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地所在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氣候響應特徵研究中獲進展

2021-01-10 中國科學院
新疆生地所在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氣候響應特徵研究中獲進展

2016-03-30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世界荒漠近1/3為溫帶荒漠,80%以上分布在中亞,其荒漠植被分布、蓋度、生物量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徵至今不明。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弛基於MODIS衛星資料對中亞荒漠開展植被遙感研究,發展了適用於溫帶荒漠稀疏植被的生物量反演模型;同化了區域內各國(中亞5國、中國西北乾旱區、蒙古西南荒漠)的荒漠植被資料,首次報導了中亞溫帶荒漠植被(11個群類)分布格局;首次獲得了500米高解析度的中亞荒漠植被蓋度和生物量分布信息,揭示了2000s年代荒漠生物量變化格局,闡明了不同荒漠植被類型對多種氣象因子的響應特徵。

  研究表明,中亞溫帶荒漠面積3.6 × 106 km2,總生物量約1G噸,其中36%為半灌木矮半灌木生物量;區域平均植被蓋度、生物量分別為19%和生物量280 g/m2(流動沙丘除外);中亞溫帶荒漠生物量主要受年降水所控制,沿西風帶水汽源梯度自西向東減少,同時受山地氣候效應影響在山前帶富集。不同植被類型間對氣象變化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梭梭群落和鹽漬化矮半灌木對包括降水在內的各種氣候因子都不敏感,而荒漠化草原對降水(正相關)、最冷月氣溫(正相關)、最熱月氣溫(負相關)相對較敏感。這種差別可能與不同植被類型對荒漠水資源的差異利用方式有關。

  該研究彌補了長期以來對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其氣候響應特徵認知的不足。

  文章相關信息:

  Zhang, C., Lu, D., Chen, X., Zhang, Y., Maisupova, B., Tao, Y.* (2016)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biomass of the temperate deser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control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 175:271-281.

  世界荒漠近1/3為溫帶荒漠,80%以上分布在中亞,其荒漠植被分布、蓋度、生物量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特徵至今不明。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弛基於MODIS衛星資料對中亞荒漠開展植被遙感研究,發展了適用於溫帶荒漠稀疏植被的生物量反演模型;同化了區域內各國(中亞5國、中國西北乾旱區、蒙古西南荒漠)的荒漠植被資料,首次報導了中亞溫帶荒漠植被(11個群類)分布格局;首次獲得了500米高解析度的中亞荒漠植被蓋度和生物量分布信息,揭示了2000s年代荒漠生物量變化格局,闡明了不同荒漠植被類型對多種氣象因子的響應特徵。
  研究表明,中亞溫帶荒漠面積3.6 × 106 km2,總生物量約1G噸,其中36%為半灌木矮半灌木生物量;區域平均植被蓋度、生物量分別為19%和生物量280 g/m2(流動沙丘除外);中亞溫帶荒漠生物量主要受年降水所控制,沿西風帶水汽源梯度自西向東減少,同時受山地氣候效應影響在山前帶富集。不同植被類型間對氣象變化的敏感性差異很大。梭梭群落和鹽漬化矮半灌木對包括降水在內的各種氣候因子都不敏感,而荒漠化草原對降水(正相關)、最冷月氣溫(正相關)、最熱月氣溫(負相關)相對較敏感。這種差別可能與不同植被類型對荒漠水資源的差異利用方式有關。
  該研究彌補了長期以來對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其氣候響應特徵認知的不足。
  文章相關信息:
  Zhang, C., Lu, D., Chen, X., Zhang, Y., Maisupova, B., Tao, Y.* (2016)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biomass of the temperate deserts in Central Asia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imate controls.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 175:271-281.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亞歐內陸荒漠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特徵與區域生態安全」項目
    「亞歐內陸荒漠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特徵與區域生態安全」項目2017年度總結會議召開 2017-12-26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0-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地下水的時空演變規律、循環過程及其對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響應等成為關注熱點。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亞寧團隊利用塔裡木盆地典型斷流河區-渭幹-庫車綠洲近20年地下水監測數據,精細刻畫了地下水位和水質的時空演變特徵,採用標準化的偏回歸係數和逐像元的多元線性回歸方法,評估了綠洲和像元兩個尺度下地下水對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的響應。
  •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中亞鹹海湖盆尺度下墊面變化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6-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在流域大規模灌溉農業生產以及氣候變化的綜合作用下,鹹海水域發生災難性萎縮,大面積湖床乾涸暴露於地表,形成富含鹽分的新型荒漠。
  • 新疆生地所在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時空變化特徵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時空變化特徵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20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當阿姆河徑流不直接補給南鹹海後,南鹹海的水量平衡取決於地下水、降雨和水面蒸發,地下水在鹹海萎縮的過程中逐漸成為重要的補給來源。阿姆河三角洲地下水水位變化的定量檢測與歸因是該研究的重點。
  • 新疆生地所在新疆野蘋果譜系地理和保護遺傳研究中獲進展
    亞洲中部地區經歷了新生代長期氣候乾旱化的過程。這與古特提斯海退卻、全球變冷和第四紀氣候震蕩等古地理事件相關。乾旱氣候對植物的分布、起源和演化有重要影響。新疆野蘋果是殘遺分布於亞洲中部山地闊葉野果林的建群種,是栽培蘋果的直接祖先來源,屬國家瀕危保護植物。
  • 新疆生地所在深根豆科植物生物固氮對鹽分的響應研究中獲進展
    此前對塔克拉瑪幹沙漠和策勒綠洲過渡帶的深根多年生草本豆科植物疏葉駱駝刺氮素代謝的研究發現,駱駝刺的生物固氮潛力表現出較大的空間變異,固氮植物的硝酸還原酶活性顯著低於非固氮植物。據此推斷,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的疏葉駱駝刺群落分化成了不同的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擁有不同的硝酸鹽還原能力和固氮能力,但該推理的正確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正式命名開館
    分為獨特氣候、巍峨山地、瀲灩水系、浩瀚荒漠、多彩土壤、繽紛綠洲、數字空間、殷阜礦產、綠色生命、自然精靈等十個主題展示部分,共計350餘塊版面,展示標本3500餘號,包括植物、動物(含哺乳、爬行、兩棲、鳥類、昆蟲等)、微生物、土壤、礦產等各類標本,展示標本的種類和數量,在新疆名列前茅。
  • 《溫帶的氣候類型》教案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面試《答辯》知識點|常考考點匯總一、教學目標1.在全球氣候分布圖中,準確說出溫帶的三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以及相應的氣候特徵。2.通過判讀不同區域氣溫、降水統計圖,提高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 初中地理《溫帶的氣候類型》教案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面試《教學設計》知識點|考點匯總一、教學目標1.在全球氣候分布圖中,準確說出溫帶的三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以及相應的氣候特徵。2.通過判讀不同區域氣溫、降水統計圖,提高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
  • 中國植被變綠對區域氣候的影響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中國東部地區呈現出顯著的植被綠化現象,但是當前基於粗解析度全球氣候模式的研究表明,植被變綠對中國夏季氣候的影響不顯著。該研究基於2001-2017年時間序列的葉面積指數、植被覆蓋度等遙感觀測數據構建植被綠化情景,採用陸-氣耦合的高解析度區域氣候模式(WRF+SSiB3),模擬和分析中國植被綠化對區域夏季氣溫、降水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從地表輻射能量平衡和水循環兩個方面探索其中的生物地球物理機制。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
  • 西北研究院荒漠生態系統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動態耦合研究獲進展
    土壤水分在調控植被時空分布格局並影響氣候-土壤-植被系統的複雜動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準確認識生物量與土壤水分的動態耦合特徵,是揭示荒漠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可持續性的基礎。因此,在未來氣候(降水格局)變化情景下,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動態的隨機耦合關係,是乾旱區生態水文學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
  • 【新華網】新疆吐魯番建成完整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新華網】新疆吐魯番建成完整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2015-11-20 新華網 徐麗 張麗霞 【字體:大 中 小】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非樹型包括苔原、半荒漠、寒溫帶草原/灌木。
  • 熱帶沙漠氣候和溫帶沙漠氣候在成因上有什麼不同?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一般來說常見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氣候等11種氣候類型。
  • 東北地理所等在中國植被變綠對區域氣候的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近年來,中國大部分地區特別是中國東部地區呈現出顯著的植被綠化現象,但是當前基於粗解析度全球氣候模式的研究表明,植被變綠對中國夏季氣候的影響不顯著。該研究基於2001-2017年時間序列的葉面積指數、植被覆蓋度等遙感觀測數據構建植被綠化情景,採用陸-氣耦合的高解析度區域氣候模式(WRF+SSiB3),模擬和分析中國植被綠化對區域夏季氣溫、降水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從地表輻射能量平衡和水循環兩個方面探索其中的生物地球物理機制。
  • 終年乾旱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一定都位於「溫帶內陸地區」嗎?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分布在所有氣候類型當中,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的氣候特徵主要表現為「年降水量稀少,冬冷夏熱,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
  • 新疆生地所發現蘚類植物是荒漠生態系統對氮素增加響應最敏感的...
    隨著全球工農業的發展,排放到大氣中的氮素日益增加。通過氮沉降進入生態系統的氮素成為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重要驅動因子。荒漠生態系統土壤氮素缺乏,氮素是繼水分之後的第二大限制因子。因此,氮沉降的增加預計將會顯著影響荒漠生態系統。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面試試講技巧:初中地理《溫帶的氣候類型》教案
    一、教學目標1.在全球氣候分布圖中,準確說出溫帶的三種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以及相應的氣候特徵。2.通過判讀不同區域氣溫、降水統計圖,提高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3.認識到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氣候類型和氣候特徵,從而樹立區域意識。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溫帶三種氣候的特徵。難點:溫帶三種氣候的成因。
  • 新疆:建成溫帶荒漠植物保育基地
    中國園林網11月24日消息: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由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啟動的乾旱荒漠區植物資源遷地保育研究及其生態建設應用項目正式通過專家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