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震雲,雲層可以預報地震嗎?

2020-09-05 懷疑探索者

百度貼吧地震吧,她常年雄踞人文自然目錄會員數量第一的位置,可見很多人對地震這一大自然現象是非常關切的。作為一種頻繁的地球構造運動,地震給人類的生產生活帶來了直接影響,甚至多次改變歷史進程。亞平寧半島的龐貝古城,當年就是因為地震引發了維蘇威火山爆發,從而被徹底的摧毀。

龐貝古城遺址

為了與地震作鬥爭,作為世界上地震活動最頻繁的日本,誕生了一大批研究地震的專業人士,他們全球在地震研究領域最傑出的。日本的地質和工程力學類學科是全世界最強的,他們到了什麼先進程度呢?比如說一處懸崖,上面有一塊搖搖欲墜的大石頭,日本的科學家就可以用力學知識計算出它在什麼時間滾下來。

1923年關東大地震

據了解,日本國在地震預報領域達到全球第一的領先程度。日本國內數千計的中小學、幼兒園的校園內部安置了強震速報裝置,可以在強烈的地震降臨之前提前預報數秒到數十秒時間。日本的地質學界認為,地震一般是比較弱的地震波提前達到地面,隨後較強的地震波跟進,在強度不同的地震波之間,有數秒到數十秒的間隔時間。而強震速報裝置就通過檢測到比較弱的地震波,隨後立即向人群發出「強震來了」的警告,給人們提供數秒到數十秒的逃生時間。

3.11日本本州島周邊海域強震原理示意圖

實踐證明,這一預報裝置確實是行之有效的,自政府推廣安裝以來,每年都會進行多次的預報,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比如,2007年7月22日9時41分12秒氣象廳在九州熊本市預測到地震,41分15秒預報裝置已經發出自動報警的響聲,學生們立即在教師的組織下有序的撤退到安全地帶,10秒之後,5.8級地震如期而來。由於提前了10秒有序撤退,這一次地震僅造成2人輕傷。

日本緊急地震速報系統運作流程

日本是當之無愧非地震學科第一強國,但同時,日本也是偽科學大國。日本有一個商人叫做江本勝,其寫了一本《水知道答案》,內容是水分子具有和人類一樣的智慧和生命,大抵還是「萬物有靈」的一套老把戲。這本書在日本國內沒有正經的出版社願意出版發行,但是江本勝是一個佛教徒,認識一些佛教界的老關係,所以他找了佛教界的網站幫助推銷和售賣。這本書後來進入中國內地,很快與內地的「偽科學界」發生共鳴。


日本偽科學界與內地偽科學界發生積極共鳴的,還有一個思維的「地震雲」學說。地震雲這個說法,最早起源於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曾經盛行過一段時間,但很快就失去了影響力。原因就是日本的科學界出面,公開的批判這一說法。可以說,在日本國,「地震雲」學說已經被否定否定掉了,只有寥寥無幾的日本「民科」還在堅持這個東西。比如,前奈良市市長鍵田忠三郎就是「地震雲」的極力鼓吹者。他自稱研究「地震雲」幾十載,還成功預報過幾次,但是他的說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認為他屬於典型的「馬後炮」,拿不出任何證明自己的客觀證據。無獨有偶,這個鍵田忠三郎據說也是一個佛教徒,耐人尋味。

鍵田忠三郎

「地震雲」在日本已經幾乎喪失了市場,但是自打傳播到了中國內地,還真有一些人深信不疑。我在80年代末期看過一篇很出名的長篇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其中就有眾多關於「地震雲」的記載。據書中描述,「地震雲」現象是被很多民間人士進行記錄和研究的。但那時是七八十年代,是一個人們的科學素養普遍還不是很高,怪力亂神、特異功能還很流行的時代,加上那年頭沒有普及網絡,信息閉塞,很多人無法查詢科學資料進行考證,對此只能採取半信半疑態度,所以「地震雲」學說可以苟延殘喘一陣子。但是時至今日,中國的科學界都是徹底的否認該偽科學學說的。

還有不少人把航跡雲當成地震雲

但民間還是有一部分人繼續迷信這一說法,對此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氣象學博士後李汀撰寫科普文章進行了很多批判和揭露,為此在網絡上與「民科」們爭論的異常激烈。

氣象學博士後李汀

但無論「地震雲」學說的支持者有多少,或者他們有多態度頑固,他們的這一行為,不過是民科妄想界與主流科學界的對抗,如同螳臂當車,永遠贏不了。就好比反生物基因人士別看他們人多勢眾、氣勢洶洶,但畢竟代表的是偽科學陣營,所以是贏不了的,一開始就註定要失敗。

所謂的「地震雲」

總而言之,科學界是早就拋棄了「地震雲」這一說法的,認為它就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理論。世界著名學術期刊《自然》《科學》也發表過文章,認為關於「地震雲」的研究既不夠嚴謹,也缺乏事實依據。地質學界著名科學家,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宇津德治、荻原尊禮等人更是明確表示,「&39;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偽科學學說,地球內部活動怎麼能通過天空反映出來呢?」


雲層是如何形成的,是早就有科學定論的。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它們混合組成漂浮聚合物,就是雲的形成。而地震是地球內部的地質運動,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了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這個振動的過程就是地震。雖然地震現象會釋放出一些地球內部的氣體,但是數量都微乎其微,具體成分也不過就是一些常見的烴類和非烴類氣體,這些東西是無法聚合成為雲層的。有些人喜歡胡亂的聯想,以為地球內部的運動可以間接的影響到大氣,這就是沒用任何依據的幼稚思維。

唐山地震遺址紀念館

而那些依據「地震雲」所謂的「成功預報」,更是無稽之談,根本站不住腳。

尋常的春透光高積雲也被誤以為是「地震雲」

「民間預報家」們說他們看見了「地震雲」,就推測出某處即將發生地震,但是學者們卻發現,第一,他們預報的地點位置偏離太遠。比如,「地震民科」王有義把他在石家莊發現的「地震雲」,對應發生在青海境內的地震,這一說法實在難以自圓其說;第二,據科學家統計,地球上每年大約發生至少500多萬次地震,平均下來每天就發生過接近兩萬次的地震。沒有地震的,除非是火星這樣內部冷卻死掉的行星。只不過絕大多數地震強度都比較弱,沒有被大眾所知曉。地球上地震的次數如此頻繁,「預報家」隨隨便便都可以成功預報幾個出來,所以他們的這些預報根本沒有說服力;第三,對所有的「地震雲」進行分析研究後發現,都不過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雲層,其形成在科學上皆有依據。甚至還有人把航跡雲當做是地震雲,鬧了大笑話。它們的形狀、顏色之所以看起來「千奇百怪」,只不過是人的心理造成的而已。


所以說,「地震雲學家」們的「預報」,都只不過是其在自說自話,完全拿不出真憑實據。


作者:懷疑探索者

相關焦點

  • 何謂「地震雲」,有什麼科學依據,真的能夠預報地震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曾經擔任過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他用觀測地震雲的方法來預報地震,堅持了30多年,自稱預報出了5次地震。這位曾經的市長沒有任何氣象學和地質學方面的專業背景,在全世界科學界對地震預報還在抓瞎之際,他能夠弄出來,真神了。
  • 何謂「地震雲」,有什麼科學依據,真的能夠預報地震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曾經擔任過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他用觀測地震雲的方法來預報地震,堅持了30多年,自稱預報出了5次地震。這位曾經的市長沒有任何氣象學和地質學方面的專業背景,在全世界科學界對地震預報還在抓瞎之際,他能夠弄出來,真神了。
  • 申城現「地震雲」? 其實是透光高積雲[圖]
    而在論壇上,網友「lidaishi」也以「上海出現地震雲」為主題發了一張攝於昨日16時16分的照片,而從這張照片中可以看到雲朵是一條一條平行,類似於被「一刀切」的感覺。記者獲悉,昨日多位網友在上海各區拍攝到疑似地震雲的照片。  對於這般奇特雲圖,網友則持正反兩面態度。一派網友稱上海上空的「地震雲」是地震震後形成的雲層。「本次地震雲規模主要來自東南方上海東南部,是臺灣。
  • 九寨溝地震前又現「地震雲」,你是不是差點就信了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截至8月9日凌晨5時00分,經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地震發生後,有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當天拍下的雲層,並稱這是「地震雲」。那麼,「地震雲」真的存在嗎?一切只是巧合還是有什麼科學依據?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 22.地震可以準確預報嗎
    22.地震可以準確預報嗎 人類記載地震現象已經好幾千年了,但直至20世紀初才對地震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科學家開始組建全球地震臺網,經過多年研究終於發現,全球地震主要分布在三大區城,即環太平洋地區、地中海一喜馬拉雅山以及大洋中脊。也就是說,地震大多發生在地球相鄰板塊的交界處。
  • 北京地震前有「地震雲」?「日暈」能預測地震?其實沒關聯
    5月26日,北京門頭溝區發生3.6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而此前北京曾出現過「放射雲」。5月19日,石家莊上空出現罕見的「日暈」,今日,西安天空又出現「日暈」。太陽周邊圍著一圈彩虹,色彩斑斕絢麗迷人。有傳言將氣象變化與地震關聯,稱「地震前天空中出現了『地震雲』」「日暈過後會有旱災、地震等災難」。
  • 科普:地震雲是什麼真的存在嗎?地震雲能否預測地震?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然而就在地震發生兩小時後,各地關於地震的謠言也紛紛在自媒體上發酵。  有網友將臺灣高雄地震圖片說成是九寨溝地震後景象。有細心網友辨認,圖中有多處繁體字,垮塌樓房系2010年臺灣高雄地震場景。
  • 北京發生3.6級地震是什麼原因,與地震雲有關嗎?
    作者:文/虞子期 5月以來,關於地震的發生可以說並不多,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和北京地震臺網震源機制解顯示,在北京時間2020年5月26日0時54分,北京門頭溝區發生了一次3.6級地震,震源深度18千米,這次地震的整體波及範圍還是有點廣,北京市除平谷區外,均有震感。
  •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地震一直是影響人類安全的一大自然災害,之所以我們對地震會如此的恐慌,是因為地震發生的頻率相對於其他的自然災害會更高一些,其次就是它不容易被預測到,就像是颱風,洪水,海嘯等等的發生,都可以被人類的設備所觀測到,地震則不同,通常在它到來前幾秒的時間,我們才發現原來是地震來了,在地震發生的過程中,山搖地動,心裡不免會有慌張的情緒,想要逃跑也會慌亂不已。
  • 地震分析預報專家揭秘遼寧大地上地震那些事兒
    瀋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專訪省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主任焦明若博士,揭秘遼寧大地上地震的那些事兒。  數據:百年間遼寧共發生40次中強地震  中強地震,指芮氏5級及以上的地震。從1900年至今的百餘年間,遼寧共發生過40次中強地震。
  • 烏魯木齊上空現魚鱗雲 網友說是地震前兆專家闢謠
    原標題:首府上空魚鱗雲 攪動微信朋友圈 核心提示:近日,烏魯木齊上空出現了魚鱗狀雲彩,有人將其與地震聯繫在一起。專家闢謠,這不過是秋冬常見的高積雲。 網友拍的魚鱗狀雲彩 近日,烏魯木齊上空出現了魚鱗狀雲彩,有人將其與地震聯繫在一起
  • 為什麼地震的地方容易下雨?天氣可以預報,地震能預測嗎?
    但是,這對於發生過地震的地方就有所不同了,雨水會導致泥土鬆懈(尤其是山地偏多的地方),而發生過較大地震的地方又本就容易發生泥石流,這對於被困的地下人員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風險因素。客觀而言,不管是地震,還是下雨,其實都不過是地球上在再常見不過的自然現象。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氣象預警和山洪地質災害的預警預報很重要。對於難以避免的次生災害,可以及時疏散轉移人群,加固山體和房屋。」張曉東說。           就此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張芳華表示,地震發生後,對救援工作產生不利的天氣因素有降水量、溫度等多個方面。當出現降水天氣,不僅為缺少帳篷等物資的群眾帶來不便,而且會造成路面泥濘,對交通產生影響。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 地光……這個可以有,地震雲……這個真沒有
    一般把地震發生時,受震動波及之區域上空所出現的光稱為地光。我國遠在公元293年成都地震時就有地光的記載,更早尚可追溯到公元前25年,有山東山陽「火生石中」的記載。2017年9月8日墨西哥南部發生8.2級地震後,墨西哥城上空驚現藍綠色交織的神秘光。而拍攝的關於神秘光的視頻剪輯讓許多網友驚呆了,諸如「就像一道北極光」、「這是外星人領袖來了」的評論很多。
  • 廈門昨驚現「地震雲」? 專家:透光高積雲和地震無關
    「地震雲」出現了?昨日下午,魚鱗一般排鋪有致的雲層出現在鷺島的天穹,在夕陽的映照下透出金光,格外靚麗。恰好昨日中午,臺灣臺東縣附近海域發生了3.9級的地震,於是就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稱廈門出現了「地震雲」。
  • 地震前天空會形成「地震雲」?磁鐵可以預測地震?
    12日清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突發5.1級地震,隨後,再次發生2.2級地震、2.0級地震。圖片來源:中國地震臺網微博如何科學預測地震的來臨,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是從古至今人們一直渴望解開的謎題,伴隨著謎題產生的還有數不盡的網絡謠言
  • 烏魯木齊上空現條狀雲 專家否認地震雲
    天空中出現大片條狀雲塊,酷似西瓜皮的紋路。13日晚,新疆網胡楊林網友將一組雲層照片傳到網上,稱是13日20時許在烏魯木齊拍攝的。而部分網友認為這種雲層為「地震雲」。 13日20時許,烏魯木齊上空出現罕見的條狀雲塊,整體呈東西走向,持續半小時左右後逐漸消散 天空中出現大片條狀雲塊
  • 為什麼湖北孝感等地震通報永遠是發生地震之後?地震預報與預警的區別
    但是人們往往把預報和預警弄混了,現階段的所有地震預報基本都是假的,就算真的有地震預報,大部分也是個例,基本無法做到重複。 地震造成的地裂、滑坡等傷害 另外,根據時間的不同,我們可以將地震預報分為5 個類別——
  • 昨晚刷屏的「棉花糖雲」 中國地震臺網給出答案……
    但也有朋友擔心這會不會是傳說中的地震雲,難道是要地震?說的人多了,難免讓人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可是這說法真的科學嗎?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官方公眾號,科普中國的消息:地震雲並不存在!也沒有什麼雲能預報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