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C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穩定的等離子體增強OLED器件

2020-10-01 ET科技Bar

Universal Display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具有等離子體衰減率增強的OLED器件,大大提高了器件的穩定性。通過採用基於納米粒子的外耦合方案從等離子體激元模式中提取能量,研究人員設法保持了裝置的效率。


該器件使用了一個原型磷光發射器,在與參考常規OLED器件相同的亮度下實現了功能穩定性的兩倍提高,並從等離子激元模式中提取了16%的能量作為光。

研究人員通過在銀陰極(由介電層隔開)上隨機排列銀納米立方體來實現光的耦合。這種設計被稱為等離子體納米晶片天線(NPA)。在本研究中開發的等離子體激元NPA(與以前開發的NPA設計不同)在這裡實現了與參考OLED器件相比的近三倍的穩定性提高。

相關焦點

  • 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與UDC合作開發低成本柔性OLED照明系統
    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與OLED製造商Universal Display Corp.合作.(UDC)開發一種低成本的卷對卷(R2R)工藝,製造用於普通照明的柔性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器件。研究人員將展示可靠的封裝
  • 研究人員開發出超高性能金屬氧化物材料
    等離子體材料廣泛應用於顯微鏡、傳感、光學計算和光伏等領域。最常見的等離子體材料是金和銀。其他一些材料也表現出類似金屬的光學特性,只是在有限的波長範圍內表現不佳。近年來,人們在尋找除貴金屬以外的高性能等離子體材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 利用殼層分離納米顆粒增強螢光粉的等離子體增強螢光顯示技術
    1 簡介等離子體增強螢光,也稱為表面增強螢光或金屬增強螢光,最早發現於20世紀80年代,是一種表面增強光譜技術。當激發電子衰減到基態,用相應的光源照射螢光粉時,就會產生螢光。等離子體納米顆粒的LSPR波長與螢光粉的吸收和發射光譜之間的重疊被預測為產生最高的螢光增強因子。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在實驗和理論研究方面都出現了爆炸性的進展,即利用脈衝電場來控制光的吸收和發射速率,以在納米級上調製光−物質的相互作用。這種不斷增加的研究努力已經導致了PEF的一系列新的開發和應用,從表面分析、生物傳感器和發光顯示器件到太陽能電池。
  • 世界紀錄: 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據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背景如今,前沿物理學的進步離不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們通過高能粒子的碰撞,不斷探索宇宙的本質。簡單說,粒子加速器就是一種能將基本粒子加速到非常高能量的機器。
  • 世界紀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導讀據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背景如今,前沿物理學的進步離不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物理學家們通過高能粒子的碰撞,不斷探索宇宙的本質。簡單說,粒子加速器就是一種能將基本粒子加速到非常高能量的機器。
  • OLED電極材料,決定OLED器件的性能及使用壽命
    有機材料的適當選取可以大大提高 柔性OLED器件的發光性能。近年來,人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去開發各種新材料,以期研製出具有更好性能的EL器件,從而實現全色顯示。常見的處理方法有:酸或鹼處理;氧等離子體處理;UV-臭氧處理及惰性氣體濺射;表面氧化等。也有文獻介紹對於共軛聚合物發光器件選用摻雜共軛聚合物作為陽極,幾種P-doped共軛聚合物(polypyrrole,poly-thiophenederivatives,polyaniline)都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所以可以作為空穴注入電極。
  • 世界紀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持續穩定運行超過一天
    導讀據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官網近日報導,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所謂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首次運行超過一天,並持續產生電子束。背景如今,前沿物理學的進步離不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為了方便操作粒子加速器並拓展其應用,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在研究更加緊湊、便攜、易用、穩定的粒子加速器。
  • 西安光機所微納光子學亞波長器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光子學主要研究在微納尺度下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規律及其光的產生、傳輸、調控、探測和傳感等方面的應用。微納光子學亞波長器件能有效提高光子集成度,有望像電子晶片一樣把光子器件集成到尺寸很小的單一光晶片上。納米表面等離子體學是一新興微納光子學領域,主要研究金屬納米結構中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效純藍色有機發光二極體
    有機發光二極體(簡稱OLED)以其鮮豔的色彩和可形成超薄甚至柔性器件的能力而聞名,它利用含碳分子將電轉化為光。與液晶技術採用液晶有選擇地阻擋覆蓋多個像素的濾光背光源的發射不同,OLED顯示屏的紅、綠、藍三個獨立的發光像素可以單獨開啟和關閉,從而產生更深的黑色並降低功耗。然而,藍色OLED在效率和穩定性方面一直存在瓶頸,需要在效率、色彩純度、成本和壽命之間進行權衡。
  • 特氣櫃在等離子體增強CVD(PECVD)中的應用
    CVD(化學氣相沉積法)是傳統的製備薄膜的技術,其中PECVD (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 是指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有基本溫度低、沉積速率快和成膜質量好等優點。PECVD的原理是什麼?特氣櫃應用在哪?
  • 新技術通過釋放光子,使OLED可獲得高達76.3%的量子效率!
    目前OLE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白色OLED在燈或汽車內部照明等照明元件上的性能。這些部件在穩定性、角發射和功率效率方面都有更嚴格的要求。由於發光二極體只產生單色光,製造商使用各種添加劑混色工藝來產生白光。自20世紀90年代首次開發白色oled以來,為了在實際亮度水平上實現平衡的白光光譜和高光效,科學家付出了大量的努力。
  • 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廉價光學氨氣傳感器
    奧胡斯大學工程系與丹麥技術大學(DTU)合作,開發了光子傳感器技術 來自兩個大學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與化學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傳感器系統,可以大大減少丹麥的空氣汙染。 研究人員開發了這一種器件時基於現代通信技術的集成光學傳感器,它使用雷射、氣體傳感器和空心光纖測量空氣中的氨氣濃度。
  • 全新等離子體光子晶片:利用光進行超高速數據傳輸
    導讀據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官網近日報導,該校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超高速晶片,可以加快光纖網絡中的數據傳輸速度。(圖片來源:RMIT)創新近日,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超高速晶片
  • EPFL研究人員製造納米器件 速度是當前電晶體的100倍
    【來源:cnBeta.COM】EPFL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比當今最快的電晶體運行速度快十倍的器件。新設備的運行速度也比目前計算機中的電晶體快100倍左右。他們發明的納米級設備能夠產生高功率太赫茲波。研究人員還說,該裝置的高功率皮秒操作有望用於先進的醫療技術,包括癌症治療。太赫茲波在電磁頻譜中介於微波和紅外輻射之間,以每秒10億至30萬億次的頻率振蕩。太赫茲波因其獨特的特性而受到追捧,包括穿透紙張、衣物、木材和牆壁的能力。 這些電波還能夠攜帶數據,這可能為更快的無線通信打開了大門。
  •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 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原標題:《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近日,一項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出版的同行評議科學雜誌《納米通訊》的研究顯示,明尼蘇達大學雙城分校的團隊發現了一種開創性的方法
  • 最新研究:開發基於反鐵磁體的自旋電子器件
    反鐵磁性是一種磁性,其中在材料內自發地發生平行但相反的自旋。表現出反鐵磁性的材料反鐵磁體具有有利的特性,這使得它們特別有希望用於製造自旋電子器件。與使用電子電荷對信息進行編碼的常規電子設備相比,自旋電子器件利用電子的固有角動量來處理信息,這種特性稱為「自旋」。由於其超快的特性,對外部磁場的不敏感性以及缺少雜散磁場,反鐵磁體對於自旋電子器件的開發可能特別理想。
  • 長春光機所提出波導耦合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增強SERS方法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鈺等科研人員,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上發表題為Surface Plasmon Field-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Based on Evanescent Field Excitation
  •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納米通訊》:研究人員開發一步法製造超材料,可用於電子和光學器件  CHEN • 2021-01-12 11:04:15 來源:前瞻網 E1202G0
  • OLED頂發射器件的透明電極分析
    研究人員對稀土金屬薄膜作為透明陰極也展開了一系列研究. 2002年, Lai等人[37]用Yb和Ag混蒸得到透明電極(Yb和Ag的比例是2.5:1), 與Ag, LiF/Al, Mg/Ag電極相比,在相同的驅動電壓下, 使用Yb/Ag電極的器件性能最好, 電流密度和亮度都要高於對比器件.
  •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微型光泵浦雷射器,可以在活組織內運行而不會對組織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