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地震雲」,有什麼科學依據,真的能夠預報地震嗎?

2020-09-03 時空通訊

地震雲的存在有人信,有人不信,但說到科學依據,乾脆點說就是兩個字:沒有。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番。

地震雲的說法古已有之。

這不怪古人,因為地震實在可怕,人們總想找到一種方法來預報,這樣就能夠早些規避,減少些傷亡損失。抬頭看看天上的雲彩,就能夠知道會不會地震,如果這種方法能行,那該是多麼簡單便利的事情啊。於從古到今都有那麼一些人在揣測這個事情,尤以中國人和日本人為甚。現將一些中國記載摘錄如下:

1624年,明天啟年間,義大利傳教士龍華明和高一志呈送給太宰崧毓的《地震解》一書曰:「晝中或日落後,天際晴朗,而有雲細如一線甚長,震兆也」;1680年9月9日雲南楚雄6.5級地震前「自西北起,黑霧彌天」;1815年10月23日山西平陸6.7級地震前「西南天大赤……夜有彤雲」;1935年,寧夏隆德縣《重修隆德縣誌》曰:「忽見黑雲如縷,宛如長蛇,橫亙空際,久而不散,勢必地震」;1936年甘肅天水:「是日天空布滿積雲,下午一時許聚起大地震」;1941年5月5日,黑龍江綏化6級地震前:「偽縣府庶務科長看見,在西北天空中有如煙雲的三系,其間帶有黃色而明亮」。

觀雲測震,出發點是好的,但不遵從科學方法的結果就是瞎扯淡。古人那時還沒有現代科學,說說也就罷了,但到了現代科學已經為人類文明帶來足夠的好處,但還有些人完全不尊重科學,就有些令人費解了。

將所謂「地震雲」的民間說法率先發展成為「學說」的是日本。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曾經擔任過奈良市市長的鍵田忠三郎,他用觀測地震雲的方法來預報地震,堅持了30多年,自稱預報出了5次地震。這位曾經的市長沒有任何氣象學和地質學方面的專業背景,在全世界科學界對地震預報還在抓瞎之際,他能夠弄出來,真神了。

但請大家注意,他的所謂「預報」只是「自稱」,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他的說法,也沒有任何人或者機構證明由於他預報出地震而採取過規避措施,減少過什麼傷亡損失。日本地震預知聯絡委員會是日本研究地震的最高機構,那裡的專家在氣象廳於1978年3月召開的例會上指出:「奈良市長鍵田看雲預報地震的方法是無稽之談」,「這種不科學的情報只會擾亂人心,引起社會上的混亂」。日本所有的地震學者對這種方法都持否定態度,由此鍵田的說法在日本失去了官方和科學市場。

但這個被日本科學拋棄的垃圾,卻「轉運」到了中國。

鍵田忠三郎與日本九州大學的真鍋大覺,會同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呂大炯,合寫了《地震雲》一書,於1981年在中國出版,這個「真鍋」就把「地震雲」之「鍋」甩到了中國,由此掀起了中國「地震雲」的黃金高潮期。

我們想想那時候有一位中國神級科學大師正在鼓吹氣功和特異功能,攪得整個大地烏煙瘴氣,就明白了,這個時候出了這樣一本把非科學奉為科學經典的書,一點也不奇怪。1979年12月,「地震雲」的提出者、原奈良市市長鍵田忠三郎受邀訪華,接待他們一行的是國家級高官和學術界泰鬥,在歡迎會上,他們對鍵田的「地震雲」大加讚賞,因此由鍵田、真鍋、呂大炯合著的《地震雲》一書不但在中國堂而皇之貼上了「科學」標籤,這種在日本只停留在民間傳聞的東西,還一腳踏入了中國科學界,變得神聖起來。甚至一度脫離了學術爭論的範疇,而貼上了政治站隊的標籤。

就連中國地震的最高權威機構國家地震局,也迫於壓力,不得不於1980年5月召開了一次「『地震雲』專題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國家地震局、中央氣象局、中國科學院等23個單位46名學者。但會議最終並沒有達成原先的意圖~極少數人想把「地震雲」作為預報手段全民推廣,這個提議遭到絕大多數學者的反對。

科學界反對「地震雲」預報地震的鬥爭。

中國地震和氣象學界反對「地震雲」的聲音,以在世界著名的《自然雜誌》上刊出《「地震雲」辨》《「地震雲」辨》的文章形式反映出來。文章指出,呂大炯等人關於「地震雲」的描述,完全不能成立,其成因沒有令人信服的論點,不能作為地震預報的依據。學者們還組織了一次重大反擊是1981年5~6月間,由地震局邀請日本地震學會代表團一行11人來中國作學術訪問,期間討論了「地震雲」問題。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宇津德治、荻原尊禮等明確表示,地震雲「是沒有任何根據的瞎說,地球內部活動怎麼能通過天空反映出來呢?」「現在美國、中國、日本都有那麼一些人在進行聯絡,想搞點名堂,那是無稽之談。」

這樣,中國地震學界的壓力才略為減輕了些,但已經掀起的「地震雲」熱,在學術界和民間還是潮起潮湧了好一陣子,一些高官為呂大炯等撰寫的「地震雲」相關文章書籍大加讚揚,有的還為其作序。這類鬧劇至今餘波未盡,還有不少市場。這與國人整體科學素養現狀和某些媒體的亂象有關,科學與非科學和反科學偽科學的鬥爭將長期存在。

這就是「地震雲」的前世今生,信不信由你,反正迄今沒有一例真正的靠所謂「地震雲」「預報」,逃脫地震損害的證據。

「地震雲」到底是一些什麼雲?

其實所謂的「地震雲」都是一些很普通的雲,只不過有時候形狀或色彩怪異些,容易引起人們聯想罷了。地震學家和氣象學家們認為,那些發布的所謂「地震雲」,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存在,無外乎都是一些高積雲、各種層積雲、各種捲雲、各種捲積雲等等,都有氣象學的成因,與地震毫無關聯。每次地震之前,所出現的雲並不一樣,地震發自地層深處的板塊運動,與高空氣象沒有必然關聯。

世界上不同地方每天都有不同的雲彩,同樣每天都在發生地震。那些提出「地震雲」預測地震的人們,大都是張冠李戴牽強附會。他們發現一朵奇怪的雲,就預測地震,結果果然在數百甚至數千公裡的地方發生了地震,就說是預報成功了。如呂大炯在答辯《自然雜誌》中國學者的《「地震雲」辨》時,就把出現在北京密雲水庫的所謂「地震雲」,對應發生在2600公裡之外的日本小笠原群島地震,但無法自圓其說。

其實地震學家們指出,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地震,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發生地震500多萬次,每天都發生上萬次。即便剔除掉5級以下的小地震,≥5級地震每年也發生有1000次以上,每天都有兩三次。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抬頭看天,然後冥想一番,說:經過風水分析,今天世界上會發生5級地震,保準一掐一個準。

還有人有「事後諸葛亮」情結。

這些人生活中也常有這種情結,同樣也帶到「地震雲」中來。一般表現為地震後的回憶,認為地震前好像有某種怪雲出現,就是地震的先兆,只要以後看到這種雲,就可以預測地震。其實這種怪雲天天都在世界各地發生,只是沒發生地震就忽略了,而發生地震就聯繫起來了。看到了1千次怪雲,有一次正好地震了,就說這是「地震雲」。

有這種情節的人在生活中也常常這樣,如遇到某種天災人禍,就老喜歡尋找事前異象,認為早有預兆,還找出某人出事前言談舉止來說明。實際上這種「預兆」天天都在眼皮底下發生著,只不過沒什麼事,就忽略掉了,一發生大事,就刻意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異象」連在一起了。有這種情結的人可能生活了一輩子,自以為聰明,可是就一世也沒學到乖,沒有一次能夠注意到「預兆」而規避某件不好的事情,其實就是科學素養缺失,活得很累很磨嘰窩囊。

因此願意相信「地震雲」還是相信科學,就由大家自取了。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何謂「地震雲」,有什麼科學依據,真的能夠預報地震嗎?
    地震雲的存在有人信,有人不信,但說到科學依據,乾脆地說就是兩個字:沒有。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番。地震雲的說法古已有之。這不怪古人,因為地震實在可怕,人們總想找到一種方法來預報,這樣就能夠早些規避,減少些傷亡損失。抬頭看看天上的雲彩,就能夠知道會不會地震,如果這種方法能行,那該是多麼簡單便利的事情啊。
  •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
    「地震雲」是什麼?真的能預測地震嗎?是否有科學依據?古人們也時常遭受地震的困惑,他們就想,是否可以找到一種預報的方式來規避地震所帶來的傷亡損失呢?在古書當中有這樣的記載,他們通過看雲朵的方式來預測地震的到來,通過雲來觀測地震,看似非常神奇,但這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在古時候沒有現代科學做支撐,我們也只能聽聽罷了,那麼在現代科學當中,我們是以什麼來觀測地震的呢?地震雲是否真的存在呢?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並沒有可以提前預測地震的雲,目前尚無準確定義。同時我們雖然說在部分時候被解釋為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部分時段也不被氣象專業或地質專業所認可,壓根就是「無中生有」的一個事情。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很明顯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如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證明的。
  • 「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地震到底能不能預測?
    地震雲通常情況之下,也是在我們生活之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至於地震之前為何出現這情況,其實這是大家心理上的一種說明。地震雲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很明顯這個問題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壓根就沒有科學依據,也是如今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可以證明的。包括在我國四川九寨溝出現一次地震的時候,朋友圈源源不斷地湧出一批「事後諸葛亮」們,聲稱各地民眾碰巧拍攝到的「放射雲」「排骨雲」「魚鱗雲」就是能夠預測地震的「地震雲」。那麼,「地震雲」真的存在嗎?很明顯也只是弄虛作假,根本沒有的事情。
  • 揭秘地震雲,雲層可以預報地震嗎?
    日本的地質和工程力學類學科是全世界最強的,他們到了什麼先進程度呢?比如說一處懸崖,上面有一塊搖搖欲墜的大石頭,日本的科學家就可以用力學知識計算出它在什麼時間滾下來。我在80年代末期看過一篇很出名的長篇報告文學《唐山大地震》,其中就有眾多關於「地震雲」的記載。據書中描述,「地震雲」現象是被很多民間人士進行記錄和研究的。但那時是七八十年代,是一個人們的科學素養普遍還不是很高,怪力亂神、特異功能還很流行的時代,加上那年頭沒有普及網絡,信息閉塞,很多人無法查詢科學資料進行考證,對此只能採取半信半疑態度,所以「地震雲」學說可以苟延殘喘一陣子。
  • 科普:地震雲是什麼真的存在嗎?地震雲能否預測地震?
    央視網消息(記者 王甲鑄)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災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然而就在地震發生兩小時後,各地關於地震的謠言也紛紛在自媒體上發酵。  有網友將臺灣高雄地震圖片說成是九寨溝地震後景象。有細心網友辨認,圖中有多處繁體字,垮塌樓房系2010年臺灣高雄地震場景。
  • 九寨溝地震前又現「地震雲」,你是不是差點就信了
    【8月8日晚,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截至8月9日凌晨5時00分,經初步核查,地震已造成9人死亡、164人受傷。地震發生後,有網友紛紛曬出自己當天拍下的雲層,並稱這是「地震雲」。那麼,「地震雲」真的存在嗎?一切只是巧合還是有什麼科學依據?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對此深信不疑?】
  • 地震和雲真的有關係嗎?
    因為我昨天的預報錯了。言之鑿鑿的跟大家說今天以陰天為主,結果。。雖然從事天氣預報工作都三年了,我卻依舊沒能習慣預報出錯的結果。自責和愧疚像兩塊巴掌,在我的臉上打的啪啪作響。算了,說這麼多有什麼用呢。反正預報這種事情,對了9次也不如錯了1次讓人印象深刻。還好,昨天的預報閱讀量並不怎麼高。
  • 真的有所謂「地震雲」嗎?不存在!
    微博闢謠 北京地震 【真的有所謂「地震雲」嗎?不存在!】地震前天空中會形成預測地震的「地震雲」?事實上根本不存在「地震雲」,「地震雲學說」從未被主流科學界接納。看似怪異的「放射雲」「魚鱗雲」等都只是幾種常見的雲彩,在氣象學上都有合理的科學解釋。北京地震局回應門頭溝地震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地震,為什麼不能提前預報?近期地震很頻繁?真相在這裡!
    目前,網上流傳著一些對「地震雲」的說法,地震和雲到底有沒有關係,「地震雲」是否真的存在?「目前並沒有發現地震和雲之間有聯繫的理論和依據,大家利用雲來預測地震是否發生非常不科學。」
  • 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有什麼用?
    令人無可奈何的是,我們並不能夠像預報天氣那樣,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即使是在理論層面,目前也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預測地震的發生。難道我們就真的對地震束手無策了嗎?也不盡然,雖然地震無法預報,但卻可以預警。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義卻截然不同。
  • 【科學松鼠會】地震雲,事後之明?
    我國疆土廣闊,位於多板塊交界處,是地震災害非常嚴重的國家。除了「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這樣巨大的災害以外,大大小小的地震也時有發生。國家地震局統計,2008年全國5級以上地震發生了88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板塊活躍地區如臺灣省和四川省。
  • 全世界地震預報水平都一樣低 地震預測很難
    人物周刊:有報導稱地震前綿竹、杭州等地出現蟾蜍大規模遷移的現象,而此前民間也有人說看到大片地震雲,預測近期有地震。這些現象,是不是地震徵兆 ?  陳運泰:這有可能,但也很難說。其實這種事以前也發生過,在松潘、平武等很多地方的地震之前都出現了成千上萬隻蟾蜍通過公路的現象。
  • 地震預報那些事兒︱我國的地震預報
    1966年3月8日至3月22日,河北省邢臺先後發生6.8級和7.2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周恩來總理三次視察地震災區,並向科學工作者發出了「希望在你們這一代解決地震預報問題」的號召。全國約有54個科研單位,2600餘名科技人員來到邢臺震區,利用各自的學科優勢,在尚無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開展地震預報探索。
  • 申城現「地震雲」? 其實是透光高積雲[圖]
    東方網10月15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上海上空出現很明顯的地震雲,是什麼情況?」昨天16時24分,網友「陳又YOYO」在微博上發布了攝於高架路上空的照片。記者獲悉,昨日有多位網友在上海各區拍攝到疑似地震雲的照片。綜合網友照片分析,上海氣象局解釋這是透光高積雲,而地震專家則聲稱,地震雲這一命名本身就缺乏科學依據。
  • 地震臺網中心蔣海昆:攀登地震預報科學高峰
    大膽探索,開拓創新奮鬥在地震預報崗位一線 面對地震預報科學新的機遇和挑戰,預報部一直堅持奮戰在地震預報第一線,在繼承中創新,大膽探索、堅守奉獻。年度地震趨勢及危險區判定結論對指導地方政府做好大震應對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是地震系統部署年度震情跟蹤、強化地震監測預報的最主要依據,是進一步開展地震短期及短臨預測的科學基礎和必要前提。要做好危險區的判定工作,就意味著要充分利用多學科、多手段、多方法的觀測資料,深入透徹分析每項異常,因為一項異常的認可與否常常關係到對一個地區發震緊迫性的判斷。
  • 這是地震的前兆嗎?專家:到時候就知道
    地球上最複雜的系統是什麼?有人說是航母,有人說是空間站,有人說是防空系統,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系統真的很複雜,但是要說最複雜的系統,還是自然生態系統,能與之媲美的,只有人體生命系統。大自然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其複雜程度根本不是人類能夠想像的。
  • 全國多地出現「地震雲」,是地震預兆?專家:不能作為地震預判依據
    昨晚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昨天上午,有網友在西安、鄭州等地拍到放射狀、肋骨狀的雲,並發在微信朋友圈中。與圖片一同發布的文字稱:「今早天邊忽現奇異景象,放射雲,恐有不祥之兆,搜索百度,得知或為地震前兆,親友需警惕」。地震發生後,不少人把不同地區拍攝到的「地震雲」與地震聯繫到一起。
  • 「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有什麼不同?
    「地震預警」不是「地震預報」!雖然它倆只是一字之差,但兩個概念不能再混淆了! 「地震預警」是指在破壞性地震發生以後,在某些區域可以利用「電磁波」搶在「地震波」之前發出避險警報信息,以減小相關預警區域的災害損失。 「地震預報」是對尚未發生的地震事件進行科學預測,根據相關法規發布可能發生地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等信息。
  • 地震是怎麼測的?--侯風地動儀能預報地震是真的嗎
    ,自古就有觀天測地,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測地的國家。經常有人在網上說,現在還不如古代人,你看候風地動儀就能預報地震,這是真的嗎? 公元132年,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器——侯風地動儀,並在實際中得到了驗證。遺憾的是,地動儀實物和圖樣失傳,只留下了文字記載,實物逐漸成為了千古之謎。關於張衡地動儀的記載,見於《續漢書》(司馬彪)、《後漢紀》(袁宏)、《後漢書》(範曄)三部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