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用手機點餐。」「您好,我是機器人客服。」每當遇到這樣的提示,已知天命的老遲就有些頭皮發脹。生活中的智能服務越來越發達,確實也提供了便利,但用不慣智慧型手機的老遲很苦惱,「想要一次人工服務,怎麼這麼難呢?」
點餐
想找服務員點餐
卻被推薦自助下單
商場有特賣會,老遲和老伴兒一起,來看看冬天穿的衣服。臨近中午,兩人有點餓了想找點吃的,老遲拉著老伴兒進了一家肯德基。
「您好,點餐了嗎?沒點餐請用手機掃碼點餐。」服務員熱情地迎了上來。
「又是手機點餐……」老遲小聲嘀咕著,「現在很多飯店都是手機點餐,可我也不會弄啊。」還好,服務員挺熱情,主動拿過老遲的手機,幫他完成了下單服務,還領了幾張優惠券。
等拿到餐,在座位上坐定了,老遲仔細看了看店裡的陳設,跟他印象中的肯德基變化很大。收銀臺、收銀員看不到了,醒目的「自助下單更輕鬆」提示著顧客,這裡優先推薦手機點餐。取餐口也是分成單雙號,由顧客自取。進店的顧客,一個個不再抬頭看著燈箱上的菜單,而是低頭看手機上的菜單。
店裡的服務員說,用手機點餐可以用優惠券,比燈箱上顯示的價格便宜。可是具體有沒有優惠,優惠了多少,老遲並不清楚。「相對於優惠,我還是更希望便捷。」
記者走訪了多家肯德基門店,發現不只是老遲用餐的這一家,幾乎所有的門店,都在推薦手機點餐。一家門店的服務員說,現場點餐也是服務員用顧客的手機幫忙點。她進一步詳細解釋,現在店內設備在升級,如果不用手機點,設備會「卡,特別慢」。
相比起點餐,自助結帳有時候更找不到人工服務。大興區的某商場,地下停車場是純粹的無人收費停車場。記者停了11分鐘,駛出停車場時,本以為免費放行,但閘機提示,需要交費1元。因為是純無人收費,這裡連崗亭也沒有,只有冷冰冰的閘機,所以也無處詢問,只能看到閘機上留了兩個手機號。
用手機完成繳費後,記者撥通了其中一個手機號。對方解釋,該停車場的計時單位是5分鐘,並不是常見的15分鐘。所以,5分鐘以內才免費,5分鐘以上,都要按時收費。此外,他還說,閘機配有紙幣投幣口,可以用紙幣繳費,但是找零的時候,是出一張紙,並不是退紙幣。「用您的手機,掃這個紙上的二維碼,找零的錢就會退回到您的微信帳戶裡。還是得用手機。」
客服
想找人工應答
先說服智能客服
「雙11」剛剛過去時間不長,有些訂單產生的快遞還在運輸過程中,還有些訂單產生的投訴問題也還在處理過程中。記者發現,無論是購物問題、支付問題還是快遞問題,現在的網際網路企業,大多使用智能客服機器人在應對。原本一個電話就能接通人工的客戶服務,現在正在變少。在搜尋引擎上,甚至有專門的教程,教消費者如何找到各大APP的人工客服。
淘寶各個店鋪都有店鋪的客服,通過APP聯絡很方便,而官方客服則隱藏得比較深。通過教程,記者才知道,在淘寶上,通過點擊客服小蜜,就進入了客服頁面。消費者面對的當然是一個機器人,要想找人工客服,就在對話框中輸入「人工客服」。只輸入一次通常是不行的,機器人會回復類似「高峰期,先和小蜜說下問題」。用戶只有鍥而不捨地輸入「人工客服」,才會出現一個「聯繫人工客服」的按鈕。點擊,才會有人工與顧客進行對話。想打電話,也可以向這個人工客服要到淘寶的熱線電話。當然,撥通電話後,還是需要點擊、選擇,一番操作後,才能與真人對話。
快遞公司的客服電話,現在也在大量採用智能客服。韻達、圓通、百世匯通、中通快遞,撥通電話後,消費者首先面對的是智能客服的語音服務。消費者可以通過語音指令,要求轉接人工服務,不過,智能客服會「抵抗」幾次,並表達「人工客服繁忙、排隊時間長,智能客服可以解決問題」等意思。在說服智能客服後,才可以接入人工服務。
手記
別把服務藏得太深
越來越多的機構,熱衷於採用智能服務,甚至將智能服務放置在比人工服務更顯著的位置。智能服務看起來是大勢所趨,消費者也確實體會到了其便利的地方。但對很多不擅長使用智慧型手機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就有些撓頭了。「我會用手機結帳,到超市買東西,用微信和支付寶都沒問題。但是,太複雜的就不行了。」老遲說,在APP上找客服、在電話裡和智能客服溝通,這些他很難適應,即便是查詢快遞也很費力,「那一長串快遞號碼,我還要先寫在紙上,才能打電話,查詢。」
中國郵政現在也在推行智能寄件服務。在某郵局,記者看到,寄包裹要先掃碼登錄中國郵政微郵局,然後自助填寫信息。不過,這裡沒有工作人員強烈推薦,或是指出智能寄件的優勢。經詢問,工作人員也告知,可以提供紙和筆,採用傳統的方式手寫寄件信息。相對於那些藏得很深的人工服務,這種做法相對好一些。
很多消費者反饋,既然是服務,還是希望能貼心一些,人與機器、與電腦交流,畢竟不像人與人,感受不到熱情,也有些不順暢。
(原標題:自助點餐、智能服務不斷推廣帶來新煩惱 想要人工服務已有難度)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孫毅
流程編輯:u01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