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提出。簡單來說就是「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其實原理在中國很早便流傳開來,就是家喻戶曉的「精兵簡政」思想。
前一陣看到一則故事大概是講馬克·吐溫在一個禮拜天去教堂,恰逢趕上一位傳教士在用令人動容的語言講述非洲傳教士的苦難生活,當他聽了5分鐘時,馬克·吐溫立馬決定對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捐獻50元,接著傳教士又講了10分鐘,此時他決定將捐款減到25元;最後傳教士講了一個小時後,拿起缽子準備向聽眾請求捐款時,馬克·吐溫已經厭煩之極,1分錢都沒有捐……
很容易看出,有時短小精悍的語言,其實是事半功倍;而冗長空泛的語言,不僅於事無益,反而有礙。事實上,不僅語言如此,生活亦如此,就如同冬天給植物剪枝,把繁盛的枝葉剪去,植物才能更好的生長。
日本有一家化妝品公司收到客戶的頻頻投訴,買來的香皂盒裡是空的。他們為了預防生產線再次發生這樣的事,工程師想盡了辦法發明了一臺X光監視器去透視每一個出貨的肥皂盒。同樣的問題發生在另外一家小企業,他們的解決辦法是買一臺強力工業用的電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香皂的空盒……
這兩家公司採用是截然不同的方法,無論從經濟成本和資源消耗上,相信第二種方案的優勢都是不言而喻的,有時最簡單的選擇,就是智慧的選擇。
綜上,奧卡姆剃刀定律——把握關鍵,化繁為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