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王濤, 趙哈林. 中國沙漠科學的五十年. 中國沙漠, 2005,25(2): 145-165.
[2]包巖峰, 楊柳, 龍超, 等. 中國防沙治沙 60 年回顧與展望.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18, 16(2): 144-150.
[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06—2020年). [2006-09-12]. http://www.forestry.gov.cn/main/4818/content-796814.html.
[4]國家林業局. 國家林業局陸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2020年). [2009-05-21]. https://www.doc88.com/p-5691012542911.html.
[5]趙明, 詹科傑, 楊自輝, 等. 民勤沙漠-綠洲低空沙塵暴結構特徵研究. 中國科學:地球科學, 2011, 41(2): 234-242.
[6]Wang H Z, Han D, Mu Y, et al. Landscape-level veget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ractional woody and herbaceous vegetation cover estimation over the dryland ecosystems by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platform.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19, 278: 107665.
[7]李永華. 白刺葉片性狀對人工增水的響應. 北京: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2010.
[8]盧琦, 賈曉紅. 荒漠生態學.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9.
[9]盧琦, 王繼和, 褚建民. 中國荒漠植物圖鑑.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2.
[10]荒漠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監測與評估技術研究項目組. 荒漠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服務價值研究(第二版).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7.
[11]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隊. 庫姆塔格沙漠研究.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2.
[12]董治寶. 庫姆塔格沙漠風沙地貌.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13]中國黑戈壁地區生態本底科學考察隊. 中國黑戈壁研究.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4.
[14]馮益明, 盧琦. 中國戈壁分布圖.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2017.
[15]庫姆塔格沙漠綜合科學考察隊. 庫姆塔格沙漠綜合自然地理圖集. 北京: 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7.
[16]董治寶, 屈建軍. 庫姆塔格沙漠地貌圖. 北京: 科學出版社,2009.
[17]慈龍駿, 楊曉暉, 陳仲新. 未來氣候變化對中國荒漠化的潛在影響. 地學前緣, 2002, 9(2): 44-51.
[18]董戰峰. 為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2017-09-06].http://www.rmzxb.com.cn/c/2017-09-06/1771122.shtml.
[19]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中國獲得2017年「政策界奧斯卡獎」:荒漠化治理引領全球. [2018-03-28]. http://www.forestry.gov.cn/zsb/989/20180328/1086820.html.
[20]崔向慧, 盧琦. 中國荒漠化防治標準化發展現狀與展望. 乾旱區研究, 2012, 29(5): 913-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