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項目啟動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啟動會於2月19日至20日在昆明召開。 李德銖從項目的立項背景和意義、國際研究動態和趨勢、項目的關鍵科學問題、課題的設置與研究內容、項目實施方案和預期目標等方面向專家組介紹了項目的總體情況。各課題負責人和部分學術骨幹對各自課題和專題的相關情況進行了匯報。 項目組專家就項目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和各課題的實施方案等進行了認真質詢,並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1 觀測研究任務及方向 民勤站立足乾旱荒漠區,圍繞國家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以荒漠草地生態系統為對象,重點針對荒漠草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動態變化,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響應和應對措施、乾旱內陸河流域水土資源承載力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
封面圖片背後的故事 | 全球變化與生態系統響應
圖中上方示意人類生產活動排放溫室氣體、降水格局變化等全球氣候變化情形; 右上方示意氣溫升高導致冰川消融, 進而導致水資源空間分布和水循環的變化; 中間部分示意森林、草地、農田等主要陸地生態系統類型, 以及農田耕作、放牧等不同土地利用情形; 左下方土壤剖面示意全球變化對生態系統地下部分結構、過程和功能產生影響, 右下方示意海洋和淡水生態系統響應全球變化。
-
版納植物園揭示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其對氣候變化的作用和響應是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問題。因此,研究不同溫、溼條件下雲南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的現狀及時空特徵,探討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可以為不同森林生態系統碳源-匯能力的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預測森林生態系統碳交換對未來氣候變化的響應、區域生態系統政策的制定和實施提供支持。
-
新疆生地所發現蘚類植物是荒漠生態系統對氮素增加響應最敏感的...
隨著全球工農業的發展,排放到大氣中的氮素日益增加。通過氮沉降進入生態系統的氮素成為影響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重要驅動因子。荒漠生態系統土壤氮素缺乏,氮素是繼水分之後的第二大限制因子。因此,氮沉降的增加預計將會顯著影響荒漠生態系統。
-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1 主要研究方向 持續穩定開展烏蘭布和沙漠生態系統的自然演替及其人為幹預下的變化規律、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荒漠化監測、沙旱生種質資源保存及沙區資源高效利用、綠洲可持續經營等研究,及時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踐應用,為沙區林業生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與技術服務
-
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庫姆塔格站是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的第一個極端乾旱區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現隸屬於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該站注重機理研究與技術應用示範相結合,為氣候變化背景下極乾旱區生態系統(尤其是綠洲生態系統)的保護、管理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共享研究平臺和技術示範窗口。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極乾旱區水文循環過程及水資源利用與動態演化; 2.
-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 提升區域生態系統服務
生態安全格局的空間層次可以包括全球、國家和區域等尺度,而區域生態安全格局是重點,和國土空間規劃和管制等最為緊密。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需要明確生態安全格局,通過構建與優化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達到對生態過程的有效調控,從而保障生態功能的充分發揮,實現區域自然資源和綠色基礎設施的有效合理配置,確保必要的自然資源的生態和物質福利,最終實現生態安全。
-
寒旱所開展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區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間分布特徵研究
荒漠及荒漠化地區草地地上生物量與環境因素的關係 中國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乾旱荒漠、半乾旱草原以及半乾旱與半溼潤過渡區的農牧交錯帶,橫跨中國的東北西部、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在此區域內,存在明顯的水熱梯度,使該區域內生態系統特徵存在很大的空間變異性,揭示這些變異性對於探討乾旱半乾旱陸地生態系統空間格局變化規律、未來變化趨勢,以及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有關陸地生態系統地上生物量研究大多數側重於森林和典型草地方面,針對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區的植被生物量研究相對薄弱。
-
【林家故事】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建設與發展
國家林業局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2020年). [2009-05-21]. https://www.doc88.com/p-5691012542911.html.[5]趙明, 詹科傑, 楊自輝, 等. 民勤沙漠-綠洲低空沙塵暴結構特徵研究.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1, 41(2): 234-242.
-
冰凍圈生態系統:全球變化的前哨與屏障
冰凍圈是氣候系統最敏感的圈層:氣候變暖促使冰凍圈各要素的冰量總體處於虧損狀態,以相變能量變化主導物質與能量循環發生改變,並導致各類生態系統從生境、組成結構、食物網、分布格局等全方位產生異變。氣候變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比其他區域更為深刻和廣泛。冰凍圈劇烈變化對冰凍圈作用區生態系統本身及其服務功能產生較大影響,但生態系統變化對冰凍圈又具有強烈的反饋作用。
-
程磊磊 盧琦 等: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功能提升、服務增效
這些生態服務不僅為生活在荒漠地區的人們提供著基本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為實現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區域乃至全球的生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此後生態系統服務研究迅速成為生態學、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學者在不同尺度上評估了森林、溼地、草地等陸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但是,這些研究很少從全國、區域或全球尺度上評估荒漠生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Costanza 等於 2014 年再次估算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也未能把荒漠生態系統包括在內。
-
新疆生地所在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氣候響應特徵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溫帶荒漠植被格局及氣候響應特徵研究中獲進展 2016-03-30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2017-06-21 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籌) 項目旨在通過系統調查我國上述區域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地理分布、利用現狀,以期建立我國「荒漠植物群落調查技術規範」,實現我國荒漠植物群落調查技術標準化,掌握我國主要荒漠植物群落類型、種類組成、群落學特性、空間分布及利用現狀,完成「我國荒漠植物資源類型、特徵與現狀調查報告」等。為我國荒漠治理、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性利用提供依據。
-
中國荒漠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 12個 省份 服務增效主要在4...
荒漠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在防風固沙、水文調控、土壤保育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提供著重要的生態服務,同時在固碳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生態服務不僅為生活在荒漠地區的人們提供著基本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為實現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區域乃至全球的生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
「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年度會議召開
12月16日至17日,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西南山地典型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對氣候變化的響應」2016年度學術交流會議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該項目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員李德銖擔任首席科學家,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所、華南植物園和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及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的課題負責人、研究骨幹和研究生,以及昆明植物研究所科技處代表4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山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中的植物多樣性尤其敏感,氣候變化改變物種的分布,進而影響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導致群落結構和生態系統功能變化。
-
華南植物園揭示草地和森林兩類生態系統土壤呼吸對降水量變化的不對稱響應
氣候變暖導致水循環過程增強,使得全球範圍內極端降水事件引起的旱澇災害發生頻率大幅提高,這將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產生顯著影響。研究表明,地上淨初級生產力對極端降水量變化的響應為非線性,且顯著區別於其對中強度降水量變化的響應。然而,作為碳循環關鍵過程的土壤呼吸對極端降水變化的響應並不清楚。
-
西北研究院荒漠生態系統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動態耦合研究獲進展
土壤水分在調控植被時空分布格局並影響氣候-土壤-植被系統的複雜動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準確認識生物量與土壤水分的動態耦合特徵,是揭示荒漠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可持續性的基礎。因此,在未來氣候(降水格局)變化情景下,生物量與土壤水分動態的隨機耦合關係,是乾旱區生態水文學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
-
土壤食物網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
同時,土壤食物網中各生物類群地下生態過程會對全球變化產生反饋,加強或削弱全球變化給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Schmidt et al.,2004)。以往的研究關注更多的是全球變化對地上生態系統的影響,對地下生態系統的研究十分有限(Allison and Reseed,2008)。
-
氣候變化條件下三江源地區生態植被變化特徵與預測
演講摘登:近年來,三江源地區氣候出現了明顯變化,植被整體上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植被覆蓋指數隨著降雨量的增加、氣溫的升高而增加。三江源歷史上共存在過10種生物群系類型,三大植物功能型集合:非樹型,樹型和冰極地荒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