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兩年的本田"機油增多門"並沒有對CV-R和思域造成致命傷害,反而銷量節節高,最近又有少量豐田車主反映自己的愛車出現了機油增多的情況,這一現象引起了筆者的好奇,就連"開不壞"的豐田都機油增多,市面上其他品牌車型會不會也存在這種現象?機油增多對發動機影響力有多大?而伴隨機油增多而出現的機油蓋乳化現象又是怎麼一回事?帶著一系列疑問,咱今天就來探個究竟。
機油增多不是個案,案例不勝枚舉
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往往更客觀,通過網絡搜索廣大車主的反饋,我們很輕鬆就能在汽車投訴網、汽車之家論壇等車主活躍的地方找到"問題車型",原來雷克薩斯ES、凱美瑞、亞洲龍等都受到了波及。
除此之外,號稱已經解決了機油增多問題的本田,也有零星的相關投訴。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包括奔馳GLC、奔馳C級、大眾途觀L、福特翼虎、福特福克斯、現代途勝、雪鐵龍C4L、標緻408等合資車都存在機油增多的問題;就連長安逸動、領克03、吉利帝豪GL、榮威350等自主品牌也有機油增多的案例。由此可見,機油增多並不是誰的"專利",而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車主最關心的,機油增多對發動機影響有多大?
站在車主的角度,機油增多到底對發動機有多大的影響?擔憂肯定是有的,但拋開劑量談毒性顯然也是不客觀的,影響的大小跟增多的量有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出現哪位車主說或者媒體報導因機油增多損壞了發動機的案例。
為了證實機油增多對發動機的影響,本田工程師曾拿CR-V做了實驗,在發動機機油中直接混入一定量的汽油,然後以高達6500rpm的轉速連續工作一小時,發現缸體、缸套、曲軸、連杆等核心部件均沒有出現任何異常磨損,直到將汽油量加到超過機油尺限值30mm才達到稀釋機油的限值,也就是說機油增加到超過30mm機油性能就會下降,潤滑作用減弱,從而加速磨損發動機。
對以上測試結果,有代表廠家利益的成分,但也有義務以科學的測試"安穩民心",車主不完全相信也很正常,國外就有CR-V車主在發動機機油添加了汽油,然後送往第三方中立機構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機油金屬元素含量正常,機油性能未出現明顯衰減,發動機也沒有出現異常磨損,這種結果自然是皆大歡喜。
事實上,機油增加超過限值30mm是基於測試需要人為增加的,日常用車中機油增加超過限值21mm系統就會發出警報。市面上大部分車型都有機油增多報警系統,但這已經是一種很極端的情況,正常在一個保養周期之內基本很少出現故障警報,平時保養換機油細心的車主可能會發現,怎麼感覺放出來的機油比之前添加的還要多?這很可能就有機油增加的現象,但它沒有達到限值你不知道而已,所以說,適當的機油增多對發動機的影響微乎其微。
機油增多怎麼解決?本田的做法並不是標準答案
那麼曲軸箱增加的"機油"從哪來?此前通過本田的一大波科普,其實懂點機械原理的人都能明白,附著在缸壁上的汽油會通過油環竄入曲軸箱,與此同時,發動機內外溫差冷凝效應也會帶來水蒸氣和部分廢氣也,正常情況下,這些油氣和廢氣通過PCV閥和油氣分離器分離後,將機油導回曲軸箱,蒸發的汽油、水汽則被被導入進氣歧管吸入燃燒室進行二次燃燒。
但如果在溫差大、行駛路程短的情況下,竄入曲軸箱的油氣未被蒸發就停留在曲軸箱與機油混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機油增多現象。基於大數據調查,出現機油增多的案例多發在寒冷的北方,而且這些車主多有短途用車的習慣,也進一步認證了機油增多的原理。
對此,本田廠家針對出現機油增多的車型進行了召回,通過修改發動機ECU控制噴油時機、變速箱換擋邏輯以及暖風系統,目的是著車後加快發動機水溫和油溫儘快達到最佳工作狀態,促使在較短的行駛時間內將機油內的汽油蒸發掉。對車主而言,充分熱車、避免長期短途行駛對抑制機油增多尤為重要,除此之外定期到4S店做保養即可。
無可否認,在技術層面,機油增多不可能做到100%避免,而且機油增多並不是一時半會形成的,然而過度的機油增多終歸是非正常表現,但只要在一定範圍內,在一個保養周期內不超過警報限值,它就是安全的。
伴隨機油增多出現的機油口蓋乳化是怎麼一回事?
之所以機油增多往往會伴隨發動機機油加注口蓋處出現乳化現象,其實前面已經提到,曲軸箱混入了水蒸氣和廢氣,但沒有及時的揮發掉就熄火停車了。基於發動機內外溫差大的緣故,水蒸氣、廢氣和機油形成的混合氣體上升至發動機最頂部的機油蓋口處出現冷凝,就出現了大家看到的"機油乳化"現象。
但日常用車並不會有多少車主會在冷車狀態下打開引擎蓋去檢測機油尺,更不會隨意擰開機油加注口的蓋子去看是否有乳化現象,即便存在輕微的機油蓋乳化現象,當你把車輛正常行駛一段時間之後,乳化物也隨著發動機溫度升高而消失了,這就是為何車主發現了"機油蓋乳化",開到4S店之後症狀消失的原因了。
對於此現象,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宋健,在談到這個問題時非常肯定的說:機油口蓋發生乳化"不能視為"機油乳化"。他表示:"機油口蓋發生乳化的情況並不能完全稱之為機油乳化,而且機油口蓋發生乳化不會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工作狀態。如果真的存在機油乳化的話,那麼發動機的潤滑度出現問題,會直接影響加速性能、燃油經濟性。因此,作為用戶,如果我們的產品沒有出現油耗增高、加速吃力等情況,那不能僅通過機油氣味、機油口蓋有乳化現象來判定發動機機油出現乳化或增多。"
那如何評判一款車是否發生了機油乳化?只有當抽出的機油呈乳白色、並且帶有汽泡才可以判斷為機油乳化現象,與此同時它會對發動機性能產生影響,否則僅僅是機油蓋口位置發生乳化。可見,機油蓋乳化和機油乳化完全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機油蓋乳化對發動機的影響比機油增多還要小得多。
小結
其實,絕大部分車主對一定程度範圍內"燒機油"都認可是正常的,只是機油增多的事兒平時咱少接觸,少聽說,以為是發動機出了大事兒,但當你深入了解"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原理和測試結果之後,其實它對發動機也幾乎沒有影響,只要不超過31mm的限制,該怎麼開就怎麼開吧,車只是代步工具而已,不需要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