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人員幾十人集體辭職,高端人才的流失,對我國有何啟示?

2020-12-03 小虎有話說

中科院有多少人?一個兩個走我認為比較正常,一次性走10人都不太正常,別說一次性90人,國家有關部門應研究問題出在哪裡,是大政策出現問題還是小環境不對勁,是單位領導層出現問題還是科研人員出現問題,總而言之,留住人才才是上策。

管理高級別的人才,最好是私企化,私企管理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靈活多變,隨時能者上庸者下、有功有果者獎(甚至巨獎),無為者乾瞪眼。晉級加薪也不拘一格。這樣能充分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國家做到放得開,管得著,對發明創新建立鼓勵投入機制。

科學家是國家培養的,難道其他行業的不是國家培養的嗎?科學家是一份付出一分收穫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的路,比那些壓榨、打壓科研人員的投機管理者強百倍,不要只是針對科研人員道德綁架,各行各業都是國家培養的,都議論嗎?

一切事物都有兩面性。500多人的所,精簡成百十來人,說明,該所的研究內容已經有其他的單位也在搞,而且這個所研究項目嚴重不足,可能已經處於找米下鍋的狀態。試想一下,如果科研人員每天都在滿負荷的工作,肯定責任感和榮譽感會很強,科研經費也相應會很充足,各項福利待遇肯定也很高。保安事件應該只是一個藉口,天天無所事情做,經費少,待遇低,人的本能驅使,必須要往高處走。所以跳槽,找到英雄可用武之地才是正解。

究竟是「挖走」還是「擠走」,究竟是「被迫流失」還是「被人請去」?挖走與擠走性質不同,被迫流失與被人請走性質不同。被擠走、被迫流失都說明是單位內部問題,是領導們的管理問題,挖走和被人高薪請走都說明是走了這些員工們的問題,是他們見利忘義,不顧大局,置國家核心利益於不顧,去外邊發財去了,甚至跑到敵方陣營裡面去了。將來就是我們的敵人!是有可能要在戰場上相遇的。

科技人才大量流失不能不讓人擔憂。首先,單位領導要承擔責任。國家把這麼多棟梁之才交給你們管理是對你們的信任和期盼。你們善待他們了嗎?他們得到了公正的待遇了嗎?其次,學術氛圍的不純正,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再次,報酬待遇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只有科技歷史才能向前快速發展,科技需要人才,人才需要經濟支撐,沒有經濟支撐,有力使不上,水牛跌井裡,有力難使啊,本人建議,科技人員薪水,應比歌唱家高,科技能造飛機大炮,能選飛彈坦克保家衛國,能研究手機微信電燈電話視頻,方便人類生活,這些都是歌唱藝術家都做不到的,他|們都是哄哄人心開心罷了,他們能保家I園嗎,能把人類推向電子時代嗎?捐點錢也是再三權衡,建議科技人員工資提高,人才不會流失,文藝藝朮國家應有槓線,比如出廠費限制廣告費限刊等等。最後為科學家點讚,為科技人員加油。

很簡單,他們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希望能報效祖國希望生活得更好希望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結果發現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工作不能餵飽肚子不能讓家人有更好的生活的時候人是會動搖會質疑的,這時候有某個公司或機構給他們更好的收入和待遇還不違法,結果可想而知。

不管被誰挖走都不是一個好的表現,能被國內企業挖走,就能被國外挖走!任由人員流失,這是對科研人員榮譽感不重視的一種表現!作為熱愛祖國的吃瓜群眾,仍然不希望全民娛樂時代,明星比科研人員待遇高出無數倍,以至於導致社會價值觀失衡。 讓這些辛辛苦苦十幾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們,國家棟梁們無處安放。

月薪9000,房子買不起,老婆,父母,孩子都要養,沒錢你談什麼都沒用,生病沒錢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絕望。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人才國家不能多發一點薪水?為什麼人才流失這麼嚴重?為什麼清華是美國培養人才的搖籃?明星動不動片酬上億,什麼網紅直播一天都比這些科研人員一個月多n倍吧?為什麼?國家科研所也應該像企業化,公司化,責任制,如果是國家沒有項目給他們,證明的確人多了,人才流向有項目的科研單位或科技公司,這樣才不浪費人才,科技成果產出快,也就是打破鐵飯碗體制,某個科研單位或科技公司出成果多,工作人員收入成正比。

首先明星藝人的財富不是來自於國家金庫和體制,是商業行為,和科學科研獲取酬勞的方式有著本質意義上的區別,有的不紅的三四線明星也是掙不到錢的,但我們國家確實應該注重人才培養,留住人才,那就需要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和一個沒負面意義的單位,和科技成果相應的酬勞,才能做到人才不走!可以把明星藝人的所得稅提高,撥款科研,但資金管控是問題,有的款是撥了,但能不能用到正地方才是問題!

相關焦點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出走」國內人才流失值得反思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其中大部分是博士畢業。辭職的90名科研人員均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所」)職工。核所所在的合肥研究院曾創造出「人造小太陽」等研究成果。
  • 中科院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後續:已低調處理,涉事所長添重要職務
    可關於他們為什麼集體辭職,信息卻含糊不清:有說是因為研究院為核所更換保安引起後者不滿,有說所內科研人員待遇太低,有說這種集體辭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合肥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90多名科研人員於6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究竟是誰能一次性挖走核所近百名研究員,讓這些平均30多歲的研究員們放棄事業編、福利房也要集體辭職,他們辭職後,又會去哪兒呢?
  • 中科院博士集體辭職:人才頻頻流失的背後到底是為什麼?
    最近,一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關注。90多名科研人員中,大多數都是博士畢業,是高科技人才,均在研究所工作多年。這些辭職的科研人員平均年齡30多歲,每個人都是家庭裡的頂梁柱。事業編制、穩定、體面的工作是大多數人一輩子所追求和嚮往的。可是,為何這群已經人到中年的科技人員會放棄這令人羨慕的工作呢?據研究所的一名中層幹部解釋稱:「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研究所這兩年申請不到大的科研項目,沒有錢,人才就走了。」
  • 中科院為何有近一半的高科技人才集體辭職?有什麼內幕
    200人的研究所,有90人集體辭職,這肯定不是正常現象,可以肯定研究所是存在問題的,如果是幾個人辭職,可以是職員的問題,但是接近一半的人同時辭職,那肯定就是研究所領導層的問題了,馬雲說過「員工辭職原因大體兩種,心裡委屈了,錢沒給到位」那我們來看一下研究所發生了什麼會讓這此人集體辭職;總結了以下三點
  • 放棄事業編制、福利分房,中科院30多歲的科研人員為何敢集體辭職
    中科院作為國家最高級別、最權威的科研學術機構,卻發生了技術人員集體出走的事件,真是令人匪夷所思。這件事反映的不是社會問題,而是我國科研大環境的問題。技術人員大面積辭職,「換保安」只是導火索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所的90多名技術人員集體辭職引發轟動,但該所對外卻聲稱離職是「正常的人員流動」,這些員工是主動離職的。
  • 90餘位中科院高級知識分子集體辭職,是時代下的悲哀?
    但是,我國在對科研人員的待遇方面,一直都存在爭議,所以每年都會看到有許多優秀人才最後都選擇了背井離鄉,去到海外發展,這就導致我國人才流失嚴重。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大批科研人員集體辭職的事件,又再一次引發了人們對科研工作者的關注。90餘位高級知識分子,本應在研究所裡繼續自己的研究,為祖國做貢獻,為什麼會突然間選擇辭職呢?
  •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因對換保安不滿,集體辭職,有什麼隱情麼?
    中科院合肥研究所因對換保安不滿,集體辭職,有什麼隱情麼?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廣泛關注。
  • 中科院辭職真相曝光,原因讓人深思,網友:人才強國是一句空話?
    很多人都會答:人才!的確,在現在的社會發展中,人才佔有非常重要的比重。美國當初能如此快速的發展,成為超級大國,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先進人才的培養和拉攏,所以也正是明白了這點,世界各國都對人才方面非常重視,給予非常高的薪資待遇,就是希望能讓這些人才專注自己的領域,給國家的發展添磚加瓦。近日,中科院集體辭職引發外界的廣泛關注,待真相曝光後,不少網友提出了不同意見。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回應:屬正常人員流動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回應:屬正常人員流動  Winnie Lee • 2020-07-16 16:05:01 來源:前瞻網 E11066G1
  • 中科院某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原因是領導上任就降工資?
    7月15日,有媒體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下設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核安全所」)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引起廣泛關注。 多人辭職 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告訴記者:「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 待遇低導致人才流失?中科院調查90多人集體離職事件
    日前,有消息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近百人集體辭職,出走的人才大多為博士編制,引起社會公眾關注。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主要學科有等離子體物理與磁約束核聚變、強磁場科學與技術、材料物理與納米技術、大氣光學與遙感、環境光學與技術、仿生感知與智能系統、雷射材料與技術、超導電工與節能應用、離子束生物工程、智能農業信息技術、太陽能材料與工程等。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
    來源:中國經營網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擁有事業編制。這在中科院系統內引起廣泛關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坐落在一個美麗的半島上,得名「科學島」。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記者 郝嘉奇/攝多人辭職上述科學島中層幹部告訴記者:「核所最高峰的時候有500人,這幾年人才快速流失,去年開始只有200個人了。這下90多個人辭職,現在就剩100人左右。」
  • 中科院90多人集體離職,網友:難道背後另有隱情?專項組展開調查
    中科院90多人集體辭職,這一消息在網上鋪天蓋地的出現了,也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這是位於中科院安徽省合肥物質科學研究所某一研究組的集體辭職消息,與此同時中科院黨組針對此項事件成立了特別專項工作組,並且在7月19日,抵達集體辭職的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很快真相就會水落石出。
  • 中科院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貓膩背後的正面意義
    文/咖啡最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有90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消息一出,立馬刷爆各個平臺,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對於這一罕見的現象,該科學院的人事部就此事回復是正常人員流動,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可能是有人挖「牆角」。根據知情人稱,其實這所科學院最近幾年人才流失非常嚴重,最高峰的時候竟然有500人,2019年時,該科學院只有200人,最近90多人集體辭職後,也就剩下100人左右了。
  • 合肥中科院:如何看待核安全所 90 多名科研人員集體辭職?
    根據中國經營報報導,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集體出走,其中大多數是博士畢業,並且擁有事業編制,這些出走的人員都屬於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從6月前後到現在,大概已經有90餘名科研人員辭職,這些科研人員都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職工。
  • 核能術研究所「集體辭職」究竟是什麼原因?重視人才不能口頭敷衍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研究院安全技核能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突然「集體離職」。近年來,國內的人才流失一直很嚴重,從最初的500人到去年的200人,到今年的90多人開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高科技研究人才流失,這必須要發人深省。這背後隱藏著什麼?
  • 某研究所90多人集體離職?中科院派工作組調查
    可關於他們為什麼集體辭職,信息卻含糊不清: 有說是因為研究院為核所更換保安引起後者不滿,有說所內科研人員待遇太低,有說這種集體辭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合肥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90多名科研人員於6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現離職手續都已經辦完。」 究竟是誰能一次性挖走核所近百名研究員,讓這些平均30多歲的研究員們放棄事業編、福利房也要集體辭職,他們辭職後,又會去哪兒呢?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 90 多人集體辭職後續:哀莫大於心死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在職科研人員集體辭職時間雖然已過去一個多月,但是對相關職能單位的影響還很深遠。中科院及其分院在職人員屬於事業編制,工作待遇穩定,為何多名在職人員辭職,而且還是集體辭職呢?現有在職人員約 500 人,包括逾 20 名研究員,和一名「百千萬人才工程」專家,2019 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吳宜燦教授。集體辭職事件的九十多位科研人員,據悉都是基層科研人員,與上述二十餘人並無關係。
  • 中科院合肥核所「人才流失」背後的那些事
    中科院合肥核所「人才流失」背後的那些事 前段時間發生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超90人離職事件到現在仍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至於為何會有這麼多高學歷的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就目前公布出來的信息,大家已經基本有了猜測。
  • 是什麼讓科研人員放棄事業編、福利房!誰一次性挖走中科院90多人
    可關於他們為什麼集體辭職,信息卻含糊不清:有說是因為研究院為核所更換保安引起後者不滿,有說所內科研人員待遇太低,有說這種集體辭職屬於「正常的人員流動」。官網同時在人才隊伍網頁中介紹,該所現有職工500餘人,包括「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973」計劃首席專家、國際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20餘人,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者佔80%。但據此前媒體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在90多名研究人員離職後,核所的規模急劇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