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澳洲多種海產品均發現不同濃度微塑料

2020-08-18 海產資訊

沙丁魚微塑料濃度高達2.9 mg/g,但對於食用微塑料造成的健康風險,目前還無法判斷。

據英國埃克塞特大學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發表一份聯合研究論文,科研人員在澳大利亞多種海產品樣本中發現不同濃度的微塑料,每克樣本濃度從0.04毫克至2.9毫克不等。

文章稱,科研人員從澳大利亞市場上購買了牡蠣、蝦、蟹、魷魚和沙丁魚等五種海產品,使用最新開發的分析方法,識別並測量五種不同類型的微塑料成分,結果顯示,每克魷魚組織內含有微塑料0.04毫克,蝦類微塑料濃度為0.07 mg/g,牡蠣為0.1 mg/g,蟹類為0.3 mg/g,沙丁魚高達2.9 mg/g。

該文章已在《環境科學與技術》(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雜誌發表。

文章第一作者Francisca Ribeiro稱:「我們發現不同品種體內的塑料濃度差異很大,同一重量不同樣本也有差異,沙丁魚體內的微塑料濃度最高,是個令人驚訝的結果。」

「若按消費者平均攝食量計算,食用魷魚或牡蠣的同時,可能會誤食0.7 mg塑料,而食用沙丁魚則可能接觸30mg微塑料。作為比較,30 mg相當於一粒米的重量。」Ribeiro說。

文章稱,海產品體內的微塑料主要為聚苯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這些都是塑料包裝袋、合成紡織品和海洋垃圾的常見成分,其中聚氯乙烯在所有樣本中都有發現,而聚乙烯的濃度最高。

目前的研究顯示,微塑料不僅在海產品中發現,在拼裝礦泉水、海鹽、啤酒和蜂蜜中都報導存在。

文章第二作者Tamara Galloway教授稱:「對於食用微塑料造成的健康風險,我們還未能充分認知。但新的檢測方法將有助於我們的進一步研究探索。」

相關焦點

  • 研究稱,貝類含有的微塑料比甲殼類及魚類更高
    中國水產頻道報導,  研究稱,貝類含有的微塑料比甲殼類及魚類更高。  作者/UCN  編譯/胡路怡  今日,英國赫爾約克醫學院和赫爾大學科研人員在整理2014-2020年研究報告時發現,貝類(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含有較高的微塑料成分,這個比例在亞洲沿海地區的貝類更加突出。文章於12月23日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發表。
  • 最新研究證實,牡蠣、扇貝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
    近日,由英國赫爾大學和赫爾約克醫學院共同牽頭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海產品中,貽貝、牡蠣和扇貝受微塑料汙染水平最高。微塑料中含有不同濃度的聚乙烯、增塑劑等各種化學物質,越來越多的證據揭示了這類物質對於水生生物存在的影響,但是對人體健康影響如何尚不確定。無論是水生生物還是人體,想要研究微塑料帶來的危害,明確掌握其含量及分布是關鍵。赫爾大學和赫爾約克醫學院牽頭的這項研究對海產品中微塑料汙染水平進行了系統審查和分析,並估計了人類每年通過食用海產品攝入的微塑料量。
  • 人體內首次發現微塑料,食鹽中也有塑料顆粒,真成「塑料姐妹花」了?
    結果,8個樣本均發現了微塑料,而且多達9種不同種類的微塑料,大小從0.05~0.5毫米不等,比頭髮絲還小几倍。其中最常見的為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兩者皆為塑料瓶和瓶蓋的主要成分。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攝入人體內會造成什麼影響?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全球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攝食含有微塑料的海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不過,王菊英強調,微塑料可能繼續分解為更細小的顆粒,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大本營周圍微塑料濃度最高
    過去幾年,陸續有報導稱在珠峰上發現了大量遊客留下的垃圾。英國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的「塑料偵探」伊莫金·納珀(Imogen Napper)稱珠穆朗瑪峰為「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堆」,在登頂的常用路線上堆滿了食物殘渣、糞便、帳篷、塑料編織袋等垃圾。
  • 一項研究發現,每一個海鮮樣本中都含有塑料
    每年有數百萬公噸的塑料流入海洋。其中一些在太平洋垃圾漩渦中非常明顯,也被稱為大太平洋垃圾帶,位於北美和日本之間。然而,在我們的海洋中發現的最常見的碎片——塑料微粒——卻不那麼明顯。微塑料是長度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料碎片,大約芝麻籽大小。小於100納米的納米塑料也存在於海洋環境中。
  • 海洋裡有無數微塑料,那海鮮還能吃嗎?終於有點科學數據了
    微塑料已經成了整個地球的環境公害。有大量的研究報導了微塑料的發現,甚至是食鹽中都能發現它們的存在。海洋是微塑料的最終「集結地」,不同來源的數據不盡相同,但都說明一件事情:海水裡的微塑料,就像天上的星辰,數不勝數。
  • 陳根:研究開發檢測食物微塑料新方法,揭開沙丁魚微塑料之迷
    文/陳根我們已經知道,日常的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塑料廢物,並且其中大部分被分解成為微小的塑料碎片。但事實上,我們對它們對動物和人類造成的風險並不了解。而即便我們意識到瓶裝水或海鮮等物質會給我們帶來少量塑料,但目前學界並不清楚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什麼影響,以及什麼(如果有的話)水平可能被認為是安全的。
  • 陳根:研究開發檢測食物微塑料新方法,揭開沙丁魚微塑料之謎
    文/陳根我們已經知道,日常的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塑料廢物,並且其中大部分被分解成為微小的塑料碎片。但事實上,我們對它們對動物和人類造成的風險並不了解。而即便我們意識到瓶裝水或海鮮等物質會給我們帶來少量塑料,但目前學界並不清楚這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什麼影響,以及什麼(如果有的話)水平可能被認為是安全的。現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方法能夠檢測組織中的微量塑料,研究團隊已經在一系列海產品上進行了試驗並嘗試尋找所有被檢測樣品的塑料顆粒。
  • 淨水技術 | 某水廠中微塑料的賦存及去除特性
    微塑料(microplastics)通常是指尺寸小於5 mm的塑料顆粒。1972年,研究者首次報導了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的賦存。近年來,全球範圍內的海洋環境、河流湖泊等淡水環境、極地環境均有不同尺寸和豐度的微塑料檢出,甚至在海產品、食鹽、啤酒、瓶裝水以及飲用水中檢出。
  • 微而足道|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 【編者按】2018年10月於奧地利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議上,有研究人員稱已在人體排洩物中測得多種微塑料。
  • 你的身體裡有微塑料!這次,不是開玩笑的…
    不,報姐在此慎重表示,根據CNN等多家媒體報導,澳洲科學家近期在人類的排洩物中發現了微塑料,這也意味著,微塑料可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食品中。(圖源:CNN)《紐約時報》更是發布消息:10月22日,歐洲聯合腸胃病學周發布新研究結果,首次確認人體內出現9中不同種類的微塑料!這些微塑料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 美媒:貝類成微塑料汙染重災區
    合眾國際社網站2020年12月28日發表題為《研究顯示,海產品中軟體動物體內微塑料含量最高》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你盤子裡的蛤蜊、牡蠣和扇貝可能有同一個秘密成分:微塑料。英國赫爾大學赫爾·約克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014年至2020年的50多項研究進行了分析,以評估全球魚類和貝類中的微塑料汙染水平。調查人員發現,軟體動物中——比如蛤蜊、貽貝、牡蠣和扇貝——微塑料的含量最高。在亞洲沿海收集的軟體動物受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研究人員提出,可能這些地區受到塑料汙染的情況更嚴重。報告稱,科學家仍在試圖了解這些被微塑料汙染的魚和貝類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 微塑料對人體有害嗎?現有研究尚未證實
    【編者按】 2018年10月於奧地利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議上,有研究人員稱已在人體排洩物中測得多種微塑料。檢測結果顯示,受試志願者的糞便內均有微塑料成分。這一消息引起全世界矚目,「微塑料」一詞進入大眾的視野。然而儘管有這些實證案例,人們對於「微塑料」卻知之甚少。
  • 研究人員稱人類排洩物中發現微塑料:或向人體傳播有毒物質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美媒稱,一組奧地利研究人員發現,有證據表明,人類糞便中積聚了許多微塑料:極小的塑料珠子、纖維或片段。報導稱,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參與者記錄了在糞便取樣前一周中他們所吃的食物。研究稱,在那段時間,所有參與者都飲用了塑料瓶裝的飲料或是食用了塑料包裹的食品。報導指出,所有8位參與者的糞便樣本都檢測出微塑料呈陽性。根據22日發表在《歐洲聯合胃腸病學雜誌》上的這一研究,在這些糞便樣本中共發現了9種塑料。
  • 微塑料成病毒海上「長途運輸大巴」!塑料汙染可通過貝類向食物鏈傳播致命疾病
    研究人員說,海洋塑料微粒一旦進入海洋,它們是如何運輸細菌和病毒的,以及這是否會影響人類和動物的健康,這方面的知識仍然存在缺口。 埃克塞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的塞裡•劉易斯(Ceri Lewis)博士說:「微塑料碎片與天然漂浮顆粒有明顯不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們是潛在的病原體宿主。」
  • 塑料正反噬人類?科學家在93%的飲用水樣品中,發現了微塑料
    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從北極積雪、珠穆朗瑪峰最頂峰到海底最深處,幾乎每個生態系統中都存在微塑料碎。微塑料甚至已經到達地球上最偏遠的地區,並成為食物鏈的一部分。研究團隊在南極土壤中的彈尾蟲體內發現了微量聚苯乙烯碎片,儘管彈尾蟲體積很小,但在未被冰覆蓋的地區,它們被認為是南極洲的主要陸生物種之一。
  • 塑料微顆粒:嬰兒泡奶都被波及,它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10月6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的最新報告稱,全球海洋中可能有超過1500萬噸的微塑料,它已經從食物鏈最底端環節入侵到了我們的生活之中!但海洋總給人很遙遠的感覺,不過更殘酷的現實馬上就開始展現在大家眼前!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嬰兒每天可能喝下160萬顆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而當人類發現它們的存在時,它們已經遍布全球,從近岸河口區域到大洋,從赤道海域到南北極,從海洋的表層到大洋的超深淵帶,甚至還散布在大氣中,目前大氣中微塑料的濃度2~355個纖維/m2/d。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湖水和土壤中的微塑料的總量,堪比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微塑料的總量——它們可能超過15萬億噸。嬰兒每天都在攝入微塑料這個時候科學家還發現了一個恐怖的事實,微塑料正在佔領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