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丨2010太空漫遊(摸到了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

2021-03-01 文友書店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書是科幻小說之王阿瑟·克拉克的作品——《2010太空漫遊》。

這部作品是阿瑟·克拉克被公認的至高傑作!被譽為「摸到了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

阿瑟·克拉克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太空預言家,阿瑟·克拉克與阿西莫夫(代表作:銀河帝國)、海因萊因(代表作:雙星)一起並稱為「20世紀科幻三巨頭」,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2010:太空漫遊》是克拉克永恆的科幻經典「太空漫遊」四部曲第二部。1982年出版後,獲得雨果獎科幻小說提名;1984年,被好萊塢改編成電影,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五項提名,並榮獲雨果獎戲劇表現獎。

人類對太空的想像,到《2001:太空漫遊》為止。

一塊跨越300萬年歷史的神秘石板,從300萬年前促使猿人向人類進化,到現在指引人類駛向太空的更深處。

木星任務失敗9年後,發現號飛船即將墜毀於木衛一。為挽救發現號上重要的數據資料,美俄雙方達成合作,由弗洛伊德博士帶隊,前往木星救援。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個更大的謎團和兇險。

 

一直停留在木星上的神秘石板究竟有何目的,人類文明究竟是不是太陽系的主宰?在《2010:太空漫遊》裡,阿瑟·克拉克將他恢宏的構想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閱讀熱線:0538-3333303

朗誦:笑菲,電視臺節目編導,製片人,音頻節目主播。用心誦讀美文,用聲音傳替真情。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文字由文友書店整理髮布。

- END- 

在看的人都好看,記得點擊「在看」哦

相關焦點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這部被認為直接影響了人類登月的作品,被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大為讚賞:「《2001:太空漫遊》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據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書迷。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人類探索太空。
  • 《2001太空漫遊》——宇宙的想像力
    文藝作品,很多時候見仁見智,似乎很難有一個評判的儀軌,不過,好與壞終究還是有一定的標準的,對於電影來講,庫布裡克的《2001太空漫遊》不管從思想的深度和攝影的技術,都堪稱經典,應該是沒有什麼疑問的。《2001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奇出生在紐約,那裡的高樓大廈透出的萬家燈火,足以讓人忘卻頭頂的星空,可他,敏銳地從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轉頭開始沉思宇宙,為愛好科幻的觀眾想像出一部奇幻、神秘、妙不可言的電影。他對於無窮宇宙的想像力遠遠超過了躺在草地上仰視燦爛星空的想像。
  • 超新星誕生,也許是「人為」-2010 太空漫遊
    太空中的一切早已超越了人類的認知,宇宙飛船、外向生物、遠古文明,星球誕生……你親眼所見,卻永遠不知道它意味著什麼,將要帶來怎樣的變化。人類的求知慾激勵著我們前行,在宇宙中發生的一切也見證了人類的渺小與無知。2010講了什麼?
  • 實體書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
  • 福利放送室|90%人都看不懂的《2001:太空漫遊》,奧秘原來都在原著裡!
    而整個《太空漫遊四部曲》時間跨度甚至到了未來的3001年,甚至是20001年!電影裡,庫布裡克只是通過幾個意象化的片段表現人類起源,但在小說裡,克拉克就詳盡很多。比如乾旱大地上,被一群動物包圍的猿人究竟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 《2010漫遊太空》,沒有庫布裡克,卻仍然堪稱科幻佳作
    長久以來,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科幻片《2001漫遊太空》,就以立意宏大,同時又晦澀難解而被奉為影史上排位第一的科幻神作。雖然影片拍攝於1968年,距離現在已經是半個世紀之前,然而影片前衛的服裝和嚴謹的制景,尤其是從宏觀宇宙的角度來解讀地球人類的文明,加之影片採用理查.施特勞斯大氣磅礴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日出」一章作為配樂主旋律,使得影片無論從題材,拍攝,配樂等各個方面,都讓後來的科幻片難以超越。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月球之旅:生命進化的訴求白駒過隙,漫長的人類進化彈指即逝,正如影片中猿人心智初開後拋出骨棒化為太空飛船般蒙太奇式樣的承接呼應。宇宙飛船,空間站,視頻通話和語音識別等當時天馬行空想像力的發明悉數登場,令人嘆為觀止。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2001:太空漫遊》裡的確出現了很多超前的概念。比如:視頻電話、空間站中利用自身旋轉的離心力來模擬重力、太空餐的特點以及太空廁所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概念毋庸置疑是超前的,但對我沒有那麼大的震撼。對我產生1震撼的是這樣一種展望:人類以後器官會被機器所取代,當最後機器完全肉體時,我們便可以不再依靠宇宙飛船來遨遊宇宙,甚至到最後,我們可以蛻去肉體,以電磁的形式永生。這種想像衝擊了我。
  • 確認過眼神 這部《2001:太空漫遊》是最值得收藏的版本
    艾薩克·阿西莫夫是提出「機器人學三大定律」的「神一樣的人」,《銀河帝國》系列作者;阿瑟·克拉克是偷了上帝劇本,想像力無法無天的太空預言家,《太空漫遊》系列作者;羅伯特·海因萊因是「高達之父」、「星際爭霸之父」……《雙星》《時間足夠你愛》作者。三位粉絲能繞地球一圈,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要奉為座上賓的泰山北鬥,肩扛科幻黃金年代。
  • 劉慈欣說:我所有作品 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1969年7月,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登上月球。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乃至整個美國航空航天局都是《2001:太空漫遊》一書的鐵桿書迷。儘管在此後近50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人類的想像力到它為止?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小說版《2001:太空漫遊》更是紅到發紫,出版之初就以最快速度橫掃所有科幻榜單。被《紐約時報》稱為「科幻小說的裡程碑」,幾乎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2001:太空漫遊》!導演過《銀翼殺手》《異形》的雷德利·斯科特說:《2001:太空漫遊》之後,科幻小說已死。
  • 從拋起的骨頭到太空的宇航器,《2001太空漫遊》篇章二:月球之旅
    今天我們接著來解讀這部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的第二個篇章: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上期我們了解了《2001太空漫遊》的開篇章,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隨便讀讀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了解天文學,從這本《DK天文大百科》開始丨蝌學薦書
    《DK天文大百科》,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DK天文大百科》目錄書中通過生動的講解,珍貴的資料,精確的圖表和1300多幅專業機構提供的寶貴圖片和照片,帶你暢遊天文世界。多幅跨頁高清大圖,展現太空之美,讓你仿佛親臨浩瀚的宇宙。《DK天文大百科》內頁你知道人類探索宇宙的徵途是從哪裡開始的嗎?
  • 電影娛樂:《2001:太空漫遊》: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
    《2001:太空漫遊》影評:電影與小說同看樂趣無窮從小就喜歡看《黑客帝國》,有一天偶然看到《2001:太空漫遊》的推薦,看完之後很是莫名其妙,雖然看不懂但是依然覺得很震撼。在整部電影中最隱晦的莫過於最後一幕,戴維的經歷和星孩(書中稱為星童)的凝視。電影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就是指導《閃靈》的那個)和小說作者亞瑟·克拉克兩位大神共同創作而成的傳世佳作,而克拉克的書籍《2001:太空漫遊》更是殿堂級神作。
  •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下周圖書  不能親自到太空遨遊  那就看看科幻小說《太空漫遊》  主播記者 黃 鶯    嫦娥奔月工程註定是2007年的大事件。最近,大家都在熱議嫦娥奔月工程怎樣在春晚中體現的問題。世紀文景公司趁機推出的一套《太空漫遊》四部曲也算應時。
  • 薦書|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薦書 | 下裡巴蟲:iPhone時代的昆蟲記 2021-01-07 2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84年科幻片《2010太空漫遊》現08年北京奧運會海報
    這條微博顯示,拍攝於1984年的科幻片《2010太空漫遊》中竟然出現了印有08年北京奧運會字樣的海報。海報主體是一個正在跨欄的男運動員,而北京奧運會上,剛剛在上屆雅典奧運會中打破110米欄世界記錄的劉翔,因右腳跟腱傷復發中途退出比賽,也成為當時最大的遺憾。如此驚人的「預言」驚呆了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稱不敢相信。
  • 江曉原評《太空漫遊》四部曲:一個舊傳統的絕響
    「太空漫遊」四部曲-2001-封面  「太空漫遊」四部曲-2010-封面  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當然是小說《2001太空漫遊》(2001: Space Odyssey,1968),以及另外三部一直寫到1997年才結束的續篇《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他自己認為不是續篇,而是「變奏」)。但這四部《太空漫遊》的名聲,很大程度上是拜庫布裡克導演的同名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遊》之賜。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上世紀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隨著人類進入外太空和實現登月等重大科技進展,世界影壇上掀起了一輪太空科幻電影的新高潮。而《2001太空漫遊》作為20世紀最經典的科幻片之首,給後世的很多作品以啟示,如史匹柏和喬治·盧卡斯,他們執導的《第三類接觸》和《星球大戰》系列就深受《2001太空漫遊》的影響。而像《機器人總動員》乾脆直接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