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K-car,中國有五菱?

2020-11-30 騰訊網

日系風穿搭可謂越來越受熱捧,簡單、舒適、純淨的特性吸引著一大批鮮肉仙女們。而在車圈,「日系風」同樣存在,以雷克薩斯為代表的東方審美理念,以馬自達為代表的「仿生」設計,還有那些千奇百怪的另類車型。車圈的「日系風」就像從一個極端奔向另一個極端,中庸的,激進的,主流的,猙獰的……它統統都有,狹小國土上,硬是滋養出一片萬花園。

K-car發展歷程

這片萬花園中,K-car車型是始終繞不過的話題。無論街頭巷尾還是電影橋段,它的能見度也是最高的。在日語中,K-car被稱作是「軽自動車」,它不僅包含了我們固有認知中的四輪微型汽車,還涵蓋了125-250cc的摩託車「軽二輪」和660cc以下的三輪車「軽三」,所以K-car並不只是指的某種單一車型,而是妥妥的小家族。

那為何K-car會在日本生根發芽並不斷壯大呢?這還要從二戰開始說起。殘酷的戰爭讓日本本土遭受到嚴重的經濟損失,一方面民眾無法承受高昂的燃料費用,另一方面大尺寸汽車普通民眾也負擔不起,無需求就無市場,這對於日本本國的汽車工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正基於此,日本政府開始出臺相關政策以振興汽車業,K-car標準也由此誕生。

K-car標準的制定,不僅讓本國普通民眾能買得起、用得起汽車,而且也催生了一批靠微小型車起家並壯大的車企,鈴木便是最典型的代表。素有「小車之王」的鈴木推出的首款車型Suzuraito,使用了兩衝程雙缸360cc發動機、前置前驅結構以及四輪獨立懸架,正是這臺雙門小車開啟了鈴木在世界小型車市場稱霸的新篇章。話說回來,鈴木也曾為中國市場帶來過一款家喻戶曉的經典K-car產品,不用多說,想必大家已經猜到了。

雖然大多數國人對K-car的認知度並不高,但奧拓一定在你人生的某個階段駐足過。馬路旁、鄰居家、二手車市場……亦或是你了解汽車的啟蒙者。它空間狹小,動力薄弱,甚至雨天門窗還會漏水,仿佛沒有任何優點的它在那個年代確實最踏實的避風港,帶你丈量著這個世界。

隨著上世紀中後期日本經濟的騰飛,不少車企開始投身於生產尺寸、排量更大的轎車和越野車,用來滿足那些財富暴漲的中產階級的需求,加之日本政府減少了對K-car產品的政策傾斜以及越來越嚴苛的排放法規的出臺,K-car的生存空間也進一步壓縮,其銷量從1970年的75萬臺迅速跌落到1973年的15萬臺,不變則滅,生死十字路口K-car迎來一次大改。

1976年,日本政府再次放寬標準,長寬限制加大至3.2/1.4m,排量上限提升至550cc。1990年3月又一次放寬標準,車長上限為3.3m,排量上限660cc,但是功率限制在47kW以內。而最近一次的修改是在1998年10月,考慮到日趨嚴格的安全碰撞要求,車長寬限制分別加大到3.4m和1.48m,高度繼續保持2m不變,日本K-Car標準就此定型。

為啥K-car在日本賣的好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國人粗獷樂觀崇尚自由,地廣人稀多農場的環境給了皮卡足夠的生存土壤;義大利人文藝精緻在設計上獨具一格,製造超跑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德國人嚴謹細緻,在工業領域擁有絕對的技術優勢,論製造豪華轎車他們最具話語權。

K-car車型之所以能在日本發揚光大除了上述所說的政策因素之外,資源匱乏同樣是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受制於土地緊張以及多丘陵的地理因素制約,日本建築物間的道路比較擁擠,大型轎車出行、停車都不方便,而K-car恰好能適應狹窄的街道。

加之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對於石油進口依賴度很大,小排量的K-car不僅省油而且日本公民的環保意識很強,一方面K-car帶來的環境汙染比較小;另一方面K-car的保養便宜,更適應日本人的用車需求。

此外,在日本買車需要交納的稅費項目繁多而且額度都不低,購買K-car車型不僅可以減稅而且保險和年檢都比較便宜,日常用車成本比較低。加之大部分購買K-car的日本民眾都是當做家庭的第二輛車使用,滿足了全職主婦們買菜、接送孩子、代步出行等用車需要。

為啥K-car在中國行不通

先從購車心理說起,中國人買車可謂是「無大不歡」。車型的尺寸一定程度上代表的著車子的檔次和級別。

就像奇瑞QQ在許多國人固有印象裡,還是廉價、不安全、粗糙的代表,要知道QQ在尺寸及排量上可是要超過K-car標準的,用這樣的評判標準來看,K-car是不是也很難討國人的喜愛呢?

此外,在我們眼中車型越大、車頭越長不僅意味著開著更有面兒,在安全性表現也會更好。像K-car這種「短鼻」車頭在鍵盤俠嘴裡就是那種一碰就散架的主,所以一些消費者對於微型車的安全性同樣抱有懷疑態度。

從車企角度出發,利潤才是他們追求的唯一價值。大部分日本車企深耕中國市場多年,非常清楚中國消費者喜歡什麼類型的車。第一,K-car車型的利潤本身就比較低,而且國人還看不上,自然沒有引入的必要;第二,既然中國消費者喜歡大車,什麼陸巡、普拉多、途樂通通給你安排上,既賺錢又能拔高品牌印象,何樂而不為?

最後,K-Car的性價比高只是相對日本人民的收入而言,加上政府政策上的優惠確實比較合算,但如果引入到中國加上關稅後等費用後,性價比優勢也便喪失了。因為同等的價位我們的可選擇車型不僅尺寸大、配置更全面,而且要論性價比,「餡大皮薄」的自主品牌完全是碾壓式的存在。

而且從國人的審美角度出發,K-car方方正正的外觀也很難受到追捧,例如K-car的國內近親北鬥星,它可以稱作是國內微型車市場的「常青樹」了,但買它的人絕大多數並不是被外觀所吸引的,便宜、省心才是它的優勢。還有像長城酷熊這種直接抄襲豐田scion bb的車型,可憐的市場銷量也間接證明了這種四四方方造型只能是小眾車友的「玩物」。

總之,K-car之所以能在日本走紅除了物美價廉、小巧靈活適合城市代步的因素以外更離不開日本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持。由於國情不同我們沒必要盲目跟風,而是要根據國人的需求探索屬於自己的「中國系」風格。

說到這,誰又能真正代表中國汽車文化呢?哈弗H6?還是五菱之光……從生產製造、銷售規模以及用戶下沉的角度看,五菱肯定是過去20年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標誌性品牌。但,五菱絕不是中國汽車文化的唯一代表。

過去20年,中國汽車經歷著抄襲、浮誇……甚至是PPT化的階段。究竟誰才是中國汽車文化的代表?很難論斷,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吉利、眾泰、蔚來和小鵬,甚至是大眾、豐田、特斯拉……都可以看做是中國汽車的代表,它們都真切反映著中國汽車的發展進程。

時代太快。快時尚、快消費、快餐……我們的汽車文化也似乎淹沒在時代演進的洪流中,尋不著一點蛛絲馬跡。當個人的「錢袋子」慢慢鼓起,奧拓、之光們開始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我們開上了更大更豪華的汽車,自然不會再懷念它們超低的油耗,皮實耐用的質量,也不必再忍受它們的環繞立體噪音以及冬冷夏熱的空調,但它們卻承載著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那些落滿灰塵的角落裡,只要「奧拓們」在,我們的汽車文化就在。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豐田推出比k-car更小的微型車,不到2米5長,竟售價10萬
    都說日本年輕人的物質欲望越來越不強烈了,"宅文化"發展甚至已經傳播到國內環境,可見其日本本土汽車市場的消費水平捉襟見肘。而消費者對於汽車的定義也只局限於實用代步,本土品牌也停止了對高性能車的研發和生產。至少對於日本來說,本土已經不是日系品牌的主戰場,紛紛將目光轉向有著更大市場的海外國家,而本土消費者注重的更多是k-car和家用代步車。
  • 寶駿「小怪獸」來襲,中國的K-car風來了?
    6月24日,新寶駿兩款「萌寵小怪獸」E300和E300Plus在線上市,作為兩款續航裡程305km的純電小車,「懵逼」的外形讓人眼前一亮,6.48萬元-8.48萬元的售價著實讓人感嘆,難道中國的K-car風要逆襲了嗎?
  • 油耗低、空間大的K-CAR為什麼沒有在國內普及?
    日本當局對其車身尺寸和發動機排量有明白劃定,車身長度不超過3.4米、寬度不超過1.48米、高度不超過2米,排量不超過660毫升,類似摩託車的排量,而且最大功率不超過47KWK。實際上K-car在日本流行的重要因素是政策的扶持,符合輕自動車規格的汽車可以享受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優惠,減稅、保險便宜、年檢便宜、不用提供車位證明。這樣的「政策傾斜」力度相比我國的新能源補貼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還有一點相信大家都能想到,日本由於國土面積太小,建築物之間的道路比較擁擠,而K-car憑藉小巧的車身能更好的適應狹窄的街道。
  • 如果中國市場遇到本田N-VAN,五菱神車地位還會那麼高?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小國,但是他們會把生活過得很精益,注重時間和效率。日本雖說是個小國,但是卻是發達國家,這裡更多是他們對於精益追求到極致。而市場上的小面車型設計更為K-car設計,目的為了讓其有著不同尋常的載貨和運輸能力。
  • 日本「五菱宏光」居然如此強大,能與AE86賽車,能和牧馬人越野!
    在日本銷量最高的車型是本田N BOX,其2018年的銷量為241,870輛,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日本國民車型。恐怕很多人看到它都會覺得奇怪,一輛類似於五菱宏光的「小麵包車」怎麼會是日本銷量最高的車型呢?其實,不僅僅是這一輛「小麵包車」,2018日本銷量前十車型中有8輛都是「小麵包車」。這類廣受日本消費者歡迎,有一個專業的名詞K-car。
  • 「K-CAR」在日本那麼火,為什麼不引入中國?
    在汽車的範疇裡面,就會有朋友覺得自己能買到的車都不好,買不到的或者買不起的才是最香的。真的嗎?為了探討這個問題,我決定開闢一個新的文章系列,主題就是《XXX真的香嗎?》。今天這篇,是系列中的第一篇,目光聚焦在日本本土的K-car上。什麼是K-car?所謂的K-car,也就是「輕自動車」,是日本對於汽車的分類之一。
  • 以K-CAR之名,回看國內小車設計
    比如日本私家車須交車輛買價的5%購置稅,而K-car只需3%,除此之外自動車重量稅、自動車稅都相比普通轎車要低很多,最重要的是日本的購車這需要證明有停車位才可以上牌照,但在日本許多地區K-car車型是無需提供停車證明。這些等等因素都是K-CAR成功的關鍵。隨著國內汽車的普及,無時無刻的塞車和停車難的問題日益嚴重。在國內汽車呼聲最高的SUV、MPV群體中出現了「叛徒」。
  • 宏光MINI EV:別叫我"老頭樂",叫我"K-car"
    受限於五菱的品牌以及MINI EV的尺寸和價格,很多人會將它和「老頭樂」相提並論。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湃客認為宏光MINI EV就是當下國內市場的K-car。20世紀40年代後期,匱乏的資源儲備加之戰後的影響,日本為了使國民快速投入生產恢復經濟,K-car車型也就應運而生。
  • 在日本非常流行的K-car,為何在中國卻無人問津,看看奇瑞就知道
    現在的汽車企業最關心的是環境保護問題,結果,國家對汽車的排放限制越來越嚴格,國家公布了國家六線、海南的汽油銷售限制時間,或者乙醇汽油的全國推廣和新能源車的持續支持,可以看到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被指責的三缸引擎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在我們隔壁的日本,對環境問題也非常重視
  • K-CAR在日本那麼火 為什麼不引入中國?
    在日本汽車銷量榜前十裡,K-CAR經常可以佔有一半以上的榜單,甚至可以佔領七八個位置。為什麼K-CAR在日本那麼火?好在哪裡?為什麼不引進中國呢?什麼是K-CAR?但日本各大車廠都把最新的技術放到了K-CAR上,像自動啟停、動能回收、混合動力都可以在K-CAR上見到。帶來的結果是大部分K-CAR的工況油耗都不到4L/100km,有些甚至不到3.5L/100km。如果k-car引進國內,能大賣嗎?先別急著罵豐田本田不把這麼好的車帶到國內,因為看完K-CAR的缺點以後,你就會知道就算引進國內,肯定也賣不動的。
  • 德國的911、日本的GT-R、美國的Corvette都不如中國的五菱
    ,因為日本車在全世界範圍內的保有量都非常大。▼日本日產GT-R筆者說GT-R是日本的「國民跑車」,一定有很多人是不服的,因為包括像本田的NSX、馬自達的GT-R絕對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國民跑車」。▼中國五菱宏光說起中國的「國民跑車」,相信很多人是迷茫的,中國真的有跑車嗎?
  • 它在日本的名字叫K-Car
    最近有一款小車可謂是最亮眼的新星,不過由於某種原因,當我們見到它時只能依靠平行進口了。相信看到這不少車迷已經猜到了,這款車就是全新一代鈴木吉姆尼。這裡車叔又要畫知識點了,其實像吉姆尼這樣的小車在日本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叫做:K-car。 K-car在日本稱為輕自動車,有點像咱們國內的「面的」,但其實又有很大的不同。成為K-car標準相當嚴格,要滿足下面這四個條件: 長寬高分別不超過3400mm、1480mm、2000mm;座位不超過4個;載重量不超過350公斤;排量不超過660ml(也就是0.66L)。
  • 雙門4座高顏值,車價堪比「菜價」,國產「K-car」實力圈粉
    但以往每天2個小時的枯燥通勤時間,最近卻成為了我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原因就是我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臺車——五菱宏光MINI EV。與大多數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找工作只看崗位和待遇,對於通勤距離等這些實際不利因素缺乏足夠重視的我,獲得了一份除了離家有點遠外,其餘都還算不錯的工作。
  • 歐拉白貓:我賭中國的下一個風口,是日本K-car風
    嚴格意義上來說,白貓的定位已經不是簡簡單單一臺電動小車,別具一格的產品設計風格更像是引領一種潮流,中國電動小車真正的發展方向, 不應該只是簡簡單單的在低價基礎上拼產品的續航能力。如何在有效成本支撐下,打造更完美的出行體驗最為關鍵。空間,一定是白貓最強勢的優勢。
  • 很多人好奇k-car為什麼不合資生產?然而為什麼要推廣這種畸形車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是每個領域的半桶水對舶來文化的普遍態度,就像低級的K-car也會被吹捧一樣。日本最具特色的車型毫無疑問是「K級車」(k-car),這種車輛的特點是車身極小,車型以麵包車為主。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Kcar的寬度被限制的很窄,但是高度卻可以達到2米,這種寬高比會帶來哪些問題呢?參考下圖。「寬高比」直接影響的是車輛的重心與質心,重心偏高的車輛在切彎時很容易側翻。而麵包車的主要作用又是客貨混裝,在行駛中過程中會是「質心不穩」「重心過高」的詭異狀態,那麼車輛失控的概率會不會很高呢?
  • 全球小型新能源汽車要有一個王者,於是五菱來了
    如同疫情中口罩被需要,上汽通用五菱在造車上,也是「人民需要五菱造」。就在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由於疫情的影響一片蕭條之際,宏光MINI EV橫空出世。 根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8月以1.83萬輛的銷量數據一舉斬獲國內新能源銷量第一,為新能源車市注入澎湃動能。
  • 實拍本田K-car車型N-ONE,精緻小巧可愛,你喜不喜歡?
    角師傅從日本編輯處獲悉,本田汽車自11月20日在本土推出全新K-car,本田N-ONE後,該車大獲好評,本田預計訂單量在2000臺,結果數量飆升至8000臺。這次本田為其推出兩款特別版車型。
  • 五菱KCAR亮相,北汽復活北鬥星!國產小車的春天來了?
    五菱KCAR亮相,北汽復活北鬥星!國產小車的春天來了?仔細觀察最近十幾年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歷程就會發現,國產車的尺寸已經越來越大,十幾年前還有不少優秀的國產小車,但是如今已經是SUV車型的天下,這可能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對大車的喜愛。
  • 「最小五菱」實車亮相,雙門四座很實用!無需緬懷鈴木北鬥星
    「最小五菱」實車亮相,雙門四座很實用!無需緬懷鈴木北鬥星五菱汽車品牌雖然是一個走廉價路線的品牌,但是在中國市場當中的話題度一直都很高,而且關於五菱品牌的大多數評價都是褒義詞,畢竟能夠在廉價麵包車領域摸爬滾打這麼多年,早已經證明了上汽通用五菱的過硬品質。但是一個汽車品牌總不能一輩子造麵包車吧?將來的五菱汽車將會何去何從?也許很多車迷並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是五菱汽車本身早已經做好了更加長遠的規劃。
  • 國六新款北鬥星來了,中國市場為數不多的燃油K-Car
    鈴木曾經在國內是著名的小車之王,旗下的小車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追捧,皮實耐用省油便宜,這都是鈴木的優點所在,但是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以及中國消費者喜歡大車等多方因素,鈴木最終撤離了中國市場,然而旗下的眾多車型卻通過無償轉讓等形式轉給了中方的合資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