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點點滴滴幫扶情丨納雍縣左鳩戛鄉黨委副書記、市...

2021-01-10 天眼新聞

我叫秦小尋,老家在赫章,2014年3月,掛職任納雍縣左鳩戛鄉黨委副書記、市政協派駐興文村第一書記。

我剛到興文村,第一件事就是拿著貧困戶名冊,挨家挨戶走訪,了解其致貧原因、家庭成員組成、生產生活情況,歸類存檔,有針對性地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一次,去興文村向家寨走訪的路上,剛剛下過雨,泥濘的土路剛剛走完,又是古老到不知何時修建的石板路,邊上就是懸崖,每走一步都得小心翼翼,還是不小心摔倒,趕緊抓住旁邊的紅刺樹,手掌裡全是刺,但還是忍著疼繼續前行。等到了向家寨的村民家,她說:「秦書記,我還以為你不來了。」我說:「說好要來,就一定要來。」

秦小尋走訪貧困戶

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是關鍵。如何選準產業、如何發動群眾、如何產銷對接、如何落實利益聯結等等一系列問題擺在前面。興文村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經多方研判,我們種植了刺梨550畝;建成了綠殼蛋雞養殖場,綠殼雞蛋已上市銷售;種植茶葉2000餘畝,茶葉育苗基地也陸續建成投入使用;依託左鳩戛鄉拖歪村特有的馬血泥資源,大力發展種植原生態無汙染的拖歪貢米,目前已初具規模並對外銷售。

秦小尋和群眾清掃道路沿岸的垃圾

興文村陳朝英老人,雙目失明,無兒無女,生活全靠侄兒照顧,我從畢節回去總要帶點東西去看望老人;先鋒村困境兒童李煥明三兄妹,父親去世,母親失蹤,我會同鄉領導先後五次走訪看望,動員鼓勵孩子們堅持讀書;納雍縣醫院結對幫扶的四個村實施貧困戶全免費就醫幫扶政策,有兩個村未納入,我積極協調縣醫院,最終爭取將全鄉貧困戶納入縣醫院全免費就醫範圍,極大減輕了貧困群眾的醫療負擔……

通訊員 龍箋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周恩宇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單車少年」丨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駐...
    我叫蓋家春,2015年11月參加工作,2017年9月入黨。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在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化起鎮大山村任駐村幹部,2020年2月到桂果鎮工作。期間,我和貧困戶之間有過爭執,有過爭吵,但我們都沒有放棄彼此,那份情更濃,那份愛更深。
  • 「我的扶貧故事」高山上的外來「女婿 」丨納雍縣昆寨鄉永久村...
    我叫肖榮倫,2016年2月,納雍縣招聘脫貧攻堅「扶貧特崗」,已在蘇州外資企業從事安全工作近十年的我,報名參加這次招考。當時同事們不理解,還勸我:「外面多好,你回那窮鄉僻壤幹嘛?」但正因為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再想想家鄉的貧窮,我還是選擇投身到家鄉的脫貧攻堅戰中。
  • 「我的扶貧故事」恰如桂花吐清香丨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
    我叫李江,是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一走進大山鎮政府院壩,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每到秋季,星星點點的金黃小花擠滿枝頭,盈盈香氣,飛舞跳躍,飄進了家家戶戶,沁人心脾。屈指一數,我已被這花香薰陶8個年頭了。
  •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
    「我的扶貧故事」理論聯繫實踐,將論文寫在養殖場裡丨貴州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楊明舉2020-11-13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天眼新聞        瀏覽量: 986次 我要評論 我叫楊明舉,2018年1月,我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到施秉縣開展科技服務,三年來,作為一名基層科技工作者,我不斷探索符合現代農業產業的研究目標和科研發展方向,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 「我的扶貧故事」卯足幹勁,高質量打贏收官戰丨黎平縣巖洞鎮黨委副...
    我叫歐孔高,是脫貧攻堅戰線上的一名新兵,2019年11月19日,受組織安排,調任到巖洞鎮任黨委副書記,報導第一天,就一頭扎進幫扶貧困村——新洞村。從此,新洞村就成了我的家。雖有8年的機關工作經歷,但基層工作經驗缺乏,如何做好群眾工作是我面臨的問題,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是我面臨的最重要的任務。
  • ...兩袖清風為農民丨納雍縣居仁街道扶貧工作站工作人員劉春健
    我叫劉春健。2016年,納雍縣招聘第一批扶貧特崗,我通過考試進入居仁街道辦事處扶貧工作站工作。2016年8月,全縣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名單下來,我認領了糯克社區的3戶貧困戶,楊春華家是其中1戶。作為幫扶幹部,我按時走訪貧困戶,查看貧困戶家庭情況、經濟來源、了解致貧原因。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幫扶對象的生活好起來是有意義的事情丨水城縣...
    我叫楊雯,生於1980年,2013年到坪寨鄉工作,現在是坪寨鄉退役軍人事務站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坪寨鄉播落村小屯組的包組人員。回想起我的扶貧故事,心中感慨萬千,五味雜陳。剛到坪寨鄉工作時,這裡路不通、電不通、水不通,對工作造成很大的阻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同前行丨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幫扶幹部...
    海星村位於安龍縣灑雨鎮政府駐地西面,距鎮中心4公裡,是全縣扶貧攻堅特困片區。我叫陳清祿,根據組織安排,我於2018年9月到安龍縣灑雨鎮海星村進行扶貧幫扶工作。陳清祿(右二)與幹部們交流進村後我第一時間來到村委會,詳細了解我的包保戶的基本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幫扶,就會得到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丨興義市...
    2020年4月2日,根據安排,我到興義市南盤江鎮梅家灣村接任第一書記,開啟了我的駐村扶貧之路。駐村扶貧是一項非常辛苦的工作,除了滿腔熱情,更要有吃苦奉獻的精神。為了全面掌握情況,我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入戶走訪,掌握村情民意。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跑遍9個村寨,走訪群眾230餘人,問人口、問收入、問困難,並將每戶的就業、生產、生活情況記錄在筆記本上。在透風漏雨整改工作中,我和指揮所的同事到二手市場淘門窗送到農戶家,親自動手安裝,還幫助群眾挖廁所、接水管、裝櫥。
  • 2019年度省內對口幫扶先進集體和個人,綜合幫扶優秀隊員、優秀第一...
    2019年度省內對口幫扶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以及涼山州綜合幫扶工作隊優秀隊員優秀第一書記、一線優秀扶貧幹部擬表揚對象名單  一、省內對口幫扶先進集體  (一)市、縣(市、區)直部門,鄉鎮(街道)、村(社區)  樂山市沙灣區委組織部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肩 共創美好丨劍河縣太擁鎮烏連村第一書記...
    因此,我帶著駐村工作隊員進村逐戶了解致貧原因及發展意願。龍登斌走訪村民針對人多地少,勞動力較弱,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我們廣泛徵求意見,及時研討擬定幫扶措施,以真蹲實做,真情實意幫扶,按照制定的計劃逐項開展,2017年10月通村公路和村寨串戶路全部硬化完畢。改變了過去肩挑背馱的歷史。
  • 「我的扶貧故事」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擦亮青春底色丨鳳岡縣蜂巖鎮...
    我不會在手機上操作,我把錢給你,你給我交一下吧。」「要得,孃,交了我把支付截圖給你。」今年是我的結對幫扶對象連續第三年把錢給我,由我來給她家繳納合作醫療,這份信任讓我心裡暖暖的。我叫雷智超,2018年10月,我成為了鳳岡縣蜂巖鎮巡檢村的一名脫貧攻堅戰士,在這樣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逐漸成長、成熟起來。
  • 「我的扶貧故事」難忘的師生「奇緣」|鐘山區第三實驗小學教師曾莉
    劉世先所說的「娃兒們的姑姑」就是我。我叫曾莉,是鐘山區第三實驗小學的一名教師。給劉世先當「家庭教師」,是我這幾年的使命和擔當。   劉世先家與我的「奇緣」,得從2017年說起。這一年,作為貧困戶的劉世先家,成為了我的幫扶對象。從懵懂青澀的少年到意氣風發的青年,在扶貧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與貧困戶的相互「幫扶」見證了曾莉的成長,角色的轉變也見證了曾莉與劉世先家不解的師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只為夢成真丨六枝特區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
    我是劉幫虎,苗族,2013年11月來到六枝特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工作。2015年3月,被派駐月亮河鄉六堡村扶貧。由於六堡村地處邊遠,老百姓發展觀念相對滯後,我經常深入貧困戶家裡交心談心,給老百姓理清發展思路,宣傳黨的惠民政策,以及精準扶貧的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及相關精神。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他鄉當故鄉 他鄉待我如閨女丨劍河縣觀麼鎮...
    為此,我暗下決心,要把這裡當故鄉一樣來熱愛和付出。我把村莊圖作為電腦桌面,貼在辦公室和床頭,並一戶戶走訪,生怕漏掉一戶一人。我分類建立了村情民意臺帳,和村「兩委」一起找鎮政府、找幫扶單位,一層層上報,一件件落實。在這條扶貧路上,有著很多的故事,在此拾一以作分享。2016年,萬文海戶通過村裡開展貧困戶「再回頭」,被納進貧困戶,我成為了他家的結對幫扶人。
  • ...貴陽高新區稅務局高慶平:扶貧讓我做了此生最有意義的兩件事
    我叫高慶平,是貴陽高新區稅務局職工,今年5月份剛退休,曾是稅務局在習水縣和納雍縣結對幫扶村的扶貧隊隊長。幫扶過程中,讓我感覺最有意義且此生難忘的有兩件事:一是在習水縣大坡鎮的裕民村,幫助癱瘓在床16年的女孩袁小霞重新「站」起來,找到了營生,她也成了我遠在300多公裡外的乾女兒。
  • 「我的扶貧故事」「村民們都叫我公安局楊妹」 丨天柱縣甕洞鎮梭坪...
    2019年根據局黨委工作安排,我成為公安局駐甕洞鎮梭坪村網格員,同時也是梭坪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作為政法部門的幹部,宣傳法治是我的本職工作,在開展扶貧工作的同時也將宣傳法治融入其中。每到一戶都耐心主動地為群眾宣傳、解讀法治知識。
  • 「我的脫貧故事」從三尺講臺到扶貧,收穫最美家庭丨仁懷市火石鎮...
    我叫蔡兵,今年33歲,自2013年從教師轉行,加入到火石鎮脫貧攻堅戰以來,記不清有多少個周末和節假日,都「扎」在扶貧這場戰役中。我的妻子何永茂,也是一名教師。為支持我扶貧工作,她不僅要兼顧工作和照顧孩子,還時常陪我下鄉扶貧。
  • 「我的幫扶故事」心誠身沉,雖苦猶甜
    1月4日起,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開闢「我的幫扶故事」專欄,講述一批「幫扶人」的感人故事,敬請關注。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晗1月2日,東方剛露出一絲魚肚白,瀏陽市扶貧事務中心主任羅永志就驅車近40公裡趕往沙市鎮,與消費扶貧智能櫃廠家負責人碰面。
  • 「我的扶貧故事」心之所依 情之所系丨仁懷市蒼龍街道黨工委書記曹偉
    我的扶貧戰場,是一個又一個溫婉的鄉村。 這裡有一群敢打硬戰、親密無間的戰友,有一群心地淳樸、齊心致富的鄉民。一張笑臉一份情去年三月,我調到蒼龍街道任黨工委書記。從那時起,我便一心戰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與蒼龍的黨員幹部、父老鄉親結下了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