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K-CAR之名,回看國內小車設計

2021-01-09 改裝文化分享

話說近年各大媒體對日本K-CAR的關注和報導,使得這個日本特有的汽車物種被國民廣泛認識。憑藉體型小,內部實用空間大等特點成為日本大熱的K-CAR其實主要還是要靠日本的各種優惠政策的強烈推動。比如日本私家車須交車輛買價的5%購置稅,而K-car只需3%,除此之外自動車重量稅、自動車稅都相比普通轎車要低很多,最重要的是日本的購車這需要證明有停車位才可以上牌照,但在日本許多地區K-car車型是無需提供停車證明。這些等等因素都是K-CAR成功的關鍵。隨著國內汽車的普及,無時無刻的塞車和停車難的問題日益嚴重。在國內汽車呼聲最高的SUV、MPV群體中出現了「叛徒」。這部分人認為汽車做得太大,佔用太多不必要道路空間資源,所以他們呼籲車廠在國內推出類似K-CAR的車型。

相信你一點比筆者更了解K-CAR的規格,如果你不了解,請看一下兩張圖

當然我大天朝早就有了最正宗的K-car ,昌河北鬥星,豐田特銳,眾泰買下特銳生產線生產的2008,5008,現在都還在市面上銷售的眾泰T200,以及鈴木吉姆尼都屬於K-CAR,但銷量真的不怎麼滴。或許以大為美的思想已經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看起來高大威猛的會是更好的選擇。筆者當然不會說這是無知,但事實上外形大,並不代表車內空間就一定大,當然外形小的車身也不一定車內空間就會小。這跟設計師的觀念有更大的關係。真正厲害的設計師會在實用的基礎上把固有空間最大化,而這是日本K-car設計師的責任。他們在空間利用程度上絕對讓你驚嘆。

既然講到空間利用程度,那就肯定不能繞開鈴木、本田、大發這三巨頭。哦,不對,應該叫三小頭?WHAT EVER!鈴木、本田可能大家都比較熟悉,但是大發是個什麼鬼?筆者特意找來維基百科問個清楚。

Daihatsu Motor Co., Ltd.即大發工業株式會社,是日本的汽車生產商,也是豐田汽車旗下專門生產輕型汽車的機構;公司總部設於大阪府池田市。「大發」這名稱是來自公司所在地「大阪」和舊公司名稱「發動機製造」的頭一個漢字合成。看來這個老闆也挺隨意哈,連工廠的名字也懶得想了。正如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在《獨立宣言》中寫錯自己的名字一樣,相比於為美國民眾爭取更大的利益,這點錯誤他並不在乎。而大發也是如此,我想他們是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為車主提供更大的空間利用上了。

這是一部大發最新名為WAKE的K-CAR,我們來看看日本人是怎麼把車內空間最大化的

有人會不喜歡K-CAR的盒子車造型,特別是對K-Car各種臉盲的人。但你有沒有想過,相比於那些弧線設計的車,盒子車造型能提供更大的乘坐空間。

雖然筆者不是K-CAR的熱衷粉,但是看到這些空間變化強的設計,還是會感嘆一番。我不期待中國會出現類似於K-CAR之類的車,但是我想說的是,既然日本人能把車內空間利用玩得這麼6,為何國內的車廠不學習學習呢?或許某天我們也可以在國民神車五菱宏光上看到這樣的設計呢?

相關焦點

  • 日本有K-car,中國有五菱?
    而在車圈,「日系風」同樣存在,以雷克薩斯為代表的東方審美理念,以馬自達為代表的「仿生」設計,還有那些千奇百怪的另類車型。車圈的「日系風」就像從一個極端奔向另一個極端,中庸的,激進的,主流的,猙獰的……它統統都有,狹小國土上,硬是滋養出一片萬花園。
  • 豐田推出比k-car更小的微型車,不到2米5長,竟售價10萬
    雖然豐田對於電動車一直都處於嗤之以鼻的態度,但無奈也是不得已之舉。旗下產品熱門車型慢慢的也向混動化發展。而在近日,為了滿足日本本土消費者對k-car的喜愛,豐田推出一款微型電動車--C+pod。這臺k-car已經在日本上市,擁有兩個版本,售價分別為165萬日元和171.6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為10.43萬元和10.85萬元。
  • 它在日本的名字叫K-Car
    最近有一款小車可謂是最亮眼的新星,不過由於某種原因,當我們見到它時只能依靠平行進口了。相信看到這不少車迷已經猜到了,這款車就是全新一代鈴木吉姆尼。這裡車叔又要畫知識點了,其實像吉姆尼這樣的小車在日本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叫做:K-car。 K-car在日本稱為輕自動車,有點像咱們國內的「面的」,但其實又有很大的不同。成為K-car標準相當嚴格,要滿足下面這四個條件: 長寬高分別不超過3400mm、1480mm、2000mm;座位不超過4個;載重量不超過350公斤;排量不超過660ml(也就是0.66L)。
  • 歐拉白貓:我賭中國的下一個風口,是日本K-car風
    嚴格意義上來說,白貓的定位已經不是簡簡單單一臺電動小車,別具一格的產品設計風格更像是引領一種潮流,中國電動小車真正的發展方向, 不應該只是簡簡單單的在低價基礎上拼產品的續航能力。如何在有效成本支撐下,打造更完美的出行體驗最為關鍵。空間,一定是白貓最強勢的優勢。
  • 國六新款北鬥星來了,中國市場為數不多的燃油K-Car
    鈴木曾經在國內是著名的小車之王,旗下的小車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追捧,皮實耐用省油便宜,這都是鈴木的優點所在,但是隨著汽車市場的發展,以及中國消費者喜歡大車等多方因素,鈴木最終撤離了中國市場,然而旗下的眾多車型卻通過無償轉讓等形式轉給了中方的合資公司。
  • 宏光MINI EV:別叫我"老頭樂",叫我"K-car"
    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湃客認為宏光MINI EV就是當下國內市場的K-car。20世紀90年代,日本政府再一次放寬了K-car的限制,而此時恰逢日本「泡沫經濟」的時期,逐漸富裕的日本消費者有了更加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廠家也就推出了滿足K-car標準的跑車。
  • 油耗低、空間大的K-CAR為什麼沒有在國內普及?
    去過日本的朋友都知道,在日本大街小巷見到最多的車型就是K-car,小巧的車身對於國土面積較小的日本來說顯得相當合適,無論是道路的穿梭還是停車,K-car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實際上K-car在日本流行的重要因素是政策的扶持,符合輕自動車規格的汽車可以享受一系列政策上的傾斜優惠,減稅、保險便宜、年檢便宜、不用提供車位證明。這樣的「政策傾斜」力度相比我國的新能源補貼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還有一點相信大家都能想到,日本由於國土面積太小,建築物之間的道路比較擁擠,而K-car憑藉小巧的車身能更好的適應狹窄的街道。
  • 寶駿「小怪獸」來襲,中國的K-car風來了?
    6月24日,新寶駿兩款「萌寵小怪獸」E300和E300Plus在線上市,作為兩款續航裡程305km的純電小車,「懵逼」的外形讓人眼前一亮,6.48萬元-8.48萬元的售價著實讓人感嘆,難道中國的K-car風要逆襲了嗎?
  • K-CAR在日本那麼火 為什麼不引入中國?
    無論是尺寸還是排量,K-CAR都略小於奇瑞QQ,比亞迪F0這些國內的微型車。不過K-CAR跟國內這些廉價微型車還是有不小區別的。K-CAR跟國內的微型車有什麼不同?1、空間超大國人不喜歡微型車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它的空間太小。但kcar的空間一點都不小,不僅是跟國內在售的微型車相比起來大,就算拿大一兩個級別的車來比,K-CAR也不一定會輸。
  • (2-3合刊) 基於MEMS慣性傳感器的兩輪自平衡小車設計
    摘要:著重分析了兩輪自平衡小車的設計原理與控制算法,採用卡爾曼濾波算法融合陀螺儀與加速度計信號,得到系統姿態傾角與角速度最優估計值,通過雙閉環數字PID 算法實現系統的自平衡控制。設計了以MPU-6050傳感器為姿態感知的兩輪自平衡小車系統,選用8位單片機HT66FU50A為控制核心處理器,完成對傳感器信號的採集處理、車身控制以及人機互動的設計,實現小車自主控制平衡狀態、運行速度以及轉向角度大小等功能。
  • 「K-CAR」在日本那麼火,為什麼不引入中國?
    相反,買K-car不僅不需要車位證明,還有另外的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車檢、保險費、過路費也更加低。看到這裡,有沒有想起國內的新能源車?另外的主要原因,就是地理環境。要知道,日本部分城市的人口和建築的密度是數一數二的高,要是開個雅閣這樣的中型車進住宅區,車分分鐘比路還寬,車位也比車大不了哪裡去。這時候,又短又窄的K-car就能發揮自己的體型優勢,穿街過巷毫無壓力。
  • 實拍本田K-car車型N-ONE,精緻小巧可愛,你喜不喜歡?
    支持ACC自適應巡航系統與LKAS車道居中保持系統,這是本田在K-car中首次採用這種搭配方案。 有意思的是,本田還為這款K-car產品提供了「RS」與「無限」改裝套件。
  • 10萬起售的豐田Roomy,第一部國內成長的K-car,性價比如何?
    K-car是日本街頭最有亮點的車型之一,它雖然看著小,但是特點就是格外能裝,這一點本田飛度學習的非常好。不僅是在日本,國內很多中大城市的停車難問題也是由來已久,這讓很多車技一般的司機都不敢開車。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豐田汽車好像是看到了這其中的商機,打算在國內推出一款好看實用又方便的K-car車型——Roomy,它因為看起來有點大哥艾爾法的神韻,所以又被很多人戲稱為小艾爾法。好消息是,為了抓緊落實Roomy在中國的引進工作,豐田已經國內註冊了「ROOMY」的商標,並有意將其國產化。這與更大尺寸的MPV比如別克GL8和本田奧德賽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務車體系。
  • 很多人好奇k-car為什麼不合資生產?然而為什麼要推廣這種畸形車
    「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是每個領域的半桶水對舶來文化的普遍態度,就像低級的K-car也會被吹捧一樣。日本最具特色的車型毫無疑問是「K級車」(k-car),這種車輛的特點是車身極小,車型以麵包車為主。Kcar在其本土市場事故率雖然並不高,但其保證安全的基礎條件的國內不具備的,想了解是什麼嗎?
  • 國內AGV小車廠家名錄及分布區域分析
    近兩年,伴隨著AGV小車產業的發展,其企業數量也日益增加,今天動進小編就給大家呈現一份AGV小車廠家名錄,希望能幫助大家,同時給大家分析下,當前AGV廠家主要分布在國內哪些地區?且分析下AGV廠家除了各自技術路線及市場策略的而不同外,在區域分布方面,還有哪些特點呢?
  • 雙門4座高顏值,車價堪比「菜價」,國產「K-car」實力圈粉
    與大多數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找工作只看崗位和待遇,對於通勤距離等這些實際不利因素缺乏足夠重視的我,獲得了一份除了離家有點遠外,其餘都還算不錯的工作。十多公裡的通勤距離雖說不上遠,但每天單程一小時的擁堵早晚高峰,還有偶爾擠不上公交的尷尬情況,讓我意識到當初選工作時還是太欠考慮了。
  • 化學能小車衝衝衝!第三屆中國大學生Chem-E-Car競賽熱血上演
    「大黃蜂」、「川妹子」、「龍山跑車」、「橘子超人」……30輛造型別致的化學能小車在PE跑道上陸續開跑,與一般小車比賽不同的是,它們的「主人」並不希望它們跑得更快、更遠。
  • 跑車界的掃地僧,排量不到1L的鈴木K-car,如何做到9300rpm轉速?
    對於國內消費者來說,鈴木車型更廣為人知的是雨燕,這款車型一度霸佔汽車熱銷榜前列。但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加之鈴木車型更新遲滯,導致市場上一再產生鈴木要退出中國市場的傳言。可實際上,擅長小型車的鈴木,看其產品參數,總是讓人感覺意想不到。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斯丹賽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在日本非常流行的K-car,為何在中國卻無人問津,看看奇瑞就知道
    現在的汽車企業最關心的是環境保護問題,結果,國家對汽車的排放限制越來越嚴格,國家公布了國家六線、海南的汽油銷售限制時間,或者乙醇汽油的全國推廣和新能源車的持續支持,可以看到國家對環境問題的重視,在這種情況下,被指責的三缸引擎誕生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引起了消費者的不滿,在我們隔壁的日本,對環境問題也非常重視,現在在日本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