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環境承載力居中國前列 經濟發展獲綠色支撐

2021-01-18 南海網

  新華網海口1月9日電 (記者 周正平)在剛剛結束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海南省提出了2012年新增造林面積30萬畝的目標,顯示海南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中共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表示,生態是海南的生命,是海南發展的最大資本,是海南肩負的一份責任。海南省將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建設國際旅遊島最重要的核心內容,科學規劃、整體推進,不遺餘力地保護好海南的綠水、藍天和熱帶雨林。

  自1999年在全國率先實施生態省發展戰略以來,「不汙染環境,不破壞資源,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的「三不」原則,成為海南始終堅持的產業發展底線,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了雙贏。尤其是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海南確立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之路,基本形成了能源資源節約型和生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

  海南省森林覆蓋率已達60.2%,位居全國第二位。海南省林業局副局長黃金城介紹說,通過生態省建設,海南森林覆蓋率每年平均增長1個百分點;天然林面積從原來的40萬公頃增長到現在的近60萬公頃,天然林覆蓋率從原來11.9%提升到現在的19%左右,蓄積量比原來增加了一倍。

  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北京師範大學和西南財經大學共同發布的《2011中國綠色發展指數報告》中,海南省的綠色發展指數位居全國第5位;省會城市海口的綠色發展水平則位列參與測算的34個城市的第2位。

  課題組成員、北京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李曉西教授分析說,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水、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和氣候條件好,環境承載潛力較大,可以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和突發的環境事件,為海南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在多年生態建設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海南的環境比較優勢日益凸顯,越來越顯現出吸引人流、資金流的巨大商業價值。

  迄今,英利集團、漢能集團等國內新能源龍頭企業已在海南陸續開工建設總投資285億元、總產能2000兆瓦的太陽能電池項目,建成後海南有望形成全球最大光伏產業基地;一批知名文化產業集團在海南開發的重點項目包括總投資30億元的文昌航天文化主題公園、總投資150億元的陵水智慧網絡文化產業園、總投資140多億元的長影海南世紀影城等,文化產業投資呈現出重大項目多、高科技項目多、外來投資多、文化與旅遊深度結合的項目多的特點。

  記者從海南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獲悉,2011年,海南省信息、新能源、新材料、新型裝備製造等高新技術產業預計增長超過90%,成為推動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預測將突破3000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將突破80萬人次,旅遊收入增幅可達25%左右。

  (周正平)

責任編輯:郭祖瑩

相關焦點

  • 海南推動科技支撐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供圖中新網儋州12月3日電 (記者 王子謙)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3日發布《科技支撐海南省天然橡膠產業可持續發展行動方案》(簡稱《方案》),將進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切實提高產業發展水平,推動海南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發展。
  • 世界環境日|核力助航,奏響海南自貿港建設核能華章
    「雙核」驅動徹底根治困擾海南多年的電源性缺電問題,每年90到100億千瓦時的供電能力,佔海南省用電總量的1/3左右,使海南省一躍成為全國核電佔比最高的省份。海南逐漸形成核電、煤電、水電、氣電、風電、光伏等多能源齊頭並進、多元互補的電源新格局,向建立清潔能源示範省邁出關鍵一步。截止目前,發電量佔全省電力供應近三分之一,成為海南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
  • 走進深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共商發展大計、探討發展之路,對山東海洋漁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山東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崔鳳友在論壇上表示,海洋漁業發展要更加注重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同共治,推動海洋漁業生產方式、結構、布局綠色化,建設綠色漁業示範園區,打造綠色高質量漁業技術體系,充分把握好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漁業經濟高速發展之間的協調性。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推動綠色發展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經濟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偉大實踐。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綠色發展都是主題主線。中國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取得的顯著成就,贏得了世界各國的普遍讚賞。
  • 中國林科院助力海南熱帶林可持續發展
    本報記者 王建蘭 本報通訊員 崔凱  海南有200多萬公頃熱帶雨林,森林面積佔全省陸地面積60%以上,是我國唯一的熱帶島嶼省份,也是我國熱帶森林的主要基地。海南林業發展不僅對推動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對國家生態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意義。
  • 葉冬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關係。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保護生態環境也不應該是排斥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當前我國堅定不移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均得益於生態環境紅線的現實倒逼,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亦是更好保護綠水青山的重要基礎,二者互為融合、不可割裂。
  • 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
    讀出信心與活力2019常州經濟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布又一份靚麗成績單!3月16日,2019年常州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火熱出爐。「2019年,全市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好勢頭,大部分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部分指標增幅保持在全省前列。一個個亮眼數據背後,烙印了常州經濟社會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成效,展示出了常州轉型發展的強大韌勁,為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實保障。」市統計局負責人表示。
  • 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獲評「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綠色發展 再添殊榮
    浙江在線杭州11月30日訊 (記者 鄭亞麗 通訊員 晏利揚 朱智翔)浙江綠色發展再獲殊榮。11月30日,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在「2018-2019綠色中國年度人物」評選中,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榜上有名。該獎項設立於2005年,是我國首個由政府頒發的環保人物大獎。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是該獎項設立以來首個獲獎的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浙江已經在全國率先探索出一條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步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快車道。」
  • 經濟每月談: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
    同時我們還非常高興地請到了這麼幾位(嘉賓),他們都非常重視,像瑞典大使館環境科技中心的瑪亞南項目協調人,還有公正會計事務工會的專業事務經理趙華,國際綠色經濟協會的趙丹,這是我們專門的事務專員,還有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和自然研究所的蓋力強,還有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的王平京教授,以及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的楊毅和世界創意中心氣候與金融研究部的白女士等等,今天到會的都是非常關注中國和下一步的綠色發展、低碳發展以及循環發展的專家學者
  • 曹軍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地球環境科技支撐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標誌著創新驅動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行程上,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戰略支撐作用。報告還指出:「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 南方電網公司綠色清潔能源有力支撐實現「廣東藍」
    「廣東在經濟總量連續穩居全國第一情況下,走出了空氣品質改善和經濟社會綠色健康發展的雙贏道路。」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綠色清潔能源有力支撐實現「廣東藍」。南方電網公司通過建設堅強電網、特高壓輸送清潔能源、引導社會用能方式變革等一系列紮實舉措,使粵港澳大灣區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美。
  • 推動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哲學考量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延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充分繼承並發展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關於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新思路新論斷,採取了一系列確保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人民生活幸福美滿的新政策新舉措,蘊含著豐富哲學智慧。
  • 打造綠色航空 海航集團多舉措保衛純淨藍天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日前,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推出機上餐食兌積分服務,鼓勵旅客按需用餐,減少餐食浪費,助力綠色出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直以來,海航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經濟建設作為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向,持續推進「綠色航空」計劃,通過建立健全能源管理體系、飛機輔助動力裝置替代、航路優化等多種舉措助力中國民航綠色發展,保衛純淨藍天。
  • 創新引領發展和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的作用分析
    [4]本文在學習十九大報告基礎上,準確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內涵,深入分析創新引領發展和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作用,提出對策建議。 一、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動力和重要內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優化營商環境倒計時
    這位負責人說,近年來,海南大力發展網際網路產業,整體產業規模和產值有很大飛躍,但他們的項目仍很難受到社會資本和外地高端人才的青睞。  對標國際一流水平  營商環境到2025年達到國內一流水平,2035年躋身全球前列。對於硬體設施和軟環境在國內都相對滯後的海南而言,中央提出的要求無疑是一道嚴峻的考題。
  • 經濟增長需兼顧環保:綠色發展之路如何推行?
    3.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規模,是在巨大的資源能源支撐下實現和取得的,同時也造成了大量汙染物排放。4.我國三大環境要素——空氣、水和土壤,都遭受了嚴重汙染。討論中國的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需要了解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歷了一個長期、持續、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過程,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99萬億,年度增長率達到6.1%。中國巨大的經濟總量規模是經過四十年的高速增長取得的,四十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4%,其中「十三五」期間的經濟增長率也在6.5%以上。
  • 2018中國生態環保大會暨第三屆綠色發展論壇、西寧城洽會在西寧開幕
    中國青年網西寧7月20日電(記者 武亞姮) 7月19日,2018中國生態環保大會暨第三屆綠色發展論壇、西寧城市發展投資洽談會在西寧隆重開幕。  王曉指出,本次大會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題,以「2018中國生態環保大會」為橋,以「第三屆綠色發展論壇」為媒,共學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共商生態環保之策,共謀綠色發展之路,共享美麗中國新時代,對於引領西寧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建設進入乘勢而上的「黃金期」、順勢而進的「窗口期」、借勢而起的「飛躍期」,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 綠色經濟政策評估報告—海南省生態補償政策
    綠色經濟政策評估報告—海南省生態補償政策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背景2008年,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綠色經濟倡議」,引入包容性綠色經濟概念,同時尊重地球邊界,改善人類福祉和建立社會平等。
  • 海南優化產業結構,十二大重點產業推動整體經濟發展
    文 | 南國都市報 黃婷 許文玉在海南澄邁老城經濟開發區,坐落著擁有100萬平米產業載體的海南生態軟體園。這裡匯集了騰訊、百度、華為等4400餘家企業。從放牛荒地起步,經過十年的發展,成為海南網際網路產業主要載體和平臺,探索出一條產業基礎薄弱條件下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之路。
  • 「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學術研討會
    同時,也進一步提出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