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將軍飲馬問題」,詳細解讀線段及線段和的最小值題型

2021-01-08 米粉老師說數學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軍飲馬問題」是初中壓軸題中最常見的一類題型,它的起源就來自於初一下軸對稱現象、垂直平分線的應用,這之後逐漸融合其它知識,如勾股定理、圓、相似、函數等,題型變化就越多,在初一下《生活中的軸對稱》這章,是最基礎的「將軍飲馬問題」,重在對「化曲為直」這個解題思路的理解上,便再簡單,「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它往往是初一下期末考的壓軸題。今天我們就有關這個問題,展開詳細的解讀。

一.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

【題型特點】:「兩定一動」,求線段和(或周長)的最小值;

【解題思維】:「化曲為直」;

【解題方法】:以動點所在直線為對稱軸,任選一個定點,作它的對稱點,連接對稱點與另一個定點,所連線段即為線段和的最小值;

【數學原理】:兩點之間(直)線段最短

【典型例題】:

例1.如圖所示,在所給正方形網格圖中完成下列各題:(用直尺畫圖)

(1)畫出格點△ABC關於直線DE對稱的△A`B`C`;

(2)在DE上畫出點Q,使△QAB的周長最長.

解析:(1)考查作軸對稱圖形,如圖所示;

(2)考查線段和的最小值,將軍飲馬問題。

由(1)可知:A與A`關於DE對稱,連接A`B,交DE於點Q,點Q即為所求,此時△QAB的周長最小。

理由:△ABC的周長=QA+QB+AB,由於A、B是定點,AB的長度固定,所以要使周長最小,只要AQ+QB最短,根據圖形軸對稱的性質可得:QA+QA`,即QA+QB=QA`+QB=BA`,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知:A`與B之間的距離,A`B是最短的,故QA+QB最短,所以△QAB周長最小。

例2.如圖,等腰△ABC的底邊BC長為4釐米,腰AB的垂直平分線EF分別交AB、AC於點E、F,若D為底邊BC的中點,點M為線段EF上的一動點,△BDM的周長最小值為8,則△ABC的面積是_____

解析:考查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

△BDM的周長=BD+DM+BM,由於BD=BC/2=2,要使周長最小,只需DM+BM最小,∵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點A與點B關於直線EF對稱,連接AD,交EF於點M,點M即為所求,∵EF是AB的垂直平分線,∴AM=MB,此時△BDM的周長最小值=2+MD+MB=2+MD+MA=2+AD=8,∴AD=6,∴△ABC的面積=BC×AD÷2=4×6÷2=12.。

例3.如圖,在等腰△ABC中,AB=AC=5,BC=8,作AD⊥BC於點D,且AD=AB,點E為AC邊上的中點,點P為BC邊上一動點,則PA+PE的最小值為______

解析:考查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將軍飲馬問題)

作點A關於BC的對稱點D`,連接D`E交BC於點P,點P即為所求,此時PA+PE有最小值,最小值為線段D`E的長。∵AD=AB/2,AE=AC/2,AB=AC,∴AD=AE,∵AD=AD`/2,AD=AB/2=AC/2,∴AD`=AC,∵∠EAD`=∠DAC,∴△AED`≌△ADC,∴D`E=D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依「三線合一」可得:BD=DC=BC/2=4,∴D`E=4,即PA+PE的最小值為4。

例4.如圖1,已知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6,∠A=∠B=∠C=∠D=90°,AB=BC=CD=AD,點P為正方形ABCD邊上的動點,動點P從點A出發,沿著A→B→C→D運動到D點時停止,設點P經過的路程為x,△APD的面積為y.

(1)如圖2,當x=2時,y=____;

(2)如圖3,當點P在邊BC上運動時,y=____;

(3)當y=12時,求x的值;

(4)當點P在邊BC上運動時,是否存在點P,使得△APD的周長最小?若存在,求出此時x的值;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思路分析】

(1)當x=2時,可得出△APD的底邊AP的長度,由於高AD是已知,故可求出面積y;

(2)當P點在BC上運動時,△APD的底邊AD、高AB均已知,利用公式法即可得出結論;

(3)當點P在BC時,△APD的面積均等於正方形面積的一半,即為18,即y=18,即可推斷出當y=12時,點P在AB邊上或CD邊上,分這兩種情形分類討論,一一求解即可;

(4)考查將軍飲馬問題,作點A關於BC的對稱點A`,且A`在AB的延長線上,連接DA`交BC於點P,點P即為所求,此時△APD的周長最小,利用三角形全等知識,可得P為BC的中點,即可得出AB+BP的長,即點P經過的路程x.

【解題過程】

解析:

(1) 如圖2,∵AP=x=2,AD=6,∠A=90°,∴y=AP×AD÷2=2×6÷2=6;

(2)如圖3,y=AD×AB÷2=6×6÷2=18;

(3)由已知得,只有當點P在邊AB或邊CD上運動時,y=12,

①當點P在邊AB上運動時,∵y=AP×AD÷2=AP×6÷2=12,∴AP=4,即x=4;

②當點P在邊CD上運動時,∵y=DP×AD÷2=DP×6÷2=12,∴DP=4,∴CP=2,∴x=AB+BC+CP=14;

綜上所述,當y=12時,x=4或14;

(4)作點A關於直線BC的對稱點A`,連接A`D交BC於點P,則點P為所求,此時△APD的周長最小,

∴A1B=AB=CD=6,∵∠PBA`=∠PBA=90°,∠C=90°,∴∠PBA`=∠C,∴△A`BP≌△DCP(AAS),∴PB=PC=3,∴x=AB+PB=9.

二.單一線段的最小值問題

【題型特點】:求某動點到某條線段的距離最小值;

【解題思維】:「化斜為垂」;

【解題方法】:過動點作已知直線或線段的垂線段,垂線段長即為該點到這條線段的距離是最小值;

【數學原理】:直線外一點到直線的距離,垂線段最短;

【典型例題】

例5.如圖,OP平分∠MON,PA⊥ON於A,點Q是射線OM上的一動點,若PA=2,則PQ的最小值是_____

解析:依「點到直線的距離中,垂線段最短」,當PQ⊥OM時,PQ有最小值,故作PQ⊥OM於點Q,∵OP平分∠MON,PA⊥ON,∴PQ=PA=2,即PQ的最小值是2.

例6.如圖,△ACB與△CE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DCE=90°,且點D在線段AB上,連接AE.

(1)求證:

①△BCD≌△ACE;

②∠DAE=90°;

(2)若AB=8,當點D在線段AB上什麼位置時,四邊形ADCE的周長最小?請說理並求出周長的最小值。

解析:

(1)數學典型模型:「手拉手」模型和「共角」模型。

①∵△ACB與△CE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CD=CE,∵∠BCA=∠DCE=90°,∴∠BCD=∠ACE,∴△BCD≌△ACE(SAS).

②∵△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BAC=45°,∵△BCD≌△ACE,∴∠B=∠CAE=45°,∴∠DAE=∠BAC+∠CAE=90°.

(2)此題有較大難度,需要有很強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BCD≌△ACE,∴AE=BD,CE=CD,∴四邊形ADCE的周長=AD+AE+DC+CE=AD+BD+CD+CD=AB+2CD,∵AB=8,∴要想四邊形ADCE的周長最小,只需要CD最短即可,由於D點在AB上運動,根據「點到直線的距離中垂線段最短」這一數學原理,∴當CD⊥AB時,CD最短。∵△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D⊥AB,∴△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D是AB的中點,∴CD=BD=DA=AB/2=4,∴四邊形ADCE的周長的最小值 = AB+2CD=16.

歡迎點評留言,探討與辯論,會讓數學更具魅力!請繼續關注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為你呈上更豐盛的數學大餐,謝謝!

相關焦點

  • 線段和差最值問題----將軍飲馬模型
    這個問題早在古羅馬時代也有,傳說亞歷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數學和物理的學者,名叫海倫,一天,一位羅馬將軍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將軍每天從軍營A出發,先到河邊飲馬,然後再去河岸同側的B地開會,應該怎樣走オ能使路程最短?從此,這個被稱為「將軍馬「的問題廣泛流傳。將軍馬問題=軸對稱問題=最短距離問題(軸對稱是工具,最短距離是題眼。
  • 勾股定理與線段最值問題題型解讀
    【知識梳理】一.平面圖形中線段和差問題最值的「將軍飲馬問題」1.基礎題型:兩條線段出現三個點:兩個定點+一個動點解題方法:先作圖再計算解答作圖思路:任選兩動點中的一個定點作對稱點,動點所在的線段為對稱軸,連接對稱點與另一個定點,所連的線段即是要求的最小值
  • 將軍飲馬中的線段轉換問題舉例
    (1)連結BD,點M是線段BD上一動點(點M不與端點B,D重合),過點M作MN⊥BD交拋物線於點N(點N在對稱軸的右側),過點N作NH⊥x軸,垂足為H,交BD於點F,點P是線段OC上一動點,當MN取得最大值時,求HF+FP+PC/3的最小值;觀察PF、PC,將軍飲馬求最小值估計大家都會,其實原理還是這個原理,不過要將PC/3進行轉化。
  • 中考數學常考題型——線段和最小值與線段差最大值
    本文為昊南老師整理的中考數學中常考的線段和最小值(主要考查軸對稱,即將軍飲馬問題)和線段差最大值的問題(主要是圓外一點到圓上的距離問題),希望對你的學習和考試有所幫助。的中點,則PM的值有(  )20.正方形ABCD的面積為12,△ABE是等邊三角形,點E在正方形內,在對角線AC上找到一點P,使PD+PE的和最小
  • 關於初三一輪複習中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
    在中考數學中,總會出現求兩條線段和的最小值問題。下面總結歸納了三種模型,可以輕鬆秒殺此類型題目。【將軍飲馬模型】形如求PA+PB的最小值模型條件:點A、B為定點,點P為某條直線或線段上的一個動點,簡稱「」兩定一動」秒殺技巧:做任一定點關於動點所在直線的對稱點,將同側定點轉化為異側定點後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連線即可。
  • 線段和差最值問題中的「阿氏圓」,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複雜
    初中的典型題型,在題目結構上一般都具有它比較顯著的特點:如出現「求AB+AC的最小值」,我們就知道它是「將軍飲馬問題」,若出現「AB+kAC的最小值」,如果動點在直線上運動,它就是「胡不歸問題」;如果動點在圓上運動,它就是「阿氏圓」。
  • 一次函數線段最值,將軍飲馬,如何找到最值點是關鍵
    這一類題其實和前面學習線段時候講的將軍飲馬問題是一樣的解決方法,只不過是加入了一次函數的知識,要利用兩直線聯立去解出最值點的坐標。例題第一問,通過翻折知道BA=BD得到BA=10,然後在直角三角形AOB中,用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長,即知道了A點的坐標,通過A、B兩點待定係數法可以求出直線AB解析式第二問,要三角形PED周長最小
  • 八年級數學,三角形周長的最小值,這三種類型的問題你都會了嗎
    求三角形周長的最小值即求三角形三邊長的最小值,三邊中可能有一條邊的長度保持不變,兩條邊的長度改變,也有可能三條邊的長度都發生變化。求線段之和的最小值,一般可以轉化為將軍飲馬模型,通過作對稱點結合勾股定理、等面積法等相關知識點進行解題。
  • 中考難點,線段型最值問題的處理三利器
    方法歸納:1、由上述例題可以發現「斜大於直」問題考察題型較為廣泛,可以是單一線段最值,也可以是多條線段最值,還能是含係數的線段和的最值問題,無論是哪一種題型,都可以利用轉化思想對問題進行巧妙處理。1)單線段的最值常見於直線型的點到直線的距離,利用「隱點」和「隱線」加大題目難度2)多線段和的最值始終遵循「同化異,折化直」的解題思路,如遇線段係數,通過三角函數進行轉化2、始終抓住「斜大於直」進行解題利器二:利用將軍飲馬模型,化折線為直線4.(2019秋恩施市期末)如圖,△ABC中,AB=16,BC=10,AM平分∠BAC,∠BAM
  • 2021年中考專題複習,二次函數線段、周長最值問題,四種處理思路
    前節提要: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幾何最值之將軍飲馬、胡不歸、隱形圓2020年中考專題複習,旋轉之半角模型、手拉手模型、一線三角模型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二次函數與三角形面積最值問題,鉛錘法2020年中考數學專題複習,平行四邊形存在性問題
  • 中考策略,將軍飲馬模型中的平移變換,問題有點難,值得來挑戰
    我們先看一下利用這一方法源於一經典模型---將軍飲馬問題:早在古羅馬時代,傳說亞歷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數學和物理的學者,名叫海倫.一天,一位羅馬將軍專程去拜訪他,向他請教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將軍每天從軍營A出發,先到河邊飲馬,然後再去河岸同側的軍營B開會,應該怎樣走才能使路程最短?
  • 初中數學中考難點:九年級數學上冊圓及幾何動點最值問題考點解讀
    本專欄包括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24章圓(第1-35課)及中考數學幾何動點最值壓軸題型(第36-79課)含隱形輔助圓、瓜豆原理、胡不歸問題、阿氏圓模型、費馬點模型,由於將軍飲馬問題與三角形關係密切,故放在了三角形專欄進行了講解。
  • 中考二次函數壓軸線段和最小值
    【思路分析】(1)本題第1問比常規的待定係數法求解析式、求拋物線交點坐標、對稱軸等常規知識難度稍微高一點點,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應該是問題不大。接下來我們就可以表示出NB的長度,進一步可以求出點B的坐標,最後用待定係數法求出直線AB和直線BC的解析式;(2)第2問中,點P是線段AB上的動點,由於直線BC與x軸是固定的,因此畫出的PE、PF、PD的位置一直在變化,但是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是不變的。即∠DPF的大小適中不變,因此當點P運動到某個特殊的位置時,線段PD的大小由線段PE、PF決定。
  • 一道中考數學,將軍飲馬問題,竟然用物理知識巧妙解決數學問題
    將軍飲馬問題,在中考數學裡頻頻出現,是熱門考點。會套路的同學,真的是分分鐘解決問題,不明白解題模型,真的是抓破腦袋,也想不出來。一般的將軍飲馬問題,很多同學、老師都已經研究透了。2020黑龍江中考數學第18題,就是一道將軍飲馬問題的創新題,老鹿竟然用物理知識輕鬆解決!先看題目:
  • 初中數學將軍飲馬引發的動點到定點距離最值問題詳解
    最近有網友問我關於初中數學動點求最值的方法問題。下面我針對這方面的問題做了一個小小的總結。希望對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那麼是關於什麼樣的動點求最值的問題呢?我想各位朋友都曾遇到過著名的「將軍飲馬」問題。今天的這個話題就是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匯總整理。下面我們再來重新回顧一下這個著名的「將軍飲馬」問題。
  • 運用轉化思維,構造「圓」模型,求解線段最值問題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幾何最值問題,一直都是初中幾何題中難度最大的一類題型,利用數學轉化思維,構造各種數學模型,是解決此類題最核心的解題的策略,構造相應的數學模型既有代數方法,也有幾何方法。
  • 如何證明:「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最短」
    本題也可以改為:在等底等面積的三角形中,以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最短.怎樣證明?分析:兩個三角形只要等底等面積,其實就是等高,和上題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換了一種說法而已.【總結】本題用到了轉化的數學思想,先把比較兩個三角形周長大小問題,轉化為證明線段之和最小值問題,通過對稱變換把折線AB+AC化成了一條線段BC'(化折為直),同時又把條件集中到△BDC'中來了.其中,證明線段之和最小值問題就是著名的「將軍飲馬」模型.
  • 初三數學:這個線段和最值看似難求,學會利用三角函數值輕鬆求解
    利用三角函數值求解線段和的最值是數學中考的常考題型,本文就例題詳細解析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希望能給初三學生的數學複習帶來幫助。例題如圖,在△ABC中,AB=AC=10,tanA=2,BE⊥AC於點E,D是線段BE上的一個動點,求CD+√5/5BD的最小值。
  • 一道題幫你分析中考數學——幾何動點中的最值問題
    本來以為會出面積的最值問題,哪裡知道考試時卻是線段的最值問題。所以,不少考生非常頭疼,最值問題最是崩潰!其實,學習最值問題時,一定要先弄懂最值問題的基本原理。千變萬化的題目一直都離不開三個基本原理。原理一、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原理二、垂線段最短!原理三、函數在取值範圍中的最大最小值!下面,以一道幾何題目分析這幾個原理!
  • 九年級數學,二次函數中三角形周長的最值問題,解題思路很重要
    1.將軍飲馬模型例題1:如圖,直線y=-x+3與x軸、y軸分別交於點B,點C,經過B,C兩點的拋物線y=x^2+bx+c與x軸的另一個交點為A,頂點為P,點M為拋物線的對稱軸上的一個動點.(1)求該拋物線的解析式;(2)當點M在x軸的上方時,求三角形ACM周長的最小值.分析:(1)直線y=-x+3與x軸、y軸分別交於點B,點C,分別令x=0、y=0,求出點B、C的坐標,然後代入拋物線的解析式中,求出b、c的值,從而得到二次函數的解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