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的眼角膜能移植到人身上?這個眼科醫生拿下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

2020-12-03 齊魯網

齊魯網5月17日訊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5月17日在濟南召開,表彰為山東科技創新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山東省眼科研究所所長史偉雲教授獲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史偉雲教授何許人也,背後有哪些故事?

創新手術方法造福患者

史偉雲教授的診室永遠有許多患者在等候。從早上八點半到中午十二點,短短一個上午他一共接診了三十多位患者。史偉雲從醫三十七年,深受患者信賴,他接診的患者一大半來自省外,乃至海外。作為國內角膜移植手術的大拿,史偉雲教授累計完成各類角膜移植手術一萬多例。中國每五例角膜移植手術,其中一例便是由史偉雲教授團隊完成的。

成功完成一例角膜移植手術,除了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關鍵的是要有一片鮮活的角膜。史偉雲基於多年的經驗和不懈研究,創新性地改進了角膜捐獻手術,更大地造福了患者。「以往的捐獻是把眼球捐獻出來,這樣就破壞了遺容,所以我們現在改進了捐獻的方法,不捐眼球捐角膜。我們用特殊的方法把角膜取出來,放到一個保存液裡面。」手術技術的改進解決了角膜的取材和保存問題,提高了人們捐獻角膜的意願。

創造性完成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研究

雖然近幾年的角膜捐獻量在大幅度增加,但對我國四百多萬角膜盲患者來說,每年不到一萬片的角膜捐獻,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怎麼才能把豬的眼角膜移植到人的身上,緩解角膜缺乏的局面,這是史偉雲接下的一塊硬骨頭。

在動物裡面,豬的基因跟人的基因是最接近的,而且豬比較容易得到,品系也比較好控制,所以大家都考慮使用豬的角膜來代替人的角膜。把豬的角膜通過特殊處理,去掉抗源,去掉病毒,去掉豬的細胞,使之用在人的身上不發生排斥,這是許多科學家一直想要突破的技術難關。經過無數次失敗和嘗試,史偉雲和團隊終於啃下了這塊硬骨頭,創造性地完成了全球首個生物工程角膜研究。「非常非常難,為什麼我們能成功,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我主要是做臨床,而且會做基礎。我們實驗室有一個人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研究得非常精深,但他不懂臨床。單純從臨床很難做成,單純從基礎上也做不成,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做成功。」一旦生物工程角膜大規模使用,可以替代目前百分之五十的供體,對於我國四百多萬角膜致盲患者來說,無角膜可用的局面將得到極大的緩解。史偉雲介紹,「生物工程角膜是現在真正更新的一代產品,臨床還沒有開始,最快也要一年上市。」

從不喜歡醫院的味道、討厭醫院的少年,到一名卓越的眼科醫生,史偉雲從業已三十七年。這期間他曾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又拿下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比起榮譽和頭銜,史偉雲更喜歡坐在診室裡給患者看病,在手術臺上用雙手給他們帶來光明……

相關焦點

  • 專訪山東科技最高獎獲得者史偉雲:那個點亮世界的人
    平常到讓他幾乎忘記,四天前舉行的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他獲得了萬眾矚目的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縱觀歷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絕大多數都是院士。作為一名眼科醫生,史偉雲有何「神奇」之處?取得了哪些重大科研成果?
  • 豬的眼角膜移植給人,可行嗎? - 手機百度
    豬的眼角膜經處理後移植給人,可行嗎?1.眼角膜是怎麼移植的?專家解答:眼角膜是眼睛前端「黑眼球」表面的一層透明的膜性組織,就好像手錶的「錶蒙子」。角膜因為外傷或某些疾病壞了或不透明了,就需要角膜移植手術來「重見光明」,就相當於給手錶換一片新的「錶蒙子」。人體角膜結構上是分層的,前表面的薄層上皮細胞、中央部主要厚度的基質和後表面的單層內皮細胞。
  • 盤點歷屆山東科學技術最高獎獲得者,你認識幾個?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4日訊 日前,2019年度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人選)共245項(人),其中最高獎獲獎者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萬書波。山東省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旨在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重點獎勵有助於提高我省科技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科技成果。
  • 姚貝娜眼角膜移植給粉絲 剩餘部分還可幫助4人
    昨日中午,貝娜的眼角膜,冒著飛舞的雪花,回到故鄉武漢。  她匆匆趕回,是為了給一個患者帶去光明。  昨日下午,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眼科中心手術室,姚貝娜的部分角膜移植給了一位來自湖南的26歲眼腫瘤患者。專家稱,姚貝娜餘下眼角膜還可以幫助4個人,加上此前深圳和成都的兩名患者,姚貝娜的角膜可能幫助到7名患者。
  • 男子成功移植豬眼角膜 醫院稱患者可能有排斥反應
    此外,該院角膜移植中心主任唐仁泓介紹,移植豬眼角膜並非患者的最佳選擇,但目前由於國內缺乏人體捐獻角膜,考慮到豬眼角膜的參數與人體比較接近,才選擇了豬眼角膜。「27歲小夥成功移植豬眼角膜」引關注27歲的湖北人張華(化名),原本右眼幾近失明,近日,張華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做了豬眼角膜移植手術,目前視力已經有所恢復。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記者金思柳 攝  60歲的楊爹爹已經等了2個多月了,可是還沒有任何眼角膜的消息,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楊爹爹患上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今視力下降嚴重,醫生告知藥物已經無法控制病情了,只能做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炎把楊爹爹折磨得夠嗆。一把年紀的他每天要買菜、做飯、接送上小學的孫子。由於視力模糊,做家務都得摸著做,因為看不清楚,身上經常被磕得青青紫紫的。
  • 江蘇首例人工角膜移植手術成功進行!
    眼角膜移植手術,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由於人體捐贈的眼角膜數量有限,很多需要接受角膜移植的患者經常需要等上兩三年,還等不到。幾天前,因為等不了人體捐贈的眼角膜,家住高淳的患者周先生接受了人工角膜移植手術,這在江蘇還是首例。周先生恢復良好,今天(2月1日)準備出院了。
  • 醫生盜摘逝者眼角膜 檢察院批捕遇法律空白(圖)
    醫生盜摘逝者眼角膜做移植  捕還是放,二七區檢察官遇到法律空白北京曾有這樣的案例,引發法學和倫理界大討論  近期,南方周末以《南周十年追蹤:中國器官移植》為題,關注從1998年到2007年,從器官移植立法、器官移植買賣再到「器官移植遊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我國角膜盲症患者數量龐大,很多人因等不到匹配的角膜一直生活在黑暗中。一片薄薄角膜,成了他們光明與黑暗的分界線。來自湖南省紅十字角膜捐獻愛爾眼科接收總站的數據顯示:自2016年9月起,湖南累計眼角膜捐獻680例,成功救治了1700餘位角膜盲症患者。
  • 上海眼科醫院排名:青光眼造成的失明,角膜移植也無能為力
    直到後來,小編學習了專業的眼科知識之後,才了解到失明與角膜移植並非這麼簡單。而小編發現,像小編之前一樣有這種錯誤認知的人其實並不少,於是小編今天決定給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眼睛失明與角膜移植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我省首例活體眼角膜移植手術昨成功實施
    2月17日上午,移植手術在鄭州同臺進行,南陽好小夥耿斌捐獻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陌生人眼中,他成為河南活體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1973年出生的耿斌,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從小在南召長大,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如今就職於在港上市的合富輝煌河南公司。1月11日,在南陽出差時,耿斌撞上空調支架,導致右眼球萎縮,將被摘除。他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獻眼角膜。
  • 視力驟降患「圓錐角膜」幾近穿孔 一枚珍貴的眼角膜為少年延續光明
    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患者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角膜移植,成為幸運的一員。專家呼籲,角膜資源長期面臨巨大缺口,希望更多人關注到遺體器官捐獻事業,將「光明」傳遞下去。小夥雙眼突然「暴盲」18歲的陳火林就讀於大悟一中,原本視力良好,但五月份返校後,他突然發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
  • 歷年山東科技最高獎獲得者,看看都有哪些大咖?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農業部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萬書波,憑藉在花生栽培研究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獲得了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每年的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個獎項最受矚目。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梳理了歷年山東科技最高獎獲得者,名單如下:●2002中科院海洋所曾呈奎院士;山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蔣民華院士●2003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彭實戈教授●2004中國海洋大學管華詩院士;中石化勝利油田管理局鑽井院顧心懌院士
  • 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
    這個人造眼角膜會刺激眼內的細胞增殖,最終,人造眼角膜可以和原本的眼球真正地長到一起,而且不會引發排異反應。做這個手術的眼科醫生Irit Bahar教授表示,手術過程很簡單,只花了不到一小時,而效果超出預期。
  • Ophthalmology:眼角膜移植效果或與捐贈者年齡關係不大
    如果你需要眼角膜移植來改善視力,也許不用太過擔心捐贈者的年齡。美國《眼科學》雜誌1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71歲捐贈者的角膜在移植10年後,其健康程度與來自35歲捐贈者的角膜大體相似。
  • 重度圓錐角膜奪走21歲小夥視力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緊急角膜移植讓他...
    直到孩子報名參軍,可是右眼視力檢查不過關,我們這才想起來到醫院去看病。」小趙的父親趙先生說。家人帶著小趙去當地醫院,醫生們經過檢查,發現小趙患上了圓錐角膜。「當時聽醫生說兒子得了這種怪病,我們不了解這病的嚴重性,並沒有重視,也沒有怎麼治療。沒想到,短短2年,孩子的視力下降得這麼快。」趙先生懊悔地說。
  •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裡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這場運動及其標語「人死眼猶生」,極大地啟迪了大眾,成百上千的志願者響應承諾捐出眼角膜。由於穆斯林國家普遍禁止對人體的損壞,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不可以,所以巴基斯坦和埃及成為了斯裡蘭卡眼角膜的主要接收國家。1999年,席爾瓦博士去世,但他的事業沒有停下。越來越多的斯裡蘭卡人表示願意無償捐獻角膜,每個月從幾枚,到幾十枚,再發展到幾百枚。斯裡蘭卡的角膜捐獻已發展為「全民善行」。
  • 少年患「圓錐角膜」隨時可能失明,入院5天後完成角膜移植
    8月30日,一枚珍貴的眼角膜運抵武漢,陳火林在普瑞眼科醫院順利完成了角膜移植。18歲的陳火林就讀於大悟一中,原本視力良好,但5月份返校時,他突然發覺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了。此後,他的「近視」快速發展,高考後佩戴了近視眼鏡仍四顧茫然。
  • 「你是我的眼」角膜移植中國行北京站正式啟動 首批貧困角膜盲症...
    角膜疾病長期以來威脅著人們的眼健康,據李紹偉教授介紹,截止2017年,全球共有1200萬角膜病患者,目前,全國單眼和雙眼角膜盲症患者約有400-500萬,且每年大約增長10-20萬,角膜病致盲佔到總致盲眼病的2%,已成為第二大致盲眼病,其中約 8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脫盲,雖然目前的角膜移植技術相當成熟,但由於供體角膜稀缺、專業醫生數量不足、患者經濟條件等原因
  • 山東施爾明眼科醫院山東省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中心
    「看眼病到施爾明,施爾明送給您光明」已是廣大眼病患者有口皆碑的佳話。    ◆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中心    ◆山東中醫藥大學眼科研究所    ◆山東中醫藥大學重點學科    ◆山東中醫藥大學眼視光學本科專業培養單位    ◆中西醫結合臨床眼科學碩士、博士及眼科學碩士培養點    學術影響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