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極之戀》太浪漫?這部電影將記錄北極科考隊員120個極夜
畢竟,在讓趙又廷患上雪盲症的廣闊南極,憑空出現一座廢棄小木屋,裡面還有足夠支撐兩人生活75天的食物,聽起來只能是電影情節。 有觀眾質疑《南極之戀》美化了極地生活 想了解真實的極地生活和極地環境,還是期待接下來這部紀錄片《光語者》吧!
-
B站直播連線南極科考站!南極企鵝能rua嗎?
夏至,被稱為南極仲冬節,這一天陽光從直射北回歸線往南移,漫漫極夜中的南極大陸即將迎來新的曙光。來源:B站UP主@李航_Antarctic為普及南極科學考察知識,激發年輕人對南極科考和科學探索的熱情。6月21日19:00,B站攜手自然資源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新華社全媒編輯中心,在夏至日(南極仲冬節)帶來首屆「南極科普日」活動,直播聯線極地科考國家隊,揭開南極的神秘面紗~直播主持人:B站UP主 盜月社 沐上 、新華社記者 張揚中山站隊員的日常生活分享
-
走進極夜:在南極越冬是怎樣的體驗?
從5月下旬進入極夜以來,太陽就在視野中消失了,但在晴朗的中午,在天空的北方會透著光,渲染成或淡或濃的紅色。」 這是第三十六次南極考察越冬隊隊員眼中的極夜。 6月21日,夏至,北半球迎來白天最長的一天,南極洲卻迎來最長的夜。這一天被稱為仲冬節。
-
我國第37次南極科考起航,為什麼南極科考都選擇在冬半年前往?
南極大陸被發現之後,各國也開始對其進行主權爭奪,不過最後人類還是決定把南極洲確定為人類共同的財產,並在1959年通過了《南極條約》,確定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中國於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極條約組織。我國的四個南極科考站我國為了在南極大陸進行科學考察,自1985年開始,
-
南極科考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
南極四個必爭之點:極點、冰點、磁點和高點;僅高點未被某個國家建立科考站。;(南極極夜下的神秘星空;1957年美國人就在南極極點建立了永久性的考察站"阿蒙森-斯科特站")二,南極冰點。南極冰點是指南極最冷的地方,也被稱之為「寒極」。1983年7月2日,科考人員在(前蘇聯)俄羅斯南極科考站「東方站」測得零下128華氏度(零下89.2攝氏度)的溫度,由此人們將這裡稱為南極的「寒極」。
-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 攝 探索南極已有百年 南極科考都在研究什麼 「中國牆」包圍南極冰蓋最高點 1月12日中國南極內陸冰蓋考察隊再度登頂南極「冰蓋之巔」,1月15日冰雷達探測小分隊因雪地車故障遇險,16日遇險隊員和救援人員安全返回大本營
-
一位中國人在北極極夜待4個月看極光,太美太浪漫還是太孤獨?
在北極地區斯瓦爾巴群島的中國黃河站,科考隊員劉楊一個人在漫漫極夜中堅守了4個多月,研究極光現象,維護站裡的儀器。一個攝製組來到這裡,把劉楊默默守護這座小小科考站的經歷拍了下來,同時讓觀眾了解到地球最北的一座小鎮裡人們的生活。12月21日,這部名為《光語者》的紀錄片公開上映,讓觀眾看到真正的「追光者」。
-
走近第一座北極科考站:北極科考與南極有何不同—新聞—科學網
位於挪威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新奧爾松,是中國建立的首個北極科考站,落成於2004年7月28日。黃河站是我國繼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兩站後的第三座極地科考站。中國也成為第八個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新奧爾松建立科考站的國家。 黃河站的建立,為我國在北極地區開創了一個永久性的觀測研究平臺,為解開日地相互作用、北極氣候環境變化及其與全球變化的關係等眾多課題提供了一個窗口。
-
我國首部北極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公映
在冬季寒冷的北極圈,在終日不見陽光的極夜,生活著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在茫茫的冰原上閃爍著,發出獨特的光芒,或閃亮自己,或照亮他人……12月21日,我國首部北極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全國上映。
-
雪龍號前任船長談南極科考:科考船要跨「四關」
籌備建設第三個科考站 據袁紹宏介紹,和以往歷次南極科考相比,此次南極考察除了隊員多、規模大的特點之外,另外還有一個「最」,就是任務最重——本次考察將執行37項科考項目和10項後勤保障改造項目。
-
在北冰洋漂流的75天:極夜、風暴與北極熊
他們闖進極夜,迎著風暴、踏上海冰,與北極熊為鄰,在北冰洋漂流考察75天。這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聯合北極科學考察項目。2019年9月,北極氣候研究多學科漂流冰站計劃(MOSAiC)正式啟動,來自17個國家的300多名科學家隨船進行漂流考察,開始了一場龐大的探極之旅。
-
美國建立在南極點的科考站,為什麼以挪威人和英國人的名字命名?
今天的地球兩極是各國熱衷於科考的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冷、人最晚踏足的大陸。在各國科考站中,最南的當屬美國在南極點的阿蒙森斯科特站了。阿蒙森斯科特站由何得名?為何美國要把科考站修在南極點呢?除了油田、礦產和佔地球72%的淡水資源外,南極大陸對於天文、材料和生物研究領域還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天然實驗室。南極大陸上,最為特殊的位置當屬南極點了,在南極點上,沒有東、西、南之分,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指向&34;;這裡有半年全是白天,半年全是黑夜。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全國公映,「北極之光」暖冬呈現
本網12月21日訊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今日起正式在全國院線暖心上映。這部電影從北京「立春」開始拍攝,至斯瓦爾巴群島「第一縷陽光出現」結束,拍攝與後期製作共歷時兩年多。影片以中國科考隊員劉楊和生活在「極北之城」朗伊爾城的人們為題材,以樸實的鏡頭語言帶領觀眾感受人與自然、未知與探索的神奇故事。
-
三戰南極!90後測量學博士中山科考站駐守600天
南極有多遠?10000海裡,航行30天。擁有極晝和極夜,冰川和苔原。遼闊,嚴寒,神秘,是我們不為所知的另一天地。李航:大地測量學博士,曾於2014-2016年參加了中國第31和32次南極科學考察,在南極中山科考站駐守期間,主要負責中國北鬥衛星南極地面觀測站的運行和維護等南極有神秘的極光、呆萌的企鵝、滿天的星鬥、變幻的冰山……同時又危險無處不在
-
極地科考紀錄電影《光語者》即將上映
展現北極奇觀與人文情懷的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12月21日在全國上映。作為紀錄電影,《光語者》記錄下了一群生活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的人,講述了他們在極夜中的生活故事,勾勒出人們對光的渴望、追逐和依戀。 神秘詭譎的視覺奇觀,「地球邊境」的獨特生命體驗 全片以冷靜、客觀的表現形式,展現了豐富的人文情懷。
-
為什麼要進行南極科考?南極有外星人嗎?你知道多少?
南極科考在全球氣候變化等領域的研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本來南極就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按理來說挖個坑一埋,也沒人能發現,但是考慮到南極特殊的環境,如果人類的排洩物隨意亂丟,容易對周邊環境造成影響,所以必須妥善處理才行。因此,南極的廁所並不用水衝,而是用火燒!不光是燒,燒完以後還要打包帶走,不能隨便亂丟。
-
百年瞬間:中國首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建成
1985年2月15日,我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在南極洲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南部建設完成。五天後,長城站的落成典禮在大雪紛飛中舉行。18個國家在南極洲建立了40多個常年科學考察基地,而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中國是唯一一個在南極問題上沒有表決權的國家。
-
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定檔12月21日,盡現北極奇觀與人文...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報導】由北京極光映像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中國首部極地科考電影《光語者》宣布定檔,將於2020年12月21日全國上映。中國空間物理專業研究者劉楊在北極小城朗伊爾,用真實的鏡頭語言記錄了屬於他的極夜歷程。作為一名負責北極空間環境監測的極地科考隊員,《光語者》的他,駐守在中國北極黃河站,獨自一人度過120個極夜。劉楊獨自負責機器的開關機以及運行維護、數據檢查,這樣的生活周而復始。
-
26年後重啟國家南極科考調查 「海洋六號」打響新年首炮
據新華社2017年1月1日報導,當地時間去年12月31日凌晨3時30分,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駛抵南緯60度、西經60度附近海域,開始了跨年度的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 這是中國時隔26年再次開展以綜合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為重點的國家專項南極科考調查,也是2017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國海洋科考的「地質首炮」。
-
中國將建第五個南極科考站 這塊寶地有啥奧秘
執行我國第32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的科考隊員們現在正乘坐雪龍號船,駛出南極洲,闖過咆哮的西風帶,趕在回家的路上。 我國現有南極科考站四個,分別是長城站、中山站兩個常年科學考察站和崑崙站、泰山站兩個度夏科學考察站。其中崑崙站由於選址在南極內陸的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設計壽命只有10年。同樣,泰山站的設計使用壽命也只有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