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體意識疼痛可能是血清素缺乏引起的

2020-12-04 大寶科學

軀體意識是一種專注於身體狀況的正念。通常,增強的軀體意識常常伴有「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症狀」,例如頭痛,噁心便秘,皮膚發癢或關節酸痛。這種病也常與纖維肌痛,類風溼關節炎和顳下頜疾病有關。但是,尚不清楚身體意識增強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它經常被歸類為心理或「想像中的」問題的原因。現在,最近的研究表明這種情況畢竟不是想像中的。

發表在《神經病學年鑑》(Annals of Neurology)上的一項研究發現,血清素缺乏可能是人們體驗到更高的軀體意識的原因。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比作「公主與豌豆」的故事。

主要作者薩馬爾·科裡(Samar Khoury)說:「想想公主和豌豆的童話故事。」「故事中的公主非常敏感,她可以通過一堆20個床墊感覺到一個小豌豆。這是一個很好的類比,一個人的軀體意識增強了。他們有一個小豌豆引起的不適,醫生似乎找不到或看不到它,但這是很真實的。」

並不是所有的頭腦

來自加利福尼亞州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通過「口腔面部疼痛:前瞻性評估和風險評估」(OPPERA)隊列研究獲得的數據。這項研究是一項為期七年的研究項目,招募了3200名個體,以分析導致顳下頜疾病發展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顳下頜疾病會影響顳骨與下頜骨或頜骨之間的關節,並影響關節周圍的肌肉和神經。除了生理和心理因素外,OPPERA研究還研究了遺傳聯繫,這為研究人體意識的研究人員提供了有趣的前景。

利用先前研究提供的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患有這些無法解釋的症狀的患者具有遺傳變異。這種基因突變導致該酶的功能失調,而該酶在血清素的生產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5-羥色胺是一種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有助於腸和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

血清素水平過低已與諸如抑鬱和焦慮之類的心理問題以及諸如疲勞,體重增加和噁心之類的身體症狀相關。現在,這一發現提出了5-羥色胺缺乏症與增強的軀體意識之間的聯繫,並為以後的研究奠定了基礎,該研究可以表徵這種情況的分子途徑。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現能夠為發現不太想像的症狀提供治療選擇。

高級作者盧達·迪亞琴科(Luda Diatchenko)說:「我們現在可以對這些症狀進行生物學解釋。」「下一步是看我們是否能夠針對血清素水平以減輕這些症狀。」

相關焦點

  • 三種快樂物質——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
    最新研究表明,我們的情緒變化不僅僅是心理變化引起,還與生理因素有關.體內的一些化學物質的量的變化也會影響我們人類的情緒。為什麼有的人家財萬貫,卻成天無精打採,有的人每天為生活奔波,卻神採奕奕?每個人都經歷過情緒的高潮和低谷。可是你想過沒有,是什麼在背後操縱?這一切都是由體內神經細胞之間的三種遞質決定的。它們是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關於這三者,請看網上的一篇文章,說的就是三種快樂物質。
  • 提升血清素水平,讓減肥輕鬆易行!
    上一期介紹過,低血清素可能會導致人渴望甜食,在美食誘惑面前,意志力會瞬間瓦解;低血清素也會讓人沒有運動的欲望和動力。遇見好吃的不能吃,還要逼迫自己運動這個情況下減肥是多麼痛苦的過程  那麼對於存在低血清素的人群,提高血清素的水平,可以降低對甜食的渴望,增加動力和活力,讓減肥變成一個幸福的過程。
  • FDA警告血清素能性藥物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反應
    據悉,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7月26日宣布,醫生一般應避免同時處方亞甲藍或利奈唑胺與血清素能藥物,例如帕羅西汀或度洛西汀,以避免潛在的藥物相互作用,導致稱之為血清素症候群的嚴重疾病。利奈唑胺是一種抗菌劑,亞甲藍是一種染料,常用在診斷與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和氰化物中毒的治療中。
  • 讓人幸福的秘密---血清素和情緒的關係​
    適當的運動和豐富的飲食,促使體內分泌足夠的血清素,血清素是腦部的一種神經遞質,可以引發舒適、滿足、幸福、愜意以及樂觀情緒。這對女性更為重要。神經遞質是大腦細胞溝通所需要的荷爾蒙,和汽車一樣,為了行使所設計的功能,大腦也需要汽油和水,如果不能分泌出豐富的神經遞質,大腦的某些部位就會過度活躍,其他部分則可能剛好相反。
  • 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內啡肽——你不可不知道的幸福密碼之激素
    2.血清素血清素是另一種大腦化學物質,早先研究表明它會影響心血管和腸胃等系統的活動。最近研究顯示血清素能幫助我們放鬆心情,認識到生活中的積極一面。血清素缺乏會使人焦慮、抑鬱和暴力。血清素是體內產生的一種神經傳遞物質,存在於一些植物和菌類中。
  • 7招增加血清素 多吃這些好食物
    血清素被認為是快樂和幸福感的參與元素之一,它掌控多種神經傳導物質,且負責調節人體多種荷爾蒙的分泌,因此血清素的接受器會影響身體和情緒的多種運作,例如調節生理時鐘、體溫、食慾或飢餓感、學習記憶、認知功能、睡眠品質、情緒控制,以及我們對壓力的耐受度,都是血清素的掌管範圍。
  • 血清素會影響大腦功能和大腦迴路
    美國凱斯西保留地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出了首個用於描述血清素在大腦發育與結構方面所具有的作用的完整模型。據了解,血清素又名5-羥色胺,是對於大腦發育和結構以及神經迴路運轉具有重要作用的神經調質。研究的結果已經發布在了最新一期的《Th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期刊在線版上。  據凱斯西保留地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助理教授Roberto Fernández Galán介紹,研究小組的目標是加強科學對血清素在大腦皮層中具有的作用的理解。
  • 或許是得了軀體變形障礙
    如果如此,可能你患有軀體變形障礙。什麼是軀體變形障礙?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對自己外表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滿意,或者認為目前的我們看起來不是最好的樣子。但是,如果你發現自己花了很多時間沉迷、隱藏、甚至試圖糾正你所看到的身體缺陷,你可能患有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
  • 缺乏維生素D有何危害,身體會有什麼症狀,怎麼科學補充?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數據,維生素D有助於身體吸收鈣,同時在細胞生長中還發揮一定作用,並且可以減少引起疾病的炎症。根據2011年發表在美國《營養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近42%的美國成年人缺乏維生素D。在全球範圍內,估計有10億人沒有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這其實跟維生素D攝取的特殊性有關。
  • 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
    23日來自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研究人員通過比較生理反應和轉錄組學分析,在褪黑素和血清素調控植物生長發育研究方面獲得了重要進展。褪黑素及其前體血清素由共同的前體——L-色氨酸經過一系列酶促反應合成。此前,許多研究揭示它們參與調控植物特定生長發育或逆境響應過程,但其生理與分子機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 科普:理智和憤怒之間以血清素為信使
    新華網倫敦9月17日電(記者黃堃)人們常用「憤怒得失去理智」來形容一個人發怒的樣子,其實這時並不一定是其大腦中沒有理智,而可能是大腦中負責理智的部分缺乏一種信號物質——血清素的幫助,因此難以控制與憤怒相關的大腦部位活動。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新一期《生物精神病學》雜誌上報告了這項研究成果。
  • 有5個症狀可能缺維生素D,除了曬太陽,還可以吃5種食物補充
    長期缺乏維生素D,不僅會影響兒童骨骼發育,可能引起佝僂病,還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的患病風險。那麼,人體缺乏維生素D會有哪些表現呢?如何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的症狀1、肌肉無力維生素D與肌肉收縮有關,生活中的普通肌肉疼痛常常是因為缺乏維生素D所致。
  • ...壓力,抑鬱,神經傳遞,情緒,血清素,5-羥色胺,神經元 ——快科技...
    壓力對情緒有直接影響,情緒降低的早期初始症狀可能包括煩躁不安,睡眠中斷和認知改變。然而,壓力的間接影響往往是導致抑鬱症發生的原因,但是有些人往往在巨大的壓力下也能很好的生活,並不會引發抑鬱。通過實驗顯示,研究人員發現患抑鬱症的老鼠的核心特徵是無法感覺到快樂,但是部分老鼠大腦中產生的5-羥色胺神經元更多。而此發現是違反常識的,因為抑鬱症患者往往缺乏這種血清素。
  • 眼睛乾澀、疼痛難忍別「幹」等 你可能患上了乾眼症
    上班族長時間面對電腦,經常加班,眼睛難以得到合理休息,眼睛不舒服,乾澀、疼痛、發酸發脹?你可能患上了乾眼症。 瀋陽愛爾眼科角膜科陳鐵紅主任表示,乾眼症首先是患者視覺逐漸模糊,眼部有乾燥感,常做有意識的眨眼。乾眼症如不及時治療,眼結膜會受到影響,淚腺停止分泌淚水。
  • 多篇文章解讀血清素領域重要研究成果!
    科學家首次觀察到血清素激活受體的整個過程 有望開發多種疾病療法doi:10.1038/s41586-018-0660-7血清素(3A)受體是多種疾病療法中常見的藥物靶點,包括疼痛、胃腸功能紊亂和心理障礙等,然而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血清素受體的三維結構,闡明血清素受體的結構或能幫助研究人員提供線索來設計具有較低副作用的藥物;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
  • CT、核磁檢查結果正常 87%患者首診被誤診 你不知道的一種疼痛
    由於醫患普遍缺乏對該跨學科疾病的認識,患者反覆奔走於各個科室卻不能獲得對症治療,不但疼痛持續,甚至常常因誤診而加重病情,個人經濟負擔和社會負擔沉重。」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並聯合多學科專家共同呼籲,為避免誤診,應加強對纖維肌痛的宣教,提升患者及各相關科室醫生的疾病認知,並高度重視疾病的識別與診療,幫助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 腦電波和振動頻率代表不同的意識狀態以表證我們的思想經歷
    4Hz-腦啡肽釋放可自然減輕壓力和減輕疼痛。改善記憶,潛意識學習和解決問題2、 θ(4-7Hz):深度冥想/放鬆,快速眼動睡眠,頻率範圍通常在每秒5到8個周期之間4.5 Hz-帶您進入所謂的「西藏意識狀態」,一種冥想狀態。4.9 Hz-引起放鬆,冥想,自省和更深的睡眠。
  • 「女人味」缺失:出現五個信號,可能是體內雌性激素不夠了
    這五個信號,十有八九是女性體內缺乏雌性激素的表現了,要重視:1、皮膚暗淡女性身體是否健康有時候從面部的狀態就能夠看得出來,當你發現自己有相當長一段時間,皮膚都是暗淡無光澤的,那麼就有可能是由於體內的雌性激素減少引起的,這時女性朋友就有必要補充一下身體裡的雌性激素了
  • 軀體症狀障礙與大腦功能連接的改變有關
    大腦功能連接的改變可能有助於理解導致軀體症狀障礙(SSD)的神經生物學變化。
  • 疼痛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至今仍未解釋清楚
    該學說的「雛形」甚至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直到1858年德國生理學家莫裡茲希夫在明確發現觸覺和痛覺經不同的通路傳遞到大腦後,才首次提出了疼痛的特異性學說。該學說認為每種軀體感覺都存在特異性的通路,即不同的感受器(感受特定刺激的神經元)負責感知不同的感覺,它們各司其職,一些負責溫度、一些負責壓力、一些負責震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