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有學過日語的小夥伴也知道日本除了使用由漢字草書演化出的平假名、漢字楷書的部首演化出片假名,漢字也是他們經常使用的文字之一。在大家的刻板印象裡,大家肯定會認為日本人可能會更加使用假名,因為假名才是屬於它們自己的正統文字,而漢字則是由我們傳入,肯定會有有些抗拒吧,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非如此。
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如果描述一個事物,使用漢字的話會顯得正規,嚴肅,而使用假名則會顯得隨意。所以我們經常會在公司中,看到「取締役」這個詞,它所表示的是公司的董事,如果按照日語的寫法來說,這樣其實拼寫是不對的,而應該寫作「取り締り役」。但是為什麼它們不使用正確的表述,而將錯誤的寫法沿用至今呢?其實是因為「取り締り役」中包含了兩個假名,在他們看來這個寫法有一點隨意,而且董事這個職位為公司最高領導,需要增加它的權威和責任感,所以決定去掉兩個假名,寫作「取締役」。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日本人寫的假條,它寫了六個漢字「風邪之為欠席」,那麼它原本是什麼含義呢?其實它的大意是「我今天因為感冒,沒有辦法上班,因此希望能夠請假一天,請予以批准」。其實用現代日語表達,就是「風邪のため欠席」,但是他總覺得帶有假名不夠嚴肅和正規,於是就將句子寫成了「風邪之為欠席」。但是事實上「ため」改成「為」其實也是有些彆扭的,但是為了讓句子中沒有假名,可以說他將其做到出神入化了。
這一現象讓很多外國人覺得匪夷所思,日本人喜歡用漢語勝過假名。但是我們深入地研究一下,其實也就理解了,假名雖然是日本獨有的文字,但它只起到了注音符號的作用,而且出現相同的讀音時,我們並沒有辦法將兩者進行區分。而漢字則不同,它不僅可以承載語音的信息,他又是表意的符號,因此它承載了很多的信息,就算是描述複雜的內容也是輕而易舉。所以,日本人會更加傾向於使用漢字,而非假名。
在這裡提醒一下在日本上班的小夥伴們,在寫報告的時候,千萬不要弄巧成拙,特意將「取締役」寫作「取り締り役」,不然後果可以說是相當嚴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