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油對於車主朋友們來說,應該並不陌生吧?如果說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那麼機油就是發動機的"血液",有著潤滑、降溫、清潔、防鏽等一系列重要作用。就是因為太重要了,所以很多車主對於機油發生的異常現象十分敏感。近日,部分車主稱自己的車出現了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現象,就引發了許多網友的熱議。
機油增多、機油乳化是異常現象嗎?出現這種情況是否就代表車輛出現了故障,需要進行修理?想必這也是很多車主的疑問。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解決一下大家的疑惑。咱們從技術角度理性討論一下,這"鍋"豐田該不該背。
機油增多不是個例,與寒冷天氣和用車情況有關
很明確的是,此次豐田旗下車型機油增多的現象,並不是個例。大家肯定都沒忘了前兩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本田CR-V"機油門"事件,在本田進行了大規模召回後,似乎風聲小了很多。
但緊接著,長安、雪鐵龍、現代等品牌的車主也紛紛發聲,反映愛車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機油增加的現象。這就說明機油增多絕非小概率事件,也不太可能是集體性的質量問題。
那麼為何這麼多車都出現了機油增多的現象?據當時本田工程師的回應,機油增多是因為機油內摻入了汽油。汽油又是怎麼混入機油內的?其實發動機可以看成3個部分:燃燒室(供汽油和空氣燃燒)、冷卻系統(供冷卻水循環)和曲軸箱(盛放機油),燃燒室和曲軸箱通過活塞環分隔。但活塞環上有一個狹小的開口,讓兩者不能完全隔絕開來。
發動機工作時,燃燒室內會產生汽油蒸氣、水蒸氣和廢氣等物質,或多或少會經過活塞環和氣缸壁之間的運動間隙竄入到曲軸箱內。燃燒室內部分沒有被充分燃燒的汽油液體,也會掛在氣缸壁上,被活塞環刮到曲軸箱內。這都是不可避免的狀況,不管什麼品牌、什麼排量的發動機都會有這樣的問題。
正常情況下,發動機、機油溫度較高,進入曲軸箱的汽油、汽油蒸氣會蒸發出來,並通過曲軸箱通風機構和油氣分離裝置被排出曲軸箱,重新進入到燃燒室進行燃燒。但如果發動機、機油溫度不夠高,汽油、汽油蒸氣揮發不了,就只能在機油中積累,造成"機油增多"的現象。
因此如果出現機油增多的情況,一定會有以下幾個條件:1、環境氣候非常寒冷。發動機溫度低,燃燒室汽油燃燒不充分,汽油液體、汽油蒸氣進入曲軸箱卻無法揮發,越積越多。2、日常出行多為短距離行駛。往往還沒達到最佳工作溫度,發動機就已經停止工作。因此可以看到,機油增多並不代表車輛出現了故障,關鍵是確保發動機的溫度夠高即可。
機油蓋乳化不等於機油乳化,發動機溫度是關鍵
據一些車主反映,伴隨著機油增多出現的,還有機油乳化現象。但通過他們發出來的圖片可以看到,乳化現象大多發生在機油蓋上,機油標尺上並未發現乳化後的機油。這說明機油內部並沒有乳化,只是機油蓋乳化。
機油蓋乳化,並不等於機油乳化,這也是一種正常現象,與上面提到的發動機溫度不夠高也有關係。發動機溫度本就不夠高,裡面的水蒸氣就無法蒸發掉,發動機一旦熄火就會出現冷熱交替的情況,空氣中的水蒸氣便會冷凝在機油蓋上。水蒸氣冷凝,與這一區域的機油混合,就形成了乳化現象。這種情況在冬天很普遍,並不會影響發動機工作狀態。
而且,這一現象也是可逆的。只要發動機溫度上來了,機油溫度隨之上升了,裡面的水分都能被蒸發掉,機油便能恢復正常狀態。當然了,朋友們也要謹防真正的機油乳化。發動機內部出現漏水或裂紋,冷卻水進入曲軸箱,混入到機油中,就會造成全面的機油乳化。如果不幸發生這種情況,一次大修是逃不開的了。
看到這裡,車主朋友們應該也發現了,無論是之前的本田CR-V,還是近期的豐田旗下車型,它們出現的機油增多、機油蓋乳化等現象都不能說是異常、故障。豐田的機油增多事件,與這段時間寒冷的天氣、疫情期間的短距離用車情況更是有著很大的關係,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發動機溫度是解決機油增多、機油乳化問題的一大關鍵,車主朋友們只要養成開車前先預熱發動機的習慣,讓發動機能多工作一會兒。有可能的話跑跑長途,發動機溫度上來了,問題也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