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絡流傳了一篇題為《又見「裸跑」博士生:讀了12年一篇文章沒有》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就讀的博士生,其第一任導師意外去世,隨後接手的第二任導師又因利益關係被學術潛規則,雖然後期更換了導師,但在這整個過程中,這位博士生的論文課題實際無人指導,全靠自己摸索,成為名副其實的「裸跑」博士生。仔細想想,其實這種情況在學術圈中並不少見。
導師放羊、實驗室散養現象非常常見
在學術圈,有一種導師屬於完全放羊,同時又極端嚴厲,其態度基本上是:我很忙,有問題別來找我討論,但你一定得出成果。讓遇到這類導師的研究生們苦不堪言,翻翻網上的提問,許多關於這方面的求助問題也不少。
「我報考的導師什麼都不管我,我都快畢業了,她甚至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我問她問題還愛搭不理。」「考博之前對導師了解不深,進來了才知道,導師已經退休,10年間沒再發過文章。導師人很好,可是從來不過問我們的學習,對我們沒有任何要求,相比其他同學導師有項目,有實驗,我什麼也沒有。」「最近就要開題了,跟他說了想寫的題目和思路,只回復我:文獻是不是多讀讀再來跟我討論,之後再跟他說話他就不搭理了。我該怎麼辦呢?好絕望的感覺。」這些負面吐槽在網上一抓一大把。
導師忙於社交、高負荷帶領研究生,使得放養式研究生越來越多
科研工作繁忙,高校形式過多在中國,學術工作節奏很快。除了忙於社交、申請課題經費外,身上需要去「跑」的報表,還經常做各種工業界的項目。當然,每當有節假日時,更是忙得不可開交。2018年,杭州市曾經做過「校長教師專業外負擔在線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80%的校長與教師均認為自己疲於應付其他部門攤派到學校各類活動任務及各項考核評比。
師資缺口太大,導師高負荷帶領研究生級別越高,帶的學生越多。2006年,一則西安交通大學2位教授每人平均帶領30位以上研究生消息在網絡傳播,有學生表示平時想見一面老師「難如登天」;
2005年,湖南省學位辦昨日透露,湖南省學位辦在抽檢研究生學位論文時發現,湘潭有一所大學,一位導師,一年竟帶了42名研究生。
一個導師帶的學生太多,不可能對學生給予細緻入微的指導,精力也顯然不夠。
如何解決?
簡化學校行政事務,減輕教師負擔明確教師定位,剔除非必要的教學任務和社會事務,簡化課題申請流程,爭取「一表通過」,讓教師在寫不完的新的體會、看不完的活動、填不完的表格中解放出來,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投入教學工作與育人工作。
擴大師資力量,規劃導師帶領研究生數量
有數據顯示,由於考研熱,近幾年我國研究生數量急劇攀升,多達80多萬。但尷尬的是,研究生數量的擴張,並未與學校師資隊伍建設同步,與學校長遠發展規劃協調。
在此現象下,擴大師資力量,規劃每位導師帶領研究生數量等措施顯得極為重要與迫切,研究生教育屬於精英教育,如果師資力量跟不上學生增長數量趨勢,師資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研究生應學會獨立,努力提升自我個人自主學習能力,其實在研究生生涯中佔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研究生階段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在研究生學術生涯中,導師不是你學術生涯中最關鍵的一環,導師在整個過程,更多的是充當一個指導的角色,你的個人目標、決心與努力才是關鍵點。
一名合格的研究生,應該是全能的,讀文獻、想創意、做實驗、寫論文等每個技能你都需要學會並且能獨立進行。如果你缺失了任何一個環節,在脫離導師後,你能保證自己能真正獨立做科研?
弄清病因,才能對症下藥;找準靶子,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