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初中幾何壓軸題型當中,點的運動路徑問題估計是最後一個專題,初三下學完《圓》章節之後,數學題中就會出現這些題型。點的運動軌跡問題,顧名思義,指的是求動點在自身運動或隨著圖形運動的路程,由於點的運動位置不確定,要刻畫並求出它的運動路徑,是解決這類題型的一大難點,今天,我們就如何確定動點的運動路線特點及求解方法做出交流與探討,與大家一起分享。
總體解題思路
極端情況考慮,抓住點運動的特殊位置,找出運動路線,再依題目條件解題;
解題技巧
抓住動點運動過程中的三個特殊位置點(起始位置、中途任意位置、結束位置),並把這三點連線,確定運動路線,再求出它的長度;
範例精講
例1.點P、Q是正方形ABCD邊AB和BC上的動點,且PQ=AB=8,若點Q從點B出發沿BC邊向點C運動,則點P隨之沿AB下滑,當B到達C點時停止運動,則點Q在B到C的運動過程中,PQ的中點O所經過的路徑長為_____
解析:很明顯,O點在以B為圓心,
BO(即PQ/2=AB/2=4)
為半徑的1/4圓上運動,
路徑長=1/4×2×4Л=2Л
例2.如圖,在扇形AOB中,OA、OB是,且OA=4,∠AOB=120°,點P是弧AB上一動點,連接AP、BP,分別作OC⊥PA於點C,OD⊥PB於點D,連接CD.(1)如圖1,在點P的移動過程中,線段CD的長是否會發生變化,若不發生變化,求出CD的長;若發生變化,請說明理由;(2)如圖2,若點M、N為弧AB的三等分點,點Q為△DOC的外心,當點P從點M運動到點N運動,點Q所經過的路徑長為__________.(直接寫出結果)
解析:(1)如圖3,連接OP,AB,
作OH⊥AB於點H。
∵OA=OB=OP,OC⊥PA,OD⊥PB,
∴C、D是中點,∴CD=AB/2,
AH=BH,∠AOH=60°,
∴CD=AH=2√3,
是定值,不會發生變化。
(2)如圖4,當P與M重合時,取OP的中點Q,
∵∠OCP=∠ODP=90°,
∴QO=QD=QC=OP/2,
∴點Q是△OCD的內心。
由圖5可知,當P從M運動到N點時,
Q的運動軌跡為以O為圓心,OQ為半徑,
圓心角∠QOQ`=40°的圓弧,
∴運動路徑長=40°÷360°×2Л×2=(4/9)Л.
例3. 如圖,正方形ABCD的邊長為4,點E,F分別從點A、D以相同的速度同時出發,點E從點A向點D運動,點F從D 向點C運動,點E運動到D點時,E、F停止運動,連接BE、AF相交於點G,連接CG,有下列結論:①AF⊥BE;②點G隨著點E、F的運動而運動,且點G的運動路徑的長度為Л;③線段DG的最小值為2√5-2;④當線段DG最小時,S△BCG=8+(8/5)√5,其中正確的命題有__________
解析:①先證△ABE≌△DAF(AAS),
可得∠ABE=∠DAF,
∵∠DAF+∠BAG=90°,
∴∠ABE+∠BAG=90°,
即AF⊥BE;
②∵∠AGB保持90°不變,
∴G點在以AB中點O為圓心,AO為半徑的圓弧,
由運動知,點E運動到點D時停止,
同時點F運動到點C,
∴點G的運動路徑是以AB為直徑的圓所在的圓弧所對的圓心角為90°,
∴長度為90Л×2÷180=Л.
③∵OG=AB/2=2,固定長,
∴要求DG最短,即求OG+DG最短,
當O、G、D在同一條直線上時,DG取最小值,
OD=2√5,
∴DG的最小值為OC﹣OG=2√5﹣2,
故③正確;
④過G作BC 垂線與AD相交相交於點M,與BC相交於點N,
∴GM//OA,∴GM:OA=DG:DO,
∴GM=2-0.4√5,∴GN=2+0.4√5,
∴S△BCG=4+0.4√5,
∴故④錯誤;
例4.(1)如圖.已知正三角形ABC的中心O,邊長為2,將其沿直線向右翻滾,當正三角形翻滾一周時,其中心O經過的路徑長是___________(2)如圖.已知正四邊形ABCD的中心O,邊長為2,將其沿直線向右翻滾,當正三角形翻滾一周時,其中心O經過的路徑長是___________
解析:(1)如圖2,O點的運動軌跡是三個半徑為(2/3)√3,
圓心角為120°的扇形,
所以路徑長=3×120÷360×2Л×(2/3)√3
=(4/3)√3Л.
(2)如圖2,O點的運動軌跡是四個半徑為√2 ,
圓心角為90°的扇形,
所以路徑長=4×90÷360×2Л×√2
=2√2Л
歡迎點評留言,探討與辯論,才能讓數學更具魅力!請繼續關注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將為你呈上更豐盛的數學大餐,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