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張葳葳老師研究成果(圖文)

2020-12-06 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

 

歐陽永志 攝影

  本網訊  理論研究和實驗表明,在高壓條件下,許多經典化學中被「禁止」的化合物開始穩定存在。我校理學院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美國石溪大學地學系Artem R. Oganov教授,美國卡內基地學研究所Alexander F. Gonchrov教授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今天出版的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2013年底,我校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們在這方面的開創性工作——NaCl體系中高壓下反常計量比化合物相關研究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從該體系中發現了像Na3ClNaCl7這樣奇異的化合物,從而打破了傳統經典的「八電子規則」。

  張葳葳老師關於K-Cl體系的研究,有更多新奇化合物及物理現象發現,隨著壓力升高而穩定的「禁止」化合物在列表上迅速增加,如K3ClK2Cl,K3Cl2,K4Cl3K5Cl4K3Cl5KCl3KCl7等等,這些化合物都可以在高壓下陸續穩定存在,並且都呈現金屬性(KCl除外),而傳統化學預測氯和鉀只能以離子鍵結合。這些化合物由結構預測代碼USPEX結合第一性原理計算商用代碼VASP首次被理論預測得到,並由高溫高壓合成實驗驗證。

  張葳葳表示,這項研究有兩個令人驚喜的地方,一是該研究預測並通過實驗證實了之前未知的化合物KCl3能夠在接近常壓的條件下存在。二是該研究發現了一個二維金屬化合物的家族,它們的結構和常見的KCl相近,但是存在額外的可以導電的K原子層。

  張葳葳老師說:「從事Na-Cl化合物和K-Cl化合物的研究令人激動,我知道我們在探索直觀化學世界的界限,但是驚訝於它得到的結果遠遠超過預期。」

  Oganov教授說:「如果像Na-ClK-Cl這樣簡單的體系就展現出如此複雜而違反直覺的化學性質,這意味著化學尚存在許多東西,有待我們去發現和理解。」Goncharov教授則表示:這項工作表明現代的理論預測手段是多麼強大。剛開始一起工作時,我曾懷疑用USPEX方法做出這些預測太瘋狂,但隨著工作的進行,卻震驚於這些預測是多麼令人信服,儘管開始時它顯得那麼瘋狂。

責任編輯:新聞中心

相關焦點

  • Nature 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張葳葳老師研究成果
    我校理學院張葳葳老師及其合作者,美國石溪大學地學系Artem R. Oganov教授,美國卡內基地學研究所Alexander F. Gonchrov教授的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今天出版的Nature 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
  • 李秉天在Nature系列《Scientific Reports》發表研究成果
    近日,山東科技大學海洋學院海洋技術系青年教師李秉天博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系列國際綜合性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發表論文《Variability of coherent and incoherent features of internal
  • Scientific reports:多能幹性因子NANOG促進癌症發生機制研究
    2015年5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
  • ...研究團隊揭示反彈熱制冷機制並在《Nature-Scientific Reports...
    近日,國際著名Nature系列刊物Scientific Reports 8 (2018) 6099,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學軍教授團隊肖飛老師在固態彈熱製冷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這是金學軍教授團隊在新型固態彈熱材料研究領域又一創新性突破。上海交通大學是本文的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單位。
  • Science Diffusion專家的投稿總結:文章發表後如何宣傳研究成果
    導 語12月15日,投必得邀請Science Diffusion營銷專家Tom Render為大家進行了主題為文章發表以後如何宣傳自己的研究成果的直播講座。本次直播,Tom老師結合圖文實例,主要從「好萊塢原則」、如何對你的文章進行微小修改並讓讀者記住你、為什麼新時代的廣播對研究人員很重要以及研究人員如何與黃金時段電視節目競爭以引起公眾的注意等方面為大家進行了講解。Tom老師的講解生動形象、巧設懸念,且實戰性很高,對科研工作者論文投稿後的宣傳營銷工作具有指導意義。下面對本次直播進行總結。
  • 細胞生物學新貴—Cell reports
    《Cell》雜誌創刊於1976年,以發表具有重要意義的原創性科研報告為主,現已成為世界自然科學研究領域最著名的期刊之一,除此之外,Cell出版社目前還陸續發行了十幾種姊妹刊,在各自專業領域裡均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林琳老師與合作團隊在Nature發表快速射電暴最新研究成果
    11月5日正式出版的《自然》(Nature)雜誌刊發一組文章報導這一重大突破,其中包含由天文系林琳老師為第一作者的題為《銀河系內磁星爆發期射電脈衝輻射的零探測》(No pulsed radio emission during a bursting phase of a Galactic magnetar)的文章。
  • 海洋一所海洋化學專業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
    中國網5月15日訊 近期,海洋一所2017級海洋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丹妮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兩篇研究論文,推動海洋一所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再結碩果。在導師陳軍輝研究員和何秀平副研究員的指導下,吳丹妮同學聚焦海洋藻毒素檢測及環境行為研究,通過不懈努力、刻苦鑽研,在近海養殖環境海洋藻毒素賦存特徵、時空變化規律和溯源,以及貝類養殖區海洋藻毒素汙染監測和風險預警技術領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
  • Scientific Reports|我是這樣的學術期刊
    我發表的文章都經過具有建設性、廣泛且嚴格的同行評審流程,以期與各領域的科研人員以及科研圈以外的社會各界人士分享科學上嚴謹、技術水平高、同時又對現有知識體系有獨創貢獻的優質研究。我是一本在學科上兼容並包的開放獲取期刊。
  • Scientific Reports | 我是這樣的學術期刊
    Scientific Reports | 我是這樣的學術期刊
  • 【理學院】一教授擔任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編委
    SCIENTIFIC REPORTS雜誌(2015年IF =5.578)於2011年創刊,是NATURE旗下的在線期刊,提供開放獲取服務,報導原始研究成果,內容涵蓋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等諸多研究領域。
  • 編委訪談 Scientific Reports
    您目前的研究重點是什麼? 我從事生物信息學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微生物複製起始點。 目前為止您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和最大的成就是什麼?相關的網上服務Ori-Finder和在線資料庫DoriC已經逐漸被該領域的研究者所認可。 是什麼讓您決定成為編委成員?
  • 【學術研究】小分子褐藻糖膠在正常肝細胞中的作用及輻射防護作用—研究成果於國際期刊發表
    ,研究成果兩篇文章在今年6月份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國衛院分基所此次研究使用的褐藻糖膠-小分子褐藻糖膠,是萃取自褐藻的硫化多糖體,並使用酵素分解成平均分子量為800道爾頓的小分子,具有許多生物作用,包括抗炎和抗腫瘤等。
  • 利用矽晶片技術實現更快的犯罪現場DNA鑑定|Scientific Reports
    論文標題:Silicon µPCR Chip for Forensic STR Profiling with Hybeacon Probe Melting Curves 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作者:Senne Cornelis, Olivier Tytgat, Maarten Fauvart, Yannick Gansemans, Ann-Sophie
  • 海洋一所研究生研究成果連續發表
    近期,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2017級海洋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吳丹妮同學,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際TOP期刊上連續發表兩篇研究論文,推動一所研究生科研創新工作再結碩果。
  •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2日 11:25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2日電 (蔣明)12月4日,Cell子刊唯一綜合類開源期刊iScienc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章曉聯教授團隊最新重要研究成果
  • 導師的idea,我的研究成果,發表後論文一作卻是導師女友?
    隨後,該課題因老師說他要找人做實驗,而擱置了手稿的完成。但近日,題主發現論文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發表,且以導師女友為論文的一作。目前,題主已向IU和UIUC的research integrity office舉報,並期望能到以下反饋(見下圖),但合作老師Zhou和其女友並未就此事做出任何回應。
  • 首都師範大學教師在《美國化學會志》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17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牛煥雙)6月12日,國際化學領域頂尖期刊《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高水平研究成果《氧缺位增強Bi5O7Br納米結構在可見光碟機動下的固氮性能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8-20  瀏覽:
  •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05-11  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