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眼角膜移植給人,可行嗎? - 手機百度

2020-12-04 百家號

醫學界預測,生物工程角膜將極大地緩解中國人體捐獻角膜奇缺的臨床困境,為中國400萬乃至全球6000萬的角膜盲患者帶來復明的希望。豬的眼角膜經處理後移植給人,可行嗎?

1.眼角膜是怎麼移植的?

專家解答:眼角膜是眼睛前端「黑眼球」表面的一層透明的膜性組織,就好像手錶的「錶蒙子」。角膜因為外傷或某些疾病壞了或不透明了,就需要角膜移植手術來「重見光明」,就相當於給手錶換一片新的「錶蒙子」。人體角膜結構上是分層的,前表面的薄層上皮細胞、中央部主要厚度的基質和後表面的單層內皮細胞。角膜移植手術大體可分為板層角膜移植和穿透(或全層)角膜移植,如果病變表淺用板層角膜移植術,病變深用全層角膜移植(角膜好比一本書,上皮細胞是封皮、基質是書頁、內皮細胞是封底,板層移植是只換了前面的封皮、部分或全部書頁,全層角膜移植是把整本書換掉了),術式的選擇根據病變的不同而不同。

2.人工角膜技術是否成熟,是否會有排斥反應?

專家解答:角膜移植手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國內外臨床上普遍施行的同種異體(人對人)移植的手術效果已經被廣泛認可。但對某些國家(尤其是中國),人的角膜供體來源緊張(捐獻的太少),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大力宣傳促進國人捐獻、積極進口角膜和人工角膜是目前解決該問題的三個主要途徑。

人工角膜即人工合成製作的角膜,可以分為兩種: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硬的有機玻璃片兒)和生物工程的(軟的透明的「肉」)。前者一般用於常規角膜移植容易失敗的少數疾病(如雙眼嚴重化學傷等),國外已經有多種相對成熟的產品;後者即近日媒體提到的「人工生物角膜」,也稱生物或組織工程人工角膜,是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模擬人體角膜組織的材料,用於角膜移植手術,以期解決目前角膜移植供體相對缺乏的困境。這種人工角膜的研發也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了。

確切些說,新聞報導中提到的 「脫細胞異種角膜基質」是生物工程人工角膜的一種,這種技術相對成熟,早期用於皮膚科相關領域製備「人造皮膚」。因為角膜的解剖結構和組織成分與人類相近,其攜帶的病毒不太容易傳染給人類,也因為經濟和倫理的原因,一般選擇豬的角膜,通過一定技術去除「細胞」成分,只保留豬角膜的膠原纖維(「支架」結構),以降低和避免移植後的排斥反應,再經過剖切成型後用於臨床。

3.人工角膜產品能否完全替代人體捐獻角膜?

專家解答:確切地講,這種人工角膜產品只是模擬了人眼角膜的「一部分」(角膜基質的支架結構),缺乏活性的上皮、基質和內皮細胞,移植後需要受體患者自身角膜上皮爬覆、基質細胞長入融合和自身健康的內皮細胞作用後才能獲得有效的視力,因此這種產品目前的適應症主要是部分能夠採用板層角膜移植手術治療的角膜感染患者。這類產品國內應該不只一家公司生產,多個醫療中心的臨床試驗證實了其對既定適應症患者的有效性。但據我所知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移植後出現植片融解、混濁。另外,由於適應症的相對局限,因此可以說這種產品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人體捐獻角膜。

4.人工角膜產品是解決角膜移植難的出路嗎?

專家解答:目前歐美發達國家的人源性角膜供體充足、過剩,很多國外的眼庫致力於把本國獲捐的角膜材料以商品的形式輸出,中國是很大的市場。但目前我國政府進口角膜的相關規定和流程尚待完善,龐大的角膜病患者和稀缺的角膜材料促使我國很多研究者和公司研發這類生物工程角膜並積極推動上市。雖然受適應症的限制,但我個人仍然十分看好這種產品,因為我國目前角膜病患者的病因還是以感染為主的,國內角膜供體材料稀缺,以控制感染、保留眼球為主要目的的治療性板層角膜移植術仍有相當的「市場」,這種產品在不遠的未來是這部分患者和手術醫生很好的選擇。充足的供給和很好的質量控制(避免了人源性供體可能的傳染病傳播)是其優勢,影響產品推廣的可能是產品價格和醫生的選擇傾向。從患者角度,如果有人源材料和商業化產品同時存在,應該獲得完全的知情,和醫生商討後來決定應用哪種材料用於移植手術。

目前國內外的很多研究者仍致力於積極研發生物工程角膜,理想化的是要重新構建包括上皮、基質、內皮等結構的「活性組織」,甚至時下流行的3D列印技術也應用其中,但這種真正意義的人工生物角膜,從研發成功、用於臨床到形成產品尚需相當長的時間,我們一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吧!

(採訪專家:姚濤,副主任醫師,瀋陽何氏眼科醫院眼表角膜病專家組專家,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會員,眼組織庫主任,國際社區眼保健培訓中心高級培訓師。主要擅長各種眼表疾病和角膜疾病的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尤其擅長各種角膜移植手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豬的眼角膜能移植到人身上?這個眼科醫生拿下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
    作為國內角膜移植手術的大拿,史偉雲教授累計完成各類角膜移植手術一萬多例。中國每五例角膜移植手術,其中一例便是由史偉雲教授團隊完成的。成功完成一例角膜移植手術,除了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關鍵的是要有一片鮮活的角膜。史偉雲基於多年的經驗和不懈研究,創新性地改進了角膜捐獻手術,更大地造福了患者。
  • 科學家培育萬能豬用於器官移植,移植成功後,人會繼承豬的特性嗎
    萬能豬是什麼?它們是科學家們培育出的一種克隆豬,這種豬由於體內特定的基因片段被敲除,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之後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所以它們的器官可以移植到人體中。臨床上,人體器官移植經常會受到供體短缺的困擾,萬能豬的培育成功,給人類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但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比如,移植成功後,人會不會繼承豬的特性?
  • 姚貝娜眼角膜移植給粉絲 剩餘部分還可幫助4人
    26歲女性受捐者術後走出手術室    網易娛樂1月31日報導「我是第11代武漢人,貝娜是第12代武漢人,她生在武漢,長在武漢。  昨日中午,貝娜的眼角膜,冒著飛舞的雪花,回到故鄉武漢。  她匆匆趕回,是為了給一個患者帶去光明。  昨日下午,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眼科中心手術室,姚貝娜的部分角膜移植給了一位來自湖南的26歲眼腫瘤患者。專家稱,姚貝娜餘下眼角膜還可以幫助4個人,加上此前深圳和成都的兩名患者,姚貝娜的角膜可能幫助到7名患者。
  • 我省首例活體眼角膜移植手術昨成功實施
    2月17日上午,移植手術在鄭州同臺進行,南陽好小夥耿斌捐獻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陌生人眼中,他成為河南活體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1973年出生的耿斌,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從小在南召長大,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如今就職於在港上市的合富輝煌河南公司。1月11日,在南陽出差時,耿斌撞上空調支架,導致右眼球萎縮,將被摘除。他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獻眼角膜。
  • 36年前移植狒狒心臟的美國女孩,活了多久?異種移植真的可行嗎?
    毫無疑問,如今「3D列印」(3DP,增材製造)技術的發展,為人造器官提供了可能,為器官移植帶來了希望。但36年前,一位名叫史蒂芬妮·菲伊·波克萊的女嬰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那時候還沒有「3D列印技術」,史蒂芬妮生下來就只有一半的心臟,即「左心發育不全症候群」,如果沒有適合的心臟移植給她,史蒂芬妮會在1周內死亡。
  • 一隻豬對器官移植的貢獻,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移植
    研究員之一皮爾森說:「在過去的35年中,我們小組和其他人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努力的結果表明:豬-人的心臟移植是可行的!」 他預測,人類最早將在2021年底接受豬心臟的移植。萬能豬的有趣事器官移植是治療器官功能終末期衰竭的主要手段,但供體短缺嚴重製約了器官移植技術的開展。
  • 男子成功移植豬眼角膜 醫院稱患者可能有排斥反應
    此外,該院角膜移植中心主任唐仁泓介紹,移植豬眼角膜並非患者的最佳選擇,但目前由於國內缺乏人體捐獻角膜,考慮到豬眼角膜的參數與人體比較接近,才選擇了豬眼角膜。「27歲小夥成功移植豬眼角膜」引關注27歲的湖北人張華(化名),原本右眼幾近失明,近日,張華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做了豬眼角膜移植手術,目前視力已經有所恢復。
  • 渾身是寶的豬,器官很快就要移植給人?
    2020月10日5日,《Circulation》上發表了「Progress Toward Cardiac Xenotransplantation」文章,對異種豬來源的心臟作為人的移植供體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報導,提示異種豬心臟移植可以延長心衰患者生命。
  • 江蘇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成功進行!
    眼角膜移植手術,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由於人體捐贈的眼角膜數量有限,很多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經常需要等上兩三年,還等不到。幾天前,因為等不了人體捐贈的眼角膜,家住高淳的患者周先生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手術,這在江蘇還是首例。周先生恢復良好,今天(2月1日)準備出院了。
  • 眼角膜不算器官
    ,最終李翠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 吉林8歲男童腦死亡 捐獻角膜雙腎等器官救5人新華網 2015年03月18日 06:07記者昨日獲悉馬冬花表示,捐獻器官和眼角膜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幫助... - 39歲男子離世捐出所有器官 眼角膜已成功移植新華網山東站 2012年02月29日 09:27
  • 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類是否能成為未來
    ——『豬3.0』」,不少人看到這個報導產生了困惑,「豬3.0」是什麼?異種器官移植,是要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嗎?這能行嗎?為什麼要這麼做?一、把動物的器官移植給人用?為什麼研究這個?科學家們又為什麼選擇了豬?我國每年有數十萬患者在苦等器官移植,甚至在等待的過程中迎來死亡。
  • 豬肝移植給猴子已存活16天,未來豬的器官或可移植給人體
    日前,多基因編輯豬-恆河猴異種肝、心、腎器官移植在位於陝西西安的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順利實施。研究團隊使用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PERV)敲除的13個基因修飾豬作為供體,將一個供體豬的肝、心、腎分別移植給3隻恆河猴受體。
  • 異種移植:豬的器官「得天獨厚」
    2008年11月,中國牽頭制定的世界首個異種移植國際標準《長沙宣言》誕生。《宣言》規定了聯合國所有成員國開展這一臨床研究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須具備的生物安全基本條件。在技術上看,異種移植必須解決免疫排斥和傳染病安全風險等兩大難點。而根據世衛組織和國際異種移植協會的規定,豬是截至目前唯一可用的異種移植供體。「這是出於免疫排斥、傳染病傳播安全風險和倫理的考量。」王維說。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像小鄧一樣,武漢每年約有4000人在苦苦等待角膜做手術…… 而絕大多數人卻可能永遠等不到角膜源。  武漢市紅十字會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主任駱鋼強說,從2000年紅十字會開展遺體器官捐獻工作以來,成功捐獻角膜的志願者累計120例,缺口巨大。一有捐獻便給早已排隊等候的患者移植,所以兩大眼庫常年處於「零庫存」狀態。  捐獻眼球必須是本人自願、無償,任何人不得強迫。
  • 眼角膜脫落如何恢復 手術費用多少
    眼睛受到了外力的重創便會產生一系列的損傷,輕則出現眼睛部位的感染,重則會導致眼角膜脫落。眼角膜脫落的面積已經很大,那麼就要通過修補手術來完成。來源:站酷現代人的用眼量越來越大,每天需要面對電腦和手機等電子產品,時間久了對眼睛的隱性傷害是很大的,因此大家在平時應該做好眼部保養工作。眼睛疲勞的時候就要及時休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保護好眼球,避免受到外界的損傷。如果眼睛受傷了,那麼很容易造成眼角膜脫落,到那時候進行手術就為時已晚了,那麼視網膜脫落有哪些症狀呢?
  • 一頭「二師兄」價值上百萬 基因豬讓異種器官移植成為可能|尋訪黑...
    2005年,潘登科博士自主研發,成功培育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豬,為異種器官移植事業奠定了基礎,15年來,潘登科帶領著他的團隊精心鑽研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培育低免疫排斥醫用豬。2020年6月,國內首個醫用小型豬產學研繁育基地在四川內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內落戶,預期3—5年內腎臟、胰島細胞移植進入臨床試驗。
  • Ophthalmology:眼角膜移植效果或與捐贈者年齡關係不大
    如果你需要眼角膜移植來改善視力,也許不用太過擔心捐贈者的年齡。美國《眼科學》雜誌1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71歲捐贈者的角膜在移植10年後,其健康程度與來自35歲捐贈者的角膜大體相似。
  • 一頭豬要如何拯救人類?異種移植從科學研究正走向臨床治療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教授、湖南省異種移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維告訴紅星新聞,「豬的器官大小與人類相近,也與人器官的生理功能相似。以豬胰島素為例,豬胰島素與人胰島素相差僅一個胺基酸,可以在人體發揮應有的功能。而且豬與人類共同生存了這麼多年,沒有發現不可避免的嚴重的人獸共患病,全球科學家數十年的研究結果證明經過豬作為移植供體是可行的。」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
    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據俄媒報導,近日#以色列科學家完成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報導稱,一位失明十年的老年患者植入了人工眼角膜,術後幾乎立即恢復了視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造眼角膜和眼白完全融合,且創傷面積小,傷口恢復得很快。這將使萬千失明患者重見光明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的相關報導,確實是相當厲害的醫療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