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OFs中合理構建人工雙核銅單加氧酶

2021-01-12 化工網

  美國芝加哥大學Wenbin Lin團隊報導了一種在MOFs中合理構建人工雙核銅單加氧酶的策略。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1月7日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

  該文報導了一種從鈦金屬有機骨架(MOF)出發構建人工雙核銅單加氧酶的新方法。MIL-125(Ti)的二級結構單元(SBU)上的氫氧化物基團的去質子化允許SBUs與具有緊密間隔的CuI對金屬化,這些CuI對被分子O2氧化以提供基於MOF的人工雙核單加氧酶Ti8-Cu2中的CuI2(μ2-OH)2輔因子。

  研究人員還製備了人工單核銅單加氧酶Ti8-Cu1進行比較。採用熱重分析、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X射線吸收光譜、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和紫外—可見光譜對MOF基單加氧酶進行了表徵。在存在共沸物的情況下,Ti8-Cu2對一系列單加氧過程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活性,包括環氧化、羥基化、Baeyer Villiger氧化和硫氧化,轉化率高達3450。Ti8-Cu2比Ti8-Cu1的轉化率至少高17倍。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O2活化是單加氧反應的限速步驟。計算研究進一步表明,Ti8-Cu2中的Cu2位點協同穩定了用於O-O鍵斷裂的Cu-O2加合物,自由能增加比Ti8-Cu1中的單核Cu位小6.6 kcal/mol,說明Ti8-Cu2比Ti8-Cu1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0c11920

【版權聲明】秉承網際網路開放、包容的精神,化工網歡迎各方(自)媒體、機構轉載、引用我們原創內容,但要嚴格註明來源化工網;同時,我們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將版權疑問、授權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info@netsun.com,我們將第一時間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MOFs中合理構建人工雙核銅單加氧酶
    MOFs中合理構建人工雙核銅單加氧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0 19:45:40 美國芝加哥大學Wenbin Lin團隊報導了一種在MOFs中合理構建人工雙核銅單加氧酶的策略。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丙烷選擇性羥化的人工過加氧酶系統
    雖然自然界中存在可以直接選擇氧化小分子烷烴的天然酶(如甲烷單加氧酶MMO、丁烷單加氧酶BMO、真菌過加氧酶AaeUPO),但無論催化效率還是種類數量都還不能滿足工業應用的需求。開發小分子烷烴碳-氫鍵選擇性羥化的工程酶對於實現天然氣的「氣液轉化」利用、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與化工原料來源需求和環境保護都有重要意義。
  • 化學所在預測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結構方面獲進展
    化學所在預測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結構方面獲進展 2017-10-25 化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的結構,對揭示其活化O2的機制十分關鍵。然而,由於含氧活性中間體的活性高/不穩定,傳統的X-ray單晶衍射方法獲取其結構非常困難,通過理論化學預測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的結構,成為當前該領域的研究前沿。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光化學院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陳輝在理論計算預測雙鐵加氧酶含氧活性中間體結構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研究揭示裂解多糖單加氧酶與底物相互作用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天然產物及糖工程研究組研究員尹恆團隊與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子模擬與設計研究組研究員李國輝團隊合作,在裂解多糖單加氧酶(LPMO)與不可溶的纖維素底物相互作用機制方面取得新進展。
  • 湖南師範王健博組合作JACS|構建P450單加氧酶-P450過氧化酶互惠串聯體系-高效合成醫學材料
    近日,化學化工學院王健博博士課題組在酶催化串聯反應用於不對稱合成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校定SCI-TOP期刊Journal
  • 科學家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這種具有多酶活性的納米酶與細胞內的過氧化物酶體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過氧化物酶體是一種由單層膜包起來的異質性細胞器,在真核細胞中廣泛存在,其特徵酶是過氧化氫酶、尿酸氧化酶等,發揮著調節氧濃度、抗氧化、解毒和脂肪酸氧化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正是由於有著重要的生理學作用,以往研究一直嘗試著將過氧化物酶體用於疾病的治療之中。
  • 研究人員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生物物理所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
  • 我國科學家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高利增、範克龍和中科院院士閻錫蘊團隊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 Tet雙加氧酶介導的DNA氧化去甲基化
    隨著2009年Tet雙加氧酶家族的發現,DNA主動去甲基化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由上海生化細胞所徐國良研究員與華東師範大學的翁傑敏教授共同撰寫的綜述文章「Oxidative DNA demethylation mediated by Tet enzymes」從多個角度歸納總結了近年來關於Tet介導的DNA氧化去甲基化的作用機理,並總結了其在小鼠胚胎發育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 ...閻錫蘊、高利增、範克龍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該工作通過整合納米酶的結構和功能特點,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輔因子的協同作用,設計了一種能夠模擬過氧化物酶體內多種天然酶活性的納米酶,並基於此納米酶構建了一種可在生理條件下工作的人工過氧化物酶體(artificial peroxisome),並將其用於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血性中風的治療。研究團隊早期發現Fe3O4納米材料具有過氧化物酶活性(Nat.
  • NPR 綜述專輯 | 化學合成中的酶學應用
    快速獲取的基因組數據促進了生物鹼類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酶基因的鑑定和生物合成途徑的闡明。在複雜分子骨架的後期生合過程中,用於快速構建分子支架和進行多種修飾的酶構成了生物合成機制的獨特特徵。這篇綜述討論了在幾種生物鹼的生物合成研究中發現的三種有用的酶和酶促反應,並討論了它們在天然生物鹼及其衍生物的全合成中的應用。例子包括一個單一的非核糖體肽合成酶SfmC,它催化關鍵的Pictet-Spengler反應,該酶在抗腫瘤抗生素(如沙弗黴素),異戊醯化-氧化修飾酶(其參與真菌性震顫性黴菌毒素penitrem的生物合成)中構建了特徵性的四氫異喹啉骨架。
  • 大連理工大學段春迎教授團隊在限域超分子擬酶催化領域取得突破性...
    學習和領悟自然界酶促過程,組裝金屬-有機限域超分子體系,通過主客體作用協同天然酶催化是完成輔酶原位循環利用、實現持續循環串聯反應的重要手段。段春迎教授團隊基於前期工作基礎,提出利用輔酶基金屬-有機限域超分子結構與天然酶催化體系相耦合的「套娃」式催化新策略,可直接應用於仿生催化單加氧反應。
  • PNAS:在人細胞中構建出一種強大的基於CRISPR/Cas9的雙核CPU
    2019年4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將兩個基於CRISPR-Cas9的核心處理器整合到人體細胞中,這代表了在構建強大的生物計算機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 Biol Direct:裸子植物加氧酶分子進化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在武漢植物園種群遺傳學學科組組長、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王艇研究員指導下,武漢植物園森林博士等人與國外專家Mario A Fares研究員、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蘇應娟教授課題組合作,在裸子植物Rubisco酶(加氧酶)的分子進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科學家們喚醒休眠酶 為人工光合作用提供動力
    在研究人員通過改變植物中的光合作用,成功地將水分解為氫和氧之後,尋求利用太陽能的新方法,又向前邁出了一步。據外媒報導: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光電化學電池。他們將一套吸收紅光和藍光的系統,與一種特殊的酶(氫化酶 / Hydrogenase)聯繫了起來。
  • 可逆的人工金屬酶組裝——人工金屬酶的回收利用
    人工金屬酶的發展是一個迅速擴大的領域,其設計策略為從天然金屬酶的改性到完全從頭設計。其中,將合成催化劑附著在蛋白質支架上的錨定策略已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它能夠在生物相容和選擇性蛋白質環境中發揮有機金屬催化劑的活性。為使模塊化設計的人工酶發揮最大應用潛力,需要強而可逆的錨定過程,該錨定過程能夠控制組件的組裝和拆卸。控制可逆性將允許蛋白質支架和人工金屬輔因子的回收。為此,人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研究利用生物素衍生物和替代品或(鏈球菌)親和素突變體的實現可逆性。
  • 「技術交流」人工溼地系統中,關於植物淨化的5個關鍵問題(附人工...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人工溼地是水體、基質、生物(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的複合體,各要素相互之間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的途徑相互作用,從而完成對汙染物的高效去除。作為人為構建的溼地生態系統,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汙染物效果好、運行費用低、維護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汙水的處理。
  • 構建「酶」定向進化平臺BioEngine,「酶賽生物」為客戶定製酶催化...
    儘管食品工業和洗滌工業加起來在細分市場中佔據接近一半的份額,但是這些領域中的酶應用相對成熟,市場需求趨近飽和。與此同時,醫藥、化工、環境治理行業對酶的應用起步較晚,有較大成長空間。酶定向進化操作流程:1.把隨機突變(mutation)導入到需被改變的酶的基因(DNA)中;2.這些基因被插入到細菌中。細菌以此為模板,生產被隨機突變的酶(enzymes);3.通過檢測(test)這些改變後的酶,那些對目標化學反應表現出最高催化效率的酶被挑選出來,不好的酶則被捨棄(discarded);4.把新的隨機突變導入到被挑選出來的酶的基因中。
  • 論文解讀 |細胞色素P450單氧酶在嗜鹽古菌紫膜形成和菌紅素積累中的作用
    在微氧條件下,細胞積累BR形成二維晶體—紫膜(purple membrane,PM)。細胞色素P450單氧酶(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CYP450s)具有多種生物催化活性,可以催化羥基化、環氧化、脫烷基化和脫滷等一系列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