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奧卡姆剃刀」提速增效能

2021-01-09 今日惠州網

惠州日報訊 (記者謝菁菁 通訊員周文媚)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於「修路抓項目、提效抓隊伍」總體部署,昨日,惠城區召開工作推進會,總結上半年重點工作,部署下半年工作。會議還對《惠城區黨政領導賦權賦能權責一體工作制度》和《關於規範惠城區重點工作專班幹部管理的意見》作了說明,其中明確規範該區黨政領導的權力和責任事項,提出「三個單列一個優先」的專班隊伍激勵舉措等,一以貫之推進「3+2」系統工程,緊緊把牢「儲能抓項目 提速增效能」工作主軸。區領導劉光濱、翟樹宇、陳娟等出席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區直各單位、各鎮(街)主要負責人。

14世紀英格蘭邏輯學家、來自奧卡姆的威廉提出奧卡姆剃刀定律,主張「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數百年來,這把「剃刀」被廣泛應用在哲學、管理學、語言學等方面。

「黨員幹部要在工作中善用『奧卡姆剃刀定律』,抓住主要矛盾,科學地化繁為簡,激活幹部活力,凝聚力量提高效率。」區委書記劉光濱在會上強調,善用「奧卡姆剃刀定律」,從「破」來講,要學會做「減法」,用好「奧卡姆剃刀」斬斷膨脹的架構和繁瑣的制度,砍掉前進中不必要的「蜘蛛網」,剃除「無效的創新」;從「立」來講,要大膽嘗試,建立高效運轉的制度,讓規則流程簡單起來,讓黨員幹部「簡單工作、快樂工作」。

針對下半年工作,會議提出,要持續激發惠城區蓬勃發展的「少年勁」,建立鎮(街)和專班幹部隊伍下沉一線的制度,將工作戰場下移,發揮好幹部隊伍的乘數效應;落實市委「十」字交叉戰略,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從中挖掘惠城發展的「爆點」,實現由「0」到「1」的突破;運用底線思維研透發展中的「危」,把握好粵港澳大灣區、東江灣千億產業園、金山新城和「豐」字交通主框架等發展的「機」,發展莫等待,實幹成就未來。

會議強調,各級各部門要堅定信心,善於危中尋機,緊扣「儲能抓項目、提速增效能」,全力推進下半年工作。要以主人翁的態度主動推動金山新城建設,充分利用和發揮好工作專班機制,主動對接相關部門,抓好重點項目的落地;要聚焦千億產業園平臺,集中力量做好產業園的土地資源梳理和總規控規相關工作,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推進土地收儲和徵拆工作,為項目落地提供充足保障;以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推動城市更新邁出實質性的關鍵步伐;加快搭建國資平臺,以更融通的財政資金撬動區域發展。

相關連結

《惠城區黨政領導賦權賦能權責一體工作制度》明確了五點內容:實行區領導授權制度和牽頭負責制度;強化分管區領導事務決策權限;強化分管區領導財政決策權限;強化分管區領導人事建議權限;強化分管區領導責任。

《關於規範惠城區重點工作專班幹部管理的意見》提出,聚焦「3+2」系統工程,特別是東江灣千億產業園、金山新城、大交通軸線等重大項目建設需要,及時組建相關重點工作專班。同時,對參與專班工作的幹部實施「三個單列一個優先」,即公務員職級職數單列、年度考核「優秀」比例單列、績效考核「優秀」比例單列,表現優秀、成績突出的在提拔使用上優先考慮,充分發揮專班在重點工作中的先行軍、主力軍作用。

知多點

奧卡姆剃刀定律

奧卡姆剃刀定律又稱「奧康的剃刀」,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來自奧卡姆的威廉提出的。他對當時無休無止的關於「共相」「本質」之類的爭吵感到厭倦,於是著書立說,宣傳只承認確實存在的東西,認為那些空洞無物的普遍性要領都是無用的累贅,應當被無情地「剃除」。這把剃刀出鞘後,剃禿了幾百年間的爭論,使科學、哲學從宗教中徹底分離出來。他的主張概括起來就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因為他叫威廉,來自奧卡姆,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句話稱為「奧卡姆剃刀」,通俗講即「簡單有效原理」。(謝菁菁)

相關焦點

  • 奧卡姆剃刀原理(簡單有效原理)
    它是一個基本原則,原理很簡單:簡單得讓許多人難以置信,也簡單得讓一些人置條件於不顧而亂用(使它成了屠刀)。二、奧卡姆剃刀原則適用的特定條件 1.對同一事物要有兩種以上的解釋。註:a.這裡的「解釋」指的是讓人能接受的解釋。
  • 奧卡姆剃刀的效力
    「奧卡姆的剃刀」是一個經常被引用的思維法則,今天好像人人都在揮舞著這把剃刀,不管是物理學家、生物學家還是政策制定者。但美國哲學家馬西莫·匹格裡奇最近撰文說,奧卡姆剃刀實際上是一個很奇怪的概念,也不像很多人以為的那樣有用。
  • 奧卡姆剃刀
    事實上,只有前兩種形式見於他現存的著作中,而第三種形式則由後來的一位學者撰寫。威廉使用這個原理證明了許多結論,包括「通過思辨不能得出上帝存在的結論」。這使他不受羅馬教皇的歡迎。  許多科學家接受或者(獨立的)提出了奧卡姆剃刀原理,例如萊布尼茲的「不可觀測事物的同一性原理」和牛頓提出的一個原則:如果某一原因既真又足以解釋自然事物的特性,則我們不應當接受比這更多的原因。
  • 奧卡姆剃刀原理
    奧卡姆剃刀原理(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
  • 奧卡姆剃刀定律
    ■管理速遞  在管理學領域,重要的事實是百人法則,即很多國際集團公司的總部不超過100名職員,這種人少高效率的組織結構,不能排除根植於西方文化領域中的奧卡姆剃刀作用。  什麼是 奧卡姆 剃刀?
  • 科學界的名刀-奧卡姆的剃刀
    奧卡姆「奧卡姆的剃刀」是於14世紀由奧卡姆提出的,該原理通常表述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其中,「剃刀」的含義就在於剪除一個理論模型中那些不必要的假設或參量,或者是從兩個處於競爭地位、結論相同的理論模型中,選擇那個形式或結構更簡單的模型。
  • 保持簡單——奧卡姆剃刀原理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另一家小公司,他們的解決方法是買一臺強力工業用電扇去吹每個肥皂盒,被吹走的便是沒放肥皂的空盒。這則小故事蘊含著一個重要的原理—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奧卡姆剃刀定律,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
  • Laws of UX - 奧卡姆剃刀定律
    之前我們依次聊了費茲定律、席克定律、雅各布定律、米勒定律,以及格式塔理論的三大基礎原則,包括蘊涵律、接近律、相似律;今天來看名字很酷的奧卡姆剃刀定律。新開微內容系列,Laws of UX,用戶體驗(設計)定律,由Lawsofux.com整理,每期一句話簡述相關定律或設計原則,附送漂亮的海報卡片。
  • 奧卡姆剃刀法則
    和許多14世紀的宗教團體一樣,方濟各會的總部設在牛津,它為牛津大學的在校生提供了住所。威廉是一名主修神學的牛津學生,儘管沒有畢業,他後來還是成了中世紀最主要的思想家之一,對物理學、神學、邏輯學和哲學都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最著名的思想是奧卡姆剃刀法則,即主張最簡單的解釋通常是最好的解釋。「剃刀」一詞比喻我們可以把一個理論中糾纏複雜的部分像鬍子一樣「剃除」,只留下最簡單的解釋。
  • 奧卡姆剃刀不是「剃鬚刀」
    或者用美國化學家霍夫曼(Roald Hoffmann)的話說就是,好的理論,就要儘可能地簡單,你把它一減再減,直到再減就什麼都剩不下為止。因為剩下的每一條都是本質性的。 實際上,在自媒體上就活躍著一位以「奧卡姆剃刀」為網名的網絡科普達人,他本名張弛,是科學松鼠會會員,通信領域的科普專家,也是微博籤約自媒體,2020年初又在今日頭條上多次現身講科普。
  • 一切理論之母:奧卡姆的剃刀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說「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
  • 對奧卡姆剃刀理論和小草的思考
    這就是西方非常著名的奧卡姆剃刀理論。用更通俗點兒的話來說,威廉想表達的意思是:最簡單的,就是最接近真相的,最正確的,最有價值和最有力量的,最高效的,最美的……世界上有很多巨人都對奧卡姆剃刀理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因此在實踐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奧卡姆剃刀理論是西方哲學的精華之一,是西方社會從本質上理解大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一把利刃。
  • 林峰拿起了奧卡姆剃刀
    奧卡姆剃刀則是企業精簡高效的極好工具,其原理可以簡單表述為:最簡潔的往往是最好的,最直接的往往是最有效的。提出奧卡姆剃刀原理的不是奧卡姆,而是威廉,他住在奧卡姆,如同達文西或李合肥的名字一樣。所有的自然科學都符合奧卡姆剃刀原理,比如物理學和數學公式的簡潔優美,同時在哲學和社會科學領域,乃至於做學問方面,奧卡姆剃刀也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把屠龍刀。
  • 奧卡姆剃刀和貝葉斯估計
    因此,儘管第二個假設也可以解釋樹倒了這個現象,由於這第二個解釋需要更多的且相當罕見的假設,我們仍然應該堅定不移的選擇第一個解釋,這就是用奧卡姆剃刀得到的結果。例子2: 醫生診斷奧卡姆的剃刀也經常用於醫生診斷中。當一個症狀可以有多種病症對應時,醫生應該首先懷疑的是最普遍的病症。
  • 奧卡姆剃刀定律很好用
    用大白話解釋一下,就秒懂了。比如好多寫財報的書,財報裡面的術語對於非會計專業的人來說一點都不友好,當然為了賺錢還是得看呀。如果能找到一本用普通人能瞬間秒懂的大白話來寫的財報的書,真是少之又少。 奧卡姆剃刀定律,見到這個詞還以為和剃刀有什麼關聯,但是它真正的意思和剃刀一點關係都沒有。奧卡姆剃刀定律的意思是: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其實還是不懂。
  • 用「奧卡姆剃刀」做出有效決策
    而這也是「奧卡姆剃刀原理」的核心內容。電影教父裡的一句臺詞是這個原理的最佳註腳: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同樣的事情,想得相當「簡單」的人,比想得非常複雜的人,可能更接近真相。奧卡姆剃刀原理,是源於14世紀英國邏輯學家威廉·奧卡姆的一句話:「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 奧卡姆剃刀思維:簡單成就高效
    前面我們提到了「奧卡姆剃刀」原則,那究竟什麼是「奧卡姆剃刀」呢?一、「奧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的。
  • 奧卡姆剃刀定律:複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化
    奧卡姆剃刀定律:複雜的問題可以簡單化提出者:14世紀歐洲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內容精解: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書注》2卷15題所說的,「切勿浪費較多東西去做,用較少的東西,同樣可以做好的事情」。應用要訣:不做任何多餘的事。
  • 騙子的剋星:奧卡姆剃刀
    它就是那把小小剃刀,名字叫做奧卡姆。01 奧卡姆剃刀14世紀時,歐洲學者忙於「口遁」,把研究「似是而非」的東西當作智慧象徵。例如:黑色的白傘是否存在?上帝的噴嚏還是哈欠導致了電閃雷鳴?不是張三、也不是李四的人本身是否存在?
  •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
    奧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稱「奧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紀英格蘭的邏輯學家、聖方濟各會修士奧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約1285年至1349年)提出。這個原理稱為「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即「簡單有效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