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十萬腫瘤患者數據證明: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靠譜

2020-12-05 生物谷

《權利的遊戲》中情報之王瓦裡斯有一句名言:" information is power",在戰爭之中,情報就是力量。這句話用在免疫治療與

腫瘤

的戰爭中,再合適不過。


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我國的獲批上市,免疫治療大大改變了傳統的腫瘤治療策略。但是目前差不多只有20%-40%的腫瘤患者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要想篩選出最佳獲益人群,就要做到知己知彼,通過標誌物了解

腫瘤

自身免疫

系統的狀態。


近日,一項評估了45項臨床研究、103078例腫瘤患者數據的研究為TMB與免疫治療之間的關係投下了一記重磅實錘!研究結果顯示,無論

腫瘤

類型和檢測方式如何,TMB均為預測免疫治療效果的可靠

生物標誌物

。該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OncoImmunology雜誌上。


研究詳情


該研究初步檢索Embase、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等資料庫2013年到2018年發表的共 650篇文章 ,經去重與篩選後,最終有 45項臨床研究 被認為是合格的(其中大多數來自北美,佔有35項),納入分析。


這45項臨床研究,共納入 103,078 例 肺癌、

黑色素瘤

乳腺癌

、多發性骨髓瘤等不同癌症類型的患者。定義的TMB-L(TMB低表達)與TMB-H(TMB高表達)的閾值範圍從3.3到203。


TMB與OS(總生存期)


為了評估TMB和OS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對TMB-H/TMB-L的患者數據進行了Mata分析。


結果顯示:


對於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與TMB-L患者相比,TMB-H的癌症患者OS顯著改善!(下圖A) 在接受非免疫治療(手術/化療/靶向)的患者中,綜合分析結果表明,與TMB-L患者相比,TMB-H的癌症患者OS較差!(下圖A);對於TMB-H的患者,免疫治療比化療有更好的療效,OS更優。(下圖B)


由於不同研究之間存在顯著的異質性,研究者進行了進一步的亞組分析,以減少不同研究之間差異對匯總OS結果的影響,主要是從不同癌症類型和TMB檢測方法兩個方面進行更進一步的分析。研究顯示:研究涉及的

黑色素瘤

、肺癌以及其他癌症類型中,無論是何癌種,高TMB患者的總生存率均顯著延長,表明無論什麼癌症類型,TMB-H都是免疫治療的有效

生物標誌物

。(下圖A)。


為進一步減少不同研究之間差異對匯總OS結果的影響,亞組分析還對全外顯子組測序(WES)和NGS大panel兩種檢測方法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兩種方法檢測的高TMB患者均可從免疫治療中獲益,但相較於WES檢測的高TMB,NGS大panel檢測的高TMB患者OS改善更顯著(下圖B)。


TMB與PFS(無進展生存期)的關係


TMB和PFS之間的關係,與TMB和OS之間關係類似,在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中,TMB高的患者PFS顯著更好,且對於高TMB的患者,免疫治療比化療的PFS更優(下圖A);同樣,TMB對免疫治療PFS的預測也不受癌種和檢測方式的影響(下圖B);而對於接受非免疫治療的亞組分析,在肺癌、

肝癌

黑色素瘤

患者中,高TMB則PFS較差,而卵巢癌、結直腸癌患者不相關,證明在接受非免疫治療的患者中,TMB對PFS預測作用也應根據

腫瘤

類型確定。


TMB與ORR(客觀緩解率)的關係


在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中,與TMB-L患者相比,TMB-H的癌症患者ORR更好!


由以上研究可知,在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中,TMB是預測患者接受免疫治療 OS,PFS及ORR 的可靠

生物標誌物

,其作用與腫瘤類型和TMB檢測方法無關。在非接受免疫治療的癌症患者中,TMB的預後作用各不相同(OS/PFS),這主要取決於

腫瘤

的類型,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的隨機對照試驗來驗證。


其他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標誌物


1. dMMR(DNA錯配修復缺陷)和MSI (微衛星不穩定)


具有dMMR或者高度微衛星高不穩定(MSI-H)的患者更能夠從免疫治療中獲益。FDA已經批准帕博利珠單抗用於MSI-H/dMMR實體瘤患者。這是

FDA

首次批准不以

腫瘤

部位為參考,僅依靠

生物標誌物

進行治療選擇。


2. PD-L1


儘管PD-L1作為免疫治療標誌物獲得了

FDA

的批准,但是以PD-L1免疫組化作為

生物標誌物

存在一些缺陷:採用細針穿刺活檢等獲得的小活檢樣本可能漏檢某些腫瘤;患者個體的PD-L1表達水平可隨時間的推移或解剖部位的不同而發生改變;既往治療可能改變PD-L1的表達;某些抗體檢測PD-L1表位可能不穩定;用於檢測PD-L1的抗體具有不同的親和力和特異性;PD-L1可表達於

腫瘤

微環境內的多種細胞類型。



因為PD-1/PD-L1抑制劑發揮作用,也需要腫瘤附近淋巴細胞的參與,所以TIL的豐度也可以作為預測PD-1/PD-L1抑制劑療效的標誌物,這通常是使用免疫組化評估

腫瘤

組織CD8+T細胞的浸潤情況來實現的。而CD39,作為一種共刺激因子信號,也得到了關注。TIL細胞中CD39+的比例越高,通常也預示著治療得到響應的可能性越大,所以CD39+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標誌物。


4. HLA多樣性


2017年的一篇《Science》報導了HLA多樣性缺失會導致免疫治療效果不佳。這項新的研究探究了1535名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癌症患者,並發現具有更大的HLA基因多樣性的患者對免疫治療能夠更好地作出反應。


免疫治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它所對應的標誌物也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在以上盤點的最主要的標誌物類型之外,任何與腫瘤免疫反應體系相關的因子都可能成為標誌物,這包括但不限於腫瘤的免疫微環境相關,腫瘤的免疫原性相關,以及一些重要的

腫瘤

免疫信號通路相關。


總體來說,TMB與免疫治療反應的關係使

腫瘤

精準治療之路逐漸清晰,雖然並不完美挑戰仍存,但可以確認的是,TMB是一個重要且獨立的

生物標誌物

,對擬接受免疫治療的患者應積極考慮進行檢測。(

生物谷

Bioon.com)







小編推薦

會議

  2019無錫國際生物醫藥論壇暨第九屆Cell Death & Disease國際研討會-新藥研發


http://meeting.bioon.com/BCDD?__token=liaodefeng

相關焦點

  • 腫瘤突變負荷(TMB)預測免疫治療療效靠譜嗎?有多靠譜?
    實際上,在包括CheckMate-227、POPLAR/OAK等研究結果中,TMB似乎的確可以用來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FDA今年也批准了帕博麗珠單抗用於TMB-H(≥10Muts/Mb)的實體瘤的治療。
  • 超10萬患者證明:TMB越高,免疫治療後生存率越高!
    隨著免疫治療的大火,腫瘤突變負荷TMB也逐漸被大家熟知。不斷陸續有研究顯示:TMB表達高的患者,接受免疫治療效果更好。研究人員證明: 無論腫瘤類型和檢測方式如何,TMB都是預測免疫治療效果的可靠生物標誌物!同時,在此研究中,研究人員也探究了TMB與接受化療等非免疫治療方式之間的關係。
  • 出國看病新研究,腫瘤突變負荷可預測免疫治療療效
    組織腫瘤突變負荷(tTMB)作為一種生物標誌物,已經被臨床科研人員研究了一段時間,體內的腫瘤突變負荷的主要臨床意義,在於可以預測哪些患者最可能對免疫療法產生反應。在2020年6月,腫瘤突變負荷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批准,作為在先前已接受多項治療的晚期癌症患者中使用帕博利珠單抗的生物標記。
  • 免疫治療標誌物的後起之秀——TMB
    作者:葉楓紅目前已知的腫瘤免疫治療預測標誌物包括腫瘤突變負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PD-L1表達(免疫組化染色和定量)、新抗原負荷(Tumor Neoantigen Burden, TNB),以及一些已知的具有免疫原性的驅動突變或耐藥突變。
  • IO原創 I 全面認識腫瘤免疫治療超進展
    目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已經逐步成為多種晚期實體瘤新的標準治療,部分患者甚至能獲得長期緩解。但是,單藥免疫治療的有效率不過20-40%,大部分患者並沒有從花費巨大的免疫治療中獲益,反而不得不承受免疫治療所帶來的毒副作用。因此,尋求可以用於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提前鎖定能夠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人群,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 2020首屆腫瘤免疫治療論壇在廣州舉行
    腫瘤免疫治療的作用機制、新藥研發、生物標誌物與療效預測、不良反應管理、發展現狀與前景等成為探討熱點,針對腫瘤免疫治療如何更安全地「松剎車」和「踩油門」,專家們帶來前沿研究成果,現場金句頻出,交流氣氛熱烈。
  • 撥雲見日終有時|免疫治療療效預測標誌物之RCCEP
    近年來,隨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在國內外臨床試驗和應用中的逐步推廣,越來越多的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得顯著的療效,ICIs被證實為一種廣譜、有效、作用持久且相對安全的抗腫瘤治療藥物1。
  • 腸道菌群組成影響腎細胞癌患者腫瘤免疫治療的應答
    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ICB)的發展,使腎細胞癌(RCC)的臨床預後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雖然如此,但治療響應的持續時間以及預測的改善仍舊沒有滿足醫療需求。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抗生素(ATBs)會降低ICB在各種惡性腫瘤中的臨床活性,但對於不同的腸道非致病菌(共生菌)對ICB在腎細胞癌中的療效的直接影響卻知之甚少。
  • TMB不能預測K藥聯合化療療效;A
    2019年9月,由國際肺癌研究協會舉辦的第20屆世界肺癌大會WCLC (world conference lung cancer)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盛大召開,現與大家一起分享本屆大會的核心前沿進展亮 點TMB此前一直被認為是PD1/PDL1療效的核心預測治療之一,也一度進入了NCCN指南,但keynote 021和
  • 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2018年12月16日召開的2018 CSCO腫瘤免疫治療年會暨第二屆廣州國際腫瘤免疫治療論壇上,來自上海同濟大學附屬肺科醫院腫瘤科的蘇春霞教授對腫瘤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進行了盤點,醫脈通根據蘇教授的報告整理如下。
  • 腫瘤免疫治療的風向標——生物標誌物大盤點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諸多臨床研究已證實腫瘤免疫治療可改善腫瘤患者的預後,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與此同時,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的探索也成為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熱點。
  • 【SABCS2013】TILs預測曲妥珠單抗治療HER2+乳腺癌的療效
    根據正在召開的2013年聖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上的一項結果表明,HER2陽性乳腺癌女性如果腫瘤免疫細胞為最高濃度,她們可能會從術前使用化療和曲妥珠單抗聯合治療中受益。「我們之前的研究顯示,高濃度的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腫瘤的免疫細胞)是對早期HER2+乳腺癌術後使用曲妥珠單抗和化療聯合給藥療效的預測。樣本來自於稱為FinHER研究的隨機輔助III期研究的乳腺癌患者。我們的新數據進一步支持腫瘤浸潤性淋巴細胞和使用曲妥珠單抗治取得較好結果之間有正相關的關係,這一次是一組病人剛被診斷為HER2陽性乳腺癌的患者在手術前接受這種治療。」
  • 腫瘤免疫治療O藥正式定價 患者關心的幾大問題全解析
    PD-1單抗歐狄沃Opdivo(nivolumab),中國患者俗稱O藥,是國內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獲批上市的免疫治療新藥。重磅!所有符合條件的患者均可從用藥第一天追溯,患者記得留好購藥發票等。關於患者關心的諸多問題,MED24醫學傳媒採訪了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陳凌翔主任,就患者關心問題進行相關評價。
  • 「MSI-H/dMMR亞型」腫瘤患者的免疫治療
    2017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兒:FDA第一次不按照腫瘤來源,而是按照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腫瘤類型,批准了PD1抑制劑K藥(Keytruda)用於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錯配修復缺陷(dMMR)亞型」的實體瘤患者。 詳情閱讀:菠蘿|全球首個「廣譜抗癌藥」獲批!
  • 為什麼免疫治療對肝轉移療效差,終於有答案了!|免疫治療|肝腫瘤|...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了解肝轉移CPI治療失敗的機制,並找出可能提高療效的策略。一、肝臟腫瘤降低遠處抗腫瘤免疫以及抗PD-1免疫治療的全身反應既往研究表明,活化標記物PD-1和CTLA-4在CD8+TILs上的高水平表達與腫瘤免疫有關,並預測對CPI有更好的療效。該研究分析了三組腫瘤浸潤CD8+T細胞表面PD-1和細胞內CTLA-4的表達發現,與患有肺腫瘤的小鼠和對照鼠(僅限SQ腫瘤)相比,攜帶肝臟腫瘤的小鼠的SQ-CD8+TIL上PD-1和CTLA-4表達的百分比顯著降低(圖1C)。
  • 腫瘤的免疫治療研究
    2010年美國FDA批准Provenge(DC疫苗)治療晚期前列腺癌,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批准自體免疫細胞用於治療惡性腫瘤,Science雜誌發表評論文章稱這是「向癌症進軍40年」的裡程碑性成果。在我國,免疫細胞特別是CIK/DC-CIK細胞治療在各地眾多醫院開展了臨床研究,但尚缺乏大樣本臨床數據證實其療效。
  • 專訪| 姜豔芳:哪些人可以用免疫治療?腫瘤免疫治療標誌物大盤點
    如果有人問腫瘤治療領域什麼最火,答案非「免疫治療」無疑。但哪些人群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又有哪些可以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標誌物/檢測方法。腫瘤本身存在異質性,即一個腫瘤不同位點、不同部分檢測出的PD-L1數據不一樣;腫瘤是持續進展,不同的治療方案也會影響PD-L1的表達;到底以哪個作為參考存在著一定問題。另外現在國內外有4種PD-L1的檢測方法,檢測平臺不一致,標準不統一也容易影響臨床判斷,所以臨床上急需一個新的檢測指標。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分為兩種,採取措施來激活或放大免疫系統反應的策略為激活免疫療法,反之,抑制免疫系統反應則稱為抑制免疫療法。免疫療法通過採用調控免疫系統的策略來達到恢復免疫系統平衡的目的。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腫瘤患者免疫功能受到極大抑制,因此,目前採用激活免疫系統療法來用於腫瘤的治療。
  • 罕見腫瘤不罕見,免疫治療顯奇效
    K藥新數據鼓舞人心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簡稱K藥)因其療效的廣譜性為人們所熟知,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獲批了多個癌種和多個適應症。既然K藥是「廣譜抗癌藥」,對於罕見腫瘤是否有奇效呢?療效良好,安全可控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127名晚期罕見腫瘤患者的27周存活且無進展(無進展)率為28%。並且38%的患者在四個月後觀察到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或疾病穩定,每個癌症組的非進展率為:皮膚鱗狀細胞癌為36%,原發性未知癌為33%,腎上腺皮質癌為31%,副神經節瘤-嗜鉻細胞瘤為43%。
  • 大數據時代,到底能否選出免疫治療的獲益人群?
    近日,JAMA Oncology雜誌(影響因子:22.416)發表了兩篇關於預測免疫治療療效和生存獲益相關的研究。詳情如下:  排列組合:三變量模型大大提高免疫治療的預測能力!但是,相對高突變負擔的腫瘤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結果,這提示加上其他因素可能有助於識別PD-1/PD-L1的應答。本研究旨在確定影響治療應答預測的最重要的附加因素。該研究分析了癌症和腫瘤基因圖譜(TCGA)中21種不同癌種的全外顯子組測序和RNA測序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