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發現疑似「已滅絕的」袋狼?科學家將大規模布控攝像頭抓拍

2021-02-15 中國生物技術網

「澳大利亞當時的生態系統逗到什麼程度,就是除了鳥類和爬行動物以外,這些大型動物肚子這兒都長一個育兒袋,就跟袋鼠似的,能把自己幼崽放進去……但是智人登陸澳大利亞以後,整個澳大利亞的生態系統重新洗牌。24 種體重超過 50 公斤的大型動物滅絕了 23 種,剩了一種,就是袋鼠,其他的全讓我們智人給『掐巴』死了。」

在《進擊的智人》演講中,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紅」講解員袁碩對於人類祖先殘忍進擊的描述是否仍讓你記憶猶新?然而,最新的一則發現表明,智人進擊澳大利亞的過程中,或許並未兇殘地將除了袋鼠外的其他大型有袋物種全部趕盡殺絕。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導,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約克角城的一個攝像頭拍攝到了此前被認為滅絕的一種長有育兒袋的哺乳動物——袋狼(Tasmanian tiger,亦稱塔斯馬尼亞虎)。

最後一隻野生袋狼於 1930 年被捕獵者射殺,而在 1936 年,被認為是最後一隻(母)袋狼的「班傑明」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的霍巴特動物園(Hobart zoo)中死去,而在澳大利亞大陸,人們普遍認為此類生物已於 2000 年前滅絕。

儘管過去 80 年間,仍不斷有人聲稱發現了既非野狗也非狐狸的大型犬類動物,但都無法被證實為袋狼。

詹姆斯·庫克大學的比爾·勞倫斯教授表示,他曾與兩個聲稱在約克角看到過袋狼的人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其中一位是昆士蘭國家公園管理局的僱員,另一位則是該地區的常客。據勞倫斯介紹,迄今為止所有可能目擊到袋狼的情況都發生在晚上。「有一次,四隻(此類)動物被近距離地觀察到,距離僅為 6 米。」

勞倫斯透露,兩人發現疑似袋狼的位置是在約克角的兩個不同地點,但具體情況需要保密。「一切信息正處於嚴格的保密狀態。」但《衛報》同時指出,有研究者們打算公布攝像頭所拍攝下的大量資料,這些圖片將幫助確認袋狼的生存位置。

目前,學者們已開始著手大規模考察活動的準備工作。

詹姆斯·庫克大學熱帶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科學中心研究員桑德拉·艾貝爾(Sandra Abell)領導的實地調查將在約克角挖掘超過 50 個「攝像機陷阱」,在 4 月或 5 月旱季開始時,調查將正式開啟。

發現袋狼並非「不可能」,艾貝爾認為,但即便沒有找到袋狼,此次調查也將獲得大量數據,有助於對該地區罕見和瀕危哺乳動物物種情況的了解。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zhaos@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回復關鍵詞熱點」可閱讀熱點專題文章,包括「施一公」、「腸道菌群」、「腫瘤」、「免疫」和「健康」

熱文TOP10(統計周期:2016.5.1-2016.7.10)

相關焦點

  • 震驚丨澳洲疑發現已滅絕袋狼,將開展大規模研究!
    24種體重超過50公斤的大型動物滅絕了23種,剩了一種,就是袋鼠,其他的全讓我們智人給掐巴死了。」然而,最新的一則發現表明,智人進擊澳大利亞的過程中,或許並未兇殘地將除了袋鼠外的其他大型有袋物種全部趕盡殺絕。據報導,澳大利亞昆士蘭北部約克角城的一個攝像頭拍攝到了此前被認為滅絕的一種長有育兒袋的哺乳動物——袋狼(Tasmanian tiger,亦稱塔斯馬尼亞虎)。
  • 澳洲「狼」嚎再起?3年8次目擊,滅絕83年袋狼真的還活著?
    澳洲近代最大的食肉動物是袋狼,最後一隻卻在1936年滅絕。而據《9News》10月17日報導,近3年來,有民眾多次目擊和拍攝到疑似袋狼出沒,滅絕了80多年的袋狼,很可能還存活在地球上。根據澳洲政府最近披露的文件,自2016年起,3年內共有8宗目擊疑似袋狼生物在野外現身的報告。
  • 澳洲3年8起袋狼目擊報告,最後一隻死於1936年!
    澳洲近代最大的食肉動物是袋狼,最後一隻卻在1936年滅絕。而據《9News》10月17日報導,近3年來,有民眾多次目擊和拍攝到疑似袋狼出沒,滅絕了80多年的袋狼,很可能還存活在地球上。1對西澳洲夫婦於2018年2月25日在塔斯馬尼亞島開車旅遊時,看見一隻比狐狸大、比德國牧羊犬小的四足動物,它臀部還有黑色條紋,這對夫婦清楚地看了它12秒至15秒,確定它就是已滅絕的袋狼,甚至提供當時的GPS座標。面對這幾次「有圖有真相」的報告,專家反覆觀看畫面,都認為雖然這些照片和視頻都有點模糊,但放大後依稀能辨認出袋狼的身體特徵。
  • 科學家擬復活24種已滅絕動物:恐龍無望(組圖)
    最後一次發現卡羅萊納長尾鸚鵡是在1904年的佛羅裡達州。斑驢是一種草原斑馬,一度生活在南非,最後一隻野生斑驢在1870年被射殺,最後一隻圈養斑驢在1883年死亡。科學家根據大量標準選擇了這些已滅絕動物,同時考慮倫理因素。  會上,科學家就復活這些已滅絕動物是否為一種值得的做法,是否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以及是否能夠受到公眾的喜歡進行了討論。
  • 神農架發現「驢頭狼」,它明明滅絕已久,難道又再次「復活」了?
    曾經在神農架附近曾經出現過「驢頭狼」,這一生物引起當地人關注,當地人把這一種生物稱作為怪物,那麼它是怎樣在神農架內生存的?已經滅絕50萬年又「復活」了?,一場災難的到來,導致數百萬種物種滅絕,在這其中驢頭狼因為環境惡化,從地球上消失了,那麼消失多年的生物,為何再次從地球上出現了?
  • 三年中8次目擊報告,袋狼真的仍然存在?研究人員已放置自動相機
    澳大利亞有很多有袋類動物,除了袋鼠之外還有袋狼,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動物已經滅絕了,1936年的時候,世界上最後一隻袋狼在動物園中去世,被認為意味著該物種的徹底滅絕,至今已經86年。然而有澳洲媒體近日報導稱澳洲有牧民三年中已經8次目睹甚至拍攝到這種生物,最早的目擊報告發生在在2016年9月,一隻疑似袋狼的生物在澳大利亞南部的一戶人家的後花園出現。2017年初時,有人在珀斯市郊外遊玩時拍到了疑似袋狼的生物。
  • 人臉識別布控系統方案,讓視頻監控變得更加智能
    最後,目前錄像內容,僅供事後參考,對於異常情況或者突發事故如果發生,損失和影響將無法挽回,屬於被動監控。 微模式動態人臉識別布控系統,智能視頻監控在原有的視頻監控基礎上增加智能視頻分析功能,系統能夠根據設置的布控方案自動判斷每一路監控場景是否存在異常情況,當產生異常情況後系統將自動產生告警。
  • 「塔斯馬尼亞虎」:擁有育兒袋的狼,卻因人的無知和愚蠢而消失
    在當時,很多人從外貌將袋狼誤以為是老虎,因此塔斯馬尼亞虎這個稱呼比袋狼更為人所知,這也證明了它的特別之處。而且塔斯馬尼亞虎另外一個特別之處,它們是近代體型最大的食肉有袋類動物。嘴巴可以張開的幅度非常大,看上去相當有壓迫感。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
  • 世界近代已滅絕的物種
    年滅絕;聖誕島虎頭鼠於1900年滅絕;澳米氏彈鼠於1901年滅絕;南加利福尼亞貓狐於1903年滅絕;紋兔袋鼠(澳洲大陸)於1906年滅絕;西袋狸於1910年滅絕;東袋狸>於1940年滅絕;北美白狼於1911年滅絕;基奈山狼於1915年滅絕;佛羅裡達黑狼於1917年滅絕;馬裡恩象龜於1918年滅絕;堪查加棕熊於1920年滅絕;新墨西哥狼於1920年滅絕;
  • 6種已滅絕的古老動物,第3種近年來仍在野外發現
    雙門齒獸,一種肥大的古老動物,生活在澳大利亞地區,體形大如河馬或犀牛,在幾萬年前才滅絕,是最大的一種有袋類動物,它現存的近親是袋熊及樹袋熊。袋狼,袋狼是一種古老的有袋類食肉動物,起源數百萬年前,最後一隻袋狼直到上個世紀才走向滅亡,因次袋狼這類古老動物已宣布滅絕,但直到近年來,仍然有人在野外發現了袋狼活動的蹤跡。
  • 已「滅絕」100年巨龜再次出現!科學家:需警惕第六次大規模滅絕
    甚至隨著地球環境變化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物種難以適應新的環境,而面臨滅絕的情況。這也是地球優勝劣汰的過程,從地球的角度來看,自然狀態下的滅絕事件,是正常的。不過,隨著我們人類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環境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某些生物的滅絕速度。當然,有時候有些生物看起來「滅絕」了,但是後來的研究可能又會發現它們並沒有完全滅絕。
  • 「無辜的袋狼」:外形被誤認為是老虎,因欲加之罪而滅絕的生物
    和其他有袋動物一樣,母體有育兒袋,產下不成熟的幼獸,在育兒袋中發育,為夜行性動物。也就是說,這種狼就如袋鼠一樣,會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育兒袋裡撫養直至其能夠獨立生活。很快,發現了塔斯馬尼亞島的歐洲人在島上開啟了殖民的過程。但定居在島上的居民經常發現羊只被不知名的生物殺死。因為即使採取各種保護措施仍然未能遏制這樣的情況,因此島上的牧民相當氣憤。牧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支持下,將目標鎖定在原本就生活在島上的塔斯馬尼亞虎。
  • 外媒:科學家欲「復活」已滅絕物種 四種動物候選
    參考消息網11月16日報導美媒稱,去滅絕指的是重新創造出屬於已滅絕物種或極其類似已滅絕物種的生物的過程,這種科學方法是通過使用例如克隆或人工選殖等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現實的。據美國石英財經網站11月14日報導,儘管一些科學家質疑這種做法在進化方面沒有益處,並指出去滅絕的資源可以被用來更好地保護現存物種,但去滅絕在生物科技和保護界仍得到許多人贊同,以下是正在考慮可能進行去滅絕的四種候選動物:袋狼——這種有袋目哺乳動物是澳大利亞和紐幾內亞的土生動物,是袋鼠和樹袋熊的親緣動物,但長得像狼。
  • 5種被宣布已滅絕的動物,第3種近期被發現還活著
    加拿大黑足雪貂,黑足雪貂是北美地區唯一原產的雪貂,最喜愛的食物是土撥鼠,數量稀少,是世界上面臨滅絕危險最大的野生動物之一,加拿大地區的黑足雪貂已經滅絕。袋狼,袋狼又被稱為塔斯馬尼亞虎,是一種大型的有袋動物,袋狼的嘴巴據說可以張開180度,撕咬範圍極大,1936年後便被認為滅絕,2016年有人拍到袋狼在澳大利亞的田野中飛奔,這證明這一物種極可能還存活著。北部白犀牛,白犀亞種,利益薰心的偷獵者每年都大量獵殺這些珍貴的白犀,而面對偷獵猖獗,非洲國家由於落後的經濟技術無暇應對,直到2016年5月,北部白犀牛已全部滅絕。
  • 在未知生物胃中,科學家發現14000年前滅絕生物的最後一塊肉
    史前生物在死亡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它遺體上的最後一塊「肉」,被一種神秘的生物所食用,而這種神秘的生物是在2018年西伯利亞地區被發現,科學家們分析了該物種具有18000歲(相當於年齡有18000年),不過就算是發現了它的存在,尚不清楚該物種是狗還是狼。
  • 五個令人心痛的物種滅絕故事,其中一個被人類發現一年後就滅絕了
    五個令人心痛的物種滅絕故事,其中一個被人類發現一年後就滅絕了渡渡鳥,一種原產於印度洋模里西斯島上的陸生鳥類,渡渡鳥的發現完全出於偶然,而它們的滅絕則是人類入侵之後的必然後果,大量的渡渡鳥被人發現之後遭受捕殺,最終渡渡鳥滅絕於
  • 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原標題:已滅絕的袋狼遺傳多樣性是怎樣損失的   據英國《自然·生態與演化》雜誌11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科學家從有108年歷史的生物樣本中成功提取DNA並測序,闡明了已滅絕的袋狼(又稱塔斯馬尼亞虎)是如何發生長期的遺傳多樣性損失的。
  • 被認為滅絕已久的袋狼,如今再次重回人類視野,它經歷了什麼?
    這個國家有許多以「袋」命名的生物,例如大家都喜歡的考拉(樹袋熊)、袋鼠,還有一種曾在八十多年前就被人類認為滅絕的生物——袋狼。袋狼和它的名字一樣,是一種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長的生物。幼崽出生以後,它們會在母親的育兒袋中生活三個月,一來是為了保證幼崽的安全,二來是為了給幼崽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營養。
  •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蕪湖江段發現白鰭豚!
    晨報訊 國慶期間,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由來自全國的20名志願者組成的民間科考隊對長江部分江段啟動了科學考察,目的主要是尋找已經被科學家宣布為「功能性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志願者透露,他們在安徽蕪湖江段發現疑似白鰭豚身影。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不排除長江裡殘存少量白鰭豚個體。白鰭豚是我國長江獨有的古老物種,是世界稀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動物,被譽為「長江女神」。
  • 《狼圖騰》|圖騰仍在飛揚,狼已成為傳說
    喜的是,狼,所為大地的神靈,其生存的權利終於被尊重;而悲的是,高傲如它,到底還是淪落到了可憐蟲的境地。只能被人保護著才能生存,它的驕傲,它的尊嚴,又將至於何地。但經歷了《狼圖騰》中徹底失去的悲哀,以及留而不得的絕望,於我的感情而言,總的來說,還是喜大於悲的。如陳陣的那條小狼一樣,只有生命存在,一切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