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對省長的提議,一年後實現了

2020-12-04 政事兒

據新華社報導,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10日在山東濟南成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受聘為名譽院長,山東大學副校長程林教授受聘院長。這所面向國際科學前沿、以實施國家重大科學戰略為己任的科研機構,計劃用10年時間成長為國際知名、國內領先的研究機構。

此前一天,11月9日下午,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省委副書記、省長龔正在濟南會見了丁肇中等出席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成立座談會的中外嘉賓。

劉家義代表山東省委、省政府,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說,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明天(10日)就要成立了,這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重要指示要求的具體舉措。研究院的成立離不開丁肇中先生和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劉家義對大家的支持幫助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感謝,希望經過大家不懈努力,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能夠取得更多科研成果,推動成果轉化,助推山東高質量發展,為國家科技創新和人類科學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說,推動科技創新需要緊緊依靠廣大科學家,需要創造良好環境和生態,需要重大創新平臺的支撐。我們秉承開放合作理念,願同各國科學家一道,在山東這片科技創新的熱土上,共同建設好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更好弘揚科學精神,努力形成更多科研成果。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丁肇中感謝山東省的熱情歡迎,對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即將成立表示祝賀,相信研究院的成立將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科技創新。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何華武,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省領導王可、孫立成、凌文、於傑參加會見。

「政事兒」注意到,剛剛成立的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正是去年由丁肇中提議成立。

2018年9月,「儒商大會2018」嘉賓懇談會在山東大廈舉行,丁肇中第一個發言,建議在山東成立一個高等技術研究院。

丁肇中的建議,在會上得到了山東省長龔正的回應。龔正說,「丁肇中教授懷著深厚的家鄉情已經11次回山東了,而且上一次我們也交換過意見,他建議山東成立高等技術研究院,我們深受啟示,將認真地研究。

此前山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辛樹人曾介紹,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作為一個高起點、定位準的基礎科研平臺,是山東省重要的基礎研究中心,山東省相關領導對此高度重視並作出重要批示。

新華社報導,作為山東省設立的新型國際化獨立法人科研機構,山東高等技術研究院無行政級別,具備機構設置自主權、人員選聘自主權與薪酬分配自主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研究院將內設理事會、學術委員會與若干專業研究中心,並建設研究生培養單位,形成學術型與應用型人才並重的培養體制。

相關焦點

  • 丁肇中祖居景區免門票了!
    為貫徹「陽光海岸·活力日照」旅遊品牌,讓更多遊客親身感受「有一種生活叫日照」的人文魅力,日照東方太陽城景區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主動履行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助力文旅產業復工復產,更好的展示丁肇中祖居呈現的日照本土歷史文化風貌及愛國主義精神,即日起中國(日照)東方太陽城丁肇中祖居景區免門票遊覽
  • 丁肇中團隊稱或已發現暗物質
    (AAAS)年會上,美國麻省理工物理學家丁肇中領導的研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的阿爾法磁譜儀(AMS)發現了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存在的證據,6個科研小組達成了一致意見,都贊同是探測到WIMP,而WIMP就是一種暗物質的候選體。
  • 丁肇中教授,歡迎回家!
    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丁肇中教授與BurdonRichter,以表彰他們發現一種新的重質量基本粒子的開創性貢獻。丁肇中教授將這個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質量為3.1GeV,是當時已知最重的基本粒子。
  • 讀《丁肇中》,品科學大師傳奇人生
    《丁肇中》顧邁男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1976年12月10日,瑞典斯德哥爾摩音樂大廳,春意融融。在一片暴風雨般的熱烈掌聲中,著名物理學家丁肇中健步走上講臺,他先用中文,繼而又用英文發表了他因發現J粒子而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著名演講……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他在獲諾貝爾獎後堅持用中文致辭;他為中國培養了數以百計的高能物理科學家;他將「丁肇中科技館」設在故鄉山東日照。近日,由新華社記者顧邁男撰寫的丁肇中傳記《丁肇中》一書,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 LEAD人物|物理學家丁肇中,揭示宇宙產生根源,貢獻全人類
    丁肇中教授長期從事高能物理實驗,精確檢驗量子電動力學、量子色動力學和電弱統一理論,尋找新粒子和新的物理現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父親丁觀海、母親王雋英皆任教於大學,在出生的兩個月後,丁肇中隨母回國。
  •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科學精神面面觀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秦曉涵  當設計師匯報方案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3個小時裡,這位82歲的老人質疑、糾錯、再質疑、再糾錯,把氣氛搞得像一場考試。
  • 丁肇中:以科學的態度面對一切
    圖為丁肇中在接受記者採訪。小時候對念書沒興趣丁肇中因發現J粒子,1976年成為繼楊振寧和李政道之後第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華人科學家。家長們希望他談談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回答說,我沒有資格談這些,因為各國的情況不同。
  • 黃強任四川省副省長、代理省長(照片+簡歷)
    原標題:黃強任四川省副省長、代理省長(照片+簡歷) 12月2日下午舉行的四川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會議關於提請任命黃強職務的議案》,決定任命黃強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決定黃強為四川省人民政府代理省長。
  • 科學家丁肇中的日常生活(組圖)
    4月29日,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丁肇中主持阿爾法磁譜儀項目組會議。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目前正帶領由數百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分析從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傳回的數據,探索包括暗物質和反物質在內的前沿宇宙問題。
  • 諾獎得主丁肇中自嘲:在南京上學時成績不好,怕學校曬成績
    三個兒女  都沒學物理  他從不幹涉  丁肇中在早年的一篇自傳文章中提及,家庭氛圍對自己的影響很大。「我母親認為我的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丁肇中說,小時候在重慶,因為戰亂,醫療條件很差,小孩得傷寒、白喉就是不治之症,「有次我生病,看到母親臉色不對,醫生在我的病床上系了紅條。出院後,母親才告訴我,那是病危的意思。
  • 丁肇中受聘擔任國科大名譽教授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丁肇中今日受聘擔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名譽教授,並為學生們帶來題為《發現J粒子實驗》的學術報告。白春禮高度評價了丁肇中的科研貢獻,並結合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強調了基礎科學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性,論述了國際交流合作、科研與教育融合及人才培養對於促進科研事業發展的積極作用,表示中國科學院將不斷探索新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模式,推進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科研院所科研製度建設。1974年11月10日,丁肇中領導的實驗組發現新的基本粒子,丁肇中把這個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
  • 被提問科研是否熬夜,丁肇中講了個鄧小平的故事
    丁肇中沒有正面回答自己的情況,他說,上世紀70年代,他認識了鄧小平,有一次他問鄧小平淮海戰役時晚上睡不睡覺?「鄧小平說,高級將領一定要睡覺,一定要保持頭腦清醒。」當提問的大學生表示要努力學習時,丁肇中鼓勵他「成為『高級將領』」。
  • 阿爾法磁譜儀:在丁肇中的5分鐘遊說中「一步登天」—新聞—科學網
    而當年,阿爾法磁譜儀的成功發射,幾乎全靠丁肇中的遊說國會之功,片言九鼎之力! 早在1976年因發現J粒子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丁肇中便把目光投向宇宙的起始和自然的本源。地球上的粒子加速器不斷升級,但丁肇中說,宇宙最強的加速器是宇宙本身,可惜這些無限豐富的高能粒子資源被100公裡厚的大氣層吸收和衰減了。他於1995年提出動議,建造一個「太空高能物理實驗室」。
  • 丁肇中:中國有很多世界一流實驗物理科學家
    丁肇中談及他與中國科學家合作40年的體會時說。從膠子到電子和夸克發現膠子,是丁肇中與中國科學家的第一項合作成果。丁肇中介紹,宇宙中存在引力、電弱力和強力,強力由膠子傳輸。1977年8月,剛剛恢復工作的鄧小平建議,每年派10位科學家參加丁肇中團隊的工作。當時,丁肇中正在位於德國的佩特拉(PETRA)正負電子對撞機上開展MARK-J實驗。1978年,第一批中國科學家由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唐孝威研究員帶隊加入實驗組。「從那時至今,許多中國科學家參加我的團隊,並作出了世界公認的貢獻。」丁肇中說。
  • 丁肇中對話南醫大學生 頻說不知道詮釋科學精神
    不過丁肇中既沒有講坎坷的小故事,也沒有講心理的低谷,而是乾乾脆脆地說了個「沒有」,讓主持人一時語塞。在學生提問環節,有個女生請教「馬上就要讀研了,但是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到底該選什麼方向專攻呢?」丁肇中說:「對於醫學我不了解,所以沒有資格給你什麼建議。」有學生問他對哲學有什麼看法,他簡短地答了一句:「沒有看法。」還有學生提到「物理研究的還原論」,丁肇中一臉困惑地說:「什麼是還原論?
  • 丁肇中:1976年物理學獎 發現全新基本粒子
    《丁肇中:1976年物理學獎 發現全新基本粒子》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丁肇中:1976年物理學獎 發現全新基本粒子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祖籍山東日照,美國人,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 丁肇中雖生美國,是中科院外籍院士,卻在諾貝爾獎典禮上說中國話
    丁肇中於1936年生於美國,他的家族原本是知識分子家庭,有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可不幸的是,丁肇中的童年都是在戰火紛爭的年代四處逃難中度過的,12歲之前從未接受過傳統的正規教育。1945年,丁肇中在山東省一所德國修女辦的小學上學,但他完全跟不上教學進度,成績自然是不理想。
  • 十八大後,進京履新的原省長們現任何職?
    撰文 | 蔡邇一再有一位省長進京。今天,有一則人事消息引起了政知君的關注,即福建省原省長唐登傑進京履職,到了國家發改委擔任黨組副書記。2013年3月,時任山東省省長的姜大明進京,到國土資源部任部長、黨組書記。姜大明現任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在姜大明之後擔任山東省省長的是郭樹清(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任代省長、省長)。
  • 日本提議增加20%金槍魚捕撈配額
    日本水產廳11日發布消息稱,關於作為高級壽司食材和刺身人氣很高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的捕撈配額,已向將於10月上旬舉行的國際會議提議小型、大型魚均較目前擴大20%。然而由於新冠疫情蔓延,不得不採取視頻會議方式,導致難以深入討論,預計實現提議極其困難。20%的配額相當於大型魚976噸,小型魚801噸。
  • 丁肇中說了這樣一句話
    11月7日,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國際戰略研討會上,83歲的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沒有直接談中國要不要建大對撞機,但卻圍繞對撞機建設,講了一番耐人尋味的話。丁肇中在此次研討會上的演講主題是「與中國科學家合作40年的成果」,演講快結束時,他話鋒一轉。丁肇中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國際戰略研討會上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