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振民:科學開拓地下空間,打造安全幸福的城市

2020-12-05 新華網

  「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謙虛的年輕一代。」諾貝爾獎獲得者、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這樣勉勵追求科學的青年人。10月18-19日,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將在浙江溫州舉辦。人類的未來是何模樣?還有哪些科學真理亟待青年人去探索?帶著這些問題,在近期舉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子活動——「韌性城市國際論壇」上,新華網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金振民,與大家一同分享青年、科學及未來的無限暢想。

  新華網:您怎麼理解「韌性城市」這一理念?

  金振民:2002年,在世界聯合國大會可持續發展大會上,「韌性城市」的建設第一次提出來。如何建立一個「韌性城市」,使我們國家城市建設,處於世界的先進序列?如何提高城市初治能力,減災防災,使城市能夠可持續發展,再復興再創造?我認為這個課題目前對我們國家非常重要。我們國家處於大發展期間,但是我們管理城市的水平、建設城市的規劃、科學的理念還存在欠缺。我希望通過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舉辦,讓大家能夠理解一個城市怎麼樣才是一個安全、健康、幸福的城市。

  我認為,對我們國家來說,首先要建立現代化但又保持中國特色的健康幸福城市;其次,城市本身必須是安全的,能夠承擔承受自然災害的衝擊,提高我們處置災害的能力。

  新華網:據您研究了解,像溫州這樣的城市,其地下空間是否有拓展可能?

  金振民:溫州是一個多山地區,「七山二水一分地」。地下空間的開採,我認為有兩個方面領域需要考慮:一方面,是在溫州以市區為中心的人口密集地區,對於深部的空間進行適當地開發、挖掘;另一方面,是如何利用溫州地區現有的地下空間。建設「韌性城市」,一定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的、環境友好型的「韌性城市」。因此,像一些礦山資源,後續可以嘗試開發生態工業旅遊,這類空間可以被安全利用起來,將來很可能會是溫州「韌性城市」建設以及地下空間利用的發展趨勢。

  新華網:當前,我們有哪些舉措可以保護城市的地質安全?

  金振民:與城市地質有關的災害,包括了很多類型,比如地震、洪澇、汙染、荒漠化等。像溫州這樣的多山地區,其主要地質災害是由於暴雨或颱風引起的山體滑坡。近幾年,浙江省十一地質大隊對溫州地區的山體滑坡災害頻發地區採用了人工智慧監測,取得了很好的防災減災效果。近期,該大隊又提出了「駐縣進村」這項新舉措,即在颱風來臨之前,所有的地質工作人員提前進駐到當地各個災害點,實施蹲守監測。進行颱風預報的時候,他們能第一時間掌握情況,提醒廣大群眾就做好預防準備。

  新華網:您覺得當代青年科學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特質?

  金振民:我從事教育工作已有多年,因此,我為我的學生們及廣大青年科學家們準備了四句話:第一句叫做「仰望星空有理想」。意思是,我們一定要有雄心壯志,有理想、有志向,能夠把我們所從事的各種各樣不同的工作與祖國和人民的命運緊密地結合起來;第二句叫「腳踏實地有擔當」。我們一定要勤勤懇懇地工作,有責任感,有擔當精神;第三句叫「獨立思考有創造」。青年人面對任何事情都應該率先獨立思考,只有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有批判的精神情況下,才能有創新。我們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不迷信現有的結論。這一點,我認為對青年人是很重要;第四句叫「勤奮學習有修養」。這個學習是指廣義上的學習,如社會科學知識、人文科學知識、情商培養等等多個方面都要勤奮學習,當代青年人應立志做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擔當、有教養的一個現代公民。這是我一直以來對青年人的寄語和希望。

  新華網:作為一名溫州人,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連續兩年在您的家鄉舉辦,您覺得會帶來哪些影響?

  金振民:溫州一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溫州人的思想比較開放,但客觀上講,溫州當前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因此,我們要啟動新一輪改革,在目前國內外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們既要保持過去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也要梳理出城市發展的不足,重新啟航,重新思考,重新前進;第二,青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接下來,我們要把重要的精力放在青年人才培養上。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舉辦,給予溫州及溫州的青年人再一次創業創新的機遇,它開拓了我們的思路,讓我們能夠吸取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和做法,從而在後續的高質量發展中帶動全省、輻射全國,取得一個引領作用。

 

編輯:張  靈 一審:馬  江

二審:吳佳蔚 三審:徐樂靜

相關焦點

  • 金振民:科學開拓地下空間,打造安全幸福的城市
    帶著這些問題,在近期舉辦的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子活動——「韌性城市國際論壇」上,新華網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溫州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金振民,與大家一同分享青年、科學及未來的無限暢想。新華網:您怎麼理解「韌性城市」這一理念?金振民:2002年,在世界聯合國大會可持續發展大會上,「韌性城市」的建設第一次提出來。
  • 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回鄉買房定居 要在溫州「幹到底」
    9月10日,金振民回溫州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重點活動「韌性城市國際研討會暨長三角一體化地下空間高質量發展論壇」,他說:「我已經在甌江之畔買了房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要在溫州『幹』到底,為溫州人民做貢獻。」
  • 中外專家「尋寶」浙江蒼南:「世界礬都」地下有「寶」
    帶著這些疑問,20多位中外地質學專家組成考察小組,在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前夕,走進礬山,一同探索城市地下空間高質量發展的未來。  9月12日,考察團一行先後考察了溫州礬礦博物館、南洋312平硐、福德灣歷史名村等,了解了礬礦的保護利用現狀、開發價值和當前礬礦轉型的具體舉措,並就礬礦遺址在保存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 港中大(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與深圳燃氣集團「結對子」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吳吉 通訊員 馬明霞日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城市地下空間及能源研究院與深圳燃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管網洩漏監測預警、管網安全監測、地熱資源勘探開發、能源合同及綜合能源高效利用系統平臺建設、課題申報及人才培養合作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籤約儀式現場港中大(深圳)協理副校長李學金教授在致辭中表示,雙方具有紮實的合作基礎和廣闊的合作前景。
  • 79歲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已在甌江畔購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的消息日前引發關注。根據《溫州晚報》報導,金振民近日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活動時介紹,「我已經在甌江之畔買了房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要在溫州『幹』到底,為溫州人民做貢獻。」
  • 79歲中科院院士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已在甌江畔購房
    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金振民回鄉加盟溫州大學的消息日前引發關注。根據《溫州晚報》報導,金振民近日參加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活動時介紹,「我已經在甌江之畔買了房子,這次回來就不走了,要在溫州『幹』到底,為溫州人民做貢獻。」
  • 地大《地球科學概論》全校開講,院士金振民傾情授課
    楚天都市報10月21日訊(記者肖楊 通訊員熊思沂 龐嵐)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本科生通識教育必修課《地球科學概論》在該校首次開講,金振民院士開篇授課,500餘名師生聆聽了金院士授課。金院士圍繞「地球科學是什麼?從哪裡來?
  • TEM-MRS技術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中的應用展望
    報告題目:TEM-MRS技術在城市地下空間探測中的應用展望報 告 人:張洋報告時間:2019年4月18日上午8:30開始報告地點:地質宮330海光學術報告廳主辦單位:吉林大學儀器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報告簡介: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聚集,土地資源越發緊張
  • 中國城市地陷災害頻發 地下空間管理立法缺失
    亟待科學監管近年來,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迅猛發展。隨著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城市地層深處原始狀況開始逐漸被改變,城市「地陷」發生概率上升。一些地質專家、國土資源部門官員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指出,當前,我國城市地下空間存在多頭管理和立法空白,地下工程開發與施工各自為政,區域性地質災害公益普查遲遲不能起步,城市地下空間開發亟待建立科學的風險控制體系和有針對性的監管辦法。據武漢城市規劃設計院提供的資料,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方面起步較早的上海,已開發地下空間面積約4000萬平方米,形成超過10座以上大小不等的「地下城」。
  • 地下商業暗藏玄機 6種法則開啟地下購物中心神秘空間
    空間的塑造是一個歷史的進程,我們在橫向擴張土地的時候,隨著科技和研究的進步,縱向維度的開發變成了新的方向和課題。城市快速擴張帶來了諸多問題:人口密集、交通擁擠、環境汙染、影響和制約城市可持續發展。由此,地下空間變成了城市空間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合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成為都市商業成熟的標誌。這是由點到線、從線到面、從上到下的立體化商業格局的逐步建立過程。
  • 林潔:助力深圳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先行示範
    市政府高度重視此次立法協商會委員、專家的意見,各部門要認真研究吸收採納,為打造地下「隱形城市」貢獻深圳經驗。  如何讓正在制訂中的《深圳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辦法》更好地滿足提高城市整體防護和綜合承載能力、提高城市空間資源利用效率、打造「地下隱形城市」迫切需求?
  • 南京地調中心推進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探測技術研究
    ◎周 迅/文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調查中心近日組織召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市地下空間精細探測技術與開發利用研究示範」項目課題啟動會,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地下全要素信息精準探測技術與裝備」課題及其4個專題的實施方案進行了研討。
  • 雄安打造「地上地下」立體開發示範區 調查地下萬米地質結構
    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從萬米深處地質調查開始,打造「地上地下,兩個雄安」。 雄縣、容城、安新,近千年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地下百米以內結構均勻,工程條件好,適宜地下空間開發;這是我國中東部地熱資源最豐富區域,地下熱水資源年可開採量折合標準煤220萬噸。雄安新區,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將從萬米深處地質調查開始,打造國土空間立體開發的第一個示範區。 日前,安新縣大王鎮3個工程地質標準孔同時開工。
  • 2018第四屆(深圳)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廊、 海綿城市技術創新論壇...
    【中國環保在線 會議新聞】2018第四屆(深圳)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廊、 海綿城市技術創新論壇將於2018年12月6日至7日,在深圳市麒麟山莊隆重舉行。08:35—08:45   深圳市政府領導致辭:   08:45—08:55   陳湘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鐵集團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致辭   08:55—09:00   深圳市土木建築學會領導致辭:   09:00—09:30   周豐峻 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國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員(特邀)   議題:《城市地下空間綜合管廊工程及新型材料應用研究
  • 2014(第二屆)地下空間與城市綜合體國際研討會會議議程
    :00 晚餐Welcome Dinner 9 月18 日14:00-17:40 分論壇二智慧地下空間 主持人:王揮副院長,上海市地下空間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胡寶鋼院長,中國智慧科學研究院 14:00-14:30 世博園區後續發展智慧園區規劃 唐士芳總經理,上海世博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
  • 打造「幸福」航線 助推北疆騰飛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倡議的推動下,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的新疆,正成為各大航空公司開拓發展空間的「新腹地」。在這裡幸福航空獨家運營的北疆小環線,為新疆地區織連出一個全新航空交通網,為北疆「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地區的旅客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和選擇。新舟飛機作為幸福航空北疆航線的執飛飛機,與幸福航空共同打造北疆特色的支線航空網絡。
  • 地下五層+水下三層——深圳探索特大型城市交通建設創新
    皇崗路「路下造路」,建設地面地下立體道路,地面道路拓寬路面和改善立交節點,地下建設快速車行隧道,實現城市快慢交通分離,激活中軸發展活力。 「逢山開路」,鑿通馬巒山建設坪鹽通道,打造坪山和鹽田「山海相連」,通行時間壓縮到10分鐘,創造交通發展「深圳速度」,7.9公裡長的隧道將成為深圳乃至廣東最長的市政道路隧道。 對公常路中山大學校區路段實施下穿改造,建設地下道路2.6公裡,保障學校師生出行安全,支撐光明北片區轉型升級,提升深莞跨界交通。
  • ...周邊擬打造「南城門戶」 對接城鐵和地鐵7號線等形成地下空間群
    對接城鐵和地鐵7號線等形成地下空間群,地上增加8處人行通道構建開敞空間慢行系統長沙汽車南站周邊擬打造「南城門戶」華聲在線11月8日訊 昨日,正在建設過程中、計劃2019年開通運營的長沙汽車南站樞紐,開始周邊地區的街區層次城市設計公示了。
  • 地下空間建設策略,建議收藏!
    五、大型地下空間的建設六、逆作法七、既有建築地下空間開發八、地下空間建設風險防範一、地下空間發展現狀城市發展空間由地面及上部空間向地下延伸,是世界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地下空間是解決「城市綜合症」的有效途徑,對城市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空間是指地表以下,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車場、地鐵、礦井、軍事、穿海隧道等建築空間。
  • 如何評價79歲老院士金振民選擇在晚年回歸家鄉加盟溫州大學?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金振民院士金振民院士1941年9月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是土生土長的溫州人。1960年,時年19歲的金振民從溫州市勤儉中學畢業,考入八大學院之一的北京地質學院,從此離開家鄉。大學畢業後,金振民被分配到湖北省第一地質大隊,先後任技術員和礦區技術負責人。並於1975年被調至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作,並於次年擔任教授和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