的最小值。很明顯的胡不歸問題呀!

解題步驟:

(1)構造三角函數,化係數為1

過定直線EB上的定點E的上方構造∠BEF=α,使其滿足sinα=4/5;再過動點D作DG⊥EF於點G,則sinα=4/5= DG/DE,從而有DG=4/5DE,這樣問題就轉化為求AD+DG的最小值問題;

(2)尋找題目特殊性,重新調整圖形

不難發現題目中∠BEF=∠EBA,即EF‖x軸;

(3)利用垂線段最短原理,解決係數均為1的常規最值問題

易知AD+DG≧AG,若且唯若A、D、G三點共線時取等。

(4)計算求解AG的長即為所求

【阿氏圓模型】

形如求PA+nPB(n≠1)的最小值,其中點P是圓(或隱圓)上的動點。

模型條件:兩定一動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此類題目跟將軍飲馬模型不同的是其中有一條或者兩條線段係數不為1;跟胡不歸模型不同的是動點不在直線或線段上運動,而是在圓上運動。

秒殺技巧:構造母子型相似,化係數為1。

例題:如圖3,已知點B(8,0),點C(0,6),半徑為3的⊙O上有一動點P,求PB+1/2PC最小值。

圖3阿氏圓模型

題目分析:此題依然是一個「兩定一動型」最值問題,且動點P被「綁在」了半徑為3的⊙O上運動,動點P的本質特徵也就是⊙O的本質特徵,即到原點O的距離始終為3,解題的關鍵肯定也要抓住這個本質特徵;難點依然是化係數為1。

解題步驟:

(1)連接半徑,突出本質

根據已知條件可知動點P被「綁在」了半徑為3的⊙O上,動點P的本質特徵是其到原點O的距離始終為定值3,轉化「1/2*PC」的關鍵肯定也要抓住這個本質特徵;

如圖3-1連接半徑OP,發現題目的特殊性,即OP=3且OC=6,這是本題的「巧合」,一般此種題型都具備這樣的特殊性,同學們要多嘗試、多聯想;

圖3-1阿氏圓模型

(2)聯想比例,構造相似

如圖3-2,在OC上取一點M,使得OM/OP=1/2,即OM=3/2,此時易知△OMP∽△OPC,且相似比為1/2。則由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成比例可知MP/PC=1/2,從而有MP=1/2PC,則問題轉化為求PB+PM的最小值問題。

圖3-2阿氏圓模型

(3)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如圖3-3,連接BM,交⊙O於點M,此時的點M即為所求最小值時的點M位置。

(4)計算求BM的長

聚焦Rt△MOB,利用勾股定理BM長度輕鬆得解。

圖3-3阿氏圓模型

當然,題目中的解題技巧並非唯一,在此只為拋磚引玉,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支持,一起來探討學習數學!

相關焦點

  • 初三數學:這個線段和最值看似難求,學會利用三角函數值輕鬆求解
    利用三角函數值求解線段和的最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ABC中,AB=AC=10,tanA=2,BE⊥AC於點E,D是線段BE上的一個動點,求CD+√5/5BD的最小值。
  • 透視「將軍飲馬問題」,詳細解讀線段及線段和的最小值題型
    一.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題型特點】:「兩定一動」,求線段和(或周長)的最小值;【解題思維】:「化曲為直」;【解題方法】:以動點所在直線為對稱軸,任選一個定點,作它的對稱點,連接對稱點與另一個定點,所連線段即為線段和的最小值;【數學原理】: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典型例題】:例1.如圖所示
  • 初三數學:求線段長的最值有點難,原來要這樣判斷動點的運動軌跡
    利用幾何圖形的性質求線段長的最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矩形ABCD中,AB=4,AD=2,E為AB的中點,F為EC上一動點,P為DF的中點,連接PB,求PB的最小值。
  • 最小值問題 轉化為 最大值問題——巧妙
    題目:有一個直角,在其內部有一個圓,請在圓上求一點P,使得點P到直角的兩條直角邊的距離之和最小。如下圖所示。解答:如圖,問題就是在圓C上求一點P,使PA+PB取最小值。似乎不容易看出最小值點在哪裡。好象應該在離直角頂點近的地方,但具體在哪裡呢?
  • 寒假複習四|向量的概念及線性運算(高三一輪資料,高一二可用)
    [難點正本 疑點清源]1.向量的兩要素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兩個要素.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時,與有向線段起點的位置沒有關係.同向且等長的有向線段都表示同一向量.或者說長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是相等的.向量只有相等或不等,而沒有誰大誰小之說,即向量不能比較大小.
  • 初三地理一輪複習經緯度知識點
    關於經緯度問題,一直以來是都是同學們學習的難點,做起來感覺最頭疼。
  • 初三數學,怎麼求拋物線上動點運動的最短路徑?這題很多同學失分
    在拋物線上求解動點構成的線段和的最小值是中考數學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期末考試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拋物線y=1/2x^2-4x+4與y軸交於點A,B是OA的中點,一個動點G從點B出發,先經過x軸上的點M,再經過拋物線對稱軸上的點N,然後返回到點A,如果動點G走過的路程最短,請找出點M,N的位置,並求最短路程。
  • 從旋轉和軸對稱兩個方向突破線段和最值問題
    從旋轉和軸對稱兩個方向突破線段和最值問題幾條線段和的最值問題,一直作為武漢地區數學題的特色,思維有難度,是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壓軸戲。而解決此類問題的基礎,不外乎兩條定理: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垂線段最短。那麼無論哪種方法,最終都要將線段和轉換成一條線段或一條垂線段。
  • 初三數學期末考試題,壓軸題又是架橋選址問題,很重要!
    期末考試要來了,對於初三畢業生來說,其實中考也並不遙遠。所以壓軸題就撲面而來了。現在是初三上學期,其實不少學校已經基本把初三的全部內容都上完了,剩下半學期基本就是複習衝刺了。2,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性質,解法,應用,根的判別式和韋達定理),解方程和應用題是必考題。3,圖形的相似(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質與判定,位似圖形。)4,反比例函數(概述,圖像性質,反比例函數的應用),通常會考一道綜合大題,本套試卷第22題。
  • 線段和差最值問題中的「阿氏圓」,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複雜
    初中的典型題型,在題目結構上一般都具有它比較顯著的特點:如出現「求AB+AC的最小值」,我們就知道它是「將軍飲馬問題」,若出現「AB+kAC的最小值」,如果動點在直線上運動,它就是「胡不歸問題」;如果動點在圓上運動,它就是「阿氏圓」。
  • 初三數學:這個線段長度比看似難求,掌握這種輔助線作法快速求解
    利用幾何圖形的性質求解線段長的比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外一點,把BP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到BP',已知∠AP'B=135°,P'A:P'C=1:3,求P'A:PB的值。
  • 2019年中考複習數學公式之常用公式定理
    新一輪中考複習備考周期正式開始,賽點中考複習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出了中考數學必考的知識點及公式,主要是對初中三年數學第一輪複習的知識點梳理和細化,幫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識脈絡,將所學知識系統複習,形成知識網絡串聯起來,為接下來的複習打好基礎,並可以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本章對常用公式定理進行總結,僅供廣大考生參考!
  • 2021年中考專題複習,二次函數線段、周長最值問題,四種處理思路
    前節提要: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幾何最值之將軍飲馬、胡不歸、隱形圓2020年中考專題複習,旋轉之半角模型、手拉手模型、一線三角模型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二次函數與三角形面積最值問題,鉛錘法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
  • 古今數學啟迪:費馬《求極大值與極小值的方法》解讀 - 電子通信和...
    前面我們介紹了許多微積分準備階段的工作,都與幾何相關併集中於積分問題。解析幾何的誕生改變了這一狀況。解析幾何的兩位創始人笛卡爾與費馬。同時也都是將坐標方法引進無限小問題,尤其是微分學問題研究的前鋒。笛卡爾《幾何學》中提出了求切線的所謂「圓法」。
  • 2020初三數學複習:容易混淆的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掌握好一種證法
    02單元要點解讀直角三角形是我們解決線段長度問題的最重要的圖形之一。其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點,最重要的當屬於勾股定理,但本單元決不是理解與掌握一個勾股定理那麼簡單。它適用於勾股定理的證明,證明勾股定理時,用幾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規則的圖形,然後利用大圖形的面積等於幾個小圖形的面積和化簡整理得到勾股定理.從這裡大家務必牢記:與勾股定理有關的證明,與線段平方有關的結論的證明,多採用面積法進行證明。所以學習本單元,一定要掌握好用面積法來證明問題的思想。直角三角形的問題,也經常與全等三角形的證明結合起來進行考查,需要在學習中加以注意。
  • 線段和差最值問題----將軍飲馬模型
    所謂軸對稱是工具,即這類問題常用的法就是作軸對稱。而最短距離是題眼,也就意味著歸類這類的題目的理由。比如題目經常會出現兩定點及一條直線上的一個動點,求線段a+b的值,這樣的條件或者問題。一旦出現可以快速聯想到將軍題,然後利用軸對稱解題下面就相似的問題作個歸納:類型一    兩定一動型兩定一動,點在直線的異側,和最小問題
  • 寒假複習二|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和正切(可做高考一輪複習)
    這節是三角函數中比較重要的章節,要注意以下問題:1,熟悉三角公式的整體結構,靈活變換.本節要重視公式的推導,既要熟悉三角公式的代數結構,更要掌握公式中角和函數名稱的特徵,要體會公式間的聯繫,掌握常見的公式變形,倍角公式應用是重點,涉及倍角或半角的都可以利用倍角公式及其變形
  • 2020初三數學複習:一個用雙曲線講述的反比例函數中考複習寶典
    在中考複習中,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有效地複習,才能在中考中實現對反比例函數的不敗戰鬥呢?請研究學習下文,或收藏轉發給需要的人。中考真題精選參考答案精典題目解析一、選擇題1.點評本題是反比例函數在行程問題中的應用,根據時間速度和路程的關係可以求解,本題屬於中檔題.14.
  • 利用三角形三邊關係解決線段最值問題
    在幾何最值問題中,經常需要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來解答:三角形的三邊關係: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構造出來的這個三角形是有條件的:「構造出的這個三角形有兩條邊為定值,另外一邊為需要求的那條邊」。分析:需要求求動點D到定點O的最大值,在解決這樣的問題中,一般需要先去尋找和分析變化的量和不變的量,找到兩條長度固定的線段並且與變化的線OD構造出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