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軍飲馬問題」是初中壓軸題中最常見的一類題型,它的起源就來自於初一下軸對稱現象、垂直平分線的應用,這之後逐漸融合其它知識,如勾股定理、圓、相似、函數等,題型變化就越多,在初一下《生活中的軸對稱》這章,是最基礎的「將軍飲馬問題」,重在對「化曲為直」這個解題思路的理解上,便再簡單,「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它往往是初一下期末考的壓軸題。今天我們就有關這個問題,展開詳細的解讀。
一.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
【題型特點】:「兩定一動」,求線段和(或周長)的最小值;
【解題思維】:「化曲為直」;
【解題方法】:以動點所在直線為對稱軸,任選一個定點,作它的對稱點,連接對稱點與另一個定點,所連線段即為線段和的最小值;
【數學原理】: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
【典型例題】:
例1.如圖所示,在所給正方形網格圖中完成下列各題:(用直尺畫圖)
(1)畫出格點△ABC關於直線DE對稱的△A`B`C`;
(2)在DE上畫出點Q,使△QAB的周長最長.
解析:(1)考查作軸對稱圖形,如圖所示;
(2)考查線段和的最小值,將軍飲馬問題。
由(1)可知:A與A`關於DE對稱,連接A`B,交DE於點Q,點Q即為所求,此時△QAB的周長最小。
理由:△ABC的周長=QA+QB+AB,由於A、B是定點,AB的長度固定,所以要使周長最小,只要AQ+QB最短,根據圖形軸對稱的性質可得:QA+QA`,即QA+QB=QA`+QB=BA`,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A`與B之間的距離,A`B是最短的,故QA+QB最短,所以△QAB周長最小。
例2.如圖,等腰△ABC的底邊BC長為4釐米,腰AB的垂直平分線EF分別交AB、AC於點E、F,若D為底邊BC的中點,點M為線段EF上的一動點,△BDM的周長最小值為8,則△ABC的面積是_____
解析:考查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
△BDM的周長=BD+DM+BM,由於BD=BC/2=2,要使周長最小,只需DM+BM最小,∵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點A與點B關於直線EF對稱,連接AD,交EF於點M,點M即為所求,∵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AM=MB,此時△BDM的周長最小值=2+MD+MB=2+MD+MA=2+AD=8,∴AD=6,∴△ABC的面積=BC×AD÷2=4×6÷2=12.。
例3.如圖,在等腰△ABC中,AB=AC=5,BC=8,作AD⊥BC於點D,且AD=AB,點E為AC邊上的中點,點P為BC邊上一動點,則PA+PE的最小值為______
解析:考查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
作點A關於BC的對稱點D`,連接D`E交BC於點P,點P即為所求,此時PA+PE有最小值,最小值為線段D`E的長。∵AD=AB/2,AE=AC/2,AB=AC,∴AD=AE,∵AD=AD`/2,AD=AB/2=AC/2,∴AD`=AC,∵∠EAD`=∠DAC,∴△AED`≌△ADC,∴D`E=D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依「三線合一」可得:BD=DC=BC/2=4,∴D`E=4,即PA+PE的最小值為4。
例4.如圖1,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6,∠A=∠B=∠C=∠D=90°,AB=BC=CD=AD,點P為正方形ABCD邊上的動點,動點P從點A出發,沿著A→B→C→D運動到D點時停止,設點P經過的路程為x,△APD的面積為y.
(1)如圖2,當x=2時,y=____;
(2)如圖3,當點P在邊BC上運動時,y=____;
(3)當y=12時,求x的值;
(4)當點P在邊BC上運動時,是否存在點P,使得△APD的周長最小?若存在,求出此時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思路分析】
(1)當x=2時,可得出△APD的底邊AP的長度,由於高AD是已知,故可求出面積y;
(2)當P點在BC上運動時,△APD的底邊AD、高AB均已知,利用公式法即可得出結論;
(3)當點P在BC時,△APD的面積均等於正方形面積的一半,即為18,即y=18,即可推斷出當y=12時,點P在AB邊上或CD邊上,分這兩種情形分類討論,一一求解即可;
(4)考查將軍飲馬問題,作點A關於BC的對稱點A`,且A`在AB的延長線上,連接DA`交BC於點P,點P即為所求,此時△APD的周長最小,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識,可得P為BC的中點,即可得出AB+BP的長,即點P經過的路程x.
【解題過程】
解析:
(1) 如圖2,∵AP=x=2,AD=6,∠A=90°,∴y=AP×AD÷2=2×6÷2=6;
(2)如圖3,y=AD×AB÷2=6×6÷2=18;
(3)由已知得,只有當點P在邊AB或邊CD上運動時,y=12,
①當點P在邊AB上運動時,∵y=AP×AD÷2=AP×6÷2=12,∴AP=4,即x=4;
②當點P在邊CD上運動時,∵y=DP×AD÷2=DP×6÷2=12,∴DP=4,∴CP=2,∴x=AB+BC+CP=14;
綜上所述,當y=12時,x=4或14;
(4)作點A關於直線BC的對稱點A`,連接A`D交BC於點P,則點P為所求,此時△APD的周長最小,
∴A1B=AB=CD=6,∵∠PBA`=∠PBA=90°,∠C=90°,∴∠PBA`=∠C,∴△A`BP≌△DCP(AAS),∴PB=PC=3,∴x=AB+PB=9.
二.單一線段的最小值問題
【題型特點】:求某動點到某條線段的距離最小值;
【解題思維】:「化斜為垂」;
【解題方法】:過動點作已知直線或線段的垂線段,垂線段長即為該點到這條線段的距離是最小值;
【數學原理】: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
【典型例題】
例5.如圖,OP平分∠MON,PA⊥ON於A,點Q是射線OM上的一動點,若PA=2,則PQ的最小值是_____
解析:依「點到直線的距離中,垂線段最短」,當PQ⊥OM時,PQ有最小值,故作PQ⊥OM於點Q,∵OP平分∠MON,PA⊥ON,∴PQ=PA=2,即PQ的最小值是2.
例6.如圖,△ACB與△CE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E=90°,且點D在線段AB上,連接AE.
(1)求證:
①△BCD≌△ACE;
②∠DAE=90°;
(2)若AB=8,當點D在線段AB上什麼位置時,四邊形ADCE的周長最小?請說理並求出周長的最小值。
解析:
(1)數學典型模型:「手拉手」模型和「共角」模型。
①∵△ACB與△CE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CD=CE,∵∠BCA=∠DCE=90°,∴∠BCD=∠ACE,∴△BCD≌△ACE(SAS).
②∵△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BAC=45°,∵△BCD≌△ACE,∴∠B=∠CAE=45°,∴∠DAE=∠BAC+∠CAE=90°.
(2)此題有較大難度,需要有很強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BCD≌△ACE,∴AE=BD,CE=CD,∴四邊形ADCE的周長=AD+AE+DC+CE=AD+BD+CD+CD=AB+2CD,∵AB=8,∴要想四邊形ADCE的周長最小,只需要CD最短即可,由於D點在AB上運動,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中垂線段最短」這一數學原理,∴當CD⊥AB時,CD最短。∵△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AB,∴△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是AB的中點,∴CD=BD=DA=AB/2=4,∴四邊形ADCE的周長的最小值 = AB+2CD=16.
歡迎點評留言,探討與辯論,會讓數學更具魅力!請繼續關注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為你呈上更豐盛的數學大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