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荒漠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 12個 省份 服務增效主要在4...

2021-01-09 中國發展門戶網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荒漠生態系統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荒漠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是西北地區的代表性生態系統。該地區生態環境最為脆弱,貧困人口最為集中,而且是沙塵暴的塵源區和主要發生地。荒漠生態系統具有獨特的結構和功能,在防風固沙、水文調控、土壤保育及生物多樣性保育等方面提供著重要的生態服務,同時在固碳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方面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生態服務不僅為生活在荒漠地區的人們提供著基本的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為實現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區域乃至全球的生態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在當前人口數量持續增加、食物需求不斷增長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的複雜背景下,開展荒漠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服務價值核算具有重要意義:既有助於增進人們對荒漠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之間關係的認知,也有助於定量評價荒漠生態系統的提質增效成果,從而為荒漠生態系統服務的使用者和管理者進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以全面提升荒漠生態系統管理水平,實現荒漠地區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們從生態系統獲取的各種惠益。1997 年 Costanza 等首次評估了全球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同年 Daily從社會對生態系統的依賴角度闡述了生態系統服務,這些研究激發了學者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濃厚興趣。2005 年聯合國《千年生態系統評估報告》構建了生態系統評估的基本框架,把生態系統服務劃分為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支持服務與文化服務 4 大類。此後生態系統服務研究迅速成為生態學、經濟學等領域的研究熱點。國內外學者在不同尺度上評估了森林、溼地、草地等陸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但是,這些研究很少從全國、區域或全球尺度上評估荒漠生態系統的功能與服務。Costanza 等於 2014 年再次估算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時,也未能把荒漠生態系統包括在內。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及其合作者近幾年的相關研究填補了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在荒漠生態系統領域上的空白,初步構建了荒漠生態系統功能與服務評估體系,利用第四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數據(2005—2009 年)及荒漠生態站長期連續觀測數據,核算了 2009 年全國荒漠生態系統功能實物量與服務價值量。本文將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上,參照國家林業行業標準《荒漠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規範》,利用第五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數據(2010—2014 年),更新全國荒漠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服務價值核算結果,定量評價 2009—2014 年我國荒漠生態系統功能提升與服務增效成果,並從省級地區水平上剖析荒漠生態系統提質增效與經濟增長的權衡關係,以期為荒漠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提供對策建議。

荒漠生態系統及其服務

荒漠生態系統是乾旱半乾旱地區的代表性生態系統類型。荒漠生態系統(desert ecosystem)是指由旱生、超旱生的小喬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及與其相適應的動物和微生物等構成的群落,與其生境共同形成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動態系統。通常可將荒漠生態系統大致分為沙漠、沙地和戈壁 3 種類型。據初步估算,我國荒漠生態系統面積約為 1.65×106 km2,佔到全國國土總面積的 17%,涵蓋八大沙漠、四大沙地與廣袤戈壁,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甘肅、西藏等 12 省份(圖 1)。荒漠生態系統的典型特點是降水稀少、氣候乾燥、風大沙多、溫差大、植被稀疏,而這些特點決定了荒漠生態系統具有不同於森林、溼地等生態系統的獨特結構和功能。荒漠生態系統服務(desert ecosystem services)是指人們從荒漠生態系統獲得的各種惠益,主要包括防風固沙、土壤保育、水文調控、固碳、生物多樣性保育、景觀遊憩等 6 類。

防風固沙是荒漠生態系統提供的最為重要的服務。荒漠植被看似稀疏,卻能夠顯著地降低風沙流動,從而減少生產與生活方面的風沙損害。荒漠生態系統的土壤保育主要表現在 2 個方面:①沙塵搬運後形成有利於生物生存和發展的土壤,即土壤形成;②荒漠植被在固定土壤的同時,保留了土壤中的氮、磷和有機質等營養物質,減少土壤養分損失。水文調控是指通過荒漠植被和土壤等影響水分分配、消耗和水平衡等水文過程,主要體現在淡水提供、水源涵養和氣候調節 3 個方面。水汽在荒漠生態系統的地表、土壤空隙、植物枝葉和動物體表上遇冷凝結成水,是荒漠地區淺層淡水的主要來源;荒漠生態系統面積巨大,土壤滲透性好,能把大氣降水和地表徑流加工成潔淨的水源,匯聚成儲量豐富的地下水庫。廣袤荒漠上的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碳,並再分配形成總量可觀的植被碳庫和土壤碳庫。我國荒漠生態系統地域寬廣,擁有獨特且多樣的物種和基因資源,為許多珍稀物種提供了生存與繁衍的場所;形成了沙漠胡楊林、鳴沙山、月亮湖、魔鬼城、海市蜃樓等獨特的自然景觀,還存留了敦煌莫高窟、樓蘭遺址、高昌古城等人文歷史景觀,吸引人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科學考察、探險等。這些生態服務都直接或間接地增加了人們的福祉。

相關焦點

  • 程磊磊 盧琦 等: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功能提升、服務增效
    我國荒漠生態系統主要分布在 12 個省份,具體分別是新疆、內蒙古、甘肅、西藏、青海、寧夏、陝西、河北、山西、遼寧、吉林和黑龍江。本文採用自下而上的核算方法,首先估算各地區荒漠生態系統服務的實物量與價值,然後匯總得到全國荒漠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結果。全國及各地區 GDP、人均 GDP 等經濟數據來源於歷年《中國統計年鑑》。
  • 2013成考生態學基礎複習:地球上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  1.地球上有哪幾個主要的生態系統?  2.中國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帶性有何規律?  1、下列生態系統中消費者食物專一性強的是(A)  A.熱帶雨林  B.湖泊  C.溫帶草原  D.荒漠  2、食物網結構比較簡單的生態系統是(D)  A.溫帶草原  B.落葉闊葉林  C.淡水湖泊  D.極地凍原  3、生產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態系統類型是
  • 中國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特徵調查項目在京啟動
    項目旨在通過系統調查我國上述區域荒漠主要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地理分布、利用現狀,以期建立我國「荒漠植物群落調查技術規範」,實現我國荒漠植物群落調查技術標準化,掌握我國主要荒漠植物群落類型、種類組成、群落學特性、空間分布及利用現狀,完成「我國荒漠植物資源類型、特徵與現狀調查報告」等。為我國荒漠治理、生物資源保護與可持續性利用提供依據。
  • 中國北方草地生態系統服務評估和功能區劃助力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草地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為人類提供了肉、奶、皮、毛等具有直接經濟價值的產品,同時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生物多樣性保育、初級生產力和碳固持等極其重要的生態服務功能。
  •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內蒙古磴口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磴口站」)始建於1982年,前身為「六五」「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三北』防護林營造技術」的3個地面氣象站,2006年形成「一站四點聯測」布局,隸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 生態赤字之憂:80%的省份生態赤字
    同樣道理,如果人們消耗資源的速度總是超出資源的再生速度,就會出現生態赤字。本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發布的《中國生態足跡報告2012》稱,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我國消耗可再生資源的速率開始超過其再生能力,出現生態赤字。眼下,我國80%的省份生態赤字,只有西藏、青海、內蒙古、新疆、雲南和海南是生態盈餘的。
  • 【林家故事】中國荒漠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網絡的建設與發展
    中國沙漠科學的五十年. 中國沙漠, 2005,25(2): 145-165.[2]包巖峰, 楊柳, 龍超, 等. 中國防沙治沙 60 年回顧與展望.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8, 16(2): 144-150.[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 可可西裡植被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分布
    可可西裡處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荒漠的過渡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也有少量分布,特別是高寒荒漠僅分布在極個別的地區。
  • 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
    2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沙漠林業實驗中心 在2004—2006年庫姆塔格沙漠野外科學考察基礎上,庫姆塔格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庫姆塔格站」),於2007年開始籌建,2009年正式批准加入國家林業局(現「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陸地生態系統長期觀測研究站網,2015年入選「荒漠化監測和沙塵暴預警觀測站」,2018年被評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優秀生態站
  • 甘肅民勤荒漠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E102.98°,N38.57°),是我國最早開展荒漠生態環境和風沙輸運規律監測的野外觀測研究站,屬於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荒漠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主要研究方向: 1.荒漠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資源植物利用; 2.荒漠草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過程; 3.
  • 「亞歐內陸荒漠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特徵與區域生態安全」項目
    「亞歐內陸荒漠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特徵與區域生態安全」項目2017年度總結會議召開 2017-12-26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寒旱所開展北方荒漠及荒漠化地區草地地上生物量空間分布特徵研究
    荒漠及荒漠化地區草地地上生物量與環境因素的關係  中國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方乾旱荒漠、半乾旱草原以及半乾旱與半溼潤過渡區的農牧交錯帶,橫跨中國的東北西部、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在此區域內,存在明顯的水熱梯度,使該區域內生態系統特徵存在很大的空間變異性,揭示這些變異性對於探討乾旱半乾旱陸地生態系統空間格局變化規律、未來變化趨勢,以及對全球變化的響應與反饋具有一定作用。但目前有關陸地生態系統地上生物量研究大多數側重於森林和典型草地方面,針對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區的植被生物量研究相對薄弱。
  • 青海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評估研究項目全面完成
    歷時三年半,由國家林業局生態監測評估中心、青海省林業廳、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共同完成的「青海省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評估研究」項目全面完成。  該項目通過整合我省多來源、多尺度、多過程、多時相的生態環境數據,結合大規模的野外調查和長期定位觀測數據,利用3S技術和開發改進的生態系統過程模型、生態位模型、經典方程等技術方法,全面評估了我省全區域森林、溼地、荒漠、草原、農田五大生態系統及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祁連山區等重點生態區域的服務價值和生態資產。
  • 我國森林、溼地、荒漠及生態系統修復取得重大進展
    我國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成效顯著  張建龍介紹,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國在森林、溼地、荒漠及其生態系統的修復,以及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成為全球生態建設與自然保護的一大亮點。  一是森林資源持續增長。
  • 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
    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省林業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雲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兵,省林科院研究員孫拖煥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
  • 中國典型沙漠區主要優勢植被穩定修復途徑與可持續經營技術
    這裡的植物區系組成貧乏——各類草甸、灌叢和荒漠河岸林生長在低洼地和河流兩岸。它們是一類典型的荒漠河岸植被,其生存主要依賴於地下水,構成了隱域性植被。這些多年生植被不僅是保護綠洲的生態屏障,而且是當地重要的放牧場所,對當地畜牧業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
  • 【新聞發布廳】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省林業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雲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兵,省林科院研究員孫拖煥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馬學英:各位新聞界的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 雲南率先發布生態系統名錄 權威反映全省生態系統多樣性基本信息
    雲南網訊(記者 楊之輝)5月22日,雲南省環保廳聯合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在全國率先發布《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以下簡稱《名錄》)。研究表明,雲南是全國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省份。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2月24日遼寧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有關情況  12月24日10時,遼寧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請省林草局發布介紹全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首個生態系統名錄《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
    生物多樣性日:我國首個生態系統名錄《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新鮮出爐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22日 13:45 A-A+   雲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省份,也是全球34 個物種最豐富且受到威脅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在中國乃至全球佔有十分重要的生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