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日系品牌有著非常傳奇且膾炙人口的歷史,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本土的汽車文化傳播似乎並不能靠新生代年輕人傳播,能夠在路上看到的經典老車也是少之又少,就算有也是原來那批充滿激情活力卻步入中年的社會中層。
都說日本年輕人的物質欲望越來越不強烈了,"宅文化"發展甚至已經傳播到國內環境,可見其日本本土汽車市場的消費水平捉襟見肘。而消費者對於汽車的定義也只局限於實用代步,本土品牌也停止了對高性能車的研發和生產。至少對於日本來說,本土已經不是日系品牌的主戰場,紛紛將目光轉向有著更大市場的海外國家,而本土消費者注重的更多是k-car和家用代步車。
雖然豐田對於電動車一直都處於嗤之以鼻的態度,但無奈也是不得已之舉。旗下產品熱門車型慢慢的也向混動化發展。而在近日,為了滿足日本本土消費者對k-car的喜愛,豐田推出一款微型電動車--C+pod。這臺k-car已經在日本上市,擁有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165萬日元和171.6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為10.43萬元和10.85萬元。
雖然在國內這種微型車我們更願意稱之為"老頭樂",與其花這麼貴的價錢買一臺A0級別的k-car,還不如直接整臺"超跑"飛度。但在日本本土可不一樣,k-car可是非常受歡迎的,那麼它到底有著什麼優勢所在呢?
C+pod採用黑白熊貓配色,狹長的前大燈組從前臉車標向兩側延伸貫穿車頭,看起來雖小,但十分精緻飽滿。經過兩側輪拱處黑色飾條修飾後,C+pod的下格柵顯得非常狹小,搭配上黑色車頂,層次分明的感覺看著十分舒服。
C+pod其實連k-car都算不上,因為它實在是太小了,車身側面除了一張門和前後輪就沒有其他東西了,車長僅有2490mm,比日本本土的傳統k-car三米四的車長要小太多,而軸距也只有可憐的1780mm。要是你在國內花十萬買了一臺這個車,估計過年回家要被爸媽和鄉親父老狠狠吐槽一番。
但小有小的好處,據官方透露,C+pod的轉彎半徑僅為3.9米,這意味著你能夠在非常狹小的空間完成掉頭和轉向,這對於日本本土人口密集佔地面積小的島國來說,確實非常方便。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C+pod內飾十分精簡,但實用的功能配置卻是一個不少。簡單的圓形方向盤搭配儀表和功能按鍵,超級樸素。但C+pod卻配備雙氣囊、空調、防碰撞預警、前擋除霜、ESP等,讓人意想不到的是,C+pod竟然還有座椅加熱功能。但想了想10萬的售價,要是在國內似乎可以直接將配置拉滿了,這樣一番思考之後,越看越覺得C+pod這10萬花得不值。
C+pod為雙門雙座設計,而後備箱空間也是小得可憐,官方宣傳圖甚至都沒有直接用箱子做展示,而是用兩個袋子裝滿礦泉水放入後備箱,即使只是這樣的貨物,C+pod也沒有剩餘的空間儲存,實用性可見一斑。
而作為一臺電動車,動力水平和續航裡程也是恆定一臺車好壞的標準。C+pod配備的是一臺擁有9.2kw最大功率輸出,56牛米峰值扭矩的電機,最高時速只能達到60km/h,WLTC續航裡程也只有150KM。簡直寒酸得不行,在國內甚至連早上出去買菜大爺開的老頭樂都跑不過。
C+pod怎麼看怎麼不值,有這10萬塊還不如買個四五臺五菱宏光MINI,每個顏色整一個,一個星期不重樣的開。但好在豐田也知道C+pod並不符合國內行情,所以暫時只在日本本土上市發售,至於為什麼日本k-car這麼流行,我們也實在是摸不著頭腦。
歡迎留言評論,想看更多車訊,請關注私家車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