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日報: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你聽說過醫療小丑嗎?

2021-01-17 腦科學君

1,重大進展!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繪製出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來源:小柯生命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Eviatar Yemini等研究人員在線蟲中繪製出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30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通過設計一種稱為NeuroPAL(神經元多色圖譜)的多色轉基因技術,並在秀麗隱杆線蟲中實現了這一目標。NeuroPAL線蟲在整個雌雄同體的神經系統中共享一個固定的多色螢光圖譜,從而可解析所有的神經元身份。標記有NeuroPAL的神經元在綠色、青色或黃色發射通道中不發射螢光,從而使這個轉基因可與基因表達或神經元動力學的許多已報導分子一起使用。

2,Cell | 聚焦G34R/V型膠質瘤——H3.3G34和PDGFRA突變共同促進膠質瘤發生

來源:BioArt

近日,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Claudia L. Kleinman和Nada Jabado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Histone H3.3G34-Mutant Interneuron Progenitors Co-opt PDGFRA for Gliomagenesis,進行了目前為止最大人群的原發/復發G34R/V HGGs試驗,從基因組、表觀遺傳組和轉錄組(bulk和single-cell)水平進行綜合描繪分子圖譜。發現50%的G34R/V腫瘤攜帶激活的PDGFRA突變,復發時PDGFRA突變比例更高。

雖然被認為是膠質瘤,但G34R/V腫瘤實際上起源於GSX2/DLX+中間神經元祖細胞中,G34R/V突變損傷神經元的分化。機制上,這種起源可能通過形成染色質環的相互作用連接PDGFRA和GSX2調節元件,促進PDGFRA過表達和突變。單細胞水平上,G34R/V腫瘤具有雙重的神經元/星形膠質細胞特徵、缺乏少樹突膠質細胞表徵、受到GSX2/DLX介導的細胞命運決定的主動抑制。此外,G34R/V對腫瘤的維持可能是不必要的,而PDGFRA突變才是潛在的致癌原因。

3,JBC:新研究揭示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膽固醇轉運蛋白ABCA13突變

來源:轉化醫學

ABCA13屬於一種稱為ATP結合盒(ABC)蛋白的細胞轉運蛋白家族,它們參與將膽固醇和其他分子移入和移出細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了證據表明ABCA13蛋白受到破壞的小鼠表現出精神分裂症的特徵性行為。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BCA13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psychiatric disorders causes impaired cholesterol trafficking」。

研究發現,缺乏ABCA1的小鼠腦神經末梢中的囊泡並沒有積累膽固醇。突觸神經囊泡對於信息在不同神經中傳遞至關重要,因此這種功能失常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團隊研究了含有被認為與一些精神疾病相關的ABCA13突變版本的人類細胞。他們發現,這些突變損害了ABCA13的功能和在細胞囊泡內定位的能力。

4,Sci Adv丨王鑫團隊發現阿爾茨海默病和唐氏症候群治療新靶點

來源:BioArt

圖註:泛素特異性蛋白酶USP25調控阿爾茨海默病小膠質細胞穩態

1月1日,廈門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王鑫教授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題為「Trisomy 21-induced Dysregulation of Microglial Homeostasis in Alzheimer’s Brains is Mediated by USP25」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和唐氏症候群新的治療靶點,並且在小鼠模型上利用USP25小分子抑制劑成功地改善了阿爾茨海默病小鼠的認知功能,緩解了神經退行性病變的病理進程。

5,社會性框架效應中個體差異的神經基礎:來自靜息態的證據

來源:深圳大學師範學院心理學院

框架效應指當以不同的方式描述同一個問題時,決策者的選擇偏好會受到描述方式的影響而改變。崔芳副教授課題組近期發表在《心理學報》的論文探討了表述方式的不同如何影響個體做出利他決策,並利用靜息態功能連接探討個體的社會性決策受到語言表述方式影響的神經機制, 為進一步揭示社會決策中的個體差異提供了神經學證據。

研究結果表明,神經活動上,靜息態下右側TPJ的低頻振蕩振幅(ALFF)與框架效應強度存在顯著正相關,單變量分析表明左側內側前額葉與基底核之間的功能連接強度與社會性框架效應存在顯著相關,多變量機器學習分析顯示右側TPJ與道德網絡內部連接可以有效預測社會性框架效應。

6,為治療腦部疾病而開發的納米粒子給藥系統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為了促進治療藥物成功輸送到大腦,布萊根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生物工程師、醫生和合作者團隊創建了一個納米顆粒平臺,該平臺可以在受損或完整BBB的小鼠體內有效地輸送封裝的藥物。在創傷性腦損傷(TBI)小鼠模型中,他們觀察到,這種給藥系統在大腦中的累積量是傳統方式的三倍,而且具有治療效果,這為治療多種神經系統疾病打開了可能性。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7,壓力荷爾蒙能通過多巴胺信號導致焦慮和對獎賞的漠視

來源:華東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

圖註:皮質酮導致行為異常的神經機制示意圖

長期壓力會引起與壓力密切相關的皮質激素持續升高。持續升高的皮質激素會導致中腦邊緣系統的功能缺陷,進而造成認知功能損傷及神經精神疾病的發生。作為中腦邊緣系統關鍵腦區的腹側被蓋區,在動機和獎賞搜索行為中起到重要作用。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劉帥研究員領導的研究團隊於2020年12月28日,以Corticosterone Attenuates Reward-seeking Behavior and Increases Anxiety via D2 Receptor Signaling in Ventral Tegmental Area Dopamine Neurons 為題,在國際一流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在線發表了的研究成果。論文闡明了皮質酮在獎賞中樞腹側被蓋區多巴胺能神經元的作用機制和對焦慮及獎賞搜索行為的影響,為相關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潛在的中樞靶點。

8,你聽說過醫療小丑嗎?BMJ證實:醫療小丑有助於兒科患者改善健康

來源:生物探索

醫療小丑,這些專業人士通過表演來緩解病人的緊張情緒,幫助他們度過艱難的治療過程,改善住院病人的總體狀況。近日,巴西聖埃斯皮裡圖聯邦大學Luís Carlos Lopes-Júnior團隊在《英國醫學雜誌》上發表了題為「Effectiveness of hospital clowns for symptom management in paediatrics: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sed and non-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的文章,研究了醫療小丑對兒科症狀管理的有效性。

研究結果表明,醫療小丑可能對改善患有急性和慢性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情緒反應有積極的影響。無論是否有家長在場,當醫療小丑出現時,兒童和青少年在一系列醫療過程中表現出的焦慮程度顯著降低,心理適應能力也有所改善。三項評估慢性疾病的研究顯示,醫療小丑的幹預效果良好,能顯著減輕兒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壓力、疲勞、疼痛和痛苦。

前文閱讀

1,腦科學日報:打架的性別差異調控;AI助力精準化醫學影像分析

2,腦科學日報:手機成癮?也許只是壓力太大;隔空「玩」物不再科幻

相關焦點

  • Cell: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1、Cell: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2020年12月29日,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Eviatar Yemini等研究人員在期刊《細胞》上發表了題為「NeuroPAL: A Multicolor Atlas for Whole-Brain Neuronal Identification in C. elegans.」的研究論文,繪製出線蟲中全腦神經元鑑定的多色圖譜
  • 腦科學日報:大腦「排毒」分「日」與「夜」;睡覺如何「療傷」?
    1,【Nature子刊】白天補覺你可能補了個寂寞,大腦「排毒」還得按照晝夜節律 來源:轉化醫學網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using forward genetics的研究成果,其使用正向遺傳學的方法,鑑定出一個與自閉症(孤獨症譜系障礙,ASD)有關的新基因KDM5A,其編碼染色質重塑劑,對於基因表達和大腦發育至關重要。
  • 中國學者構建高精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撰文 | 李向寧、俞 彬  乙醯膽鹼能神經元是腦內一群重要的調製類神經元,主要分布在基底前腦和腦幹等多個腦區,通過其廣泛分布的軸突纖維投射釋放乙醯膽鹼,調控皮層和皮層下核團的神經活動,參與運動、睡眠以及情感與記憶等重要功能。
  •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將啟動
    力爭2025年完成小鼠、2035年完成獼猴「圖譜」繪製本報訊(記者黃辛、卜葉)9月27日,「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啟動前期工作座談會在上海召開。本次會議明確了該計劃的推進路徑,宣布了中國工作組的成立,並就該計劃的具體實施思路和舉措進行研討。
  • 腦科學日報:可實時研究大腦深層結構細胞外pH動力學的探針
    通過多組學時序分析,作者在多時間點、多層次、單細胞精度揭示了hNSC在體內發生惡性轉化形成腫瘤的全景圖譜,確立了時間點特異的動態轉錄調控機制,發現了一系列新的潛在促瘤因子並對其中的C1QL1進行了功能驗證。通過構建腫瘤發生樹和譜系追蹤實驗,作者發現了一種在成瘤過程中持續存在的NSC-like細胞,其在成瘤過程中發生多次命運轉變,分時、依序產生不同的惡性譜系。
  • 前沿:中國學者構建高精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
    2017年12月18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在線發表了題為「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和基底前腦膽鹼能神經元介觀投射組」的研究成果。該研究由華中科技大學駱清銘團隊,與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團隊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仇子龍、華中科技大學龔輝合作完成。
  • 「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中國工作組成立
    9月27日下午,「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這一倡議,認為其符合國際大科學計劃的基本原則,同意並支持由科學界先行發起「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大科學計劃。上海將在科技部的統一部署與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戰略任務,全力以赴推進腦圖譜大科學計劃以及腦科學領域相關工作,積極探索開拓新形勢下國際科技合作的新局面。
  • 腦科學日報:神經元功能維持的關鍵;曬太陽能減肥?沒那麼簡單
    在組織病理學上,阿爾茨海默病(AD)的特徵是腦中存在細胞外斑塊和細胞內神經原纖維纏結。斑塊的主要成分為β-澱粉樣蛋白(Aβ)。Aβ來源於澱粉樣蛋白前體蛋白(APP)通過兩種蛋白酶β-分泌酶(BACE1)和γ-分泌酶產生N和C末端Aβ。
  • Cell:首次繪製出果蠅全腦神經圖譜
    然而,利用當前可獲得的工具鑑定出產生簡單和複雜的行為(如行走、跳步和求偶)的神經元迴路在果蠅中是比較困難的。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為了使得對行為的神經元基礎的研究更容易控制,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珍妮莉亞研究園區神經生物學家Kristin Branson和她的同事們構建出一個大型的全腦神經圖譜資料庫。這些全腦神經圖譜揭示了激活成年果蠅中的一部分神經元的行為影響。
  • 腦科學日報: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全腦突觸圖譜;刻意微笑會快樂嗎?
    1,Science | 完整生命周期中的全腦突觸圖譜來源:BioArt圖註:海馬區兩種突出後支架蛋白在輻射方向梯度與切線方向的梯度分布人類大腦皮層中包含超過該研究利用高精度的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手段,全面繪製了人類胚胎發育期(妊娠9-26周齡)大腦皮層額葉(FL)、頂葉(PL)、顳葉(TL)、枕葉(OL)以及皮層下區域腦幹(pons)的人類發育細胞圖譜,系統鑑定了人類胚胎發育關鍵階段的8種主要細胞類型及其亞型,並對關鍵的細胞類型進行了深入的功能驗證。
  • 中國啟動腦成像工廠:工業化方式繪製腦圖譜數據
    多尺度全腦內神經網絡圖譜 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 張曄 通訊員 宣曉慶人腦擁有多達上千億的神經元,這些不斷發出電信號的神經元組成密密麻麻的網絡,至今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它能夠全自動地獲取螢光標記、高爾基和尼氏染色的嚙齒類全腦神經網絡和血管數據集」,李鵬程說,「正因為有了MOST技術,我們才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多尺度全腦神經環路的精準自動成像,能夠對同一哺乳動物腦以體素1微米解析度,全自動地採集包括軸突、樹突、胞體、環路和全腦等多尺度信息,並同步獲取細胞構築解剖坐標信息,這是目前國際上唯一能實現連續、精細、準確地獲取哺乳動物全腦內神經網絡圖譜的技術。」
  • 哺乳動物大腦乙醯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分布圖譜繪出—新聞—科學網
    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經過多年努力,終於發展出了一種好方法,首次繪製出了哺乳動物大腦中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的全腦分布圖譜———原來,在小鼠的大腦中,一個小小的乙醯膽鹼能神經元細胞,其「觸手」可以跨越幾乎整個大腦!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上。未來,利用這種技術,科學家有望繪製出靈長類動物大腦的三維全腦圖譜。
  • 首套完整膽鹼能神經元全腦圖譜問世—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由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駱清銘、龔輝領銜的VBN團隊和中科院神經科學所研究員仇子龍團隊合作,基於VBN團隊自主研發的全自動顯微成像方法——全腦定位系統
  • 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1,Cell: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分享追蹤癌症的策略來源:生物通人類腫瘤圖譜網絡(Human Tumor Atlas Network,HTAN)計劃於2018年9月啟動,屬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癌症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旨在利用一系列的單細胞圖譜來定義人類癌症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過程和事件。
  • 腦科學日報:人體蛋白質組定量圖譜發布;壓力大,容易骨丟失
    1,Cell | 人體蛋白質組定量圖譜發布——不容小覷的蛋白質組學定量分析技術來源:BioArt圖註:基於TMT 10plex和MS3的質譜定量蛋白質組學工作流程人體蛋白質組學研究存在許多空缺有待填補,而GTEx項目(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Project)提供的多種組織資源使得利用先進的質譜和定量方法來研究人體組織的多種生物學重複樣本
  • 全新腦圖譜: 繪製人腦精準「地圖」
    人類腦網絡組圖譜包括246個精細腦區亞區,以及腦區亞區間的多模態連接模式中科院自動化所供圖要想清楚認識人腦,必須有一個腦圖譜,為複雜的腦部研究和治療「導航」。首次建立在宏觀尺度上的活體全腦連接圖譜,將為實現腦科學和腦疾病研究的源頭創新提供基礎。
  • 腦科學日報:有關愛情抉擇的神經環路;感受著你的感受的電子皮膚
    )的研究論文,第一次系統研究並展示了Tu bingen 品系斑馬魚11個成年組織和2個胚胎組織的組織特異性轉錄組、順式調控元件圖譜、異染色質圖譜、DNA甲基化圖譜和成魚的基因組三維結構。神經科學家以果蠅為模型,鑑定出了參與控制雌蠅交配抉擇的核心神經環路。 研究人員使用了8種不同果蠅的情歌,每首歌裡找出有代表性的幾個片段,分別播放給雌性的黑腹果蠅。他們發現,只有同為黑腹果蠅的雄性,其情歌片段能夠激活這些雌蠅腦中控制交配抉擇的神經細胞(簡稱vpoDN)。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30多年來這篇文章被引用數千次,此後神經科學、應用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人員相互合作,推動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進程,開啟無脊椎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相關研究。
  • Cell:窺探大腦的奧秘——全腦連接圖譜
    他一生最偉大的成就之一是創立了腦連接組學科(connectomics discipline):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動物腦切片,研究單個神經元與其他神經元間的突觸連接,繪製大腦神經系統地圖。30多年來這篇文章被引用數千次,此後神經科學、應用物理學和計算機科學的研究人員相互合作,推動自動化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進程,開啟無脊椎動物和非哺乳動物的相關研究。
  • 腦科學日報|浙大陳忠教授新研究為精準治療癲癇提供了新思路
    2,【Biol Psychiatry】浙大陳忠教授團隊揭示膽鹼能環路參與癲癇發作的神經機制來源:和元上海海馬GABA能神經元介導MS膽鹼能環路的抗癲癇作用癲癇最常見的形式之一是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