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歲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緊急叫停千億項目:搞出來也用不上

2021-01-13 騰訊網

新中國剛成立那會兒,國內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技術,科技領域百廢待興。而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歐美國家,積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技術人才,逐步拉開與中國的差距。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為了防止被"卡脖子",國家開始重視人才培養。不過萬事開頭難,當時對於大部分科技領域,國內都是一知半解,更不用說培養新人了。為了學習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多年輕學者選擇曲線救國,到發達國家學成之後再回來報效祖國。

通過這種方式,新中國迅速儲備了一批科研專家,比如專攻空氣動力學的錢學森、鑽研載人航天的孫家棟、精通地質學的李四光等等,他們先後攻克了"兩彈一星"、"通信衛星"、"地質構造體系"等一系列科研成果,為新中國填補了空白,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元勳。

相比之下,一位赴美留學的物理學家則顯得頗有爭議,他就是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當年他並沒有在學成之後第一時間回到祖國,選擇繼續在美國搞科研,並加入了美國國籍,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更令人費解的是,2015年,97歲高齡的楊振寧自願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緊急叫停了一個投資近千億的項目——CEPC,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

對於這個項目,大部分人應該都不太了解,只知道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高科技。它在科幻片裡常常出現,一個極小的粒子就能釋放巨大的能量,甚至是產生黑洞吞噬整個星系。至於在現實生活中,它潛在的能量究竟有多大,目前尚在研究之中。不過在這領域先行一步的歐洲,證實了這個前沿物理領域有無數的可能性。

這恰恰是楊振寧反對的原因!在他看來,儘管歐洲在這一領域研究了數十年,儘管撕開了一個口子,但目前尚不具備商業價值,沒有帶來任何收益。在一切都不明朗的情況下投入千億資金,是不明智的行為,這筆資金有更好的歸宿。最重要的一點是,楊振寧擔心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會產生大量的未知粒子,潛在的不可控因素無疑是對人類巨大的威脅。

楊振寧坦言,當今的科技力量不足以在大型高能粒子對撞機上取得重大突破,搞出來也不一定用的上。但是未來在合適的時候,微觀粒子的世界絕對有很大的魅力,會帶來很多驚喜。中國一定要在這項前沿物理學領域上提前布局,但不是現在。

或許眼前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我們,比如晶片領域。華為的近兩年的遭遇充分暴露了該領域的短板,連餘承東也後悔表示,華為在布局晶片的時候,忽略了製造環節。或許這筆資金可以為中國芯注入足夠的動力,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儘管從1964年起,楊振寧就加入了美國國籍,但他一直都是中國物理學的開拓者,並與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獲得了諾貝爾獎。作為第一個回國訪問的中國人,還在波士頓成立了「中美華人聯合會」,以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也是回國訪問的第一個人,還在波士頓創辦了「全美華人協會」促進中美關係的發展。他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的教授,1994年跟華人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創立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在2017年,楊振寧正式放棄美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科學無國籍,楊振寧為全世界的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上個世紀,正是因為中國沒有趕上工業革命所以才會落後於時代,於是在那之後我國人民就深刻地認識到了「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至此便開始努力搞科研工作。國家的科技發展自然少不了人才,但是因為我國高端教育的落後,所以我國的人才儲備池相較於美國有著巨大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每一個人才都是不可替代的財富。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千億工程!
    很多人對楊振寧都抱有質疑,一是他的國籍問題,二是他的感情生活,三便是他在97歲高齡時,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他在1964年,便加入了美籍,成為了美國公民,2003年楊振寧回國發展。在2017年,他又恢復了中國國籍。就算在美國的這些年,他也一直在為我國的科學發展做貢獻。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寧可背負一世罵名
    在我國,楊振寧可謂是物理學領域頗具盛名的科學家了,在民眾心中也有著十分高的名望。然而,就在近年,97歲的楊振寧發起了他的最後一戰:寧可背負一世罵名,也要阻止我國研發千億項目,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了更好地獲得美國學府提供的學習條件,他不得不加入了美國國籍。在此之後,他努力學習所有外國先進的物理知識,並用它們來為祖國做出貢獻。可儘管如此,還是有無數人因為他的國籍一事發出了各種流言蜚語。1986年開始,楊振寧已經用他在國外積累的一切來幫助祖國建設物理學和人才選拔的工作。1999年退休後,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捐給了香港中文大學,在2003年的時候回到祖國定居。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建造千億項目
    ,他根本沒有回國的打算。後來,美國跟中國的關係,稍微好了一些,楊振寧迫不及待的回國,還帶來了一些重要的信息,給國家提供許多幫助。因為這次回國,楊振寧還遭到了美國情報部門的調查。,楊振寧以九十多歲的高齡,為大學生講課,還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的房子,給中國的教育機構捐贈了大量的錢。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寧可背負一世罵名
    楊振寧在我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1957年,他和李正道共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儘管楊的國籍多年來一直讓中國人耿耿於懷,但在2015年,他放棄了美國,回到了讓人牽掛的祖國大陸。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從未忘記中國楊振寧有爭議,是因為他正當壯年而祖國急需發展是不回國,而是選擇了垂垂老矣祖國發展起來了才回來!一句話雪中送炭你不在,錦上添花你無力!不過人才的流動是世界發展的必然,不能因為人家年輕時沒有為國奉獻就說人家,只要心中有祖國回來到何時都不晚!
  • 98歲楊振寧拼盡全力,阻止了中國開發這個項目,卻背上了罵名
    即便是楊振寧現在高齡以後回到中國,放棄了美國國籍重新回到祖國加入中國國籍,很多人還是不放過他在網上繼續罵,認為楊振寧是個投機者,在美國強大中國弱小時候選擇美國,眼看著中國這些年崛起了美國持續在衰落又想著回國養老。
  • 楊振寧透漏:獲得諾貝爾獎後放棄國籍,父親很生氣,沒有原諒自己
    經過不懈的努力,楊武之考上公費留學生,前往美國留學。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先後取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面對國外的高薪邀請,楊武之毅然拒絕,選擇了回國報效祖國。楊振寧出生後,楊武之對其嚴格教育,教他學習數學,為楊振寧取得諾貝爾獎奠定了最早的數學基礎。晚年的楊振寧回憶起父親,曾經說過:「父親讓我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對我以後搞物理工作有決定性的影響」。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晚節不保,也要制止中國開展千億項目
    我們都知道,美國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了當年的工業革命。在那個年代,科技的革新讓美國獲得了極為先進且強大的生產力。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美國的國力迅速的加強,世界上也掀起了一股科學熱。科技要發展,自然得有大量的人才。現在的中國作為世界的一極,科學水平也是相當高超的,自然也有著相當大的人才儲備池。而這些人才為中國的崛起和繁榮做出了相當卓越的貢獻。
  • 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寧可晚節不保
    97歲楊振寧拒絕中國千億項目?美國早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便已經投入數十億美元在這個項目上,但是來自學術界的疑慮,令美國對於對撞機想項目是否將要走向盡頭的問題產生擔憂並為此進行了聽證會,聽證會的結果也是另一眾物理學家們萬分心痛
  • 阻止中國建造超大對撞機:楊振寧錯了嗎?
    楊振寧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家,早年一直在國外工作,2003年回到國內定居,並保留美國國籍,直到2017年,楊振寧才恢復中國國籍。這這一點正是被一群不知就裡的國人指責。而其另外已經讓人詬病的是,其82歲時娶了自己28歲的學生——翁帆。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臺北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名譽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外籍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耗資千億建造超大對撞機
    文/格子說歷史V2019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雁棲湖畔,已經97歲高齡的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新禮堂上,回答了一位來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學生的問題,再次闡明了自己反對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態度,聲明「我的看法完全沒有改變」。
  • 98歲楊振寧坦言:自從我放棄國籍加入美籍後,父親始終沒有寬恕我
    1957年,一則消息傳到了國內,瞬間轟動全國,千萬人為之歡呼,那便是我國學子楊振寧和李政道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楊振寧激動地表示:「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7年後,楊振寧再次幹了一件轟動全國的事,但這一次,帶來的不是喜悅,而是無盡的傷心和憤怒——楊振寧加入美國國籍。那麼他當年為何要這樣做呢?他的父親又對他說了什麼?
  • 97歲楊振寧: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也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之一。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 和楊振寧一起放棄美國國籍的教授 曾獲計算機界諾獎(1)
    據新華社報導,日前,已放棄外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姚期智兩位教授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按照新制訂的程序和規則,楊振寧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楊振寧的名字家喻戶曉,但人們對姚期智的了解並不大多。觀海解局(ID:guanhaijieju)記者根據姚期智院士的簡歷發現,其擁有多個外國院士頭銜,曾獲得計算機科學領域最高獎——圖靈獎。
  • 楊振寧的子孫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麼晚年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
    當世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青年離國,在美國功成名就,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拒絕回國,後來加入美國國籍,此舉令國人極其失望,父親楊武之至死也未能原諒楊振寧,楊振寧先生雖然一直致力於中美交流,並為中國人才培養盡心盡力,但一直飽受非議!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說起楊振寧,他可是非常知名的國際科學家,如今已經97歲高齡,依然活躍在科學領域不久之前,關於楊振寧,發生了一項重大新聞,就是他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網友們都說這是97歲楊振寧的最後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