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30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語音播報
世界荒漠近1/3為溫帶荒漠,80%以上分布在中亞,其荒漠植被分布、蓋度、生物量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徵至今不明。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弛基於MODIS衛星資料對中亞荒漠開展植被遙感研究,發展了適用於溫帶荒漠稀疏植被的生物量反演模型;同化了區域內各國(中亞5國、中國西北乾旱區、蒙古西南荒漠)的荒漠植被資料,首次報導了中亞溫帶荒漠植被(11個群類)分布格局;首次獲得了500米高解析度的中亞荒漠植被蓋度和生物量分布信息,揭示了2000s年代荒漠生物量變化格局,闡明了不同荒漠植被類型對多種氣象因子的響應特徵。
研究表明,中亞溫帶荒漠面積3.6 × 106 km2,總生物量約1G噸,其中36%為半灌木矮半灌木生物量;區域平均植被蓋度、生物量分別為19%和生物量280 g/m2(流動沙丘除外);中亞溫帶荒漠生物量主要受年降水所控制,沿西風帶水汽源梯度自西向東減少,同時受山地氣候效應影響在山前帶富集。不同植被類型間對氣象變化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梭梭群落和鹽漬化矮半灌木對包括降水在內的各種氣候因子都不敏感,而荒漠化草原對降水(正相關)、最冷月氣溫(正相關)、最熱月氣溫(負相關)相對較敏感。這種差別可能與不同植被類型對荒漠水資源的差異利用方式有關。
該研究彌補了長期以來對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其氣候響應特徵認知的不足。
文章相關信息:
Zhang, C., Lu, D., Chen, X., Zhang, Y., Maisupova, B., Tao, Y.* (2016)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biomass of the temperate deser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control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 175:271-281.
世界荒漠近1/3為溫帶荒漠,80%以上分布在中亞,其荒漠植被分布、蓋度、生物量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徵至今不明。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弛基於MODIS衛星資料對中亞荒漠開展植被遙感研究,發展了適用於溫帶荒漠稀疏植被的生物量反演模型;同化了區域內各國(中亞5國、中國西北乾旱區、蒙古西南荒漠)的荒漠植被資料,首次報導了中亞溫帶荒漠植被(11個群類)分布格局;首次獲得了500米高解析度的中亞荒漠植被蓋度和生物量分布信息,揭示了2000s年代荒漠生物量變化格局,闡明了不同荒漠植被類型對多種氣象因子的響應特徵。
研究表明,中亞溫帶荒漠面積3.6 × 106 km2,總生物量約1G噸,其中36%為半灌木矮半灌木生物量;區域平均植被蓋度、生物量分別為19%和生物量280 g/m2(流動沙丘除外);中亞溫帶荒漠生物量主要受年降水所控制,沿西風帶水汽源梯度自西向東減少,同時受山地氣候效應影響在山前帶富集。不同植被類型間對氣象變化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梭梭群落和鹽漬化矮半灌木對包括降水在內的各種氣候因子都不敏感,而荒漠化草原對降水(正相關)、最冷月氣溫(正相關)、最熱月氣溫(負相關)相對較敏感。這種差別可能與不同植被類型對荒漠水資源的差異利用方式有關。
該研究彌補了長期以來對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其氣候響應特徵認知的不足。
文章相關信息:
Zhang, C., Lu, D., Chen, X., Zhang, Y., Maisupova, B., Tao, Y.* (2016)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biomass of the temperate deser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control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 175:27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